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應答(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第一節 細胞免疫的概念

2020-11-30 生物谷

第十二章 免疫應答(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第一節 細胞免疫的概念

  凡是由免疫細胞發揮效應以清除異物的作用即稱為細胞免疫。參予的細胞稱為免疫效應細胞。目前認為具有天然殺傷作用的天然傷細胞(NK)和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細胞(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如巨噬細胞(Mφ)和殺傷細胞(K)以及由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均屬細胞免疫的範疇。前二類免疫細胞在其細胞表面不具有抗原識別受體,,因此它們的活化無需經抗原激發即能發揮效應細胞的作用,故可視之為非特異性細胞免疫。而效應T細胞則具有抗原識別受體,因此它們必需經抗原激發才能活化發揮其效應細胞的作用,故可視之為特異性細胞免疫。

  由T細胞介導的細胞的免疫有二種基本形式,它們分別由二類不同的T細胞亞類參予。一種是遲髮型超敏性的T細胞(TDH,CD4+),該細胞和抗原起反應後可分泌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再吸引和活化巨噬細胞和其它類型的細胞在反應部位聚集,成為組織慢性炎症的非特異效應細胞。另一種是細胞毒性T細胞(TC,CD8+),對靶細胞有特異殺傷作用。

  上述二種類型的效應T細胞的存在雖然均可經體外實驗分別證實。但通常在體內反應過程中,二種類型的效應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引起細胞免疫的抗原多為T細胞依賴抗原(TD抗原),與體液免疫相同,參予特異細胞免疫的細胞也是由多細胞系完成的。即由抗原呈遞細胞(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免疫調節細胞(TH和TS)以及效應T細胞(TDTH和TC)等。

  在無抗原激發的情況下,效應T細胞是以不活化的靜息型細胞形式存在。當抗原進入機體後,在抗原呈遞細胞或靶細胞的作用下使靜息型T細胞活化增殖並分化為效應T細胞。即由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也需經過抗原識別(誘導期)、活化與分化(增殖期)和效應期才能發揮細胞免疫作用。

  由T細胞介導的主要細胞免疫現象有:①遲髮型超敏性反應;②以胞內寄生物的抗感染作用;③抗腫瘤免疫;④同種移植排斥反應;⑤移植物抗宿主反應;⑥某些藥物過敏症;⑦某些自身免疫病。

相關焦點

  •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發現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是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抗原性物質時所表現的一種異性的無應答狀態(a state of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
  •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之間的差異
    體液免疫的定義體液免疫應答或抗體介導的應答與B細胞有關,這些細胞(B細胞)的作用是識別血液或淋巴循環中存在的抗原或任何外來顆粒。這種免疫應答也需輔助性T細胞協助,輔助性T細胞可提供激活B細胞的第二信號,幫助B細胞分化為可以產生抗體的漿細胞。
  • 第三節 CD8+T(TC)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第三節 CD8+T(TC)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CD8+T細胞(TC或CTL細胞)能殺傷表達抗原的靶細胞,它在抗毒感染、急性同種異型移植物排斥和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是重要的效應細胞。
  • B細胞的免疫應答及免疫記憶
    B細胞和抗原應答T細胞非依賴的抗原與T細胞不同(T細胞需要其他細胞呈遞抗原),B細胞只要抗原能夠交聯BCR,就可以直接對抗原作出反應。表達這類受體的B細胞更傾向於激活和增殖,特別是在免疫應答後期,當抗原的可用性受到限制時更是如此。FDC向B細胞呈遞抗原,但只有具有高親和力受體的人才能通過BCR將抗原內化。處理內化抗原和向Tfh細胞呈遞多肽是B細胞分化為記憶細胞和漿細胞的先決條件。
  • 第三節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第三節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細胞免疫(CMⅠ)是由多種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導致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因此細胞功能測定不僅涉及T細胞的數量和功能與包括各類因子活性測定,因此評價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不僅程序複雜,且很難標準化   一、遲髮型過敏反應的體外檢測方法   皮膚試驗和接觸性過敏的誘發是檢測遲髮型過敏反應(DTH)的兩種常用方法。皮膚試驗中誘發對曾經使病人致敏的抗原的再次應答,而接觸性過敏是測試受者對從未接觸過的物質發生致敏的能力。
  • 四、MHC對免疫應答中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的限制(約束)作用
    四、MHC對免疫應答中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的限制(約束)作用   MHC另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是約束免疫應答過程中各類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又稱為MHC的約束性(MHc restriction),包括免疫應答感應階段Mφ-Th之間,反應階段Th-B之間,以及效應階段Tc-靶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 證據表明,細胞介導免疫和體液免疫是針對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部分
    由某抗原誘導產生的抗體,也可以與其共同抗原結合,這種現象稱為交叉反應(crossreaction).這種交叉反應可用來解釋某些免疫病理現象,也可以用來診斷某些傳染病。但是交叉反應總不如抗體與其誘導抗原之間的結合那麼牢固;在與交叉抗體結合時只能部分地吻合,不能達到整個空間的完全相配。
  • JCB:細胞核內鈣信號可改變T細胞應答有助開發免疫抑制療法
    2016年11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組成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可以區分「自己」和「非己」的蛋白分子。比如,如果我們暴露於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而這些病原體表面帶有外來分子,機體就會做出免疫應答。相比之下,免疫細胞會對機體自身的分子產生耐受。這種不應答狀態或者稱為無反應性受到一個鈣控開關的調節,之前研究報導這種鈣信號開關參與許多腦部功能的調控。來自海德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和免疫學家共同發現了該信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CB上。
  • 第四節 免疫耐受的機制
    第四節 免疫耐受的機制   1975年著名免疫學家Burnet提出克隆選擇學說,並以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學說解釋免疫耐受現象。他的觀點曾對免疫學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隨著近代基礎免疫學,尤其是免疫調節研究的迅速發展,當前對免疫耐受機制的認識已遠遠超越了這一學說當時的涵義。
  • ...和流感患者的免疫應答,發現新冠的獨特免疫通路,或增加T細胞凋亡
    為了更深一層揭開這種奇特反應背後的謎團,來自國家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國家疾控中心和華大基因的科學家團隊對比了新冠患者、甲型流感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特徵,發現新冠患者具有與流感完全不同的免疫應答通路,其間活躍表達的基因更是可能會促進T細胞的凋亡。
  •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素製成螢光標記物,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分子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3: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teven A.
  • PNAS:先天性淋巴細胞引起T細胞免疫反應
    2014年8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生炎症反應時,身體會釋放物質提高免疫防禦機能。在慢性炎症反應中,這種免疫反應會失去控制並引起器官損傷。一個來自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小組發現先天性淋巴細胞一旦被激活,就在炎症反應中誘導特異性T細胞和B細胞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因此這些淋巴細胞的一個重要靶向目標就是治療感染和慢性炎症。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第三節 抗體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抗體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在抗體生成過程中,對TD抗原的應答已證明是由Mφ、T系細胞和B系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麼Mφ直接呈遞抗原的對象是T細胞還是B細胞?或者二者都是?就現有資料分析,它們可能存在著Mφ與T的相互作用,T與B的相互作用以及Mφ與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 HBV介導的肝星狀細胞和天然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
    HBV感染肝細胞後不直接造成肝細胞損傷,但誘導肝臟內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從而引起肝臟炎症和損傷[1]。持續的HBV感染最終導致各種肝臟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以及肝衰竭[2]。肝星狀細胞(HSC)作為肝纖維化形成的主要效應細胞,佔所有肝實質細胞的5%左右[3]。位於肝竇間隙的HSC,與肝細胞及肝臟非實質細胞存在密切關係。
  • 抗感染免疫—先天性非特異性免疫
    抗感染免疫能使機體抵禦、清除病原體及其有害產物,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的穩定和平衡。先天性免疫應答又稱非特異性免疫應答,是指動物體內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介導的對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外來抗原物質的免疫反應。參與先天性免疫應答的因素主要有機體的解剖屏障、可溶性分子與膜結合受體、炎症反應、NK細胞、吞噬細胞等。
  • 鄧劉福團隊揭示cGAS-STING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新機制
    目前,可以通過阻斷PD-1通路重新激活耗竭CD8+T細胞應答,讓「精疲力竭」的T細胞「滿血復活」,但該策略仍受到T細胞質量的限制。因此如何改善T細胞的質量使免疫治療的T細胞維持更長的時間,促使它們複製和擴增是提高T細胞治療效果的新策略。
  • Nature|系統免疫學:機體的結構性細胞調節器官特異性的免疫應答
    此外,該研究還鑑定出在組織穩態下結構性細胞中具有表觀遺傳編碼的免疫潛能。總之,該研究突出了非造血來源的結構性細胞中免疫基因的表達特徵,並提供了小鼠結構性細胞的高解析度、多組學數據。背景哺乳動物免疫系統通過一套高效的機制來抵禦病原體,其主要由造血免疫細胞組成,包括固有免疫的髓系細胞及適應性免疫的淋巴細胞。然而,除造血細胞外的其他細胞類型也能發揮免疫功能抵禦病原體,但是對它們的特徵我們仍知之甚少。
  • 第四節 免疫活性細胞及其腫瘤的免疫細胞學
    第四節 免疫活性細胞及其腫瘤的免疫細胞學   免疫活性細胞組成人體免疫系統組織、器官,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穩定,消除體內外抗原性物質之危害,起著免疫監視作用,是當代重視和研究地十分深入的領域。免疫活性細胞主要包括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及網狀細胞等。
  • 免疫細胞與健康的八大關係,值得一看!
    大量治療和臨床觀察已證明:心血管病發生後,機體免疫系統可被激活並引發異常的自身免疫應答,導致自身抗體產生,心血管病灶組織細胞異常表達炎性細胞因子,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而介導局部炎症反應,從而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