高精全球氣候模型有助改善天氣預報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高精全球氣候模型有助改善天氣預報

2018-02-19 07:48 來源: 科技日報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夏威夷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他們開發的高解析度全球氣候模型,首次在實驗室成功再現了2015—2016年發生的平流層赤道準兩年周期性振蕩(QBO)的崩潰。該模型有助改善熱帶和中緯度地區的季節性天氣預報。

QBO是赤道下部平流層(高度約16公裡—30公裡)平均東西風在大約28個月時間內,逐漸改變風向的準周期性振蕩現象。自1950年在赤道地區進行無線電探空觀測開始,60多年以來,在西風上方形成東風、東風上方形成西風的現象無限期地重複出現。鑑於這種有序的行為,近年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認為,QBO是提高熱帶和中緯度地區季節預報精度的重要因素,科學家正努力把QBO納入季節預報系統當中。

但這個周期在2015—2016年冬季突然發生崩潰,包括QBO研究專家在內的世界各地氣象組織都沒有預見到這一現象。

研究小組利用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進行最新的高解析度全球氣候模擬,成功再現了這次QBO崩潰事件,並找出了崩潰的直接原因。他們發現,這是受北半球副熱帶平流層東西風結構的影響,折射傳播的大氣波動集中作用在包括QBO在內的赤道平流層約幾公裡厚的狹窄高度範圍內所致。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使用更精確的模型,可能提前至少一個月或更長時間預見到觀測史上第一次QBO崩潰。此外,即使在QBO崩潰這種史無前例的情況下,亦可通過該模型的預測改善季節預報。

研究成果發表於近日的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通訊》上。(記者陳超)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作者: 陳超 [責任編輯: 鍾豔平]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天氣和氣候數值預報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氣象參考依據。請關注——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六個世界氣象日,氣象日的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 計算機建模專家打造領先天氣預報模型—新聞—科學網
    Shian-Jiann Lin的項目將驅動短期天氣預報和長期氣候模擬。圖片來源:JEFF FUSCO 會議桌下傳來手機提示的聲音。新的天氣預報來了,氣候學家掏出手機查看:明天有雪——這對於2月初的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來說沒什麼不尋常。但天氣模型預報暴風雪將很嚴重,積雪會達到1英尺或者更多。
  • 氣候和天氣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天氣預報而沒有氣候預報?
    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許多要素來共同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這些要素之間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氣候」是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活躍和富有變化的要素,但是為什麼我們平時聽到的都是「天氣預報」而沒有「氣候預報」呢?
  • 谷歌研發8小時降水預報神經天氣模型
    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可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目前很多氣象機構的預報是基於大氣物理模型,雖然幾十年來預報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受物理定律和計算需求的限制。
  • IBM創新科技成就跨越全球更優質的天氣預報
    IBM GRAF,即IBM全球高解析度大氣預測系統,在一臺IBM Power Systems超級計算機上運行,能夠提前12個小時進行預測,並且全球範圍內的精細度和更新頻率均比以往都有所提升。IBM GRAF能夠提供更為精細的天氣預測,更新頻率是傳統全球建模系統的6-12倍。目前全球天氣預報模型是覆蓋10-15平方公裡(6.2-9.3英裡),每6-12小時進行更新。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
  • Google推出神經天氣預報模型:幾秒就能快速預測降水量
    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它可以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據外媒報導,近日,在先前對降水量預報的研究基礎上,Google提出了MetNet,這是一種用於降水預報的神經天氣模型。
  • 當AI撞上天氣預報,會成為傳統氣象行業的末日嗎?
    AI滌蕩傳統天氣預報模式AI助力天氣預報,早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者們使用AI系統來對不同的氣候模型進行排序篩選,並通過實際數據和模型氣候數據來識別颶風等極端天氣,同時也致力與發現新的氣象模式。深度學習助力天氣預報隨著人造衛星和氣象模型的強大化,面臨海量的數據,全球氣象人員開始尋求AI助力於數據處理,以能夠從數據中挖掘出更新鮮且遊泳的氣候模式,幫助更好地進行氣候預測。目前已經有研究人員致力於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和技術來處理氣候問題。
  • 氣候變化監測的新裡程碑: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推出ERA5預覽版
    英格蘭雷丁2016年11月4日電 /美通社/ --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發布一年之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推出了其迄今為止較強大的全球氣候監測工具ERA5。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承諾突破天氣預報時限
    全球整體天氣預報的精細度提高3倍以上,天氣預報網格距離從18公裡縮減到5公裡。】同樣地,對2015年7月或8月影響歐洲的熱浪等大規模天氣模式事件的平均預報期為提前3周,在特定情況下可提前4周。ECMWF 將繼續進行有關全新耦合數據同化系統的開創型工作,以便確保形成一個持續的地球系統狀態來初始化各時間段的預報。ECMWF 的全新戰略目標包括:將全球「整體」天氣預報系統的水平精細度提升至5公裡,這是原先精細度的3倍以上。
  •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研製漁用天氣預報 江漢平原淡水養殖遊刃有餘
    老許告訴記者:「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研製的漁用天氣預報讓我心裡有底,明年要把養殖面積從五十多畝擴大到七十畝。」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的跨區域、大範圍深化農村改革試驗區,包括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14個鄉鎮,有66.48萬畝耕地和31.99萬畝養殖水面,淡水養殖佔相當比重,洪湖是全國淡水養殖最大縣。水產養殖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養殖安全成為農民致富脫貧的命根子。
  • 谷歌表示新的AI模型可以實現「近乎即時」的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非常困難,但是近年來專家建議機器學習可以更好地幫助從雨夾雪中分出陽光。谷歌是最新涉足的公司,本周在博客中分享了一項新研究,稱可以實現「近乎即時」的天氣預報。這項工作尚處於早期階段,尚未集成到任何商業系統中,但早期結果似乎很有希望。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
    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
  • 谷歌天氣模型MetNet 可預測未來8小時降水量
    在最新一期谷歌AI博客中,官方介紹了一款可以快速準確預測未來8小時內將水量的天氣模型MetNet,並表示該模型性能優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目前使用的最先進的物理模型,MetNet能在幾秒鐘內對整個國家進行預測,而此前則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 氣象專家釋疑五大氣象熱點:天氣預報不準很正常(圖)
    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候變暖指的是冬春變暖,其實近年來夏季氣溫一直有所下降。  目前很難預測今夏氣溫偏高偏低,但全球變暖導致季風的強度由強變弱,江蘇有降水偏少趨勢。從數據分析也發現,近年來長江中下遊季風強度變弱,降水趨少,氣溫可能比較高。  電閃雷鳴的天氣比過去多了嗎  [現象回放]近年來,人們感覺電閃雷鳴的天氣多了,而且破壞力在加大。
  • 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此時,受益於無線電技術的成功研發與大量應用,各地氣象觀測數據可以及時匯總到一個中心,繪成「天氣圖」。然而,這種天氣圖法的預報雖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預報員憑經驗作出主觀判斷。為讓天氣預報準點,再準點,於是有了今日的數值天氣預報方法。那麼,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準了嗎?
    然而調查中,相當數量的公眾覺得現在的天氣預報不如幾十年前準。可能原因如下:1)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和城市化等自然和人類活動條件異常情況的加劇,對更加頻發的極端事件的預報,原本的預報經驗和預報模式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偏差。預報經驗和模式都是建立在以前的統計數據上,現在的所謂異常就和以往的慣例出現偏差。另外,數值模式在不斷升級換代,預報員也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天氣模式。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TIGGE資料庫範圍擴大
    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5月4日網站消息,由其承擔的TIGGE(交互式全球大集合預報系統)集合預報資料庫迎來澳大利亞氣象局的重新加入。至此,ECMWF該系統資料庫中心的數據範圍進一步擴大,擁有11個全球預報中心的數據,可供全球研究人員隨時使用。  這11個全球預報中心主要包括澳大利亞氣象局、中國氣象局、巴西天氣預報和氣候研究中心、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ECMWF、日本氣象廳、韓國氣象廳、法國氣象局、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印度國家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和英國氣象局。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作為一個計算問題,全球天氣預報可與模擬人類大腦和早期宇宙的演變相媲美。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超級計算機能力的增強,數值天氣預報的關鍵性問題(穩定性、精度、計算速度、多變量處理等)才得到逐步解決。如今,不同複雜程度的眾多算法形成了各類模式,覆蓋了從全球氣候預測、全球天氣預報、區域高影響天氣到空氣品質模擬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