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對稱性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李仁貴、慕林超  6月28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李燦院士、慕林超、李仁貴等帶領團隊,在太陽能光催化的光生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和環境科學期刊上。

 

 光生電荷分離是太陽能光催化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團隊長期致力於太陽能光催化轉化中的光生電荷分離的科學問題研究,相繼在國際上提出「異相結」和「晶面間電荷分離」促進光生電荷分離的策略。

 

該團隊以立方相的SrTiO3作為模型,可控合成了單一晶面的六面體SrTiO3和暴露不等同晶面的十八面體SrTiO3。研究發現對於六面體單晶(暴露六個等同晶面),無法實現晶面間光生電荷的分離,而將形貌調變至十八面體時,光生電子和空穴則分別有效地分離至不同晶面上,實現了光生電荷的空間分離。將氧化和還原助催化劑選擇性地生長在不同晶面上,不僅實現光生電荷在不同晶面間的分離,而且使氧化和還原反應位在空間上隔離,促進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活性可提升5倍以上。該工作發展了晶面間光生電荷分離理論,從原理上為實現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提供了新的策略。 

 

該工作得到了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相關焦點

  • 高對稱性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高對稱性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李燦團隊(慕林超、李仁貴、李燦等)在太陽能光催化的光生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和環境科學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 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鈣鈦礦結構調變影響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性質—新聞—科學網
    ,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極大地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質(如光吸收係數高、激子結合能低、載流子遷移率高和擴散長度長等)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已被應用於各光電領域。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發現等離激元光催化劑電荷分離的偏振效應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高玉英)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範峰滔研究員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界面電荷分離研究上取得新進展,揭示了催化位點的電荷濃度與偏振角度的定量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大連化物所發現等離激元光催化劑電荷分離的偏振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燦,研究員範峰滔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界面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催化位點的電荷濃度與偏振角度的定量關係。金屬納米顆粒表面等離激元具有獨特的光學性質,如特定波段光吸收、光場局域效應等,在分析科學、納米材料、光電子學特別是太陽燃料合成領域受到關注。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科學家揭示極性誘導的空間電荷分離促進光催化全分解水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李燦、研究員李仁貴等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閆建昌團隊合作,在人工光合成體系光生電荷分離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光催化劑孿晶工程
    材料科學中,孿晶(twin crystal)作為一種典型的面缺陷普遍存在於金屬或合金中,它是影響材料塑性和硬度等力學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前人們對孿晶與材料物理化學性能的相關性研究卻鮮見報導。理論上,孿晶沿孿晶界具有對稱且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這不僅可促進單晶光催化劑中光生載流子(電子-空穴對)的輸運,而且可形成內建電場進而加速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分離。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將光催化劑活性提高兩個數量級
    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領導的太陽能研究部日前利用半導體光催化劑的不同晶面之間電荷分離效應,設計組裝出一種可在光催化劑的不同暴露晶面上發揮作用的氧化還原雙助催化劑,成功地將光催化劑活性提高了兩個數量級以上,為理性設計合成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策略。相關結果近日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
  • 我校在可見光不對稱催化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然而,不對稱催化還原1,2-二酮作為其最為直接簡便的製備方法,其高立體選擇性是迄今尚未得到解決的科學難題。可見光催化還原1,2-二酮於1990年即被報導。該課題組通過對該反應機理的分析,提出通過手性布朗斯特酸或鹼催化劑作為質子轉移中間站俘獲反應過程中的強鹼性羰自由基負離子,從而引入手性誘導因素控制最終的不對稱質子化過程。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Molecular Hydrogen Formation from Photocatalysis of Methanol on TiO2(110)」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上(J.
  • 理化所氧化石墨烯促進高分散、多晶面沸石晶體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理化所氧化石墨烯促進高分散、多晶面沸石晶體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18 理化技術研究所 然而,這些極性功能基團和無機材料晶面間的作用限制了無機材料結晶的可控生長。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耿建新團隊,利用GO與沸石晶體不同晶面間的選擇性作用,實現了在石墨烯體系中無機材料結晶的可控生長,製備了高分散、多晶面、含多級孔結構、沿c軸取向生長的Si-ZSM-5沸石晶體。
  • Nature Commun 華東理工大學光催化劑理性設計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記者10月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
  • 我國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王蕾研究員介紹,新型潔淨能源氫能素來是新能源的研究熱點,光解水制氫是獲得氫能的主要技術之一,而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是光解水主要性能指標。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