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免疫的概念和機體關係

2021-01-18 微生物技術應用

    所謂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即以B細胞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負責體液免疫的細胞是B細胞。體液免疫的抗原多為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質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顆粒和細菌表面都帶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體液免疫。

成分要素

B細胞 B細胞產生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第一步:B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與互補的抗原分子結合後,活化、長大,並迅速分裂產生一個有同樣免疫能力的細胞群——克隆(clone)、無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為漿細胞,產生抗體;一部分發展為記憶細胞(memory cell)。


第二步:需要巨噬細胞和Th細胞的參與。Mφ表面帶有MHCⅡ分子,它們吞噬入侵的病原體,抗原分子經Mφ處理後表達在細胞膜上,夾在MHCⅡ分子的溝中。Th細胞表面帶有不同的受體,能識別Mφ表面MHC+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物。B細胞表面帶有MHC分子,可和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Th細胞可刺激結合Ag的B細胞分化。這一步比第一步作用更強大。


漿細胞 漿細胞產生抗體。漿細胞一般停留在各種淋巴結。每一個漿細胞每秒鐘能產生2000個抗體,它們壽命很短,經幾天大量產生抗體之後就死去,而抗體則進入血液循環發揮生理作用。漿細胞產生的抗體「Y」兩短臂末端高變區與抗原結合,抗體的柄端(FC)可與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上的受體結合而使抗原—抗體複合物被吞噬。


記憶細胞 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反應,記憶細胞不能分泌抗體,只能通過產生漿細胞,由漿細胞產生抗體。它們壽命長、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


    當同樣抗原第二次入侵時,能更快的做出反應,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再次產生抗體消滅抗原。這就是二次免疫反應。它比初次反應更快,也更強烈。


體液免疫的兩個關鍵


    產生高效而短命的漿細胞,由漿細胞分泌抗體清除抗原.


    產生壽命長的記憶細胞,發生二次反應立即消滅再次入侵的同樣抗原。

免疫異同


體液免疫

    指B細胞在T細胞輔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後形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的具有專一性的抗體 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後完成的免疫反應。體液免疫的關鍵過程是產生高效而短命的效應B細胞,由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清除抗原。產生壽命長的記憶細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環,隨時「監察」,如有同樣抗原再度入侵,立即發生免疫反應以消滅之(二次反應)。


細胞免疫

    指T細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後形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特異性結合,導致靶細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應。


免疫功能

    而且還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免疫效應。病毒感染過程中,往往是先通過體液免疫來阻止病毒在機體內傳播,若病毒已經侵染到寄主細胞中,就要通過細胞免疫.這是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使靶細胞通透性改變,滲透壓發生變化,最終導致靶細胞破裂死亡。


胞內寄生物

    體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當寄生物進入細胞後細胞免疫將抗原釋放;再由體液免疫最後清除。若細胞免疫不存在時,體液免疫也將大部分喪失。

機體關係

    機體內各系統可抽象地以集合概念表明,則神經,免疫和內分泌三系統間的關係可以圖10-1中的集合群表示。其中三個集合兩兩重疊處可分別代表神經(N)與免疫(I),免疫(I)與內分泌(E)及神經(N)與內分泌(E)間的共同範疇,而三重疊部應視為神經、免疫和內分泌的共同內容(NIE)。


    神經免疫內分泌學(NIE)與神經內分泌學(NE)、神經免疫學(NI)和免疫內分泌學(IE)相比,涉及更為複雜的系統間影響和作用。內內涵廣泛,並以NE、NI和IE間的聯繫為基礎。系統間作用方式,既有直接和間接之分,亦要同時和先後之別,系統間交互作用的性質可為增強、減弱、修飾、允許或協同,借變頻、變時和變力等方式體現。系統間作用的屬性,可有生理和病理性之分,是質和量的互變過程。上述關係圖示為二維描述,實際應為立體過程,結合時間變量,則三大系統間的交互影響即為四維圖象,這難以直觀圖示。


    鑑於目前描述神經,免疫和內分泌系統間關係的術語較多且易混淆,缺乏統一性,故應確定術語的範疇及相互關聯繫,以決定相應學科內容及領域。


作用機轉

    當抗原(病菌或病毒)第一次感染人體時,會被先天免疫的細胞所吞噬、清除,而其中一部分細胞特稱APC——在刺激B細胞方面主要為樹狀細胞(dendritic cells),APC抗原遞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它們除了能吞噬、分解抗原,還能將分解後的碎片(一小段peptides)呈現(present)給B cell,使之活化、分裂,並經clonoal selection(細胞細選擇、株落選擇)節選出對抗原最具親和力的抗體,(此時為lgm),抗體的變異區(variable region)能與抗原產生專一性的結合,阻止它感染正常細胞,並用另一端的FC portion與巨噬細胞結合,使巨噬細胞吞噬抗原,達到消菌的目的。


    活化的B細胞在過一段時日(通常大於四周)後會把分泌的抗體由lgm轉變為lgG。lgG在人體的壽命遠較lgm長,約六個月。受過第一次刺激的B細胞在四周後變為記憶B細胞(memory cells),除了分泌lgG外,它還能在第二次感染時以更快的時間產生更多的抗體,同時,memory B cell在人體特定抗原的感染而言是具有終身的保護作用的。這也是是打疫苗能保護一個人免疫受特定病菌感染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過敏反應和體液免疫的區別
    過敏反應是指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過敏反應的特點是: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過敏反應是由於免疫功能過高而對進入機體的抗原的識別範圍擴大:將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質或正常機體不識別為抗原的物質識別為抗原,這些抗原稱為過敏原。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體液免疫主要包括抗體和補體系統。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在不同疾病及感染階段,免疫球蛋白類型和含量各有不同。
  • 硒是機體的免疫「促進劑」
    這三種免疫方式有三個作用:① 防禦感染作用,阻擋和清除致病病菌和病毒;② 新 陳代謝作用,清除受損及衰老細胞,維護機體平衡;③ 監視變異作用,及時識別和清除 變異細胞,預防腫瘤發生。那麼,怎麼知道自己免疫力的高低?
  • 依諾金的科學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說起
    前情回顧:隨著免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明白起來,我們身體裡所具有的免疫,是在非常複雜的機制下形成的。免疫機制在體內相互之間的聯繫複雜、廣泛,並非單純的線性關係。從大的方面來說,免疫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大類。
  •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之間的差異
    體液免疫的定義體液免疫應答或抗體介導的應答與B細胞有關,這些細胞(B細胞)的作用是識別血液或淋巴循環中存在的抗原或任何外來顆粒。這種免疫應答也需輔助性T細胞協助,輔助性T細胞可提供激活B細胞的第二信號,幫助B細胞分化為可以產生抗體的漿細胞。
  • ...Med:年齡、性別和遺傳因素或會影響不同人群機體免疫反應的差異
    2018年8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會經常暴露於諸如病毒、細菌等多種病原體中,也就是說,我們機體的免疫系統一直在發揮作用,當其被病原體或疫苗刺激時,免疫系統就會明顯增強機體的「體液反應」(humoral response),從而就能製造出多種抗體來幫助機體有效抵禦感染,並產生長效保護機制。
  • 肽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每個人對病毒是未知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防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今天就和小北了解肽與免疫力的關係吧。 所以人體缺肽會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並發感染。隨著現代免疫學的進展,人們對肽營養與免疫的關係逐步得到充分認識。人體中的肽營養不良可造成免疫器官發育不全、萎縮,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補體功能和吞噬作用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
  • 輔助性T細胞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有什麼不同的作用?如何理解活化的輔助性T細胞?
    解析:神經衝動在機體內通過反射弧完成,有突觸結構,所以在神經上是單方向傳導的,A錯誤;血漿蛋白可以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第二道防線,抗體也是血漿蛋白,參與特異性免疫,B錯誤;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分裂必須要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協助(分泌多種蛋白質),但致敏B淋巴細胞的分裂需要活化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協助(分泌白細胞介素-2),C錯誤;按照教材知識,D正確。
  • 【高中】免疫調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專題匯總
    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物質的刺激時,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自身免疫反應(由於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物質進行攻擊)引起的自身組織和器官損傷。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 ...免疫應答(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第一節 細胞免疫的概念
    第十二章 免疫應答(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第一節 細胞免疫的概念   凡是由免疫細胞發揮效應以清除異物的作用即稱為細胞免疫。參予的細胞稱為免疫效應細胞。目前認為具有天然殺傷作用的天然傷細胞(NK)和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細胞(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如巨噬細胞(Mφ)和殺傷細胞(K)以及由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均屬細胞免疫的範疇。前二類免疫細胞在其細胞表面不具有抗原識別受體,,因此它們的活化無需經抗原激發即能發揮效應細胞的作用,故可視之為非特異性細胞免疫。
  • 高中生物《體液免疫》答辯題目及解析
    這樣的設計,是想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和生物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用生物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二、你設計了結合教材,同桌交流這樣的環節,你認為你的學生會不會在交流的時候跑題、閒聊?【參考答案】學生在同桌交流的時候有可能會閒聊,所以我會通過一些方法,杜絕這樣的現象出現。
  • 明礬可增強體液免疫
    明礬可增強體液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2:18:3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Darrell J.
  • 機體免疫力和長壽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會不斷受損,這種損傷的一個方面就是老年人的慢性炎症,這意味著機體的免疫系統會持續活躍並釋放出炎性物質,諸如此類慢性炎症與多種年齡相關的疾病直接相關,比如關節炎和阿爾茲海默病、以及機體應對感染的免疫反應損傷,衰老研究領域的一個問題就是是否慢性炎症是機體衰老的原因
  • 俄發現納米微粒對機體影響因免疫特點而異
    為研究這種微粒對機體的影響,俄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納米微粒會導致小鼠的白細胞增多,其程度和影響會因小鼠的免疫特點不同而相異。俄科學院細胞和遺傳學研究所、動物分類和生理學研究所的專家,在新一期俄學術刊物《俄羅斯納米技術》上報告說,他們將尺寸小於100納米(1納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毫米)的二氧化矽微粒選作研究對象,這種物質在生產橡膠製品、化妝品和製藥過程中常被用作填充材料或催化劑成分。俄研究者挑選了兩種小鼠,A種小鼠的「細胞免疫」特點突出,即它們的免疫T細胞直接抵禦病原體的能力較強。
  • 生物《人體的免疫與穩態》說課稿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代謝與穩態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對於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揭示了機體內各個系統之間聯繫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說明了生命現象內在聯繫之間的普遍性。二、說學情免疫調節的內容在初中教材中就已經涉及,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愛滋病、過敏反應以及免疫學應用的相關知識。
  •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獼猴中對SARS-CoV-2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獼猴中對SARS-CoV-2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03:26 美國哈佛醫學院Dan H.
  • 【通俗易懂】關於先天性免疫和後天性免疫,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包括經後天感染某些疾病,機體病癒後產生的免疫功能,以及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後,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主要由三道防線構成。機體的第一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皮膚黏膜屏障。機體的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 Cancer-Immunity Cycle:腫瘤免疫循環簡介
    免疫系統是防止病原體入侵, 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有效武器,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 單核巨噬細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白細胞介素等)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包含3道防線,第一道是皮膚和黏膜,第二道是吞噬細胞,殺傷細胞等固有免疫細胞,這兩者稱之為固有免疫,是與生俱來的的免疫機制,也稱之為先天性免疫或者非特異性免疫, 作用範圍廣, 針對所有入侵機體的抗原物質。
  • 專家解讀免疫力:病毒和機體免疫相互鬥爭就像打仗
    王教授認為,新冠肺炎患者本身就是較典型的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免疫相互鬥爭的結果。身處同樣的環境,有的人發病了,有的人卻沒有,有的人是重症,有的人卻是輕症。這些和我們機體的免疫力不只有關係,王教授表示,「這關係非常大」。傳染疾病或者叫感染疾病,這感染疾病包括傳染和被傳染的,都是病原微生物進入到機體,然後導致機體發病。
  • 2020湖南教師考試面試指導:高中生物《免疫調節》說課稿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對於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揭示了機體內各個系統之間聯繫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說明了生命現象內在聯繫之間的普遍性。二、說學情免疫調節的內容在初中教材中就已經涉及,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愛滋病、過敏反應以及免疫學的應用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