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否熟悉蘇聯時期的歷史文化與軍事特徵,談及「暴力美學」這四個字絕大多數人一定不會陌生。紅色帝國的湮滅讓人唏噓,但蘇聯時期飽含「暴力美學」色彩的武器裝備卻讓人至今都印象深刻,以下7圖片帶你再次回顧極具視覺張力的蘇聯式暴力美學。
你以為米-26直升機已經是龐然大物了?那是你沒看過米-12直升機
眾所周知,出自蘇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的米-26是全球現役最大、最重的直升機,它擁有讓任何直升機都相形見絀的體型和「萬物皆可吊」的巨大載重量。然而蘇聯總是能用實際行動顛覆我們對於大型武器的認知,米-26直升機的前任米-12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其主旋翼直徑為2X35m、最大起飛重量105噸,不僅旁邊的戰鬥機被襯託得像模型玩具,主旋翼直徑32m、最大起飛重量56噸的米-26直升機在它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
安-225運輸機:我能把一場普普通通的降落變成科幻電影
蘇聯式暴力美學的重要原則之一便是「以大為美」,直升機要最大的、戰略轟炸機要最大的、戰鬥機要最大的,運輸機自然也得是最大的。上圖便是降落於德國萊比錫機場的全球最大運輸機安-225,它機長約84米,翼展達88.4米,翼面積超900㎡,最大起飛重量640噸,如此龐大的體型讓一場普普通通的降落硬生出了科幻片既視感。
2A3自行火炮:論拿炮管捅人,我是專業的!
美蘇冷戰時期,為對標美國280mm口徑的M65型核大炮,蘇聯想出了坦克底盤+艦炮的神奇組合——2A3自行火炮。2A3自行火炮的炮管口徑為406mm,堪比當時蘇聯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戰場上靠炮管捅人說不定真行得通。
沒有那麼多航母,我也有本事讓美航母編隊掉頭就跑
航母不夠,巡洋艦來湊,蘇聯時期制海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便是飛彈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是現役最大的非航母水面作戰艦艇,但體現其暴力美學特徵的不僅僅是噸位,還有「一艦能頂八艦使」的強大火力。其攜帶的SS-N-19重型反艦飛彈彈長10米,重約7噸,能攜帶750公斤的常規戰鬥部或50萬噸TNT當量核彈頭,一枚足以讓美軍航母吃不消。此外,「基洛夫」級僅一座近防炮的火力投射量就超過很多防空艦船一整艘的防空火力,著實是恐怖如斯。
用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個運載火箭飛上天
冷戰時期的美蘇競爭體現在方方面面,對於太空的探索自然也是爭先恐後。一直領跑該領域的前蘇聯在美國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首次登月任務後感到著急了,N-1運載火箭應運而生。N-1火箭有多恐怖?為解決推進力不足的問題,它的第一級A段用了30臺發動機,你沒看錯是30臺發動機,每臺發動機推力為154噸,是當時所有發射工具中推進力最高的第一級火箭,雖然最終的四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
「光榮」級飛彈巡洋艦:秀肌肉就是要簡單粗暴
即使作為「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低配」版本,「光榮」級巡洋艦依舊是赤裸裸的暴力美學產物,其攜帶8座雙聯SS-N-12反艦飛彈,發射箱就這麼整齊的「堆積」在甲板上,實際作戰能力暫且不論,僅表面看來就威懾力十足。
裝在「拖拉機」上的史達林之錘
這款神似拖拉機的神奇武器便是大名鼎鼎的「史達林之錘」。雖然它長相怪異,卻是二戰時期令德國士兵聞風喪膽的最強榴彈炮之一。由於自重驚人,只能配備履帶式炮架,履帶式拖拉機底盤和輔助輪的前拉後推賦予了它有限的機動能力,在摧毀敵方堅固工事時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