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6股受關注

2020-11-30 中證網

  我國首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9月13日,據農業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質生物農藥——「6%寡糖·鏈蛋白可溼性粉劑」。該藥劑的推廣應用,將有利於提高我國主要農作物和蔬菜的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據邱德文介紹,蛋白質生物農藥是指來源於自然界生物的、對農作物病蟲草害具有抑制或防控功能並能達到農藥登記標準的生物蛋白質製劑。6%寡糖·鏈蛋白可溼性粉劑通過誘導植物自身抗性,激發植物生長代謝和自身免疫系統。田間試驗結果證明,該藥劑對水稻條紋葉枯病的防治效果為65%,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為68%,對菸草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為75%。該藥劑對環境和植物本身安全、無汙染,有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

  生物農藥類概念股一覽

  揚農化工:草甘膦加速上漲 上調13年盈利預測

  來源:浙商證券

  公司是菊酯原藥龍頭,國內唯一以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為主導產品的上市,其中國內衛生殺蟲劑市場佔有率達到70%,全球銷量排名第二,公司長期發展看好。

  供給約束助推草甘膦價格加速上漲

  草甘膦當前市場主流報價集中在4 萬/噸左右,一個月內噸價上漲5000 元(+14.3%)。草甘膦價格淡季加速上漲,超出我們之前的預期,主要系由於環保壓力帶來的供給約束。我們在揚農化工的深度報告中提到, 2009-2011 年行業持續低迷,草甘膦行業實際產能已經大幅銳減。今年以來,「兩高」司法解釋降低環境汙染犯罪的標準。草甘膦行業內少數企業因為汙染事故遭到懲處(浙江金帆達、湖南衡陽萊德生物等),停產整頓一方面減少了實際產能(7.4萬噸),另一方面也對其餘母液處理不規範的企業形成了威懾。我們預計,隨著下半年環保部和各省環保廳的核查如期推進,供給端將進一步收緊;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 年1-5 月我國除草劑出口量達到36.1 萬噸(草甘膦佔出口除草劑比例在50%以上),同比增長33.3%,主要系由於海外需求旺盛,農藥企業加大採購量所致。我們根據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估計,即使下半年需求量與2012 年持平(約3 萬噸/月),供給約束下也將產生供給缺口,助推產品價格上漲;

  上調揚農化工13 年盈利預測

  揚農化工子公司優士化學(持股95%)有IDA 法草甘膦產能3 萬噸,主要是與跨國公司執行長單協議(三個月)。我們上調公司草甘膦全年銷售均價至3.8萬元/噸(+8.6%),同時上調公司2013 年eps 至2.30 元(+19.8%);

  盈利預測及估值

  預計揚農化工2013-2015 年EPS 分別為2.30、2.23、2.57,對應當前股價,2013年市盈率為18 倍,低於歷史均值和行業均值。公司當前既有安全邊際,又有業績彈性,維持「買入」評級。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原標題:我國第一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本網訊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質生物農藥——「6%寡糖 鏈蛋白可溼性粉劑」。該藥劑的推廣應用,將有利於提高我國主要農作物和蔬菜的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 我市首個微生物農藥走向產業化
    本報訊(記者蘇桂秋)由大連綠科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共同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市首個微生物農藥嘧肽黴素昨天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鑑定,專家認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近十幾年來真正新開發的並進入產業化的抗病毒型生物農藥,在國內具領先水平。
  • 我國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我國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來源:科學技術部 2007-09-11 09:45     863計劃現代農業研究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蟲免疫能力和殺傷有害生物為目標,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 我國生物農藥研製取得新成果
    無公害農藥研製課題日前在雲南省獲得突破,日前他們以產業化規模開發並生產出了新型生物農藥——印楝素。製備印楝素的植物印楝樹,是一種防治乾熱地區荒漠化的優良樹種和製備無公害生物農藥利用價值最高的植物,印楝農藥可在無公害條件下殺滅8目400餘種農、林、倉儲和衛生害蟲。
  • 世界首臺!我國成功研製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
    在這些方法之中,以德國科學家S.W.Hell在1994年提出的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Microscopy,STED)的發展最為成熟,應用也最為廣泛。  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STED)是通過受激發射效應實現減小有效螢光發光的面積。一般STED顯微系統中包含兩束照明光,一束為激發光,一束為損耗光。
  •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 我國成功研製ITER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
  • 蜱蟲咬人引關注 遊資炒作農藥股三股漲停
    昨日(9月9日),受蜱蟲咬人事件擴大的影響,沉寂許久的農藥化肥板塊突然上漲,其中利爾化學(002258,收盤價21.10元)、華陽科技(600532,收盤價9.43元)、沙隆達A(000553,收盤價10.21元)更是逆市漲停。
  • 重大教授研製出「可以喝的生物農藥」 原料是食用油和大米
    2000年從英國巴斯大學博士畢業後,他回國創建了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帶領團隊研製出國內首個獲得國家登記的真菌殺蟲劑。如今,他又成功研製出廣譜、微毒、高效的真菌類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並在全球首次實現真菌生物農藥的規模化生產。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詞人辛棄疾描述的「世外桃源」。
  • 蜱蟲咬人引關注 遊資炒作農藥股
    每經記者  牟璇        昨日(9月9日),受蜱蟲咬人事件擴大的影響,沉寂許久的農藥化肥板塊突然上漲,其中利爾化學(002258,收盤價21.10元)、華陽科技(600532,收盤價9.43元)、沙隆達A(000553,收盤價10.21元)更是逆市漲停。
  • 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夏玉先,在生物農藥研究領域碩果纍纍...
    2000年從英國巴斯大學博士畢業後,他回國創建了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帶領團隊研製出國內首個獲得國家登記的真菌殺蟲劑。如今,他又成功研製出廣譜、微毒、高效的真菌類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並在全球首次實現真菌生物農藥的規模化生產。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詞人辛棄疾描述的「世外桃源」。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我國成功開發高活性昆蟲病毒殺蟲劑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河南省濟源白雲實業有限公司聯合研製開發的3種'科雲'系列高效蔬菜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獲得農業部和國家發改委核發的農藥產品登記證和生產批准證。這3種昆蟲病毒殺蟲劑是目前國際上病毒含量最高、使用量最低的高活性蔬菜害蟲病毒生物殺蟲劑,已在我國西北及南方部分省市累計推廣近200萬畝次,獲得顯著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 我國首個飛行滑板研製成功
    東方網·演兵場11月12日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昨天發布了一條消息,我國首個飛行滑板已經研製成功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各方關注。雖然文案措辭中對軍事用途隻字未提,但從官方發布的實物展示圖看,全副武裝的戰士一身單兵裝備,腳下飛行滑板指示燈散發著淡藍色的光芒,科技感十足。
  • 我國研製成功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徐旻昊攝9月20日,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在安徽省合肥市竣工交付,其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同時,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開工建設。
  • 全球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發展現狀
    美國生物農藥行業聯盟(BPIA)美國EPA登記的⽣物農藥新有效成分中,蘇芸金芽胞桿菌27個、假單胞菌11個、木黴菌8個、枯草芽胞桿菌7個、解澱粉芽胞桿菌6個、白僵菌5個,是生物農藥的骨幹品種。我國生物農藥登記情況大體類似。
  • 國內首個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生物農藥獲批登記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7月26日,江西省宜春新龍化工有限公司取得國內首個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MbNPV)原藥登記,此前該公司已經獲得MbNPV懸浮劑登記,用於防治甘藍小菜蛾,及棉花棉鈴蟲。MbNPV是一種廣譜昆蟲病毒微生物殺蟲劑,具有殺蟲譜廣。
  • 中國研製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引起世界關注,並申請專利
    文/某凡中國研製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引起世界關注,並申請專利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學技術強了,才能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因此各國對於科研上的研究也是不遺餘力就在前不久,我國科學技術在光子晶片上有著重大的研究成果,因為上海交通大學的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來了全球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這個消息一經爆出後,便引起了世界各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因為金賢敏團隊所研製出來的這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對於在量子信息等領域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 雲南生物農藥印楝素開發研究躍居先進水平
    新華網昆明2月15日電(屈明光 肖宇) 全世界普遍重視的無公害生物農藥研製課題日前在雲南省獲得突破性進展,科技人員以產業化規模開發並生產的新型生物農藥——印楝素,在農業生產中展示出廣闊前景,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首顆視頻成像體制微衛星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當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拓二號衛星。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新華網太原9月8日電(王握文、張航宇)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研製的天拓二號視頻微衛星,8日11時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一同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天拓二號是我國首顆採用視頻成像體制的微衛星,尺寸為515mm×524mm×685mm,重量為67公斤,有效載荷為4臺不同性能的攝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