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寧婧報導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3%,環比持平。2019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0.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7%。
與此同時,2019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7.4%,非食品價格上漲1.3%;消費品價格上漲6.4%,服務價格上漲1.2%。市場預測,受節日消費旺季到來影響,食品價格漲幅有所回升,對物價繼續起到支撐作用。此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影響,增速也將出現反彈。
此前,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19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長的均值為4.6%。 豬肉價格依舊是左右CPI運行的核心因素,但同比漲幅有所收窄。此外,鮮菜水果進入消費旺季,價格有所走強。從非食品方面看,成品油價格上漲,或對交通出行、居住水電燃料價格形成拉動,對CPI影響擴大。但總體來看,對物價影響最大的豬肉價格已經出現回調,加之產能供給的恢復,未來物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減弱。
CPI連續兩個月處於「4時代」
2019年12月份,CPI漲幅與上月相同,連續第兩個月處於「4時代」。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7.4%,漲幅回落1.7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3.43個百分點。食品中,鮮果價格下降8.0%,降幅擴大1.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97.0%,漲幅回落13.2個百分點。對此,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應習文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12月份CPI環比由上月的小幅上漲轉為持平,同比增速則穩定在4.5%。其中豬肉價格下降對CPI是負貢獻,而鮮菜、燃料和春節臨近等節日因素則是主要正貢獻,兩方面有所抵消。從豬肉價格方面來看,在經過歷史上最強漲幅之後,隨著中央和地方儲備豬肉陸續投放,進口量也有所增加,供需矛盾有所緩和,因此豬肉價格從11月上旬開始回落。不過短期看,隨著春節的到來,豬肉價格可能會重回上漲趨勢。預計隨著2019年11月生豬與母豬存欄量環比回升,2020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將會持續回落,屆時對物價的影響也會持續減弱。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12月份CPI漲幅與11月持平,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仍是主要因素,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漲幅均在2%左右,屬於合理區間。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影響的核心CPI,從2019年1月的1.9%,下降到12月的1.4%,全面持續下行趨勢,反映日常工業產品的供需仍較弱,未來貨幣政策應該更多的盯住工業品的價格變化,進行靈活適度的逆周期調節。
業內專家表示,從生產供應看,生豬生產繼續保持恢復發展的良好勢頭。從消費監測數據看,2019年12月份集貿市場豬肉零售交易量環比增長了11.7%。供應增速高於消費需求增速,豬肉供需矛盾有所緩解。此外,2019年12月份出欄肥豬的重量明顯增加,表明目前壓欄的大豬偏多,春節前這些大豬都將逐步出欄。加上商業儲備、政府儲備和進口增加的豬肉都會陸續投放。預計春節期間豬肉供需總體平穩。
「全年CPI指數的上漲,更多的要基於結構性的視角來分析和應對,對於供給因素導致的『食品高通脹』,可以通過擴大規模化養殖、增加豬肉進口等方式,增加供給;對於需求低迷導致的『工業品低通脹』,則需要通過逆周期的貨幣調節政策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升級供給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激發消費潛力。」劉哲補充說道。
與此同時,2019年12月份, 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對此,應習文表示,PPI同比略低於市場預期,環比持平。從結構看,生產資料價格由上月環比下降0.2%轉為持平,主要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生活資料價格由環比上漲0.3%轉為下降0.2%,主要受豬肉價格下降衝擊食品工業品出廠價格影響。2019年全年PPI同比下降0.3%,較2018年大幅回落3.8個百分點,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工業企業下遊內外需均受到衝擊成為PPI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
未來CPI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業內專家表示,豬肉價格對於物價的持續影響將會減弱。與此同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將出現回暖態勢。當前宏觀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 短期積極因素增多,隨著未來基建、製造業等投資發力, PPI反彈的速度會有所加快。
對於未來CPI的走勢,劉哲認為,從生豬的存欄量來看,豬肉價格上漲周期會延續到2020年三季度,臨近過年時的豬肉價格還會給物價帶來一定的上漲壓力,預計CPI短期還不會出現明顯拐點,但不必過於恐慌,生長周期引起的物價上漲具有周期性、階段性和季節性,會隨著蛛網模型的收斂而自然回落。
當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春節後需求回落將對豬肉價格形成向下壓力,CPI 將在一季度出現高點,隨後逐季回落。國家發改委在近日召開的發布會上稱,考慮到2019年物價走勢對2020年翹尾因素的影響,加之春節效應,2020年初CPI漲幅可能會較高。
與此同時,光大固收表示,對於後續CPI走勢,一方面,豬肉供給短缺的影響在減弱。根據近日農業農村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2019年12月份生豬出欄比11月份增長了14.1%(2019年8-11月份生豬出欄則是持續下降),在春節前將有效緩解豬肉供應緊張的局面,另外加上商業儲備、政府儲備和進口增加的豬肉都會陸續投放,後續豬肉供給的壓力將繼續減弱。此外,2019年12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2.2%,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生豬基礎產能回升勢頭逐步穩固,中期豬肉供給的壓力也將減弱。另一方面,2020年春節較早,目前豬肉價格已經呈現新一波上漲態勢,預計未來將繼續支撐CPI居於高位。
「展望2020年,1月受春節錯位影響,CPI突破5%可能性較大,但隨後將逐步下降,全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1月份PPI降幅則有望繼續收窄,後續整體中樞小幅上移可能性較大。核心CPI目前仍保持在1.4%左右的低點,預計2020年將保持平穩。隨著時間的推移,豬周期對通脹的衝擊將會逐步減退,整體通脹也會逐步回歸正常區間,給貨幣政策帶來更大的實施空間。」應習文進一步說道。
(本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