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 建成開放多項大科學設施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上觀

原標題:國家實驗室加快組建,上海將建成這些大科學設施

作者:朱珉迕 孟群舒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今天上午開幕。上海市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

應勇說,上海今年將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方案。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建成並開放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框架。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全面實施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上海方案」,集聚高水平研發機構,加快形成一批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功能型研發轉化平臺。

應勇說,今年將推進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提升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區域創新發展能級,支持大學科技園做大做強,加快形成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推進眾創空間建設,加快形成更有活力、更加便捷、更富成效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快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

相關焦點

  • 建國家實驗室、拿出「上海方案」,2020年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
    應勇指出,2020年上海要大力推進「五個中心」建設。2035年為止,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上海發展的要求。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投資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的國際貿易中心。
  • 張江實驗室成立: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胡蔚成 攝 張江實驗室昨天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張江實驗室主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王曦說,張江實驗室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設,是將中科院的學科基礎優勢和人才團隊優勢,與上海突出的改革優勢、創新優勢和國際化優勢相結合,使上海成為國家實驗室成長的「沃土」和「家園」的重大舉措。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科技部又啟動了海洋、航空航天、人口與健康、核能、潔淨能源、先進位造、量子調控、蛋白質研究、農業和軌道交通10個重要方向的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加上2000年前已建成的3個,我國確認和籌建的國家實驗室至此達19個。  今年4月,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2015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科技部又啟動了海洋、航空航天、人口與健康、核能、潔淨能源、先進位造、量子調控、蛋白質研究、農業和軌道交通10個重要方向的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加上2000年前已建成的3個,我國確認和籌建的國家實驗室至此達19個。今年4月,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2015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在上海、北京兩地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可以說,上海科研團隊將潘建偉團隊的科學構想變成了工程現實。 張江國家實驗室初步方案:1+2+1 另一個好消息是,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初步形成。壽子琪介紹,此前,市科委等部門醞釀形成了「1+6」方案,即依託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多個大科學設施,瞄準6個科技領域。「這個方案,主要對標的是美國綜合性國家實驗室。
  • 解讀新冠肺炎病毒密碼 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開放
    為了增強我國快速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建立了我國自己的蛋白質庫。所有新冠病毒編碼的29種蛋白質的表達質粒的構建已經全部完成,由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蛋白質庫進行存儲和分發,今天起面向全球開放並提供服務,以實現蛋白質資源的快速共享,助力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研究。
  • 張江實驗室將繼續全力參與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上證報訊(記者 宋薇萍)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2月1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今年工作。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白春禮指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體現了「上海速度」,進展令人振奮。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2016年,合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1%,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3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186家,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十強」。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形成體系,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合肥至上海段率先開通。
  • 上海市長今天講到的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是什麼科研利器?
    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報告提出,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建成並開放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目前,國家實驗室組建進展如何?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的科學原理是什麼?有哪些應用領域?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第一時間做了採訪。
  • 衝擊國家實驗室,9省份大比拼!誰將勝出?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抓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此後,在國家《 「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多份文件中,均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國家實驗室。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
  • 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通過國家驗收
    央廣網上海7月29日消息(記者 周洪)當今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的大科學裝置——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以下簡稱「上海設施」)自開工之日起就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昨天(28日),這座集各種大型科學儀器和先進技術於一體、被譽為探索生命奧秘的「國之利器」通過國家驗收、即將「亮劍出鞘」。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張江實驗室主任王曦介紹,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上海光源建成以來獨立開展以及與合作單位共同取得的6項成果入選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成果,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進入調試出束階段,「羲和雷射」項目完成白玉蘭工程驗收;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
  • 2030年濟南將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1月27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濟南將用10年時間,實現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到2035年,則要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7月,山東省下發《關於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支持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經進入省級戰略。今年以來,科技部、中科院等主要領導先後明確支持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科院確定要像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建設國家科創中心一樣,重點支持雄安、濟南、海南打造全國科創高地。三是集聚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共建張江實驗室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王琳琳)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張江實驗室26日揭牌,將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增添新的重要支撐。張江實驗室位於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力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 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新機制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幹
    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超強超短雷射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以及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隨著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個個都將成為科創的「國之重器」。
  • 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原標題: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 上海今年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
    在談到今年重點工作時,應勇表示,2020年,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 應勇指出,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方案。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建成並開放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框架。
  • 新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中科大有望第一個吃螃蟹
    為了推進創新強國建設,突破科技卡脖子難題,圍繞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領域,國家將新組建全新標準的一批若干個國家實驗室近日發出了明確信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
  • 「四大功能」在上海高質量發展中加快形成
    伴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速度加快,上海近年來吸引了一大批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如今在上海1600多家持牌金融機構中,約三分之一是外資機構,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上海還在努力實現境內境外市場的聯通。「滬港通」「債券通」「滬倫通」等機制的推出,黃金國際板、國債期貨等板塊的開放,跨境人民幣、跨境ETF等業務的探索,都為互聯互通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 上海張江實驗室持續發力 看齊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方面的消息顯示,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並順利組建一批研究機構;一批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加盟張江實驗室;實驗室各項運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