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免疫鐵蛋白技術

2021-01-21 生物谷

第二節 免疫鐵蛋白技術

  一、基本原理

  鐵蛋白是一種含鐵約佔23%的蛋白質,分子量460kD,直徑10~12μm。抗體與鐵蛋白通過低分子量的雙功能試劑結合為一種雙分子複合物。此複合物既保留抗體的免疫活性,同時因為鐵蛋白含有緻密的鐵離子核心,鐵膠粒直徑核心為55~60nm含2000~3000個鐵原子,分布於四個區域,形成四個圓形緻密區,具有很高的電子密度,便於電鏡觀察。鐵蛋白來自許多動物,以肝、脾含量較高,其中馬脾臟含量最高。因而,商品鐵蛋白主要是從馬脾臟中提取的。

  二、鐵蛋白的提取和純化

  取健康的馬脾(新鮮或冰凍均可),去除脾外的淋巴結和脂肪組織,按溼重1:1.5或1:2加入蒸餾水,用組織勻漿器將組織勻漿,置水浴中加熱至75~85℃,使鐵蛋白以外的蛋白質變性,冷卻後用2~4層紗布過濾,濾液離心取上清液,每100ml上清液中加入35g硫酸銨,充分攪拌使鐵蛋白沉澱析出,4℃過夜,3000~10000r/min離心20min,棄去上清液,刮取沉澱物置透析袋內,剩餘沉澱物以蒸餾水洗後,一併加入透析袋內對水透析,除去硫酸銨。100ml中加入4~5g硫酸鎘使炎結晶,在室溫或4℃冰箱內使之出現鐵蛋白結晶。此鐵蛋白結晶以2%硫酸銨(pH5.58)溶解後,如上述再用硫酸鎘使之結晶。反覆溶解,結晶六次,達到純化。純化後鐵蛋白在半飽和的硫酸溶液內可保存1~2年。用時以蒸餾水透析除鹽後即可應用,應用前可以用負染色法在電鏡下觀察,了解鐵蛋白的完整性和純度。

  商品製備的鐵蛋白是用2%硫酸銨溶液稀釋的1%~2%溶液(pH5.85)。為了在應用中得到滿意的結果,應用前必須將商品製備的鐵蛋白進一步純化。純化的方法是用0.1n NaOH或0.1n HCl調整pH值至5.85,然後加入20%硫酸鎘溶液使其在鐵蛋白液中最終濃度為5%硫酸鎘,此溶液置於4℃冰箱內2h(或過夜)至結晶完成,離心1h(2000r/min)充上清液。鐵蛋白結晶再溶解,離心除去不溶性顆粒,傾出上清液,加入5%硫酸鎘再結晶,至在顯微鏡下呈棕紅色鐵蛋白結晶為止。將結晶溶於2%硫酸銨溶液中,用50%5硫酸銨溶液沉澱三次,第三次沉澱形成的沉澱物溶於少量蒸餾水中,先對自來水透析,再對0.05mol/L,pH7.5磷酸緩衝透析12~24h。純化的鐵蛋白溶液用100000r/min 超速離心2h ,除去3/4無色上清液,沉澱物(內含鐵蛋白)在4℃過夜,待完全融解後,用微孔濾過器(Millipore filter, 孔徑 0.25~0.45μm)過濾,保存1~2年內仍可使用。

  三、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的結合

  一般用低分子量的雙功能試劑把兩者聯結起來,常用的雙功能試劑有間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鹽(簡寫XC)。甲苯2,4二異氰酸鹽(簡寫TC)。鄰茴香胺(簡寫BDD);對,二氟一間,間,二硝基二苯礬(簡寫FNPS)和戊二醛。近年來,普遍認為戊二醛作為聯結劑效果較好,對抗體活性影響小,標記抗體產量高。分為一步法和二步法,現簡介如下:

  1.一步法   以15mg 鐵蛋白和3mg球蛋白溶於0.9ml 0.1mol/L磷酸緩衝液中,pH7.0,加入0.1ml新鮮配製的戊二醛溶液,使其最終濃度為 0.005%~0.05%, 加入0.02%疊氮鈉(NaN3)防腐,此混合液置37℃24h,無需攪拌,結合完畢後加0.01mol/L賴氨酸中止反應。

  2.二步法

  (1)在含50~80mg鐵蛋白的0.1mol/L磷酸緩衝液(pH7.0)中,加入稀釋的戊二醛,使其最終濃度為0.05%~0.15%,總體積為1ml。

  (2)置37℃作用2h後,經葡聚糖G—25 濾柱,除去未結合的戊二醛。為避免不必要的稀釋,只收集脫峰的中間部分。然後加入球蛋白(鐵蛋白與球蛋白之比為5:1)即鐵蛋白最終濃度為15mg/ml,球蛋白3mg/ml。

  (3)混合液置37℃,作用12h(無需攪拌),加入0.01mol/L 的賴氨酸以中止進一步交聯。兩步反應都需在0.02% NaN2防腐條件下進行。

  四、電鏡標本的製備方法

  1.固定  同常規電鏡一樣,應用醛類和四氧化鋨雙固定,以維持細胞和組織的超微結構。有文獻報告以4%的甲醛溶液在pH7.2的磷酸緩衝內,在0℃進行固定,並用四氧化鋨作後固定,不會影響抗原的反應能力。高錳酸鉀能使大部分抗原失去活性,一般不宜採用。另外,鐵蛋白標記抗體的特點之一是分子量大。因此,如用於細胞表面抗原的定位研究,可將樣品直接放入固定液,否則需採取適當的措施,打破細胞膜,增強細胞對標記抗體的通透性,常採取以下方法:

  (1)凍融法:將小塊組織或細胞經固定後,凍融一次,使細胞膜破裂,標記抗體能進入細胞內。

  (2)冰凍切片法:固定後組織快速冷凍,切成10~15μm左右薄片,溶化的切片直接浸泡於鐵蛋白標記抗體液中。

  (3)有報導經戊乾杯固定後,浸入4×10-3mol/L洋地黃皂甙液中1~2min,能有助於增強細胞膜的穿透性,使標記抗體液進入細胞內。

  2.免疫反應處理  常用包埋前染色,分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在染色前,將組織切成約10~20μm厚的薄片。

  (1)直接法:將薄片直接浸泡於標記抗體液中,室溫或37℃作用1~2h或更長;緩衝液(有人提倡用冷緩衝液)浸漂,除去未結合的標記抗體溶液,然後轉入常規雙固定和電鏡包埋。

  (2)間接法:

  ①將組織切片浸於第一抗體液中,室溫30~60min。

  ②以大量冷緩衝液充分攪拌洗滌,至少3次,每次30min。

  ③浸入鐵蛋白標記抗體液中,室溫30min。

  ④如②,用緩衝液充分洗滌後,可以自然沉澱或用離心方法撈取組織片。

  ⑤將離心沉澱小塊,用四氧化鋨固定30min。

  ⑥常規電鏡脫水、包埋、切片、染色和觀察。

相關焦點

  • 鐵蛋白高是什麼原因 鐵蛋白高肝功能正常
    鐵蛋白是我們身體裡存儲鐵的一種蛋白組織,對於鐵蛋白的認識可能都很少,因為我們很少接觸到,只是如果發現某些疾病了會檢查鐵蛋白。那麼鐵蛋白高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鐵蛋白高肝功能正常是怎麼回事吧!鐵蛋白高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的肝出現問題了,可能的疾病是肝癌,那麼真的只有這一個原因嗎?其實不然,還有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 鐵蛋白載藥機制研究獲進展
    )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前期工作中,研究發現人重鏈鐵蛋白識別腫瘤標誌分子轉鐵蛋白受體(TfR1)(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進而賦予鐵蛋白新型藥物載體功能(PNAS, 2014),並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 FDC)新概念(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9)。
  •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抗原性物質進入機體後,有時導致正相免疫應答,有時導致免疫耐受或負相免疫應答。這兩種不同免疫應答的出現,取決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主要與抗原物質及機體兩方面的因素有關。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
    因此鐵蛋白能選擇性地向腫瘤細胞富集,並在腫瘤細胞特有的酸性微環境下釋放裝載藥物。這些精巧的特性,讓鐵蛋白具備了令人矚目的腫瘤靶向性潛質。驚喜連連的寶藏粒子早在2012年,閻錫蘊課題組便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布成果,宣布仿生合成了一種新型鐵蛋白納米粒子。
  •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明測定鐵蛋白新方法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美國同行的協助下,發明了一種用非入侵性磁共振成像(MRI)方法,來跟蹤細胞中攜帶鐵元素分子的技術。這種分子可作為描繪基因性狀的先進工具。研究人員稱,這項技術今後可用於基因治療領域,有關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瘤形成》雜誌上。   以魏茲曼研究院分子遺傳系尼曼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通過為細胞製造基因修飾,使這種攜帶鐵元素的鐵蛋白分子成為基因特徵的表述。他們的技術方法顯示,鐵蛋白對四環素(TET)等抗生素產生敏感性:當TET出現時,鐵蛋白消失;沒有TET時,鐵蛋白出現。
  • 生物物理所在鐵蛋白探針精準靶向肝癌研究中獲進展
    (ROS)殺傷腫瘤的基礎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又設計出一種能夠特異靶向肝癌,使其可視化並殺死肝癌細胞的新型鐵蛋白探針,其作用原理如圖所示。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篩選了多種不同種屬來源的鐵蛋白,最後證明激烈火球菌鐵蛋白探針有三個特性:1)識別肝癌: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在其表面展示肝癌靶向肽SP94,後者特異結合肝癌細胞表面的受體葡萄糖調節蛋白78(GRP78);2)當內腔裝載Co3O4納米酶時,鐵蛋白探針催化過氧化物酶底物,使肝癌細胞可視化。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新聞—科學網
    一種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質——鐵蛋白,令人驚訝地同時具備了上述特質。   「顧名思義,鐵蛋白就是一種能夠儲存鐵的蛋白,它在人體的鐵平衡和細胞抗氧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只有當TfR1表達量高於一個閾值時,鐵蛋白才會進入細胞。因此鐵蛋白能選擇性地向腫瘤細胞富集,並在腫瘤細胞特有的酸性微環境下釋放裝載藥物。   這些精巧的特性,讓鐵蛋白具備了令人矚目的腫瘤靶向性潛質。
  • 免疫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第一節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概述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快速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成為繼螢光免疫技術、放射免疫技術及酶聯免疫技術後發展的一項新興免疫檢測技術。
  • 閻錫蘊院士團隊在鐵蛋白載藥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揭示了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鐵蛋白是天然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儲鐵蛋白,在人體內的鐵平衡和細胞抗氧化中起著關鍵作用。鐵蛋白具有獨特的殼核結構,外殼直徑12nm,由24 個蛋白亞基自組裝形成;內腔直徑8nm,可以裝載治療藥物。在前期工作中,團隊發現人重鏈鐵蛋白識別腫瘤標誌分子轉鐵蛋白受體(TfR1)(Nat. Nanotechnol.
  • 生物物理所發表鐵蛋白藥物載體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閻錫蘊團隊在Nano Today上,在線發表關於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病毒樣顆粒(以及近些年受到日益關注的鐵蛋白)等納米顆粒載體對於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抗體應答的效果早就得到廣泛重視和認可。但是其免疫學機制並不十分清楚,長期以來停留在淋巴結靶向遞送、理想抗原展示密度等傳統認知,以及鐵蛋白顆粒載體的三聚體構象抗原展示等方面,限制了這一類疫苗改進優化的思路。
  • 第五節 蛋白質的分類
    第五節 蛋白質的分類   蛋白質的種類繁多,結構複雜,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理想的分類方法。 表1-4 蛋白質按溶解度分類 蛋白質分類 舉  例 溶 解 度 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 溶於水和中性鹽溶液,不溶於飽和硫酸銨溶液 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纖維蛋白原 不溶於水,溶於稀中性鹽溶液,不溶於半飽和和硫酸銨溶液
  • 第二節 PCR技術的原理
    第二節 PCR技術的原理   PCR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新方法,主要由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和適溫延伸三個步驟反覆的熱循環構成:即在高溫(95℃)下,待擴增的靶DNA雙鏈受熱變性成為兩條單鏈DNA模板;而後在低溫(37~55℃)情況下,兩條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與互補的單鏈DNA模板結合,形成部分雙鏈
  •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素製成螢光標記物,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分子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論孕期檢查鐵蛋白的重要性!
    血清鐵蛋白是一種穩定的糖蛋白,不同於血清鐵的是它不受近期鐵攝入的影響。能夠較準確的反應鐵的儲存量。也正因此常規檢查出不貧血也不等同於不缺鐵。鐵蛋白是評估鐵缺乏最有效和最容易獲得的指標。中華醫學圍產雜誌中曾明確指出如果條件的醫療機構應對所有孕婦檢測血清鐵蛋白,並建議檢測出血清鐵蛋白
  • 第三節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第三節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細胞免疫(CMⅠ)是由多種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導致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表明受試者對該病原菌有了一定的細胞免疫能力,若皮試無反應,可用更高濃度的抗原重複試驗,若仍無反應即為陰性,需排除皮試技術誤差,也可能受試者從未接觸過此抗原,也可能由於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或由於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或由於嚴重感染(麻疹、慢性播散性結核)造成的無反應性。   2.接觸性過敏常應用低分子量化合物如二硝基氯苯(DNCB)誘生接觸性過敏。
  • 第二節 MHC抗原
    第二節 MHC抗原   一、HLA抗原的分子結構   1987年Bjorkman等首先藉助X線晶體衍射技術弄清了HLA-A2分子的立體結構。其後,其它HLA-Ⅰ、Ⅱ類分子結構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從而對這些分子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較確切的解釋。
  • 渭南市第二醫院病理科成功開展免疫組化染色與診斷技術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近期,渭南市第二醫院病理科成功開展免疫組化染色與診斷技術,此項技術的開展填補臨渭區技術空白,為腫瘤的診斷、治療提供更精確的依據。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螢光素、酶)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
  • 第八節 免疫膠體鐵細胞化學
    第八節 免疫膠體鐵細胞化學    膠體鐵(Ferric Colloid)是一種陽離子膠體,可通過普魯士藍反應呈色,其顆粒有一定的大小及電子密度,最初被用於光鏡及電鏡下定位組織中的陰離子部位(Hale,1946Seno,etal, 1983,Murakami, et al 1986)。
  • ...免疫應答(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第一節 細胞免疫的概念
    第十二章 免疫應答(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第一節 細胞免疫的概念   凡是由免疫細胞發揮效應以清除異物的作用即稱為細胞免疫。參予的細胞稱為免疫效應細胞。目前認為具有天然殺傷作用的天然傷細胞(NK)和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細胞(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如巨噬細胞(Mφ)和殺傷細胞(K)以及由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均屬細胞免疫的範疇。前二類免疫細胞在其細胞表面不具有抗原識別受體,,因此它們的活化無需經抗原激發即能發揮效應細胞的作用,故可視之為非特異性細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