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

2021-01-22 生物谷

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

  一、神經內泌對免疫系統的調節

  已證明免疫細胞上有接受神經遞質和激素刺激的受體,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免疫細胞上都有不同的神經遞質及內分泌激素的受體。這些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都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如腎上腎上腺皮質激素,它是最早發現的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激素,它幾乎對所有的通過免疫細胞都的抑制作用,包括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刺激下丘腦可通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引起垂體釋放ACTH,通過血液循ACTH可促進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因而形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各種應激刺激可以使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增高,所以由應激引起免疫抑制與這類激素的作用有密切關係。除此之外還存非垂體-腎上腺軸的免疫調節作用,這包括生長激素、生乳素和阿片肽等的作用。其中已證明生長激素和生乳素對多種免疫細胞有促分化和增強功能的作用,而阿片肽對免疫細胞影響增強和抑制的報導均有,作用複雜,有待深入研究。

  二、免疫系統對神經內泌系統的調節作用

  免疫系統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影響神經內分泌功能。免疫細胞本身可以產生和釋放內分泌激素,也可以通過它們所產生的細胞因子作用於神經內分泌及全身各器官系統。

  (一)免疫細胞產生的內分泌激素

  1980年Blalocd等證明人白細胞幹擾素中有ACTH和r-內啡肽的活性片段。他們用胃蛋白酶消化人白細胞幹擾素,可得到具有ACTH活性的小分子片段。經受體分析也證明,人IFN-α能與與3H雙氫嗎啡競爭受體,且比嗎啡強300倍以上。他們用抗ACTH和r-內啡肽的螢光抗體染色,發現人外周血淋巴幾乎100%呈現陽性。這些結果說明免疫細胞可以產生某些內分泌激素。此外,Zurawski在小鼠T輔助細胞株中找到啡肽前體的mRNA(preproenkephalin mRNA)在cDNA文中可達0.4%。以ConA)刺激T輔助細胞後清液中可以測到腦啡肽樣免疫活性物質。這一發現從基因表達證明小鼠TH細胞可以合成和釋放腦啡肽。目前已發現免疫細胞合成的神經遞質和激素達10餘種(表14-3)。

表14-3 免疫細胞產生的神經內分泌肽

名稱 產生細胞 名稱 產生細胞 ACTH 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性 生長抑制素 單核細胞、肥大細胞、多形核白細胞 內啡肽 淋巴細胞、巨噬細胞 腦啡肽 輔助性T細胞 生長激素 淋巴細胞 精氨酸升壓素(AVP) 胸腺上皮細胞 生乳素 淋巴細胞 催產素 胸腺上皮細胞 絨毛膜促性腺素 T細胞 神經垂體激素運載蛋白   血管活性腸肽(VIP) 單核細胞、肥大細胞、多形核白細胞 TSH 胸腺上皮細胞、T細胞

  (二)免疫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作用

  免疫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和單核因子除對自身活動進行調節外,還可作用到神經內分泌系統,從而影響全身系統的功能活動,其中報導較多的有IL-1、IL-2及幹擾素等。

  IL-1可刺激下丘腦使體溫升高,故又稱為內源性致熱原。神經系統內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也可產生IL-1,在神經細胞發育和修復中發揮作用。IL-1還可引起慢波睡眠,在外周,它可抑制食慾。機體在對抗原刺激發生反應高峰階段,血液中糖皮質激素增加而出現抑制免疫的作用。這可能由於IL-1作用於垂體,通過ACTH促使腎上腺皮質激水平升高引起的。

圖14-5 由於IL-1和淋巴因子產生使糖皮質激素含量增加而產生免疫抑制

相關焦點

  • 適用於ELISA、免疫印跡、免疫沉澱等神經內分泌抗體
    神經內分泌是指結合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途徑。動物體內某些特化的神經細胞(結構上屬於神經系統而非內分泌系統)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經血液循環或通過局部擴散調節其他器官的功能;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叫做神經激素;合成和分泌神經激素的神經細胞叫做神經內分泌細胞。
  • 大連海洋大學主辦的2019年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國際研討會圓滿結束
    1月19日,由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實驗室主辦的2019年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國際研討會在圖書館多功能廳舉行。香港科技大學Karl Herrup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申勇教授、北京大學謝燦教授、上海海洋大學鄒鈞教授出席會議。
  • Science:肺泡神經內分泌細胞調節局部免疫反應機制
    這些信號能夠被肺部表面的細胞識別並傳遞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包括肺部血壓,免疫反應,呼吸節律等方面,然而其中的機制並不清楚。肺部神經內分泌細胞(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ells, PNECs)是存在於肺部的一種細胞類型,佔全部表皮細胞的1%。此前的體外研究結果表明PNEC對於感受氧氣、肺部及支氣管組織平滑肌運動以及免疫反應具有重要作用,但一直缺乏體內的證據。
  • 四、免疫功能在神經及內分泌組織中的體現
    上膠質細胞具有多方面免疫相關功能,參與神經系統的發育和重塑,調節神經遞質的合成和分解代謝,促進脂類的代謝,參與炎症及修復以及介導免疫反應。   ①分泌細胞因子及其它活性成分,如IL-6、IL-1β、M-CSF、TNF-α、PG和載脂蛋白E等。
  • 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高中生物《免疫調節》說課稿
    一、說教材《免疫調節》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節,包括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學的應用四部分內容。分2課時學習:第1課時,免疫系統及免疫的類型;第2課時,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學的應用。今天我說明的是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 第三節 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的代謝
    第三節 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的代謝   神經系統內存在著許多化學物質,但它們不一定都是遞質(transmitter)。總之,腦內NE的功能可能和體溫、攝食行為、鎮痛、心血管系統和精神狀態的調節有密切關係。   (三)多巴胺(DA)   在兒茶酚胺類遞質的生物合成過程中,多巴胺是去甲腎上腺素的前體。體內凡有NE的組織,其中必然也有DA。由於DA在中樞某些部位中濃度很高,而且它的分布又與NE不平行,所以一般認為它本身也是一種獨立的神經遞質。
  • 賈伯斯死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非胰腺癌
    事實上,從美國媒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賈伯斯所患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只是恰好位於胰腺的胰島細胞上,並非胰腺癌。賈伯斯生前也曾指出:「胰腺癌患者的剩餘的生命通常很短,非常幸運的是,我患的不是胰腺癌。」果殼網健康朝九晚五編輯支倩解釋說,神經內分泌腫瘤來源於人體神經系統中的內分泌細胞,是內分泌細胞與神經細胞的「混血兒」。
  • 2020湖南教師考試面試指導:高中生物《免疫調節》說課稿
    一、說教材《免疫調節》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節,包括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學的應用四部分內容。分2課時學習:第1課時,免疫系統及免疫的類型;第2課時,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學的應用。今天我說明的是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 模塊化免疫神經網絡模型在計算機病毒分類檢測中的
    故採用免疫算法和神經網絡的新型網絡模型,對計算機病毒分類檢測進行研究。1 模塊化免疫神經網絡模型的提出人工神經網絡和人工免疫系統都是受生物學的啟發發展而來的理論和技術,兩者在生物學原理和人工原理上各有異同。
  • 30萬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福音!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
    【製藥網 產品資訊】說到神經內分泌腫瘤,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業內指出,神經內分泌瘤並不是一種腫瘤,而是「一大類」腫瘤的統稱,可起源於體內很多部位,常見於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器官。神經內分泌瘤通常分為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和非胰腺神經內分泌瘤。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6.7萬例神經內分泌瘤新診斷病例。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癌嗎,神經內分泌腫瘤怎麼分類?如何治療
    在全身各器官和部位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的腫瘤均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惡性者可統稱為神經內分泌癌。無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通常在無意中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哪些分類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是指起源於全身任何部位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良惡性腫瘤。
  • 悶在家裡缺乏運動,來學「內分泌保健操」,提高免疫力
    教會「宅」家腎友們一套作者自創「內分泌保健操」,科學運動提高免疫力。一 ,何謂人體內分泌腺及中醫督脈?內分泌腺是人體最重要的系統之一,掌管著人體生長、發育,調節代謝和免疫力。它分布於人軀體的中央,從上到下有腦垂體和松果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腺和性腺。
  • 高中生物說課稿:《神經調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神經調節有著密切的聯繫。神經調節,尤其是神經衝動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幾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本節知識還可與多個有關的知識如「細胞膜、細胞器、動物的新陳代謝、內環境的穩態」等聯繫緊密。學好本節知識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其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重點、難點的確定在本節課中,有部分內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階段已經初步學習過,學生應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 通過損傷和解析度相關的分子模式調節神經免疫過程
    無菌炎症過程對於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穩態至關重要,但其也會導致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神經創傷、卒中、脫髓鞘或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組織的免疫機制受到多種內源蛋白的調節,可以大致分為促炎性損傷相關分子模式和抗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關分子模式。兩組分子模式最初都是在外周免疫過程和病理學中描述的,然後現在這些免疫調節劑中至少有一些還可以調節神經免疫過程,並促進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炎症。
  • Nature:中國科學家揭示腦-脾神經環路控制抗體免疫應答新機制
    通過小鼠模型,該研究發現了一條從大腦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經元到脾內的神經通路;這條通路促進疫苗接種引起的抗體免疫應答,並可通過響應軀體行為刺激對免疫應答進行不同調控。據作者介紹,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條解剖學明確、由神經信號傳遞而非內分泌激素介導的、中樞神經對適應性免疫應答進行調控的通路,它的發現為神經免疫學研究拓展出了一個新方向。
  •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全策略
    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是一類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系統細胞和肽能神經元,表現為惰性、緩慢生長的低度惡性到高轉移性等明顯惡性的異質性腫瘤。 一 早期可治癒的胰腺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 1 胰腺癌 VS 胰腺內分泌腫瘤 (1)胰腺癌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都發生在胰腺
  • 乾貨 | 人體的神經調節知識點總結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樹突(短)、軸突(長)構成、後二者合稱為神經2、反射:視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 FDA批准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2016年6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來自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 USA公司開發的一款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
  • FDA批准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Ga 68 dotatate的吸收水平反映了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中生長抑素受體的密度。這種吸收也可以在其他各類腫瘤或其他病例條件下觀察到,Ga 68 dotatate的吸收可能需要通過組織病理學或其他評估措施確定。
  • 腦損傷後神經內分泌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
    顱底骨折、旋轉力和剪切力等機械性傷害直接損傷腺垂體、漏鬥管或者下丘腦,阻斷下丘腦與垂體、皮層等結構的神經傳導通路以及丘腦各核團之間的突觸聯繫。在創傷性腦損傷實驗模型中,腦室膜細胞的屏障特性由於細胞間的緊密連接中斷而受到損害,引起第三腦室邊緣通透性的改變,進一步阻礙下丘腦與垂體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