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煉鐵廠全景。 本報記者 楊樹 攝
攀鋼集團鈦業公司生產的第一塊海綿鈦。
攀鋼釩軌梁廠,工作人員通過機器將軌梁擺放整齊。
一線觀潮
●鈦,儲量少、提煉難、品質好、用途廣,是一種「貴族」金屬
●在攀西,這種「貴族」金屬長期遭遇尷尬:一方面品質高不上去,一方面價格成本降不下來
●創新開發這種「貴族」金屬,讓其高低端並進,雙向拓展,提質降價,是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設立以來一直在進行的探索
●影像志
攀西地區有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蘊藏著全國20%的鐵、64%的釩、93%的鈦,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
1970年,攀鋼一號高爐投產,由於礦石中釩鈦等元素含量高,影響了鐵水性能。可是今天,釩鈦卻成為攀枝花產業轉型的重要元素。
攀鋼生產的摻入釩元素的軌梁平均7分鐘就可下線一條,已生產的軌梁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攀鋼煉鐵產出的高爐渣中的鈦,佔據了攀鋼所有鈦資源的50%。以前作為廢物扔掉了,如今通過高爐渣提鈦把這些「廢物」撿回來,變廢為寶。
本報記者 楊樹 攝影報導 □本報記者 寇敏芳 梁現瑞 王代強
讓後端產品造得出
「中國釩鈦之都」牽手「中國鈦谷」
就地生產鈦金屬產品
在攀枝花賓館的大堂,玻璃陳列櫃裡,擺放著用鈦合金製作的精美水杯、碗筷、梳子等旅遊紀念品。
「曾經,我們連這些都生產不出來。」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瑞莉說,以前,由於缺乏深加工能力,攀枝花釩鈦旅遊紀念品大多在外地生產,再拉回攀枝花貼牌銷售。
試驗區成立以來,攀枝花加強了與陝西寶雞的合作。攀枝花被稱作「中國釩鈦之都」,在原料方面有優勢,中間產品海綿鈦產量全國第一。寶雞被稱作「中國鈦谷」,專注鈦材料的加工和產品開發。2014年,雙方就籤署了釩鈦產業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建友好園區協議書等。
政府搭臺,鼓勵寶雞企業到攀枝花建廠、生產,稅收雙城共享。在攀枝花市西區,記者發現,已經有寶雞企業在此落地生根,午躍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5月7日中午,該公司副總經理張益向記者演示了鈦制打火機生產的全過程——一臺自動化的機器上,刻刀飛速旋轉,在鈦制的小盒子上雕刻出一隻雄鷹。不僅能產打火機,現場展臺上,鈦制的白酒杯、軍工鏟、水果刀、梳子等幾百種日用品和工藝品整齊擺放著,「現在生產線已經建成,以後這些產品都可以在攀枝花生產。」
讓產業鏈在本地延伸帶來的實惠清晰可見。過去,攀枝花生產的海綿鈦原料供應給寶雞的加工企業,做成鈦產品後再轉運回攀枝花,算上物流成本和中間商加價,價格比出廠價翻了一倍多。「一個鈦水杯,出廠價是400多元,但是到了攀枝花就要賣1000多元。」攀枝花市天民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如果本地鈦產品實現大批量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不止午躍科技。在攀枝花,從事鈦金屬深加工的企業目前已有幾十家,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繼續增加。
讓鈦材品質上得去
開發、量產適用於航空航天及醫療領域的高端鈦材
夢夢科技——在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的眾多企業中,這家年輕公司的名字很特別。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最大的32歲,最小的23歲。5月8日,記者來到公司的時候,這裡的年輕人正忙於調試設備、記錄參數。
「我們的夢想,就是生產出自己的高端鈦材。」說起公司成立的初衷,28歲的夢夢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聶衛廣這樣說。由於工藝原因,前些年,攀枝花的鈦產品一直在中低端徘徊,而航空航天以及醫療等領域的高端鈦材,則長期依賴進口。
2016年,攀枝花釩鈦論壇在紅格假日酒店舉行。其間,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精準對接與會的東北大學、中航七院、天民鈦業,技術方、市場方和資本方一拍即合,隨後三方迅速開展合作,計劃在攀枝花落地鈦及鈦合金粉末冶金製品生產線。
不同於傳統的長流程提煉工藝,新工藝減少了熔煉的環節,生產過程中幾乎沒有原材料損耗。其次,新的工藝採用粉末冶金技術,成材率更高,可達到99%。這樣一來,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大幅提升,為航天及軍工等高端領域應用打下基礎。
經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項目終於取得明顯進展。前不久,中試產品送往國內主要質檢機構檢測,結果顯示:產品符合標準,性能良好。下一步,公司將上1000噸的生產線,預計年產值將達到2億元以上。
行走在攀西,記者了解到,在提升攀枝花鈦合金產品競爭力的道路上,不僅有夢夢科技。通過幾年的持續攻關,當地在海洋工程用1200兆帕級超厚高強高韌耐腐蝕合金材料、深衝鈦板、氯化法鈦白粉等高端鈦產品生產技術上,也已實現重大突破。
讓產品價格降下來
新工藝讓鈦材成本降5成
更多鈦產品可望進入尋常百姓家
採訪過程中,一個關於鋁的故事被大家津津樂道。
鋁金屬剛被煉製出來的時候,因為價格昂貴,只有貴族才能享用。據說,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有一頂王冠就是鋁製成。那時的鋁,因為冶煉過程艱難,比金子還珍貴。
後來隨著電解鋁技術的出現,如今,鋁已從貴金屬變成普通金屬,走入尋常百姓家。這樣的歷程,也是鈦的方向。攀西試驗區成立6年來,鈦的綜合利用研究一直是重點攻關方向。翻看攀枝花2014年以來的科技攻關項目,三分之二以上都和鈦有關,其中又有不少涉及鈦的綜合利用。
在攀枝花市西區格裡坪工業園區,攀枝花正德環保新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帶記者參觀了中試車間——一臺高大的機器立在中間,周圍布滿管道,如同一顆心臟。該公司正在攻克這樣一項技術,可以把釩鈦磁鐵礦中的釩、鈦、鐵一次分離,減少中間流程,進而降低鈦材成本。
從鈦的提煉過程來看,僅僅從中間產品海綿鈦開始,現行的工藝需要經過2次熔煉、3次鍛造,海綿鈦依次變成鈦錠、鈦材。由於鈦合金熔點高、活性強、機加工能力差,因此鈦合金板材、棒材售價都非常高。當前,常規的鈦合金板材和棒材市場售價每噸超過20萬元。而夢夢科技的新工藝,能將鈦及鈦合金粉末冶金製品的生產成本降低50%,對鈦及鈦合金的推廣應用具有深遠意義。
攀鋼還力爭突破高爐渣提鈦技術,也就是從廢渣中把鈦提取出來。「攀鋼每年產生數百萬噸高爐渣,如果全部利用,鈦資源利用率將大大提升。」攀鋼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多措並舉,鈦產品的成本可望大幅降低,更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