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博文--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和補體降低可預測乾燥症候群患者淋巴瘤的發生及發展

2021-02-12 山西風溼病公眾論壇

譯者:衛春       修改:梁美娥       審核:許珂

ABSTRACT: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Sjögren's syndrome (SS) have a considerable higher risk of lymphoma development.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lymphoma and the value of biomarkers to predict lymphoma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SS.METHODS: Clinical files of all patients with a presumed diagnosis of SS between 1991 and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ymphoma. Biochemical data were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relative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lymphoma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ho developed lymphoma) or before the last available blood test (for patients who did not develop lymphoma). Correlations between several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development of lymphoma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volution of cryoglobulins, a random effect model with random intercepts was used.RESULTS: Sixteen patients developed a lymphoma (prevalence 8.9%; median follow- up 6 years). Cryoglobuli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se patients (n = 16), when compared to the rest of patients (n = 164) without lymphoma (121 ± 250 versus 8 ± 24.9 mg/L for IgG; 231 ± 422 versus 13 ± 30 mg/L for IgM; 10 ± 20 versus 1 ± 4 mg/L for IgA in the cryoprecipitate). Cryoglobul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increasing (pvalues for IgG = 0.0007; for IgM = 0.0123; and for IgA in the cryoprecipitate <0.0001) in the time period before the lymphoma diagnosis (patients with lymphoma) compared to the time period before the last available blood test (patients without lymphoma). Also low (i.e. under the detection limit) C3 (OR 13.9) or C4 (OR 7.1) levels, a progressively decreasing total complement activity (OR 6.6), progressively decreasing gammaglobulins (OR 13.4), a persistent detection of monoclonal bands (OR 14.6) on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 persistent low or decreasing serum IgG (OR 18), and decreasing IgMserum levels (OR 17.7)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ymphoma.CONCLUSION: Periodically followup of laboratory markers, such as cryogloblins, over time proved to be an accurate way to predict lymphoma.

摘要:

背景:乾燥症候群(SS)患者有相當高的淋巴瘤發展風險。

目的:評估SS患者淋巴瘤發生率及生物標記物對淋巴瘤發展的預測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1991~2016年間所有診斷為SS患者的臨床資料。生化數據被繪製為淋巴瘤診斷前後(淋巴瘤患者)或在最後一次有效的血標本試驗之前(對於未發生淋巴瘤的患者)的相對時間。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了多種生化指標與淋巴瘤發生的相關性。為評價冷球蛋白的進化,使用一個隨機效應模型進行攔截。

結果:十六名病人患了淋巴瘤(患病率為8.9%,中位隨訪6年)。相對於其餘無淋巴瘤的患者(n = 164),這些患者(n = 16)冷球蛋白均明顯升高(IgG: 121±250, 8±24.9 mg/L; IgM: 231±422, 13±30 mg/L; IgA: 10±20, 1±4 mg/L)。相對於最後一次有效的血標本測試前(患者無淋巴瘤),在確診淋巴瘤前(淋巴瘤患者)的冷球蛋白水平顯著增加(IgG: p= 0.0007; IgM: p= 0.0123; IgA: p<0.0001)。此外,C3(13.9)或C4(7.1)的水平減低(即低於檢測限),總補體活性逐步降低(6.6),丙種球蛋白遞減(13.4),血清IgG持續降低(18),IgM水平降低(17.7),這些均與淋巴瘤的發生密切相關。

結論:定期監測實驗室指標,如血清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可有效預測淋巴瘤的發生、發展。

摘自:Kimman J1, Bossuyt X2, Blockmans D1. Prognostic value of cryoglobulins,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nd serum immunoglobulins for lymphoma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Sjögren's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cta Clin Belg. 2017 Oct 3:1-13. doi: 10.1080/17843286.2017.1373966. 

 

註:文中圖片、內容來源網絡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山西大醫院風溼科公眾論壇

關注風溼,關愛生命

山西大醫院風溼科主任—張莉芸副院長攜全體醫護人員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山西大醫院風溼免疫科專家及普通門診出診信息


張莉芸副院長出診時間:周二、四上午

張改連主任出診時間:周一、四、五上午

許 珂主任出診時間:周一、二、三上午

主治醫師出診時間:周一至周五全天   周六、日上午

痛風專病門診時間:每周一下午



溫馨提示:

門診預約電話:118114、12580、96511、12320

科室微信碼:2920083774

敬請關注!


前進中的山西大醫院風溼免疫科將持續努力!



相關焦點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體液免疫主要包括抗體和補體系統。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在不同疾病及感染階段,免疫球蛋白類型和含量各有不同。
  • 21.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
    ,分子量為196,000,由兩條輕鏈和兩條重鏈組成。IgE是免疫球蛋白中對熱最不穩定者,在5種免疫球蛋白中,IgE半衰期最短,並且具有最高的分解率和最低的合成率,因此血清中含量最低。正常人血清中IgE值約為0.1~0.9mg/ L,通常男性略高於女性。過敏體質或超敏患者,血清中IgE明顯高於正常人,外源性哮喘患者較正常人高數倍。故IgE在血清中含量過高,常提示遺傳過敏體質,或I型變態反應的存在。
  • 抽個血,就能預測「抗磷脂症候群」患者血栓風險?
    2020年10月24日,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史昱醫師在第22屆APLAR中報告了他們最近發現的預測抗磷脂症候群(APS)患者血栓事件發生簡便而有效的指標,這可能為預防APS患者發生血栓事件提供新的思路!01小血栓,大危害!
  • 【匯總】特定蛋白的常見項目、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
    RF是抗變性IgG的抗體,常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測定是判斷患者免疫應答和觀察療效的一個重要指標。CRP對類風溼炎症反應具有輔助的診斷作用。ASO可用於風溼熱和風溼性關節炎的鑑別診斷。
  • 插播一條檢驗科報導:匪夷所思的甲狀腺球蛋白異常升高
    2 正常甲狀腺病態症候群的病因 1. 肌體能量耗竭狀態:如長期飢餓。 2. HIV感染:20%的病人出現T3降低,如發生其它機會性感染,則可升高到50%。 3.
  • 【匯總】特定蛋白的常見項目、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CRP|ASO|關節炎...
    1、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系列特定蛋白中最常見的就是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補體C3、補體C4系列。RF是抗變性IgG的抗體,常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測定是判斷患者免疫應答和觀察療效的一個重要指標。CRP對類風溼炎症反應具有輔助的診斷作用。ASO可用於風溼熱和風溼性關節炎的鑑別診斷。
  • 【 一文讀懂】體液免疫檢測十大指標
    降低:遺傳性或獲得性抗體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綜合症、選擇性IgM缺乏症、蛋白丟失性腸病、燒傷、抗Ig抗體綜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劑治療等。6、補體血液補體含量與活度在許多病理情況下都會發生變化。
  • Blood:依魯替尼可引起CLL患者的體液免疫和B細胞的重建
    Sun及其同事於《Blood》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分析研究表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接受依魯替尼——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治療後,正常B細胞和體液免疫發生了部分重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BTK抑制劑的抗腫瘤活性不僅僅取決於中斷BCR信號,而且還靶向Toll樣受體信號和B細胞的粘附與遷移。CLL患者接受依魯替尼治療後的總緩解率為90%。由於CLL是以免疫失調導致的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和反覆感染為特徵,因此這樣的效應組合非常有趣。
  • 如何看懂血清蛋白電泳圖譜?
    結合珠蛋白,銅藍蛋白,α2巨球蛋白,α脂蛋白  β球蛋白:轉鐵蛋白、血紅素結合蛋白、β脂蛋白及補體;它們可遷移成清晰的β1和β2帶。   γ球蛋白:一條很廣泛的帶,相當於血清免疫球蛋主要種類的IgA、IgG及IgM。  2.
  • 靜脈免疫球蛋白對產科抗磷脂症候群死產的二級預防(上篇)
    已知產科APS與妊娠併發症風險顯著增加有關,包括早產、妊娠早期或晚期損失、胎盤介導的併發症、先兆子癇(PE)和嚴重的PE、HELLP(溶血, 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症候群、對於新生兒胎齡(SGA)、宮內生長受限(IUGR)、血小板減少和圍生期窒息。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測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系體內免疫發生異常,產生自身抗體或(和
  • 乾燥綜合症怎麼治 怎樣治療乾燥綜合症效果好
    四、其他乾燥症狀的治療鼻腔乾燥可用生理鹽水滴鼻,不可用含油劑潤滑劑,以免吸入引起類脂性肺炎,皮膚乾燥一般不需治療,出汗減少者,天熱時應防止高熱中暑。五、全身治療可採用激素與環磷醯胺等免疫抑制劑;亦可試用免疫調節劑如轉移因子輔酶Q10,左旋咪唑和胸腺素等,但應注意藥物利弊。
  • 常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B細胞缺陷性疾病   由於血清Ig測定的常規化,故先天性抗體產生缺陷病免疫學診斷較易。  (一)性聯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首例病於1952年由Bruton報導,故亦稱Bruton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為最常見的先天性B細胞免疫缺陷病。
  • 小兒高免疫球蛋白E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
    高免疫球蛋白E(hyper-IgE)症候群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疾病,以血清IgE水平顯著增高(常超過2000U/ml)、皮膚和下呼吸道反覆發生嚴重葡萄球菌感染、肺膨出、慢性瘙癢症、骨骼和牙齒發育異常為特徵。患者的中性粒細胞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嚴重趨化性缺陷。遺傳類型尚不清楚,但家族發病的趨勢提示其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見散發病例。
  • 第三節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IgG可通過經典途徑活化補體,其固定補體的能力依次是IgG3>IgG1>IgG2,在小鼠為IgG2b>IgG2a>IgG3,人的IgG4和小鼠的IgG1無固定補體的能力。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在自然被動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還具有調理吞噬、ADCC和結合SPA等作用。由於IgG上述特點,IgG在機體免疫防護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大多數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體都屬於IgG類抗體。
  • NEJM:免疫系統的一場混戰!細胞因子風暴如何成為疾病的「奪命幫兇...
    患者可迅速發展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伴有血管閉塞或大出血、呼吸困難、低氧血症、低血壓、血管擴張性休克和死亡。許多患者有呼吸系統症狀,包括咳嗽和呼吸急促,可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  ,並伴有低氧血症,可能需要機械通氣。過度炎症、凝血功能障礙和低血小板提高了細胞因子風暴患者發生自發性出血的風險。在細胞因子風暴、腎功能衰竭、急性肝損傷或膽汁淤積的嚴重病例中,應激性心肌病也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