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2020-11-26 生物谷

第三節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不同Ig其合成部位、合成時間、血清含量、分布、半衰期以及生物學活性有所差別。

  一、IgG

  IgG主要由脾、淋巴結中的漿細胞合成和分泌,以單體形式存在。在個體發育過程中機體合成IgG的年齡要晚於 IgM,在出生後第3個月開始合成,3~5歲接近成年人水平。IgG是血清中主要的抗體成分,約佔血清總Ig的75%。根據IgG分子中γ鏈抗原性差異,人IgG有4個亞類:IgG1、IgG2、IgG3和IgG4(小鼠4個亞類是IgG1、IgG2a、IgG2b和IgG3)。其中IgG3γ3鉸鏈區含有62個胺基酸殘基,具有4個重複γ1鉸鏈區(15個胺基酸殘基)的串連結構,重鏈間二硫鍵數量多,約10~15個,因此易被蛋白酶裂解,半衰期也較短。不同IgG亞類的生物學活性有所差異(表2-3)。IgG的半衰期相對較長,約為20~30天。IgG可通過經典途徑活化補體,其固定補體的能力依次是IgG3>IgG1>IgG2,在小鼠為IgG2b>IgG2a>IgG3,人的IgG4和小鼠的IgG1無固定補體的能力。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在自然被動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還具有調理吞噬、ADCC和結合SPA等作用。由於IgG上述特點,IgG在機體免疫防護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大多數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體都屬於IgG類抗體。應用對麻疹、A型肝炎等有免疫力的產婦或正常人丙種或胎盤球蛋白可進行人工被動免疫,能有郊地預防相應的傳染性疾病。不少自身抗體如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系統性紅斑狼瘡的LE因子(抗核抗體)以及引起Ⅲ型變態反應免疫複合物中的抗體大都也屬於IgG。

表2-3 人IgG不同亞類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比較

性質 IgG1 IgG2 IgG3 IgG4 重鏈及其分子量(kD) γ1(52) γ2(52) γ3(58) γ4(52) 單體分子量(kD) 146 146 170 146 鉸鏈區胺基酸數目 15 12 62 12 血漿中半衰期(天) 21~23 21~23 7~8 21~23 血清濃度(mg/dl) 800 400 80 40 固定補體 ++ + +++ - 結合FcR:FcγRⅠ

FcγRⅡ

FcγRⅢ +++

+++

++ -

+

- +++

+++

++ +

+

- 結合SPA + + + - 通過胎盤 ++ + ++ ++

  二、IgA

  IgA主要由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產生,其中大部分是由胃腸淋巴樣組織所合成,少部分由呼吸道、唾液腺和生殖道黏膜組織合成。哺乳期產婦腺組織含有大量IgA產生細胞,這些細胞主要來自胃腸。在人類,還有少量的IgA來自骨髓。人出生後4~6月開始合成IgA,4~12歲血清中含量達成人水平,血清型IgA總Ig的10%左右,半衰期約5~6天。IgA有IgA1和IgA2兩個亞類。IgA1主要存在於血清中,約佔血清中IgA的85%,α1鏈分子量為56kD;IgA2主要存在於外分泌液中,少部分以血清型IgA存在,約佔血清中IgA的15%,α2鏈缺乏鉸鏈區,分子量為52kD。血清中的IgA除單體形式外還有由J鏈共價相連的二聚體或三聚體等形式。分泌型IgA是由J連接的雙體和分泌成分所組成,主要存在於初乳、唾液、淚液、胃腸液、支氣管分泌等外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分泌型IgA通過與相應的病原微生物(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結合,阻抑其吸附到易感細胞上,分泌型IgA還可中和毒素如霍亂弧菌毒素和大腸杆毒素等。新生兒易患呼吸道、胃腸道感染可能與IgA合成不足有關。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與分泌型IgA的減少也有一定關係。產婦可通過初乳將分泌型IgA傳遞給嬰兒,這也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達FcαR,血清型單體IgA可介導調理吞噬和ADCC作用。此外,分泌型IgA具有免疫排除(immune exclusion)功能,即分泌型IgA結合飲食中大量的可溶性抗原以及腸道正常菌群或病原微生物所釋放的熱原物質,防止它們進入血液。

  三、IgM

  血清中IgM是由5個單體通過一個J鏈和二硫鍵連接成五聚體,分子量最大,為970kD,沉降係數為19S,稱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在分子結構上IgM無鉸鏈區,Cμ2可能替代了鉸鏈區的功能。在生物進化過程中IgM是最早出現的免疫球蛋白,如八目鰻可產生IgM。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無論是B細胞膜表面Ig(SmIg),還是合成分泌到血清中的Ig,IgM都是最早出現的Ig,在胚胎發育晚期的胎兒即有能力產生IgM。在抗原刺激誘導體液免疫應答過程中,一般IgM也最先產生。IgM佔血清總Ig的5%~10%。由於IgM在免疫應答早期產生,並在補體參與下的溶血作用比IgG強500倍以上,而且活化補體後通過C3B、C4b等片段發揮調理作用,因此IgM在機體的早期免疫防護中佔有重要地位。天然的血型抗體(凝集素)為IgM,血型不符的輸血,易發生嚴重的溶血反應。IgM不能過胎盤,臍血中如出現針對某種病原微生物的IgM,表示胚胎期有相應病原微生物如梅毒螺旋體、風疹或巨細胞毒等感染,稱為胚胎感染或垂直感染。正常人血清中也含有產量單體IgM。

  膜表面IgM是B細胞識別抗原受體中一種主要的SmIg。成熟B細胞有SmIgD,在正常人B細胞庫(Bcell repretorire)中SmIgM+B細胞約佔80%。在記憶B細胞中SmIgM逐漸消失,被SmIgG、SmIgA或SmIgE所替代。

  四、IgD

  IgD於1995年從人骨髓瘤蛋白中發現,分子量為175kD,主要由扁桃體、脾等處漿細胞產生,人血清中IgD濃度為3~40μg/ml,不到血清總Ig的1%,在個體發育中合成較晚。IgD鉸鏈區很長,且對蛋白酶水解敏感,因此IgD半衰期很短,僅2.8天。血清中IgD確切的免疫功能尚不清楚。在B細胞分化到成熟B細胞階段,除了表達SmIgD,抗原刺激後表現為免疫耐受。成熟B細胞活化後或者活化後或者變成記憶B細胞時,SmIgD逐漸消失。

  五 、IgE

  IgE是1966年發現的一類Ig,分子量為188kD,血清中含量極低,僅佔血清總Ig的0.002%,在個體發育中合成較晚。ε鏈有4個CH(Cε1~Cε4),無鉸鏈區,含有較多的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對熱敏感,56℃、30分鐘可使IgE喪失生物學活性。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體、支氣管、胃腸等黏膜固有層的漿細胞產生,這些部位常是變應原入侵和I型變態反應發生的場所。IgE為親細胞抗體,Cε2和Cε3功能區可與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膜上高親和力FcεRⅠ結合。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與已固定在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上IgE結合,可引起Ⅰ型變態反應。寄生蟲感染或過敏反應發作時,局部的外分泌液和血清中IgE水平都明顯升高。

表2-4 人各類免疫球蛋白主要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學特性比較

  IgG IgA IgM IgD IgE 重鏈名稱 γ

α

μ δ ε 重鏈功能區數目 4

(Vγ、Cγ1、Cγ2、Cγ3) 4

(Vα 、Cα1、

Cα2、Cα3) 5

(Cμ、Cμ1、Cμ2、Cμ3、Cμ4) 4

(Vδ、Cδ1、Cδ2、Cδ3) 5

(Vε、Cε1、Cε2、Cε3、Cε4) 主要存在形式 單體 單體、雙體 五聚體 單體 單體 MW(Kd) 146~170 160,400 970 175 188 平均含碳水化合物(%) 4 10 12 18 12 成人血清濃度(mg/dl±SD) 1150±300 210±50 150 0.3~4 0.002 佔血清總Ig% 75 10 5~10 <1 <0.001 存在於外分泌液中 - +++ + - - 經典途徑活化補體 ++(IgG>

IgG>IgG2) - +++ - - 替代途徑活化補體* + + ? + + 結合吞噬細胞 ++(IgG3>IgG1) + - - +(嗜酸性粒細胞) 結合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 - - - - +++ 結合SPA + ± ± - - 半衰期(天) 20~23(IgG3)為7~8 5.8 5.1 2.8 2.5 合成部位 脾、淋觀點結漿細胞 黏膜相關

淋巴樣組織 脾、淋巴結、漿細胞 扁桃體、脾漿細胞 黏膜固有層漿細胞 開始合成時間 生後3月 4~6月 胚胎後期 較晚 較晚 達成人水平時間 3~5歲 4~12歲 6月~1歲 較晚 較晚 通過胎盤 + - - - - 免疫作用 抗菌、抗病毒、抗毒素,自身抗體 黏膜局部免疫作用,抗菌、抗病毒,免疫排除功能 早期防禦作用,溶菌,溶血,SmIgM,天然血型抗體,類風溼因子 SmIgM+ 

SmIgD+ 

正應答 抗寄生蟲感染I型超敏反應

  *聚合的Ig

相關焦點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體液免疫主要包括抗體和補體系統。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在不同疾病及感染階段,免疫球蛋白類型和含量各有不同。
  • 2020年全球與中國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
    二、2016-2026年中國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主要廠商產值列表  第三節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廠商產地分布及商業化日期  第四節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行業集中度、競爭程度分析    一、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行業集中度分析:全球Top 5和Top 10生產商市場份額    二、全球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生產商(品牌)及市場份額
  • 論文解讀:硬骨魚的免疫球蛋白,黏膜免疫和疫苗接種(一)
    另外,定植在魚黏膜表面的大量共生菌群可以被免疫球蛋白識別。到目前為止,已經在硬骨魚中鑑定出三種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包括IgM,IgD和IgT/Z,其中IgT / Z被認為專門用於黏膜免疫。本綜述旨在總結免疫球蛋白在硬骨膜黏膜免疫中的調節功能。 首先,我們將在基因和蛋白質水平上回顧三種已知硬骨魚免疫球蛋白的最新基本信息。 之後描述了硬骨魚中的六種不同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 免疫球蛋白具有蛋白質的通性,能被多種蛋白水解酶裂解
    第一節免疫球蛋白的化學免疫球蛋白具有蛋白質的通性,能被多種蛋白水解酶裂解:可以在乙醇、三氯醋酸或中性鹽類中沉澱,常用50%飽和硫酸銨或硫酸鈉從免疫血清中提取抗體球蛋白。血清電泳時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於Y區,因而以往曾稱抗體為Y球蛋白。
  • 為寶寶選擇最好的口服免疫球蛋白-ENCARE耳牛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什麼?免疫球蛋白是人體內一種廣譜天然活性的抗體,是人體的警察,是一類可抵抗病原感染的蛋白類肽物質,醫學上稱為抗體蛋白,分為lgG、lgA、lgD、lgE和lgM五大類,在人體內lgG為主要抗體,佔40%。
  •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   二、螢光抗體染色方法   (一)直接法   1.染色 切片經固定後,滴加經稀釋至染色效價如1:8或1:16的螢光抗體(如兔抗人γ-球蛋白螢光抗體或兔抗人IgG或IgA螢光抗體等),在室溫或37℃染色30min,切片置入能保持潮溼的染色盒內,防止乾燥。
  • 第三節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第三節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細胞免疫(CMⅠ)是由多種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導致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因此細胞功能測定不僅涉及T細胞的數量和功能與包括各類因子活性測定,因此評價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不僅程序複雜,且很難標準化   一、遲髮型過敏反應的體外檢測方法   皮膚試驗和接觸性過敏的誘發是檢測遲髮型過敏反應(DTH)的兩種常用方法。皮膚試驗中誘發對曾經使病人致敏的抗原的再次應答,而接觸性過敏是測試受者對從未接觸過的物質發生致敏的能力。
  • 牛奶裡含有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別信!
    牛奶中真的有免疫球蛋白麼?對抵抗新冠病毒有沒有用呢?首先,牛奶的確可能含有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類能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蛋白質,大部分具有抗體活性。其中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和免疫球蛋白M(IgM)五大類。
  • 21.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
    查病、查藥、查指標、健康諮詢、免費服務、有病不求人~一、介紹IgE是一種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是由鼻咽、扁桃體、支氣管、胃腸黏膜等處固有層的漿細胞產生,是引起I型變態反應的主要抗體,最明顯的基本生物學特性是親同種細胞性,人的IgE只能使人及猴的細胞致敏,而不能使其他動物過敏。IgE是免疫球蛋白中對熱最不穩定者,在5種免疫球蛋白中,IgE半衰期最短,並且具有最高的分解率和最低的合成率,因此血清中含量最低。正常人血清中IgE值約為0.1~0.9mg/ L,通常男性略高於女性。
  • 免疫球蛋白提取技術:IgG的分離與提純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的含量代表著機體體液免疫的水平,並進一步代表著B細胞的功能,因此測定血清Ig含量可以推知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和診斷某些疾病引起的Ig的過高和過低。隨著免疫學 的發展和需要,免疫球蛋白的純化和其成分的提純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
  • 第二節 免疫鐵蛋白技術
    第二節 免疫鐵蛋白技術   一、基本原理   鐵蛋白是一種含鐵約佔23%的蛋白質,分子量460kD,直徑10~12μm。抗體與鐵蛋白通過低分子量的雙功能試劑結合為一種雙分子複合物。
  • 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
    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   一、神經內泌對免疫系統的調節   已證明免疫細胞上有接受神經遞質和激素刺激的受體,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免疫細胞上都有不同的神經遞質及內分泌激素的受體。
  • 第四節 免疫活性細胞及其腫瘤的免疫細胞學
    第四節 免疫活性細胞及其腫瘤的免疫細胞學   免疫活性細胞組成人體免疫系統組織、器官,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穩定,消除體內外抗原性物質之危害,起著免疫監視作用,是當代重視和研究地十分深入的領域。免疫活性細胞主要包括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及網狀細胞等。
  •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抗原性物質進入機體後,有時導致正相免疫應答,有時導致免疫耐受或負相免疫應答。這兩種不同免疫應答的出現,取決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主要與抗原物質及機體兩方面的因素有關。
  • 口服的免疫球蛋白,提升免疫力就靠乃捷爾
    我們都知道免疫系統在我們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說,一個強大的免疫力功能才會使我們健康。特別是兒童,免疫力相對於大人還是較弱的,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力才是兒童對抗各種疾病的基礎,比如口服免疫球蛋白。
  • 牛免疫球蛋白G(IgG)酶聯免疫分析(ELISA)
    牛免疫球蛋白G(IgG)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試劑盒用於測定牛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實驗原理: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牛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用純化的牛IgG抗體包被微孔板,製成固相抗體,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免疫球蛋白G(IgG),再與HRP標記的IgG抗體結合,形成抗體-抗原-酶標抗體複合物,經過徹底洗滌後加底物TMB顯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並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
  • 嬰標「免疫球蛋白輔食營養素撒劑」上市-吃出健康好體質!
    0-12歲兒童期是寶寶合成免疫球蛋白數量最少的階段,這個時期寶寶免疫器官發育不完善,體內免疫物質合成量少,很容易生病,而13歲以後到成年45歲期間人體的免疫功能就趨於穩定了。
  • 治療免疫疾病,FDA 批准首款皮下免疫球蛋白療法
    今日,CSL Behring 公司宣布美國 FDA 批准其新藥 Hizentra(人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劑,20%)上市,作為治療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的首款皮下給藥免疫球蛋白療法,以預防患者的神經肌肉復發殘疾和損傷。
  • 免疫球蛋白結構詳解
    L鏈與H鏈是由二硫鍵連接形成一個四肽鏈分子,稱為Ig分子的單體,是構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結構。現已知5種免疫球蛋白中IgG、IgA和IgD的H鏈各有一個可變區(VH)和三個恆定區(CH1、CH2和CH3)共四個功能區。IgM和IgE的H鏈各有一個可變區(VH)和四個恆定區(CHl、CH2、CH3和CH4)共五個功能區。
  • 第三節 抗體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抗體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在抗體生成過程中,對TD抗原的應答已證明是由Mφ、T系細胞和B系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麼Mφ直接呈遞抗原的對象是T細胞還是B細胞?或者二者都是?就現有資料分析,它們可能存在著Mφ與T的相互作用,T與B的相互作用以及Mφ與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