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臺!我國成功研製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在常規光學顯微系統當中,由於光學元件的衍射效應,平行入射的照明光經過顯微物鏡聚焦之後在樣品上所成的光斑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點,而是一個具有一定尺寸的衍射斑。在衍射斑範圍內的樣品均會發出螢光,導致這些樣品的細節信息沒有辦法被分辨,從而限制了顯微系統的分辨能力。隨著掃描電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及原子力顯微鏡等技術的出現,實現納米量級解析度的觀測已經成為可能,但是以上這些技術仍然存在對樣品破壞性較大,只能觀測樣品表面等缺點,並不適合對於生物樣品,特別是活體樣品的觀測。因此,研究人員們急需找到一種光學的超衍射極限顯微方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們陸續提出了多種超分辨顯微技術來實現超越衍射極限的高解析度。在這些方法之中,以德國科學家S.W.Hell在1994年提出的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Microscopy,STED)的發展最為成熟,應用也最為廣泛。

  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STED)是通過受激發射效應實現減小有效螢光發光的面積。一般STED顯微系統中包含兩束照明光,一束為激發光,一束為損耗光。當激發光的照射使得衍射斑範圍內的螢光分子被激發,其中的電子躍遷到激發態後,損耗光使部分處於激發光斑外圍的電子以受激發射的方式回到基態,而位於激發光斑中心的被激發電子則不受影響,繼續以自發螢光的方式回到基態。由於在受激發射過程中所發出的螢光和自發螢光的波長及傳播方向均不同,因此探測器觀測到的光子均是由激發光斑中心的部分螢光樣品通過自發螢光方式產生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小有效螢光的發光面積,提高系統的解析度。

  目前,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的關鍵主要集中在損耗光斑的調製,激發光與損耗光雷射類型和波長的選擇等方面。

  根據國家科技部消息,近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的支持下,由蘇州國科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吉林亞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共同承擔的數字診療重點研發專項項目--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獲得重要進展:成功研製出國內外首臺雙光子-STED複合顯微鏡樣機。項目組完成了顯微鏡系統中核心部件的自主研製,成功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面陣CMOS相機和長工作距離大數值孔徑物鏡等核心部件,打破了國外相關產品對我國的壟斷。

國內外首臺雙光子-STED複合顯微鏡樣機

  在當今生物學及基礎醫學的研究中,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是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國外雙光子-STED成像技術研究開展的相對較早,德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都已經成功搭建了雙光子-STED成像實驗系統;而我國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目前雙光子STED成像技術仍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國際上尚未出現相應的產品。因此,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的成功研製對於滿足我國生物醫學等前沿基礎研究的定製化需求、提升創新能力以及推動我國顯微鏡行業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鑫圖參與國家重點項目—「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
    2017年10月20日,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專項"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項目(2017YFC0110200)實施交流研討會在南京舉行,鑫圖總經理陳兵在會上作了關於"下一代sCMOS相機"的技術匯報。
  • 我國成功研製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劉巍巍、董瑞豐)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26日在蘇州高新區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 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據「科學大院」公眾號(kexuedayuan)12月29日消息,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
  • 中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研製成功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團隊研製成功了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獲取了小鼠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清晰、穩定的圖像
  • 北京大學召開「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專題新聞...
    2017年5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學「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專題新聞發布會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徐濤、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成果轉化處副處長劉宇、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出席發布會。
  • 科學網—為實現高端光學顯微鏡國產化不懈奮鬥
  • 張運海:為實現高端光學顯微鏡國產化不懈奮鬥---中國科學院
    近5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等國家省市項目、課題7項,其中經費超過1000萬元的有2項。  以國家迫切需求為指引、理論聯繫實際做研究是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研究員張運海的初心。  面對國內生物醫學領域高端設備基本依賴進口的現狀, 強烈的使命感鞭策著張運海。
  • 蘇州醫工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光學顯微鏡有了「中國造」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 26日,蘇州高新區傳來消息:「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它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方面擁有了自主創新能力。
  • 科學網—高端顯微鏡的國產路
    科研人員正利用雙光子-STED顯微鏡觀察樣品。
  • 高端顯微鏡的國產路—新聞—科學網
    12月26日,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高/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更是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 新型自適應光學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研製成功
    像差問題對雙光子成像的影響尤為嚴重,因為在那裡,螢光信號對入射光強度的依賴是平方關係,一旦入射光波前形變,不僅聚焦強度大幅下降,成像解析度也急劇惡化。因此,如何解決像差問題,實現活體,例如小鼠大腦皮層,深層區域的高質量成像成為光學成像發展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 我國首臺空間路由器成功發射
    2018年10月25日(農曆2018年9月17日),我國首臺空間路由器成功發射。今日(10月25日)凌晨6時57分,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與研製的我國首臺空間路由器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首臺空間路由器正式進入在軌驗證試驗階段。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操作研成成功的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孫自法 攝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研究員介紹說,該所通過「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研製的超分辨顯微鏡及核心部件,已經在中外多家研究機構使用並已取得部分成果。
  • 中科院成功研製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
    日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瞬態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製成功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首次把基於雙目視覺的立體顯微方法和高解析度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螢光顯微技術結合在一起
  • 北京大學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解碼大腦
    5月31日,北京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重量僅2.2克,可佩戴在動物的頭部顱窗上,實時記錄數十個神經元、上千個神經突觸動態信號。其橫向解析度可達到0.65微米,成像質量與商品化大型臺式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可相媲美,遠優於目前領域內主導的、美國腦科學計劃核心團隊所研發的微型化寬場顯微鏡。
  • 北大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重量僅2.2克
    《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在體顯微成像系統》的支持下,成功研製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重量僅為2.2克。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的成功研製是世界成像儀器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腦與認知科學、人工智慧研究的推進提供了重要工具。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雙光子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雙光子顯微鏡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2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雙光子顯微鏡
  • 看見病毒:顯微鏡的百年曆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左),他1916年發表的論文(右)基於愛因斯坦的理論,幾十年之後的1953年,美國的查爾斯·唐尼斯 (Charles Townes) 研製成功一臺受激輻射微波放大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