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前沿文獻追蹤 】– MDSC進入腫瘤微環境的一種機制

2021-01-21 德泉興業

針對實體瘤腫瘤免疫療法受限主要來源於兩點:1、免疫細胞進入實體瘤微環境受限;2、腫瘤免疫抑制的微環境。此次整理分享的文章發現了MDSC(起免疫抑制作用)進入結腸癌腫瘤微環境的機制,具體內容如下:

先造模,作者想研究KRAS突變(G12D)對腫瘤免疫的影響,設立了兩組:iAP組-未突變結腸癌,iKAP組-Dox誘導KRAS突變的結腸癌(GFP是誘導突變時導入的報告分子)。鏡檢和組織切片反映兩類腫瘤細胞在小鼠體內生長進度相當,iKAP組由於用Dox誘導了突變所以IHC結果會有GFP(報告分子)及p-ERK(MRAS下遊)陽性

分別取兩組小鼠腫瘤,分析免疫細胞組成,發現iKAP組(KRAS突變)免疫細胞總體浸潤高於iAP組,T細胞浸潤較少,而MDSC浸潤顯著高於iAP組,暗示KRAS突變和MDSC、T細胞浸潤存在相關性


撤去Dox一周後,KRAS突變消失(IHC圖上GFP不再表達),T細胞浸潤增加,MDSC浸潤減少,再次暗示KRAS突變會抑制T細胞浸潤、促進MDSC浸潤(流式、IHC兩種方法確認)


T細胞中Treg和MDSC一樣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KARS突變後進一步分析Treg發現Treg浸潤也減少,突變消失後Treg浸潤恢復。在TCGA資料庫裡挖掘數據發現,在人結腸癌上KRAS突變後Treg浸潤也會減少,暗示KRAS突變腫瘤中MDSC是發揮免疫抑制作用的細胞

MDSC高表達免疫抑制性分子ARG1和iNOS,會抑制T細胞增殖、分泌IFN-γ

正著看完MDSC可以抑制T細胞後又反著看:抗體敲除MDSC後T細胞浸潤增加

上面的數據充分說明KRAS突變會引起MDSC浸潤增加,進而抑制T細胞浸潤、增殖、發揮效應,那KRAS突變通過什麼對MDSC產生的影響呢?作者選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 of RNA sequencing (RNA-seq) profiles這種基因組學大數據方法比對KRAS突變後腫瘤細胞自身信號通路的變化:發現KRAS未突變組iAP IFN-γ及IFN-α通路高於iKAP組

iKAP組撤去Dox後對RNA測序結果進行IPA分析(由於撤去了Dox,KRAS突變消失,會有一些通路發生上調),發現IFN-γ及IFN-α通路在KRAS突變消失後上調明顯

qPCR結果也說明撤去Dox,突變消失後IFN通路出現上調,暗示KRAS突變和IFN通路存在關聯

再進一步,作者想篩出KRAS突變後所抑制IFN通路的核心基因,將三類變化的基因(i) IFN-α and IFN-γ signature genes (n = 223); (ii)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vasive versus non-invasive (n = 5,727); (iii) mutually exclusive with KRAS mutation (n = 56)進行了交叉比對,找到了IRF2


對TCGA資料庫中腫瘤細胞基因變化進行了篩選,也發現伴隨KRAS突變IRF2出現deletion

基因層面篩出KRAS突變會使IRF2下調,在組織蛋白層面進行驗證發現:KRAS突變後IRF2表達下調,撤去Dox解除突變IRF2恢復表達,暗示KRAS突變會抑制IRF2


相當於找到了KRAS突變的「下遊」IRF2,那IRF2的下遊呢?作者讓細胞過表達了IRF2,看哪些基因表達出現上調,上調的基因包括IFN signaling molecules (STAT1, STAT2, IRF9, IRF7), host defense-related regulation of immunity (RTP4, IFITM1, IFIH1, IFI44, PARP14, NMI, SAMD9L), antigen presentation (PSMB9, PSMB10, B2M), cell death (CASP7, CASP1),此外ChIP-seq發現很多IRF2結合的位點和IFN通路對應,暗示IRF2是KRAS突變影響IFN通路的主要調節者

做了這麼多實驗發現KRAS突變會使MDSC浸潤增加,KRAS突變抑制IRF2,那IRF2和MDSC浸潤是否相關呢,做新的實驗:在體外,撤去Dox後MDSC遷移減少,讓細胞表達IRF2後MDSC遷移也減少,初步說明IRF2和MDSC遷移存在相關性

剛剛正著看到IRF2抑制MDSC遷移,開始反著看,沉默IRF2後,體外MDSC遷移能力提升,體內也觀察到MDSC浸潤增加,暗示IRF2對MDSC浸潤存在調節作用

是什麼將腫瘤細胞內部的IRF2和MDSC細胞聯繫起來的呢?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對於免疫細胞召集起重要作用,文章作者將突變後RNA-seq發現的表達發生上調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IRF2 ChIP-seq發現的IRF2結合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基因交叉比對,發現CXCL3啟動子上有IRF2的結合位點(E),過表達IRF2後結合的CXCL3增加(F)。進一步驗證實驗發現撤去Dox,KRAS突變消失後CXCL3表達下調,在腫瘤細胞上表達IRF2也會使CXCL3表達下調KRAS突變抑制IRF2,IRF2抑制CXCL3,KRAS突變促進CXCL3的表達

有一系列趨化因子可召集MDSC,但KRAS突變後只有CXCL3上調最為明顯,暗示CXCL3發揮召集MDSC的作用

沉默腫瘤細胞的CXCL3後MDSC向腫瘤細胞條件培養基遷移顯著減少,向培養基中加入重組的CXCL3後MDSC的遷移顯著增加,再次暗示CXCL3對MDSC遷移存在調節作用

CXCL3的受體是CXCR2,免疫螢光檢測發現MDSC的確表達CXCR2,用抗體或小分子阻斷CXCR2後MDSC的遷移顯著減少

體內實驗發現用小分子SX-682阻斷CXCR2後MDSC浸潤減少,T細胞浸潤增加,同時還使腫瘤細胞減少

至此初步理出了一條線路KRAS突變會抑制IRF2,IRF2通過抑制CXCL3分泌抑制MDSC通過CXCR2的浸潤,作者開始把這條線路中的角色摘出來一個一個的驗證,首先是IRF2,選取MC38細胞系(KRAS通路正常,IRF2表達正常)、MC38K為KRAS突變細胞(可見ERK磷酸化的上調,IRF2表達受抑制)、MC38KI(KRAS突變同時強制表達IRF2,三種細胞中IRF2水平最高),可見KRAS突變後(MC38K組)IFN通路受抑制、CXCL3表達增加、MDSC浸潤增加,突變KARS細胞強制表達IRF2後(MC38KI組)IFN通路回調、CXCL3表達下調、MDSC浸潤減少

強制表達IRF2除可減緩MC38K腫瘤的生長速度、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外,還可以提高MC38K腫瘤對PD-1療法的敏感度

看IRF2之外另一關鍵節點CXCR2,可見用小分子SX-682阻斷CXCR2對腫瘤免疫、腫瘤生長抑制、小鼠存活存在積極作用

綜上,作者理出了這樣的機制:KRAS突變抑制IRF2後,CXCL3的抑制被解除,表達上調,召集MDSC抑制殺傷性T細胞,這一結論是由小鼠模型推導得來,為放大研究的意義,在人的樣品、資料庫中又挖掘了一番 - KARS突變腫瘤IRF2表達低、對PD-1療法的響應與IRF2表達正相關


以往我們只關注腫瘤細胞本身,挖掘腫瘤細胞相較正常細胞到底哪出了問題,如:哪個蛋白突變了、哪條通路過度激活了、哪條通路受抑制了,找到腫瘤身上的問題之後試圖直接在腫瘤細胞上進行糾正。腫瘤免疫療法是一種新的視角,在和腫瘤細胞這臺戲裡我們又引入了新的角色-免疫細胞,這篇文章從這個視角出發去挖掘腫瘤細胞本身發生的「變化」對新角色免疫細胞產生的影響,工具、方法、模型其實就那麼多,掌握這些只是必要的開始,更重要的還是講故事的人的思維、視野。


Wenting Liao, Michael J. Overman, Adam T. Boutin, et al. KRAS-IRF2 Axis Drives Immune Suppression and Immune Therapy Resista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J].Cancer Cell, 2019.


想了解更多CNS級期刊最新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常有更新哦,也可加筆者微信交流:qianle522568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2021-01-1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認識腫瘤微環境中的MDSC細胞
    其中,MDSC聚集於腫瘤及外周淋巴器官,成為腫瘤微環境的標誌,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發展。什麼是MDSC?它是英文「myeloid-derivedsuppressor cells」的縮寫,即髓系抑制細胞,也稱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顧名思義,這類細胞來源於骨髓,能顯著抑制免疫應答。熟知的免疫負調細胞還有調節T細胞(Treg)。
  • 【三軍大Nature子刊】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與腫瘤幹細胞...
    腫瘤幹細胞(CSC)及其診療意義是腫瘤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和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SC是腫瘤發生、轉移和復發的關鍵細胞。CSC如何產生和維持?腫瘤內免疫細胞為何不能有效阻抑CSC的惡性行為?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抗腫瘤反應的代謝腫瘤免疫逃逸的代謝利用差異代謝可塑性結論和展望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腫瘤細胞特有的高度活躍的代謝途徑可以對腫瘤微環境內的營養成分和其他小分子的組成產生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對免疫反應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 研究揭示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細胞特徵
    為解決生命與健康領域重大醫學科學前沿問題,2018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成立。由中科院院士趙玉沛、周琪擔任科學顧問,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韓大力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吳文銘團隊在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支持下,為探究PDA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以及腫瘤微環境的調控作用,通過合作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鑑定並分析了PDAC病人和對照胰腺樣本細胞類型,闡明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特徵,揭示了腫瘤亞群細胞與浸潤免疫細胞間相互關係,提出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已經證明這種應激狀態控制著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這些細胞通過與癌上皮細胞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影響了腫瘤的發生和進展。近年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等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腫瘤微環境研究中,但是這些微環境細胞究竟被癌細胞馴化到何種程度,特別是腫瘤微環境細胞是否發生了遺傳改變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深入研究。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ER|內質網|腫瘤|-健康界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9:59:43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腫瘤探索研究與臨床試驗中心(EPOC)Hiroyoshi Nishikawa
  • 專訪中科院聶廣軍研究員:如何清除腫瘤微環境中的血小板?他與團隊...
    腫瘤相關血小板參與維持腫瘤血管的完整性,是維持腫瘤快速生長的「得力助手」。如何清除腫瘤微環境中的血小板?藉助納米技術,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聶廣軍研究員帶領團隊進行了首次嘗試,成功實現了腫瘤相關血小板的高效清除。
  • 《自然》雙重磅:讓腫瘤像傷口一樣癒合!MSKCC科學家發現,靶向CD4+T細胞中的TGF-β可以重塑腫瘤微環境,抑制腫瘤發展
    但之前的研究還不夠深入,TGF-β對不同類型的T細胞的作用不一樣,作用機制也不是很清楚。在目前有限的信息基礎上,研究人員首先想知道的是,TGF-β促進腫瘤生長的效果究竟是通過哪類免疫細胞實現的。研究人員把這個過程歸類為腫瘤微環境的重編程。CD4+T細胞是輔助性T細胞,主攻對免疫反應的抑制,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支持了,TGF-β是通過操縱這類T細胞,促進癌細胞的免疫逃逸的。
  • 多篇重要成果解讀腫瘤微環境研究新進展!
    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種環境傳感蛋白,可根據營養供應情況控制轉錄和翻譯。雖然GCN2是免疫腫瘤學中的一種潛在的治療靶點,但是它在塑造腫瘤免疫反應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 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簡介
    腫瘤細胞與其所處的微環境是一個功能整體,腫瘤細胞看做是種子,而腫瘤細胞所處的微環境看做是土壤,腫瘤細胞與其微環境相互影響,共同進化,促進了腫瘤的產生。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簡稱TME, 主要由腫瘤細胞,及其周圍的免疫和炎症細胞,腫瘤相關的成纖維細胞, 和附近的間質組織, 微血管, 以及各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構成,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可以分成以免疫細胞為主的免疫微環境和成纖維細胞為主的非免疫微環境。
  • 研究腫瘤微環境,尋求免疫治療新突破!
    此療法也已用於其他腫瘤的臨床試驗,並取得了相似的效果。這些臨床數據為免疫療法治療進展期腫瘤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證明了多種免疫抑制通路在腫瘤微環境中發揮了作用。然而,腫瘤可以「劫持」這些抑制通路,躲避它們的攻擊。因此,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腫瘤微環境,研發針對多個靶點的藥物,儘可能增強抗腫瘤免疫細胞的效果。腫瘤微環境類型Michele W. L.
  • Cancer Cell | 付衛課題組與湯富酬課題組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Cancer Cell)上在線發表題為「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普遍遺傳變異」(研究團隊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基因組和轉錄組雙組學測序技術,對來自結直腸癌病人和健康對照的多種非癌細胞進行了高精度的單細胞雙組學測序,系統地研究了腫瘤微環境以及正常組織中免疫細胞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不同的神經微環境是依賴於不同的還是相似的機制?年老大腦中分裂的細胞與年輕大腦中已分裂並產生神經元的細胞是否相同?如何利用NSCs的再生潛能來促進腦內穩態和修復?本篇綜述討論了最近發現的導致脊椎動物神經發生衰老的相關機制,主要包括內在因素(如代謝和遺傳調控)和外在因素(如系統性因子和其他類型細胞)。
  • ...Bio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腫瘤微環境誘導膀胱癌幹細胞...
    而T細胞分泌的IFN-γ可以通過IDO / Kyn / AHR / P27級聯反應觸發乾性腫瘤細胞進入休眠狀態,引起化療耐藥和癌症復發。膀胱癌是我國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治癒率低、復發率高的特點。絕大多數惡性腫瘤通常被認為具有明顯的異質性。正是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化療並不能完全清除腫瘤,而其中的重要原因趨向於腫瘤幹細胞的存在和影響。
  • 腫瘤微環境響應磁共振納米診療劑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鄒多宏團隊合作,利用磁性氧化鐵與矽酸錳納米複合物製備出一種對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納米磁共振造影劑和藥物遞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