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財政「小齒輪」帶動鄉村振興大引擎 雅呂:從薄弱到樣板的驚喜蛻變

2021-01-15 浙江日報

象珠鎮雅呂村,鄉村大美,速度之快、投入之大讓人驚嘆。但這個龐大的工程能成功卻不是因為村裡資金雄厚,而是靠財政的資金「小齒輪」拉動發展大引擎運轉,以項目撬動區域發展,挖掘幹事創業潛力,像一支細毛筆先勾勒出輪廓,再積聚多方力量填充上濃厚色彩,最後呈現一張生態宜居、休閒宜遊、現代宜業的大美鄉村畫卷。

財政資金鋪路 激發創業熱情

雅呂村依山傍水,蜿蜒的磻溪穿村而過,青山合抱,佳木蔥蘢,民舍沿溪而上依山而建,伸展有度,錯落有致,與山水風景渾然一體。走在村裡,清新的空氣令人聞之舒爽,清澈的溪流水聲潺潺,一處活水便調動起整個村的靈氣,展現出山水相映的魅力。走在雅呂村,看到的是寬敞乾淨的道路,兩側的建築粉刷一新與修繕後古民居遙相輝映;一條仿廊橋造型的長廊臥在溪畔,碧瓦朱甍,宏偉壯觀,這處處為景的精緻村貌讓人流連忘返。

別看現在的雅呂村勾勒了一幅大美鄉村的畫卷,幾年前,這裡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甚至落後的村子。原來的雅呂村由於交通欠發達、歷史欠帳多等原因,導致工作推進難,發展滯後,一度被列入黨組織軟弱落後村。

讓雅呂村發生那翻天覆地改變的起源,是2016年村裡第一個一事一議項目——後山治水工程。

「那時候後山的水不太好,排水不暢,下雨天水還會溢出,村民改造的呼聲很大。」雅呂村黨支部書記呂革新說,那時候去鎮裡尋找幫助,但鎮裡也有許多工程要做資金緊張,於是給他指了一條明路——財政局有一事一議政策,可以在這個問題上給予幫助。

這可打開了雅呂村眾人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像這樣的項目居然是能夠拿到財政補助的?

「一事一議項目批下來,就必須做好,前期為了宣傳,村幹部也都做了大量工作,大家白天工作,晚上則到處去村民家裡走訪,進行宣傳。」呂革新介紹。一事一議資金是各級財政安排用於支持以村級組織為實施主體,採取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開展的村內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的補助性獎勵資金,這等於是政府出錢,為村裡項目買單,財政獎補資金一般為項目核准總投資的三分之二左右。

2016年後山治水工程完工後,不僅僅是後山環境有了明顯改變,村民的思維也有了轉變,從事不關已到一有什麼項目都非常支持,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做好項目,才能推動村裡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村幹部也打開發展思路,開始積極了解各項政策,雅呂村的發展之路自此鋪開,連續幾年大幹特幹,從美麗鄉村秀美村到精品村,村莊建設熱火朝天,成績斐然。

在財政獎補機制的推動下,今年,雅呂村要衝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創建,各項配套設施建設都在完善,鄉村振興的引擎被財政的「小齒輪」拉動之後,進入了持續運轉之中,讓這個美麗鄉村不斷蝶變。

抓重點促擴面勾勒大美鄉村畫卷

後山治水工程、磻溪河道環境整治工程、六十間民宿改造工程、磻溪景觀路建設工程,這些項目表面上看,都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水平,降低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成本,改善居住環境,為新農村建設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他們看似沒多大關聯,但在雅呂村旅遊規劃這盤大棋局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後山治水工程完成後,樹木茂盛,翠園竹海,遊步道、綠化等一一配套,打造成本村村民和附近村民及遊客休閒健身的好去處;河道環境整治後,水好了,環境好了,兩側的美化、亮化工程順勢跟進,沿路走走,養眼又舒服;磻溪景觀路打造是要將青石板鋪入溪邊道路,努力將蟠溪兩岸打造成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融休閒娛樂和傳統文化為一體的特色長廊;六十間民宿則是其中的大手筆,改造完成後周邊還將配套一個休閒森林公園和廣場,引入餐飲,豐富業態,把村莊打造成一個集觀光旅遊、民俗文化、鄉村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名村、歷史文化名村……

可以說,現在雅呂村做一個工程,就以這個工程為起點做精做全,做成一個景點,豐富雅呂村的魅力層次,也為遊客增添可以賞玩的景致。

「環境很差的話,之後什麼工作都沒法展開,我們做一個項目,就連著邊上配套美化、亮化工程都做。」呂革新介紹,現在雅呂村每做一個工程,產生的效益不單單就是這個工程的效益,而是以這個工程為起點,撬動社會資本,持續開啟後續建設工作,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達到以項目帶動區域發展的目的,讓項目建設效益最大化。

正在修復中的六十間

項目建設推進美麗經濟新優勢

實現鄉村振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是重要環節。在雅呂村,市財政部門就以扶持村級經濟發展試點項目的形式,逐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激發乾事創業熱情,促進旅遊產業發展。

旅遊要產生經濟效益就得讓遊客消費,要讓遊客消費就需要留住遊客,而想吸引遊客停下腳步,單有美景可不夠,還需在吃、住、玩上做文章。

座落於村西南角的筆架山下的建築六十間,坐西南朝東北,五朝門,長方形的格局。六十間為古典木結構建築物,經歷多年又因戰事紛爭與1942年大火焚燒,合院內的廳堂部分已經無從修復,大門前圍牆、上下馬頭和門頭也被拆除。

我市現存的古建築很多,但像六十間這樣大規模的十分罕見。扶持村級經濟發展試點項目——雅呂民宿改造工程,便是將六十間按仿古製作工藝恢復為歷史性建築,並結合現代民宿功能進行合理規劃,優化分區布局。

目前,該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今年村裡開了幾家竹藝店,也有土菜館和賣土貨的店,六十間完工後預計可以建成民宿房間100餘間,預計每年可收入150萬元。村裡初步設想是要引導村民開出五六十家民宿,同時開設農莊、農家樂,提升和拓展村民經濟創收能力和渠道。」呂革新介紹,村集體建設民宿為村民樹立了鮮明的發展方向,更是拋「玉」引「玉」,調動更多資本加入,激發村裡的經濟活力。

不得不說,看了雅呂村的發展之路和未來的發展藍圖,可以看到它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長遠規劃的魄力,也不難看出財政在裡面的指引作用。近年來,市財政局通過一事一議、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政策,精準發力,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指明燈,以政策為引領指導發展方向。

市財政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實實在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出發點,更加注重財政資金績效,提高資金利用率,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抓典型促示範,以小資金撬動鄉村振興大發展。

編輯 應桃蕊

相關焦點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八)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堅持五級書記像抓脫貧攻堅那樣抓鄉村振興,建立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實績考核機制。二是健全鄉村產業振興穩定投入保障機制。依法落實農業投入總量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的法定要求,把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 龍川以這5個片區為樣板打造美麗鄉村,有你家鄉嗎?
    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是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旗下產業,作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綠油農業公司先後投入1億元,盤活村中260畝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規劃建設「七區三園一花海」,打造集觀光旅遊、休閒採摘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園。在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美麗鄉村的建設也帶動了一方群眾致富奔康,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軟弱渙散村到美麗鄉村,從化鳳二村蛻變秘訣是……
    、荷花池、對歌臺、小公園等景觀和休閒場地……初冬時節,走進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鳳二村,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躍然眼前。據悉,自整頓工作開展以來,鳳二村抓住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從化區委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帶來的寶貴機遇,踐行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工作要求,聚焦發揮黨總支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牢牢扭住抓黨建這個「牛鼻子」,在建強戰鬥堡壘、推動產業發展、推動人才振興、培育文明鄉風、整治人居環境等方面狠下真功夫、硬功夫、實功夫,推動實現村黨組織堅強有力、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穩步提升
  • 威海鄉村振興有奔頭、有看頭、有勁頭
    10個多月時間,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抓落實,補短板,強弱項,鄉村振興攻堅突破行動紮實推進。為了檢驗成效,抓好落實,10月23日到24日,市委市政府拿出兩天時間,對鄉村振興的推進情況、實施進度,開展一次回頭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年的成績單。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在馬莊村,習近平總書記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這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弘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村的精神面貌、人的風貌怎麼樣。對這個人口不足三千、人均年收入三萬多元的小村莊,總書記為何會給出如此評價呢?鳳凰江蘇數度走進馬莊,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去年以來,大孤山鎮通過黨支部牽頭引領,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行村民行為檔案記實,引入信用體系管理理念,大力弘揚契約精神,著力增強村民自治功能,探索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讓大孤山鎮站上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 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八個關鍵性問題 ​
    另一方面, 必須立足農戶家庭經營的基本面, 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 採取普惠性的政策扶持措施, 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 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 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 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 扶持小農戶拓展增收空間, 著力強化服務聯結, 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九章 監督管理  第十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 都市裡的田園牧歌——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
    作為新時代「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實踐地、鄉村振興先行地和現代農業樣板地,餘杭,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命題?  過去一年,餘杭堅持問題導向、生態導向和富民導向,在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經濟發展上,不斷強化要素集聚、完善支農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模式,各項「三農」指標名列前茅……這個杭州「三農」大區和強區穩步布局,逐漸成熟的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獻禮。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1月7日,農民日報刊髮長篇深度報導《只把終點當起點——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文章全文3000多字,報導了伴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貴州的發展戰略定位也發生轉變。在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鄉村振興」取代了過去的「大扶貧」,位列貴州三大發展戰略(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之首。一詞之變體現了貴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重心的轉移。
  • 【奮進武義·看新事】一朵三角梅背後的億元「鄉村禮包」
    「這是我們村從福建、雲南等地引進的三角梅,根據品種、大小不同,可以賣到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效益相當可觀。」朱王村黨支部書記張福華高興地說。 2017年底,朱王村成功入選省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試點項目,總投資685萬元,其中財政補助400萬元。藉助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東風,村裡大力發展花園經濟,目前已建成30多畝三角梅基地,集培育、觀賞、銷售為一體。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市農業農村事業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李洪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以來,我市啟動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行動,以「生態、潔淨、整齊、美麗」為目標,堅持鄉村產業園區、生態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鞏固提升「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成果,做好「山青」「水秀」「林綠」「景美」「業強」五篇文章,集中創建了一批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使美麗鄉村成為全域公園城市的靚麗風景,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注入強勁活力。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七)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鄉村振興看韶關,揭秘這些鄉村「高顏值」的奧秘
    事實上,瑤塘新村只是韶關大興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始興縣紅梨村鄉村旅遊發力,南雄市靈潭村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仁化縣長壩村柚果飄香,翁源縣蘭花產業園勃發生機,翁源縣青雲村一村一品帶領村民致富……日前,《南方》雜誌記者走進韶關各市縣的鄉村田間發現,韶關正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田疇沃野正舒展出一幅幅美麗的新畫卷。
  • 靈鷲山國家森林運動小鎮:讓體育為鄉村振興注入無限活力
    大 中 小   「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容支撐和驅動,『某某小鎮』就難免成為空架子。
  • 樟樹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該市聚焦「六穩」「六保」,圍繞保障糧食生產、豐富「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不斷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該市堅持把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放在首位,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突出規模示範帶動,連續多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6.96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以上。
  • 一幅鄉村振興圖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鄉村興國家興,百姓富國家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