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佔地面積大,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每個城市甚至每個縣城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因此在飲食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網友們也在網上爭論不斷,例如一直以來的「粽子吃甜的鹹的」、「豆腐腦吃鹹的甜的」、「火鍋蘸料要不要加芝麻醬」等等。
南北的差異不僅僅是文化、飲食、風景等,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北方人洗澡愛搓澡,南方人卻不愛搓澡。大部分南方人到了北方上學生活很不習慣,在洗澡這方面尤其很難適應,搓澡這個事也很難接受。有個網紅錄了一個視頻,說搓澡在北方的冬天是人情文化,必不可少的。有人愛搓澡是因為可以搓出來「泥」,感覺身上都乾淨舒服了。
那「泥」到底是什麼呢?
秋天季節,澡堂也開始營業了,雖然現在家家都有熱水器和太陽能,但是浴室的生意還是絡繹不潔,就是因為澡堂可以很舒服的泡澡和搓澡。對於愛搓澡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人生樂趣所在。身上搓出來的「泥」不是泥,而是身體新陳代謝產生的老化角質層,主要是由皮膚分泌出來的油脂、汗水、空氣的灰塵和顆粒、衣物纖維等等組成的。
為什麼這個「泥」一直搓不乾淨?
因為人體在不斷進行新陳代謝,皮膚細胞每天都在大量新生也存在大量的死亡,這些死亡的細胞和油脂、汗液、空氣的灰塵和顆粒等混在一起就會形成老化的角質層,所以說今天搓乾淨了,明天再搓還是會有,只不過數量少點。
民間一直有個說法,身上有「泥」或者搓出來「泥」多的人不愛乾淨,這沒有必然聯繫。老化的角質層每天都會有,油性皮膚的朋友油脂和汗水分泌多所以數量多些,乾性皮膚的朋友相對少些,每個人都會有,即使一天洗澡兩次還是會有。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例如在空氣中灰塵多的地方上班,和油脂、汗水混合的灰塵就變多了,「泥」也會變多。
天天搓澡好不好?
有人覺得天天搓澡是愛乾淨的表現,理論上是沒錯的。搓澡必然要洗澡,天天洗澡肯定是乾淨的衛生的,但是天天搓澡卻是不好的。搓掉的「泥」雖然是廢棄的角質層,但是它可以保護我們的皮膚,相當於一層保護膜,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的入侵,還能防止水分的流失。天天搓澡就相當於失去了這一層保護膜,洗澡可以天天洗,搓澡一周1-2次即可。
並且天天搓澡對皮膚也不好,因為搓澡是用搓澡巾在皮膚表面大力的摩擦,如果天天搓我們嬌嫩的皮膚是吃不消的,有可能會引起皮膚病或者造成小傷口引起發炎。
如何正確地搓澡?
首先要選一個質量好的搓澡巾,不能太粗糙否則會劃傷皮膚。最好是個人的搓澡巾不要和別人混用,防止造成皮膚病傳染。可以天天洗澡但是不能天天搓澡,搓澡的次數一周1-2次就好,搓的時間也不要過長,皮膚會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