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原來這麼美,還有這山谷中藏著的寧靜,超值遊玩

2020-12-04 漠漠愛旅遊

曾經很嚮往三毛筆下那些生動有趣的地方,之所以會了解摩洛哥,也是因為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曾經我以為撒哈拉只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不止是離我們太遠,還因為摩洛哥的籤證是世界上最難辦的國家之一。

好在自2016年6月起這個被過人戲稱為「世界最難辦的籤證之一」的國家正式對中國免籤,自此就再也阻擋不住旅遊愛好者的腳步。

如果你也要去探索三毛筆下的這個遙遠國度,那麼一定要嘗試這條路線:從撒哈拉到天空之城——舍夫沙萬。

踏入這方土地一直覺得這裡有種很特別的感覺,直到柚子的那句「摩洛哥這股子中世紀風情混合的近代殖民文化讓我深深地愛上了她」,沒錯,就是這樣的感覺,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迷人異常!

在旅人的世界裡有一句話「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藍色純潔乾淨的人,那麼這座藍色的小城你一定要去」小城說的便是這有著天空之城而著稱的舍夫沙萬。

仿佛童話裡的小鎮般,這裡安靜又迷人,鋪天蓋地卻又不會太過張揚的藍色,一如便知自己已經被迷得無法自拔,卻又甘之如飴。雖是藏身於一片寂靜的山谷之中,但卻絲毫不影響她的美被更多人得知。

在舍夫沙萬寧靜玩我想你一定需要熱情似火的撒哈拉沙漠,在綿延的沙丘上,一行夥伴熱熱鬧鬧地玩耍唱歌,更有多才多藝的夥伴搞怪又藝術地伴舞。都說沙漠遊玩日出和日落一定不能錯過,不同於海邊的溫暖,在沙漠裡看日出和夕陽無論多麼火熱,總能看出一點悽美感。

青春時期偷偷在被窩裡讀者三毛寫發生在撒哈拉的故事,後來終於來到這片荒野,在這荒野裡的廣袤和野性都充分感受其中。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其實這裡的環境非常惡劣,偶爾旅遊探險倒是還行,但是這裡並不適合生物生存,都說撒哈拉美則美矣,卻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但這並不妨礙旅遊愛好者與探險家們對這裡的喜愛。

旅行,本來也是驚險刺激與美為一體,試想,遊走在漫漫荒野裡,一行人騎著駱駝晃晃蕩蕩的樣子,愜意又刺激。夜晚的沙漠最讓人期待,在廣袤的荒野中,燃起篝火,歡快的歌謠一遍遍響起,雖然可能會「加餐」,吃到不少的沙子,但是這熱情怎麼消散得了?

連綿起伏的沙丘的確很壯麗,在這裡不用顧及其他,撒開腳丫盡情玩耍,怎麼痛快怎麼玩。不過提醒大家在這裡真的會很容易吃到沙子,所以沙漠旅行,紗巾必不可少,多備幾條,有備無患。

相關焦點

  • 「鋼·旅」這幅油畫藏在非洲,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摩洛哥有著萬種風情,在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藏著一顆耀耀生輝的海岸明珠,進入摩洛哥就像進入永恆、寧靜世界的旅程。它有著童話般的色彩斑斕,它一半沿著海岸線,一半又緊靠撒哈拉沙漠,將北非的神秘,阿拉伯的繁複,歐洲的新潮演繹的十分精緻完美,走在摩洛哥的街頭,每一處像油畫般極致的風景。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我是從一本刊物上知道臺灣知名作家三毛的死訊的,而且同期一起刊發的是她給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信,而賈平凹也寫了《哭三毛》一類的文章,藉以祭奠三毛的不幸離世。我說三毛不幸離世,是基於這麼多年我看到的關於三毛死因的資料的總結,三毛行為不和眾人同,讓她的家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不理解,她一生都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可惜,荷西也不幸離世,她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 西撒哈拉人4年洗一次澡,三毛為何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
    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北角,有一塊28萬平方公裡的地方,被稱為「西撒哈拉」。那裡天高地厚,舉目望去,寂寞的大風包裹著無限的黃沙,嗚咽地吹著,有一種詩意的蒼涼。這是一本美國《地理雜誌》上的畫面,在某一個清晨,三毛窩在家裡無意間翻到了這一頁。她被深深吸引了,一個瘋狂的想法,悄悄萌芽了!
  • 三毛給荷西做菜,說食材是春雨、魚線和魚翅。荷西:你當我是白痴
    三毛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著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口中的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荷西。高中時看到三毛的文,驚為天人,無 比豔羨。一群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從題海裡抬抬頭,喘口氣,嚮往著三毛筆下的撒哈拉。也嚮往著她與荷西的美好愛情。
  •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真實生活如何?像乞丐一樣,眼裡全是愛情
    ,三毛竟然能夠在撒哈拉沙漠呆得下去。    在沙漠中,她也許能夠看到那裡的美,可以在生活細微之處體會到甜。因為那裡除了有艱苦的生活環境,還有一樣滋養心田的東西,那就是她和荷西的愛情。  兩個為愛不顧一切的人  三毛和荷西辦理結婚手續的地方就在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之所以選擇這裡,不是因為撒哈拉沙漠被譽為世界之最,而是在三毛的夢中,她的前世就在這。
  • 這些高級灰的水彩作品讓人想起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他的作品讓人想起三毛。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並不是掙扎著生存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著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的近乎優雅起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他的作品給人寧靜淡泊,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 一隻極樂鳥從撒哈拉沙漠飛過臺灣海峽,三毛,可千萬別掉落凡塵
    但是,在歐洲的傳說中,有一種鳥據說可以永不停落,它叫「極樂鳥」,它一生都在做無休止的飛行,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鳥一輩子才會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刻。 突然想起三毛,輝煌半載,人前媚笑人後悽涼,她的結局多少愛慕者痛惜,可於她自己,未必不是最好的解脫。
  • 「一顆沙,變成撒哈拉」
    這是一個真善美的故事。把「撒哈拉」寫成了「綠洲」把「失望」寫成「希望」把「單調」寫成「充實」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也是三毛的魅力。,還有迷信,還有戰爭... ...然而,在三毛的筆下卻是充滿詩意的。03「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們都得常常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一遭。
  • 去撒哈拉追隨三毛的足跡,去觸摸柔軟的沙子,去享受旅行的美好
    女作家三毛在她的書《撒哈拉的故事》中給大家介紹她在撒哈拉奇妙生活,勾起千千萬萬讀者對一望無垠的沙漠的嚮往之情,成了眾多文藝女青年心中的終極流浪聖地。去沙漠吧,去放飛自己,去觸摸那柔軟的沙子。三毛和先生在撒哈拉度過了他們認識中最精彩最浪漫的一段時光,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以為撒哈拉沙漠其實也有適宜人類生存發展的地方。
  • 撒哈拉大沙漠 ( Sahara and Echo )
    初識撒哈拉沙漠,是在年少時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和《夢裡花落知多少》。她筆下構建的撒哈拉沙漠,是她和荷西的浪漫王國,雖然貧瘠落後,卻有著無數人嚮往的自由和美好。可是,荷西在拉帕爾瑪島的海中潛水時發生意外,三毛的心也乾枯得像撒哈拉沙漠,童年時的抑鬱症再次襲來,一度非常自閉。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讀懂這4點,身處沙漠也可以很幸福
    初讀《撒哈拉的故事》是7年前,那個時候的我,剛剛踏入社會,在這本書中,看到的只是三毛說走就走的灑脫和沙漠生活的艱辛。前些天,機緣巧合,參加了一期讀書會的共讀活動,那一期的共讀書目恰好是《撒哈拉的故事》。7年前的舊書重讀,同一本書,同樣的故事,同樣的讀者,卻有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收穫和感悟。書沒有變,變的是這個讀書的人。
  • 新疆,原來你的春天這麼美!|吐爾根鄉|伊犁地區|杏花溝|新疆|杏花村...
    無論是遠遠觀望對面一片粉嫩的山坡還是悄悄走進每一顆花樹之下都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原來,這才是杏花之美;原來,淡淡的粉和透明的白也可以交織出如此旖旎的盛大風情畫;原來,春日的新疆大地還隱藏著如此一片柔軟和細膩」【最美人間四月天】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記憶中的撒哈拉沙漠,從空中觀察,風沙連片、綿延不絕,沒有城市,只有幾個稀少的、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村莊或居民點,如此荒涼的不毛之地,居然還掩蓋著三毛與荷西的故事,實在令人驚嘆! 撒哈拉作為地球最大的沙漠著稱,面積約佔整個非洲的四分之一,總面積有900多萬平方公裡,幾乎與美國差不多大。
  • 你出門自拍的樣子,很三毛
    撰文|秋廈撒哈拉的故事流浪者之夢背後,掌握住人生的意義《撒哈拉的故事》作者: 三毛 版本: 皇冠出版社 1976年5月時至今日,在各個社交網站上,當一個女生po出旅行照,被評價「像三毛」仍是很能滿足人虛榮心的褒獎。臺灣作家三毛離世已26年,像三毛那樣流浪和燃燒般地活一次,依然是幾代人憧憬卻難以真正實踐的夢。
  • 探秘之走進撒哈拉,沙漠之眼堪稱地獄之門,前去探索的人有去無回
    提到撒哈拉讓我不禁想到了三毛,三毛曾在這裡寫下了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樣溫暖而動人的句子。在這裡,她和荷西度過了一段美好且寧靜的時光;在這裡,他們不用去適應城市的快節奏,也不用在乎太多的人際往來,他們和單純的非洲友人做朋友。
  • 三毛最觸動人心一段語錄,僅3句話,卻寫盡了所有愛情,成了永恆
    讀過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人,無不被三毛沙漠愛情所撲倒,讓人羨慕不已,甚至一度讓人都想去流浪到撒哈拉去看看。三毛的這句最精闢的一段語錄,僅3句話,卻寫盡了所有愛情,成了永恆,這3句話如下: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 《撒哈拉的故事》教給我們面對陌生生活環境的三種態度
    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讓她感應到前世的鄉愁只因在《美國地理雜誌》上的一組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三毛便如感應到前世的鄉愁般義無反顧的奔赴那裡生活。三毛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就這樣,三毛來到了撒哈拉,開啟了她和荷西的沙漠生活。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可夢讀書」《一個人的撒哈拉:三毛傳》原書精華
    他在教三毛的過程中發現,三毛雖然有欣賞美和藝術的眼光,但缺少了一些繪畫的天賦,他認為三毛更擅長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三毛為自己取了一個英文名字Echo,Echo的意思是回聲。當時顧福生有個朋友在《現代文學》月刊當的主編,顧福生看三毛有篇稿子寫得不錯,就推薦給這個朋友,主編看完稿子後讚嘆有加,決定將其刊登在《現代文學》上。1962年12月,《現代文學》刊出了三毛的處女作《惑》。
  • 撒哈拉沙漠中有隻巨眼,太空中依然清晰可見,形狀完美,成因是迷
    而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就是世界上最大、最惡劣的無人區。著名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與她的愛人荷西浪漫、極致的愛情故事大家都讀過,直教人覺得那是一片美麗動人的土地,孕育柔美愛情的溫床。其實不然,三毛也並不是在沙漠腹地離群索居,那樣早就活不下去了,撒哈拉沙漠其實是一片最粗糲的沙質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