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研製成功
9月13日,據農業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質生物農藥——「6%寡糖·鏈蛋白可溼性粉劑」。該藥劑的推廣應用,將有利於提高我國主要農作物和蔬菜的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據邱德文介紹,蛋白質生物農藥是指來源於自然界生物的、對農作物病蟲草害具有抑制或防控功能並能達到農藥登記標準的生物蛋白質製劑。6%寡糖·鏈蛋白可溼性粉劑通過誘導植物自身抗性,激發植物生長代謝和自身免疫系統。田間試驗結果證明,該藥劑對水稻條紋葉枯病的防治效果為65%,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為68%,對菸草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為75%。該藥劑對環境和植物本身安全、無汙染,有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
生物農藥類概念股一覽
揚農化工:草甘膦加速上漲 上調13年盈利預測
來源:浙商證券
公司是菊酯原藥龍頭,國內唯一以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為主導產品的上市,其中國內衛生殺蟲劑市場佔有率達到70%,全球銷量排名第二,公司長期發展看好。
供給約束助推草甘膦價格加速上漲
草甘膦當前市場主流報價集中在4 萬/噸左右,一個月內噸價上漲5000 元(+14.3%)。草甘膦價格淡季加速上漲,超出我們之前的預期,主要系由於環保壓力帶來的供給約束。我們在揚農化工的深度報告中提到, 2009-2011 年行業持續低迷,草甘膦行業實際產能已經大幅銳減。今年以來,「兩高」司法解釋降低環境汙染犯罪的標準。草甘膦行業內少數企業因為汙染事故遭到懲處(浙江金帆達、湖南衡陽萊德生物等),停產整頓一方面減少了實際產能(7.4萬噸),另一方面也對其餘母液處理不規範的企業形成了威懾。我們預計,隨著下半年環保部和各省環保廳的核查如期推進,供給端將進一步收緊;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 年1-5 月我國除草劑出口量達到36.1 萬噸(草甘膦佔出口除草劑比例在50%以上),同比增長33.3%,主要系由於海外需求旺盛,農藥企業加大採購量所致。我們根據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估計,即使下半年需求量與2012 年持平(約3 萬噸/月),供給約束下也將產生供給缺口,助推產品價格上漲;
上調揚農化工13 年盈利預測
揚農化工子公司優士化學(持股95%)有IDA 法草甘膦產能3 萬噸,主要是與跨國公司執行長單協議(三個月)。我們上調公司草甘膦全年銷售均價至3.8萬元/噸(+8.6%),同時上調公司2013 年eps 至2.30 元(+19.8%);
盈利預測及估值
預計揚農化工2013-2015 年EPS 分別為2.30、2.23、2.57,對應當前股價,2013年市盈率為18 倍,低於歷史均值和行業均值。公司當前既有安全邊際,又有業績彈性,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