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6股受關注
我國首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9月13日,據農業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質生物農藥——「6%寡糖·鏈蛋白可溼性粉劑」。
-
我國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我國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來源:科學技術部 2007-09-11 09:45 863計劃現代農業研究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蟲免疫能力和殺傷有害生物為目標,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
我國生物農藥研製取得新成果
無公害農藥研製課題日前在雲南省獲得突破,日前他們以產業化規模開發並生產出了新型生物農藥——印楝素。製備印楝素的植物印楝樹,是一種防治乾熱地區荒漠化的優良樹種和製備無公害生物農藥利用價值最高的植物,印楝農藥可在無公害條件下殺滅8目400餘種農、林、倉儲和衛生害蟲。
-
我市首個微生物農藥走向產業化
本報訊(記者蘇桂秋)由大連綠科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共同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市首個微生物農藥嘧肽黴素昨天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鑑定,專家認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近十幾年來真正新開發的並進入產業化的抗病毒型生物農藥,在國內具領先水平。
-
重大教授研製出「可以喝的生物農藥」 原料是食用油和大米
如今,他又成功研製出廣譜、微毒、高效的真菌類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並在全球首次實現真菌生物農藥的規模化生產。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詞人辛棄疾描述的「世外桃源」。農村娃出身的夏玉先,窮其一生,便是為了守護著美麗的綠色田園。要實現這個夢想,註定一生「與害蟲為敵」。這些蟲,讓全世界都頭疼。
-
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夏玉先,在生物農藥研究領域碩果纍纍...
如今,他又成功研製出廣譜、微毒、高效的真菌類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並在全球首次實現真菌生物農藥的規模化生產。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詞人辛棄疾描述的「世外桃源」。農村娃出身的夏玉先,窮其一生,便是為了守護著美麗的綠色田園。要實現這個夢想,註定一生「與害蟲為敵」。這些蟲,讓全世界都頭疼。
-
冠狀病毒與抗病毒簡史
病毒不是生物,不是原核生物,不是原生生物,不是真菌,不是植物,不是動物;那麼,病毒是非生物嗎?也不是。相對於生物和非生物,病毒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是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 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
-
雲南生物農藥印楝素開發研究躍居先進水平
新華網昆明2月15日電(屈明光 肖宇) 全世界普遍重視的無公害生物農藥研製課題日前在雲南省獲得突破性進展,科技人員以產業化規模開發並生產的新型生物農藥——印楝素,在農業生產中展示出廣闊前景,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成功開發高活性昆蟲病毒殺蟲劑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河南省濟源白雲實業有限公司聯合研製開發的3種'科雲'系列高效蔬菜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獲得農業部和國家發改委核發的農藥產品登記證和生產批准證。這3種昆蟲病毒殺蟲劑是目前國際上病毒含量最高、使用量最低的高活性蔬菜害蟲病毒生物殺蟲劑,已在我國西北及南方部分省市累計推廣近200萬畝次,獲得顯著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
我國生物製藥研發現狀分析
目前生物技術藥物是指應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抗體工程及細胞工程技術製造用於治療、預防和診斷的藥物,它主要包括治療性多肽,蛋白質,激素,酶,抗體,細胞因子,疫苗,可溶性受體以及核酸類藥物等。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製藥產業相比,我國的生物製藥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那麼目前世界生物製藥研發的現狀如何?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
中俄科學家正在研製通用抗病毒藥物
據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官方刊物《西伯利亞科學》報導,該分院化學生物學與基礎醫學研究所將與中國臨沂市科學技術合作與應用研究院就研製通用抗病毒藥物聯合開展研究。消息說:「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抗病毒藥物都以病毒蛋白為靶標。此類化合物對特定病毒有效,且毒性相對較小。但是,由於不斷的突變,病毒蛋白的結構不斷變化,導致藥物失效。病毒RNA是更有前景的靶標。
-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製成功 我國實現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使我國實現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成果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
新型生物農藥可有效避免傷害有益昆蟲
近日,我國重慶大學教授研製一種新型生物農藥,可以有效地殺死害蟲,而保護有益昆蟲不受傷害,據了解,該生物農藥的原料是大米和色拉油,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
-
科學使用生物農藥促進農藥減量控害
這是農業部門首個關於農藥減量控害的具體執行文件,目的是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力爭2020年農作物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推進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擴大低毒生物農藥示範補貼試點範圍。我國現有26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約佔全國農藥生產企業的10%,生物農藥製劑年產量13萬噸左右。
-
「現代資訊」主編郭豔女士成功拜訪「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院士
,它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活性。當時,侯雲德從研究黃芪出發,認識到人體自身的抗病毒多肽—— 幹擾素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病毒藥物。接著,又制定了人白細胞幹擾素的分離、提取和純化流程,從而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了臨床級人白細胞幹擾素,此技術推廣到北京、四川等地,幹擾素得以批量生產,用於臨床。隨後在1979年,侯雲德和同事們查照文獻,邊學邊幹,摸索著前進。
-
我國成功研製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劉巍巍、董瑞豐)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26日在蘇州高新區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
植物精油:化學農藥好幫手
「植物精油富含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廣譜高效的抗菌、殺蟲及抗病毒作用,對化學農藥也有增效作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無公害農藥研究服務中心教授馮俊濤告訴記者,我國芳香植物多達800餘種,包括柑橘、肉桂、丁香、薰衣草、芥末、薄荷、大蒜等。植物精油對真菌、細菌有明顯的抑制活性,可用於農業生產害蟲防治,比如香芹酚、百裡酚、y-萜品烯、傘花烴的精油,能在極低濃度下致蘿蔔蚜死亡。
-
北鬥導航成功後,第一個找我國合作,不愧是「鐵哥們」
北鬥導航系統是我國經過不斷長時間的探索研發出的一款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這項成就可謂是對於中國航天領域的巨大突破。而當我國北鬥導航正式運用後,第一個找上我們,想要引進北鬥系統的國家,如今成了我們的「鐵哥們」。
-
我國第一個微生物殺蚊劑
直到上世紀40年代,發明了DDT化學農藥,它能有效地殺滅蚊蟲,使蚊蟲傳播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5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了採用化學農藥滅蚊達到全球消滅瘧疾的規劃。到1966年將此計劃推向高潮,組織1億戶進行室內噴灑DDT和六六六近7萬噸。這一舉動雖然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暫時達到了目的,但帶來了巨大隱患:其一、蚊蟲對殺蟲劑產生了抗性,化學農藥殺蚊不靈了;其二、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汙染。
-
甲殼素脫乙醯基之後,是農藥氨基寡糖素!也是甲殼寡聚糖 !
我國的海岸線綿延不絕,海洋裡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生物至少25萬種,甲殼類有2萬多種,充分的開發這一資源寶庫,將產生不可估量效益。比如,以蝦蟹殼等物質為原料,經過脫鈣及蛋白質後,可得到甲殼素,但是不容易被吸收,脫乙醯基以後可得到殼聚糖,進一步酶解以後得到殼寡糖,更易溶於水,99%以上可以被農作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