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免疫的定義
體液免疫應答或抗體介導的應答與B細胞有關,這些細胞(B細胞)的作用是識別血液或淋巴循環中存在的抗原或任何外來顆粒。這種免疫應答也需輔助性T細胞協助,輔助性T細胞可提供激活B細胞的第二信號,幫助B細胞分化為可以產生抗體的漿細胞。
B細胞一旦產生抗體,便會結合抗原。中和它們並引起吞噬作用(吞噬細胞)或細胞溶解(NK細胞)或I型超敏反應(肥大細胞)。
以下幾點可以解釋最終的過程:
抗原觸發人體。
抗原與存在於血液循環中的B細胞結合。
輔助性T細胞或細胞因子輔助B細胞激活並啟動B細胞增殖,從而分化為漿細胞,並由漿細胞生產抗體。
漿細胞生產的抗體具有抗原特異性,並具有活化B細胞的特異性結合受體。
這些抗體在體內傳播並與抗原結合。
破壞抗原後,B細胞產生記憶細胞,當相同抗原再次觸發人體時,記憶細胞又提供持續的免疫力。
細胞免疫的定義
T淋巴細胞輔助細胞免疫或細胞介導的免疫。在這種類型中,已經釋放出有助於激活T細胞的細胞因子,從而進一步破壞了受感染的細胞。同B細胞一樣,T細胞起源於骨髓,但在胸腺中成熟,隨後也在血液和淋巴組織中循環。
存在於抗原呈遞細胞(APC)表面的抗原通常由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呈遞給T淋巴細胞。
CD4+輔助性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從而激活T細胞,後者將識別MHC-I-抗原複合物並與其結合併分化為CD8+細胞毒性T細胞。此後,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細胞將發生裂解(細胞破壞)。
抗原呈遞細胞(APC)將展示其表面上存在的抗原並與T細胞結合。
細胞因子(由輔助T細胞分泌)促進T細胞的活化。
T細胞與MHC-I和內源性抗原一起增殖並產生細胞毒性T細胞。
T細胞破壞攜帶抗原的被感染細胞。
如果外源性抗原和MHC-II一起顯示在質膜上,則T細胞觸發增殖輔助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並激起B細胞產生針對它們的抗體。天然殺傷細胞(NK)和巨噬細胞也具備破壞抗原的能力,從而支持了這一過程。
體液免疫和細胞介導的免疫之間的主要區別
以下是顯示體液免疫和細胞介導免疫之間差異的要點:
1. 體液免疫與B淋巴細胞相關聯,並且負責通過產生針對其的抗體破壞病原體,而細胞介導的免疫力與T淋巴細胞相關聯,並且負責破壞已侵入的病原體或微生物細胞,但並不產生抗體。
2. 體液免疫與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密切相關,相反,細胞介導的免疫與T淋巴細胞,輔助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相關。
3. 體液免疫在識別抗原或任何外來顆粒以及產生針對其的抗體中起主要作用。以對抗細胞外病原體而聞名。
4. 細胞介導的免疫力與T淋巴細胞有關,T淋巴細胞通過識別病毒和微生物起作用,從而通過細胞裂解或吞噬作用或胞飲作用破壞它們。以對抗細胞內病原體而聞名。
5. 體液免疫分泌抗體來對抗抗原,而細胞介導的免疫分泌細胞因子,並不產生抗體攻擊病原體。
6. 體液免疫對抗原的作用迅速,而細胞介導的免疫雖然對病原體具有記憶作用,但顯示出延遲。
7. 體液免疫介導I型,II型和III型超敏反應,而細胞介導的反應顯示出延遲並介導IV型超敏反應。
8. 由於針對任何外來顆粒的抗體形成,體液免疫涉及移植排斥的早期階段,而細胞介導的免疫則在一定時間後才參與到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因為它們顯示出延遲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