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18年的最後一天,你永遠不知道今年最沙雕的新聞是哪條。
最近有則新聞是這樣的:
江蘇南通某澡堂,一男子突然拿出手機來拍攝視頻,「坦誠相見」的浴友被嚇得不輕,趕緊報警了。在民警詢問下,該男子說出了他的理由,可真讓人哭笑不得。原來,他是南方人,來自廣東,之前從來沒見過公共澡堂,出於好奇拍了幾段視頻,「向群裡的兄弟炫耀一下,北方的大澡堂是這樣的。」
講真,他沒被一起洗澡的浴友群起而攻之
要糾正一下這位兄弟,江蘇其實不是北方,但也有大澡堂。當然,澡堂在北方更常見。
南方人第一次進北方澡堂,是什麼體驗?
澡堂和搓澡,在北方人眼中平常得很,在南方人看來卻非常新奇,甚至震驚。
不過,真別怪南方人「沒見過世面」。要是你第一次在洗澡時見到幾十號人「蛋腚相見」,還很淡定地幫著互搓,也會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衝擊。
曾經就有南方人發帖敘述▽
另外,搓澡巾在南方人眼中也是神奇的存在▽
南方人為什麼不搓澡?北方人搓澡,是因為髒嗎?
北方人心裡有個疑問:南方人為什麼不搓澡?就不嫌洗不乾淨嗎?
而南方人心裡同樣有個疑問:北方人搓澡,是因為髒嗎?
先別打起來,聽我說。
其實,這跟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很大關係。
南方的空氣品質相對好一些,人的皮膚不會附著太多塵土,所以不需搓澡就能洗淨。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南方的氣候又溼又熱,平時容易出汗,一天不洗,渾身難受;而且,大多數人就算在冬天也可以天天洗澡,像大廣東,冬天最高有二十幾度,最冷也不過幾度,當然沒必要去搓澡…
而北方氣候乾燥,冬天走在大街上都能凍掉鼻子。
在以前人們根本沒辦法天天洗,一般一周只洗一兩次,又由於風大沙大,皮膚容易堆積塵土,就必須搓一搓,把身上的髒東西都搓乾淨。
現在通了暖氣,大家還是喜歡去澡堂洗,還能順便搓搓澡。這也算一種無法捨棄的搓澡文化了。
洗澡時,搓出的泥條是什麼?
南方人雖然天天洗澡,但如果仔細搓,還是能和北方人一樣,搓出泥條來。這「泥」,到底怎麼來的?
我們的皮膚每時每刻都會「丟掉」一些角質細胞,原本這些細胞可以輕輕鬆鬆地脫離皮膚,各奔天涯,無奈身上還有汗腺和皮脂腺,它們所分泌的汗液和皮脂,會把這些廢棄的角質細胞,和著外界塵土一起,給「粘」在皮膚上,搓澡時就會搓下一條一條的「泥」。
如果時間夠久,皮脂還會被氧化變黑,最終搓出黑泥條。
簡單來說,這「泥」就是皮屑、汗液、皮脂、灰塵等的混合物。
為什麼有些人搓出的「泥」多?
要麼是容易出汗出油,要麼是太久沒洗澡,還很可能是因為——搓澡搓得太用力了。
很多人喜歡在洗澡時用搓澡巾使勁擦洗皮膚,認為這樣才能洗淨皮膚上的汙垢。
實際上,「泥」是搓掉了,皮膚也受傷了。
過度搓澡,不僅會帶走更多還沒到自然脫落的角質,造成皮膚破損,還會由於皮膚屏障的破壞,加劇皮膚乾燥、瘙癢等等問題,引起皮膚病。長此以往,皮膚老化在所難免。
所以,搓澡別迷戀「泥」越多越好,輕一點,你沒那麼皮糙肉厚。否則等搓到皮膚像烤乳豬一樣紅,就不只是皮癢,而是肉痛了。
關於洗澡的其他小糾結
1. 隔多久洗一次澡好?
因人而異,要根據地域和氣候、運動量而變。
比如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隔三天洗一次也未嘗不可,但最好每天都擦洗一下身體(尤其是私處)。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可適當增加次數。
而在夏天出汗較多,應該每天都洗澡,運動後甚至可以多洗一次。
2. 洗一次澡多久好?
每次洗澡,別超過20分鐘。還要記得空腹不能洗澡,飯後洗澡要隔半小時 。
這是因為洗澡會消耗體能,空腹狀態下洗澡容易導致低血糖,從而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甚至暈厥。
3. 洗澡順序不對,會要命?
有傳言稱,「多人因洗澡順序不當而導致死亡!如先洗頭,容易導致血壓飆升引發中風!」
送它四個字:聳人聽聞。
洗澡暈倒的問題比較常見,但這和先洗哪個部位並沒有直接關係,其關鍵因素是溫差,其次是通風。
水溫、體溫之間溫差過大,都能讓人體血管突然急劇地收縮或者擴張,如果個體血壓調節能力跟不上,就可能暈倒。 不過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長期臥床者等群體身上。
一般人群,愛先洗哪洗哪,能洗乾淨就行,還有要記得開抽風保持通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