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2019年全年CPI上漲2.9% 未來整體通脹會逐步回歸正常區間

2021-01-09 中國產經新聞網

本報記者 寧婧報導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3%,環比持平。2019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0.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7%。

與此同時,2019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7.4%,非食品價格上漲1.3%;消費品價格上漲6.4%,服務價格上漲1.2%。市場預測,受節日消費旺季到來影響,食品價格漲幅有所回升,對物價繼續起到支撐作用。此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影響,增速也將出現反彈。

此前,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19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長的均值為4.6%。 豬肉價格依舊是左右CPI運行的核心因素,但同比漲幅有所收窄。此外,鮮菜水果進入消費旺季,價格有所走強。從非食品方面看,成品油價格上漲,或對交通出行、居住水電燃料價格形成拉動,對CPI影響擴大。但總體來看,對物價影響最大的豬肉價格已經出現回調,加之產能供給的恢復,未來物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減弱。

CPI連續兩個月處於「4時代」

2019年12月份,CPI漲幅與上月相同,連續第兩個月處於「4時代」。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7.4%,漲幅回落1.7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3.43個百分點。食品中,鮮果價格下降8.0%,降幅擴大1.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97.0%,漲幅回落13.2個百分點。對此,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應習文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12月份CPI環比由上月的小幅上漲轉為持平,同比增速則穩定在4.5%。其中豬肉價格下降對CPI是負貢獻,而鮮菜、燃料和春節臨近等節日因素則是主要正貢獻,兩方面有所抵消。從豬肉價格方面來看,在經過歷史上最強漲幅之後,隨著中央和地方儲備豬肉陸續投放,進口量也有所增加,供需矛盾有所緩和,因此豬肉價格從11月上旬開始回落。不過短期看,隨著春節的到來,豬肉價格可能會重回上漲趨勢。預計隨著2019年11月生豬與母豬存欄量環比回升,2020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將會持續回落,屆時對物價的影響也會持續減弱。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12月份CPI漲幅與11月持平,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仍是主要因素,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漲幅均在2%左右,屬於合理區間。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影響的核心CPI,從2019年1月的1.9%,下降到12月的1.4%,全面持續下行趨勢,反映日常工業產品的供需仍較弱,未來貨幣政策應該更多的盯住工業品的價格變化,進行靈活適度的逆周期調節。

業內專家表示,從生產供應看,生豬生產繼續保持恢復發展的良好勢頭。從消費監測數據看,2019年12月份集貿市場豬肉零售交易量環比增長了11.7%。供應增速高於消費需求增速,豬肉供需矛盾有所緩解。此外,2019年12月份出欄肥豬的重量明顯增加,表明目前壓欄的大豬偏多,春節前這些大豬都將逐步出欄。加上商業儲備、政府儲備和進口增加的豬肉都會陸續投放。預計春節期間豬肉供需總體平穩。

「全年CPI指數的上漲,更多的要基於結構性的視角來分析和應對,對於供給因素導致的『食品高通脹』,可以通過擴大規模化養殖、增加豬肉進口等方式,增加供給;對於需求低迷導致的『工業品低通脹』,則需要通過逆周期的貨幣調節政策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升級供給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激發消費潛力。」劉哲補充說道。

與此同時,2019年12月份, 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對此,應習文表示,PPI同比略低於市場預期,環比持平。從結構看,生產資料價格由上月環比下降0.2%轉為持平,主要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生活資料價格由環比上漲0.3%轉為下降0.2%,主要受豬肉價格下降衝擊食品工業品出廠價格影響。2019年全年PPI同比下降0.3%,較2018年大幅回落3.8個百分點,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工業企業下遊內外需均受到衝擊成為PPI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

未來CPI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業內專家表示,豬肉價格對於物價的持續影響將會減弱。與此同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將出現回暖態勢。當前宏觀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 短期積極因素增多,隨著未來基建、製造業等投資發力, PPI反彈的速度會有所加快。

對於未來CPI的走勢,劉哲認為,從生豬的存欄量來看,豬肉價格上漲周期會延續到2020年三季度,臨近過年時的豬肉價格還會給物價帶來一定的上漲壓力,預計CPI短期還不會出現明顯拐點,但不必過於恐慌,生長周期引起的物價上漲具有周期性、階段性和季節性,會隨著蛛網模型的收斂而自然回落。

當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春節後需求回落將對豬肉價格形成向下壓力,CPI 將在一季度出現高點,隨後逐季回落。國家發改委在近日召開的發布會上稱,考慮到2019年物價走勢對2020年翹尾因素的影響,加之春節效應,2020年初CPI漲幅可能會較高。

與此同時,光大固收表示,對於後續CPI走勢,一方面,豬肉供給短缺的影響在減弱。根據近日農業農村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2019年12月份生豬出欄比11月份增長了14.1%(2019年8-11月份生豬出欄則是持續下降),在春節前將有效緩解豬肉供應緊張的局面,另外加上商業儲備、政府儲備和進口增加的豬肉都會陸續投放,後續豬肉供給的壓力將繼續減弱。此外,2019年12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2.2%,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生豬基礎產能回升勢頭逐步穩固,中期豬肉供給的壓力也將減弱。另一方面,2020年春節較早,目前豬肉價格已經呈現新一波上漲態勢,預計未來將繼續支撐CPI居於高位。

「展望2020年,1月受春節錯位影響,CPI突破5%可能性較大,但隨後將逐步下降,全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1月份PPI降幅則有望繼續收窄,後續整體中樞小幅上移可能性較大。核心CPI目前仍保持在1.4%左右的低點,預計2020年將保持平穩。隨著時間的推移,豬周期對通脹的衝擊將會逐步減退,整體通脹也會逐步回歸正常區間,給貨幣政策帶來更大的實施空間。」應習文進一步說道。

(本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相關焦點

  • 通脹降下來了!CPI重回「2」區間,豬肉降價立功、果蔬也幫忙,物價年...
    時隔9個月CPI同比漲幅重回「2」區間與市場預期一致,5月份CPI同比漲幅降至「2」區間。具體來看,5月份CPI同比上漲2.4%。其中,城市上漲2.3%,農村上漲3.0%;食品價格上漲10.6%,非食品價格上漲0.4%;消費品價格上漲3.3%,服務價格上漲1.0%。CPI環比下降0.8%。
  • 太平洋宏觀:2019年CPI結構分析與走勢預測
    根據測算,2019年CPI整體呈上行趨勢,9-10月或為全年高點(2.9%左右),CPI在11-12月或季節性下降。CPI呈現出明顯的波動規律:1-2月CPI環比增速較高,3月大幅回落,4月小幅上升,5月環比下滑,6-9月逐漸上升,10-11月環比增速回落,12月有所反彈。首先運用環比和同比的關係推測下月CPI數據,之後在本月基礎上外推下月,可以得到2019年全年的CPI預測值。
  • 通脹、通縮之爭兩極分化,業內呼籲調整通脹度量指標
    如果拉長周期,比如到2021年,在內外需恢復的帶動下,PPI將會轉正,且因低基數明年上半年PPI會相對較高;但是到2022年,疫情對經濟的擾動逐步消退,經濟重回正常軌道,經濟再度進入下行通道,PPI將又會下行。近來,從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到銅,再到煤炭、鐵礦石,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 連平:2021年物價運行將回歸經濟基本面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連平 許珂展望2021年,隨著經濟逐步進入趨勢性的運行軌道,物價運行大概率的走勢是CPI下行後走穩,全年控制在3%以內應無懸念,而PPI則逐步上行。三是四季度為豬肉消費旺季,同時也是動物疾病多發易發時期,消費量增長和非洲豬瘟疫情是可能導致未來幾個月豬肉供需關係收緊,對豬肉價格有一定支撐作用。預期未來1-2個季度內豬肉批發價格會在供給缺口持續收窄的支持下呈現平緩下行趨勢;2021年下半年豬肉批發價格可能在20-30元/kg區間內波動。考慮到2020年較高基數的影響,豬肉同比價格會對CPI形成明顯的負向拉動作用。
  • 六大因素導致豬價持續上漲!機構表示不必擔憂通脹 對CPI整體影響較小
    六大因素影響豬肉價格持續上行廣發證券表示,12月高頻數據的特徵之一是豬肉價格重心逐步抬升。但從季節性分布來看,2013-2019年12月豬肉價格環比漲幅中位數僅為2%。本次12月豬肉價格表現顯著超季節性,即背後更多屬於短期趨勢性的力量。對於市場預期來說,大邏輯是生豬存欄和出欄逐漸加快後,2021年豬肉價格會逐級回落、顯著偏弱,11月底以來的這輪表現亦超市場預期。
  • 2020年CPI同比上漲2.5%!新年物價怎麼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謝藝觀)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2%,同比由負轉正;2020年全年CPI上漲2.5%,完成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目標。CPI同環比漲跌幅走勢圖。
  • 宏觀經濟專題:2021年國內溫和通脹的微觀基礎
    中性情景下,全年CPI 中樞或在1.6%左右,高點可能出現在年底、2.7%左右,核心CPI 年中或回升至1%以上、年底高點接近2%。內外需「錯位」修復下,PPI 或在一季度前後重回正增長、高點或在2%左右疫情衝擊下,國內外需求先後下滑,拖累PPI 進入通縮;隨著經濟逐漸修復,PPI 逐步上行、但仍處於通縮區間。
  • 怎麼看CPI與PPI的背離?
    2019年3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多處提到通脹預期:「CPI 同比漲幅走高,結構性特徵明顯,要警惕通貨膨脹預期發散……注重預期引導,防止通脹預期發散……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幅度較大,未來一段時間需警惕通脹預期發散。」因而,央行真正的擔憂的是通脹預期發散引發的全面性通脹。那麼,本輪豬通脹是否會演化成全面性通脹呢?
  • 「霸王級」寒潮來襲 12月全國CPI重回正區間
    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2月,全國CPI同比增速為0.2%,較11月回升0.8個百分點;環比漲0.7%,較11月回升1.2個百分點。全年CPI同比漲幅為2.5%。本輪物價上漲主要支撐因素仍是食品價格。受寒潮帶來的低溫影響,鮮菜在經歷了逐月下探後重回上升區間;同期,天氣疊加季節因素,豬肉價格小高峰到來,拉動羊肉等肉類替代品價格一併出現回升。
  • 「霸王級」寒潮來襲 全國CPI重回正區間
    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國CPI同比增速為0.2%,較11月回升0.8個百分點;環比漲0.7%,較11月回升1.2個百分點。全年CPI同比漲幅為2.5%。本輪物價上漲主要支撐因素仍是食品價格。受寒潮帶來的低溫影響,鮮菜在逐月下探後重回上升區間;同期,天氣疊加季節因素,豬肉價格小高峰到來,拉動羊肉等肉類替代品價格一併出現回升。
  • 新華財經|CPI重回上行通道,漲勢可持續嗎?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安娜、陳愛平、王春霞)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5%,相對於2015年以來的CPI走勢,物價總體保持穩定。從單月數據看,2020年12月,CPI同比、環比雙雙結束此前下行趨勢,分別上漲0.2%、0.7%。
  • 交銀施洛德:上半年通脹總體或仍將處於溫和區間
    2013-01-11 16:14:28 來源: 網易財經 舉報
  • 國泰君安花長春:預計11月CPI在0.2%附近 豬價下行成為拖累CPI的...
    (2)從高頻數據來看,11月高爐開工率67.3%,雖略低於10月68.3%,同比增速從10.3%下滑至3.1%。日均粗鋼產量增速下滑2.2個百分點至13.5%。(3)2019年生產數據季初高、季末低的特點明顯,生產在2019年的11月份出現了明顯跳升,單月增速從2019年10月份的4.70%上行至11月份的6.20%,這給年內11月份帶來了一定的高基數影響。
  • 從中國曆年CPI指數看2021年深圳樓市走向
    2014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 2015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 2016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 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
  • 商品| 白糖:最壞時期已過,最好時期未來(思維導圖收藏版)
    資料來源:WIND,marvin整理  3月份受食品物價大幅提升影像,CPI同比增長明顯提升,工業品價格指數受生產資料物價回升小幅企穩,4月份以來國內食品價格整體上漲但漲幅回落,4月CPI同比繼續小幅回升,同比增長2.5%,處於2018年較高水平。
  • 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物價有條件保持穩定
    國家統計局1月11日發布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相關人士指出,2020年,CPI漲幅整體呈現前高后低的格局,全年漲幅處於合理運行區間,完成了物價調控目標。
  • 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GDP大概率保6無憂 貨幣政策有空間
    綜合兩方面因素,該機構預測明年前三季度通脹壓力較大,2020年1月左右將出現本輪通脹的第一個高點。如果豬牛比價、豬價收入比不超過歷史高點,則預計CPI在2020年1月達到最高點5.9%後回落,但是到三季度結束都將維持在4%以上。如果達到豬牛平價,則4月CPI可能達到本輪通脹的最高點6.2%,並且直到11月都可能維持在4%的高位。
  • CPI將迎新一輪權重調整,通脹指標是否納入房價引爭議
    2021年我國CPI統計將迎來新一輪基期輪換,意味著CPI「商品籃子」和對應權重可能出現較大調整。日前,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對投資、資產的價格度量覆蓋比較少是當前通脹度量的一個突出瑕疵,而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通脹失真。資產價格已經到了必須納入通脹考慮的時候。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全球貨幣寬鬆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通脹中樞,給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但全球經濟「U」型復甦下大宗商品如原油價格上漲空間有限,輸入性通脹壓力整體可控。同時國內貨幣政策屬於階段性對衝政策,刺激力度僅支持經濟增長回歸潛在水平,在豬周期步入下行階段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未來國內通脹壓力不大。
  • 2017年1-7月 成都市CPI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5日訊(記者 戴璐嶺)四川新聞網記者8月25日從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獲悉,2017年1-7月,成都市CPI上漲2.3%,漲幅較上年同期擴大0.3個百分點,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物價繼續在可控區間內運行。  物價漲幅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