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翻兩番!遼寧這塊「試驗田」令人驚喜

2021-01-21 東北新聞網

遼寧自貿試驗區瀋陽片區獲準設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極大方便市場主體辦理商標業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東北地區首個集氫氣、充電、汽柴油、LNG(液化天然氣)、汽車充電、跨境電商「五位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在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試運行,率先探索氫能產業在東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在積極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企業開年即獲「大單」,與德國某企業籤訂購銷合同並實現首單順利出口,預計創匯500萬美元……新年伊始,遼寧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建設依舊蹄疾步穩,利好消息紛至沓來。

1月12日,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遼寧自貿試驗區始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途徑、累積新經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各項經濟指標取得新突破。截至2020年底,遼寧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突破6萬戶,新增註冊資本超過8000億元;全年財政收入實現12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90億元,均為成立前的4倍。

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助於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截至去年底,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遼寧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首批123項改革試點任務已經全部落地。普華永道、商務部研究院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的評估報告顯示,國家賦予遼寧的123項改革試點任務中,我省有89項任務完成效果突出,佔總任務的72%。截至去年底,全國260項和省級67項改革創新經驗,其中95%已在我省開始複製推廣,各市落地率均達到80%以上。

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近年來,我省重點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開展創新試驗,形成了一批「遼寧號」制度創新成果。去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37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遼寧自貿試驗區5項創新經驗入選,入選數量在全國各自貿試驗區中位居前列;去年底,我省再度推出46項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面向全省複製推廣。截至目前,遼寧自貿試驗區共有12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113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緊扣企業需求繼續開展制度創新,進一步明確「4+2+X」的制度創新方向,將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更高能級的對外開放平臺。「4」是針對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進貿易轉型升級和深化金融領域開放等四個共性任務方面的創新;「2」是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和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兩個特色任務方面的創新;「X」是指針對企業經營和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創新,全省商務系統將以更大力度推進這些工作,努力形成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和實踐案例,持續放大自貿試驗區的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

記者董翰博

相關焦點

  • 湖南這塊深耕五年的「實驗田」,吹來了收穫的信風
    「試驗田」變成了「豐產田」「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如何著力?2014年8月,時任湖南省省長、現任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以「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湖南行動,響應了一年之前全國兩會上的殷切囑託。大湖之南的益陽被選作了湖南現代農業的「試驗田」。湖南深知,擦亮這顆洞庭明珠,就能照亮整個湖南,激活這「一池春水」,就可能蕩漾整個三湘。
  • 不能讓財政收入下降帶來更多的經濟負面效應
    另外,不少城市的非稅收入的增速明顯高於稅收增速(9月20日第一財經)。看到這條消息,還是讓人產生不少的擔憂,照這種形勢下去,今年無論是中央財政預算收入還是地方政府財政預算收入,都有可能完不成任務,這無疑會對我國各類民生工程支出及各項社會基礎設施投入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財政收入下滑也是符合當前客觀經濟實際的。
  • 2001財政年度巴拿馬運河收入增加
    新華網巴拿馬城10月5日電(記者徐發興)巴拿馬運河管理局主任阿爾韋託·蘇維塔5日在此間說,2001年財政年度(2000年10月1日至
  • 浙江財政交出收入高分報表
    「十三五」期間,浙江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穩步增長,財政實力持續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特別是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財政、稅務部門、人民銀行密切配合、統籌協同,在「兩手硬、兩戰贏」的大戰大考中穩住了財政收入基本盤,交出了「十三五」收官的高分報表,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和保障。翻開浙江的收入帳本,一個個真實的數字,展現了過去五年的改變。
  • 2019年1-4月中國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及財政收支結構分析「圖」
    一、中國財政收入及收入結構2019年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651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667億元,同比增長4.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37984億元,同比增長6.1%。
  • 巴拿馬運河2003年財政年度收入創歷史新高
    巴拿馬運河2003年財政年度收入創歷史新高     新華網巴拿馬城10月23日電(記者蔡嘉瑾)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提供的最新報告,在截至9月30日的2003年財政年度,巴拿馬運河的收入同比增加了15%,達到9.21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 遼寧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近年來,遼寧省財政廳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激勵作用,有效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促進遼寧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快到年底了,此時出現這樣的有關教師工資收入的說法是令人無語的
    現在距離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總目標任務的完成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也正是老師們翹首以待的關鍵時期,除了少數地方的老師們領到了與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數額不等的差額部分,但絕大部分地方的老師們還是沒有領到。
  • 財政學者劉守剛:財政制度的現代化之路
    帝國這一類型當然還有其他的內在矛盾,比如我在書中概括的帝國財政的三大悖論(官僚階層既支撐帝國又損害帝國;非正式收入體系既保障正式收入體系又損傷正式收入的基礎;工商業經濟發展既依賴於特權又受損於特權)。帝國財政中的矛盾,有許多經過改革可以緩解並使制度呈現出成長的態勢,但也有一些根本矛盾在帝國制度框架內是無解的,甚至會越來越嚴重。這樣的內在緊張關係事實上是中國必須走出帝國的內在動因。
  • 人民財評:國家財政收支切勿掉入「百慕達三角」
    自2008年再次實行積極財政政策以來,我國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跳躍性擴增,尤其是地方政府性債務,更是迅猛增加。在城鎮化的推動下,地方政府融資需求越來越大,債務融資的趨勢有增無減。社會各界對政府赤字和由此導致的債務風險的擔心也與日俱增。從總體上看,我國赤字和債務風險處於可控範圍之內,但社會的憂慮並未消減。歐債危機引發出的國家破產風險,更是強化了民眾對財政風險的關注。
  • 遼寧:讓科技創新發揮更大的「核聚變」效應
    遼寧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把創新驅動作為推進振興發展的引領動力,讓創新在全省蔚然成風。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匯點,謀劃未來,遼寧要實現新一輪全面振興,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 南方科技大學重獎遼寧優秀學子
    南方科技大學重獎遼寧優秀學子理科前200名考入獲40萬留學資助今年計劃在遼招生25人,綜合素質考核首次計入總成績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簡章正在陸續發布,自主招生成為今年高考生最關注的熱點。3月15日,有著「高考改革試驗田」美譽的南方科技大學遼寧招生組來到遼寧省實驗中學,向應屆考生家長介紹該校自主招生報名條件和方法。目前,該校綜合評價招生網上報名已經開始,截止日期為4月30日。今年該校首次加入綜合素質考核,佔總成績3%。
  • 看財政「小齒輪」帶動鄉村振興大引擎 雅呂:從薄弱到樣板的驚喜蛻變
    財政資金鋪路 激發創業熱情雅呂村依山傍水,蜿蜒的磻溪穿村而過,青山合抱,佳木蔥蘢,民舍沿溪而上依山而建,伸展有度,錯落有致,與山水風景渾然一體。走在村裡,清新的空氣令人聞之舒爽,清澈的溪流水聲潺潺,一處活水便調動起整個村的靈氣,展現出山水相映的魅力。
  • 種好每一個「試驗田」
    每年9-10月,旱地土壤培肥與高效施肥科研創新團隊的師生們都要前往陝西楊凌、永壽、長武等地的試驗田進行秋播。但和往年相比,今秋的連綿雨水讓本就繁重的秋播工作更加充滿挑戰。張學美回憶道,為了按時完成秋播任務,團隊師生分工明確,雨稍有停歇就立即投身田間。在重重挑戰面前,師生們不僅集思廣益,發明了從中間向兩頭倒著點播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一起打著手電挑燈夜戰、加班加點。
  • 從窗口、試驗田到示範區——中國「第一」經濟特區深圳的角色之變
    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深圳探索的經驗迅速在全國複製。如今,作為中國第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又被賦予新的角色定位。從窗口、試驗田到示範區,始終走在前沿的深圳,擔負著中國改革開放當下的重要使命,而深圳角色的轉變也成為管窺中國未來樣式的「鏡子」。深圳大沙河兩岸,高科技企業雲集,生態環境優美。
  • 環保稅元旦起開徵 學者:有利於矯正政府財政行為
    一些學者表示,實施環境保護費改稅將有利於矯正政府財政行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收費與收稅都是政府的一種財政行為,但有性質上的不同,對於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應當轉變為稅收,這有助於規範政府收入體系和優化財政收入結構。
  • 從三個維度探討財政政策空間
    受疫情衝擊和減稅降費政策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大幅下滑,為對衝疫情衝擊和促進復工復產,財政收支差額急劇擴大,這從2020年預算安排的赤字率、赤字規模、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及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不難看出。  2020年1—11月財政收入降幅收窄,但累計增速仍未負值。2020年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3%,而2018、2019年同期分別為同比增長6.5%和3.8%。
  • 「黨建+」疊加效應顯現 雲南祿勸縣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
    2020年以來,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堅持「紅色領航」,充分釋放「黨建+」聚合、輻射、引領的疊加效應,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路徑,全縣19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築牢基層「主陣地」,夯實發展根基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找準基層黨建與集體經濟的結合點,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
  • 「北方林改第一省」遼寧重現數百野生黑熊
    「北方林改第一省」遼寧重現數百野生黑熊  「山還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林不再沒人管,我是永久的護林員。」盛夏時節,這句林改後的順口溜,在遼寧廣為流傳,道出了集體林權改革後廣大林農的心聲。遼寧的林改十分徹底,除特殊地區的公益林外,全省8000多萬畝集體所有制林地、林木均列入林改。遼寧林改主要採取兩種形式:一是「均山」,直接分林到戶;二是「均利」,把山林轉讓的收益分給農民。三年來,林改地區普遍實現「民富、林興、生態好轉」的三贏局面。  在較早進行林改的本溪市,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來自林業的比例已經超過60%,達25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