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古代航海家是拿什麼作為導航裝置?

2020-12-06 牡丹談

嗨,大家好,又到了牡丹講歷史大家談歷史的時間了。

根據最新研究,在神秘水晶太陽石的引導下,海盜航海家在尋找格陵蘭島時,可能意外地航行到了北美大陸。這項新的研究顯示,所謂的太陽石,即像冰島石這樣的半透明礦物的晶體,分裂了穿過它們的光的偏振,通過揭示多雲天太陽的位置,作為導航裝置,將會出人意料的成功,這是常見的現象。海盜不知道磁羅盤在海上航行的用途。

但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的光學物理學家說,用這些水晶太陽石的觀測可能有助於北歐海盜船從挪威向西駛向格陵蘭島,格陵蘭島是10世紀後幾個北歐海盜定居點的所在地。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在本月出版的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發表。在生活科學雜誌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計算機模擬顯示,每隔3小時至少觀測一次太陽位置的海盜航行者向西航行併到達格陵蘭海岸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在尋找格陵蘭島的途中,可能無意中駛向北美洲大陸。但是,對太陽進行觀測的海盜們很少有向南漂流和完全消失格陵蘭的危險,如果他們不是先在海上死亡的話,最終到達加拿大海岸。教授說:通過考古發現,我們確信北歐海盜在哥倫布之前幾個世紀就已經出現在北美洲了。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是通過這樣的誤航到達那裡,還是從格陵蘭島以前的殖民地開始探險。

為了進行這項新的研究,大學的合著者對北大西洋的海盜船航行進行了36000次計算機模擬,以確定在太陽石引導下航行的預期成功。他們的研究是建立在以前的研究基礎上的,這些研究測量了使用冰島石柱和其他半透明晶體的太陽石導航時的人為誤差,這些半透明晶體根據穿過它們的光的偏振產生雙光或明亮的單一圖像。解釋說,雖然幾乎沒有考古證據證明海盜航海家使用這種水晶。

但13世紀的冰島聖奧拉夫傳奇描述了古冰島神秘的太陽石,用於在陰天或霧天尋找太陽。北歐海盜的航海家被認為使用非磁性的太陽羅盤來測量中午的太陽角度,這樣他們就能夠沿著一條恆定的緯度線航行,例如從挪威向西到格陵蘭。但是,由於北大西洋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受到多雲天氣和霧的困擾,太陽常常在一段時間內幾天或幾周內看不到。

在1967年丹麥考古學家提出的一個假設中說,海盜航海家可以在多雲的天氣裡,通過在天空前轉動太陽石,觀察水晶中的圖像排列或變亮,來發現太陽。海盜號航行的計算機模擬顯示,用於在陰天找到太陽位置的太陽石在航海輔助方面將出乎意料地成功,特別是當觀測至少每3小時進行一次,並在中午左右均勻地拍攝時。說,模擬結果表明,挪威的維京人如能按常規時間表進行觀測,就能夠在三到四周內靠西航行到達格陵蘭海岸。我們顯示,如果導航周期是1、2或3小時,導航成功率非常高,在80%到100%之間。

但研究還顯示,每隔6小時或更長時間進行太陽觀測的海盜,或根本沒有進行過太陽觀測,在航行中傾向於向南偏離,很可能完全經過格陵蘭島。教授說,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如果船上的海盜們沒有死於口渴、飢餓或海上風暴,一些海盜航行可能已經遠航到加拿大現在的拉布拉多和紐芬蘭海岸。當前研究中使用的計算機模擬考慮了天氣變化、可能使用的不同礦物類型太陽石,以及挪威和格陵蘭之間航行的年份。未來的研究將增加模擬的因素,包括風暴、水流的影響。

本文由牡丹講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大家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古代航海,靠什麼導航呢?
    我國古代,很早就將天文定位技術應用在航海中。東晉僧人法顯在訪問印度乘船回國時曾記述:「大海瀰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星宿而進」。鄭和下西洋,在航行中就是採用「往返牽星為記」來導航的。鄭和是我國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他出生於1371年,原姓馬,名和,小字三保。12歲時被抓入宮中給燕王朱棣當侍童。朱棣當皇帝後,被升為內宮監太監,並賜姓鄭,又稱「三保太監」。朱棣為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擴大其政治影響,恢復了元代中斷的海上交通。鄭和懂阿拉伯語,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隊七出西洋。
  • 指南針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於航海?看完後明白了!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四大發明之一,在全世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如今我們可以用衛星定位來進行導航,但指南針給人類歷史帶來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特別是航海時代,指南針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古希臘水手在航海過程中,是如何進行導航的?
    古代希臘水手在進行航海活動時有著嚴苛的要求,尤其是對於海上能見度的要求,因為在沒有羅盤的時代,海上的能見度直接影響著古代希臘水手的導航工作,接下來我們將對古希臘水手的導航方式進行介紹。一、為何導航知識在考古發現中相對有限?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從公元4世紀的希臘航海家皮忒阿斯駕駛小船進行最早的海上遠航算起,人類在一次次打破先輩的紀錄。從最初的涉水過河,漂流湖泊,到近海航行,再發展到遠洋航行,一次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航海技術也從經驗航行,到以山形水勢和地物為導航標誌的地文航海,再到以星辰日月為引航標誌的天文航海;從燈塔到浮標,從指南針到衛星導航,從航海圖到自動標繪雷達等,人類一次次實現著跨越式進步。
  • 在古代四大發明的指南針後 中國北鬥又將導航全球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 沒有導航的古人,如何準確回家?滿天星鬥為導航
    文丨看乎Li(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在如今這樣電子信息發達的社會,依舊有著不少「路痴」, 即使是給你一個地圖導航,依舊分不清東南西北, 那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沒有導航
  • 從北鬥到「北鬥」——人類導航定位簡史
    當然,用這種方法進行導航是極為粗略的,無法知道自己的位置,而且只能在晚上能看到星星的時候運用。因此古代航海民族通常採用的導航方法還是近岸地標法,就是只在靠近海岸線的地方航行,觀察岸上事先選定的標誌物的方位,據此了解自身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 「牽星術」:在指南針發明以前,我國領先世界的天文航海技術
    開始,人們是根據太陽的出沒方向來定東、西的;接著,人們發現每天日影最短的時候太陽的方位恰好是正南,用它也可以判定東、西、南、北;以後,人們又發現北極星恆定在北方的方位,而北鬥星一直在北極星的附近,指示著北極星的方位,夜間可以用它來判知東、西、南、北。早期的航海者就是利用這些知識來指引航向的,這也可以說是航海天文學的開端。
  • GPS的航海導航應用
    的局限性,不僅精度高、可連續導航、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 而且能提供七維的時空位置速度信息。在最初的實驗性導航設備測試中,GPS就展示了其能代替 TRANSIT和路基無線電導航系統,在航海導航中發揮劃時代的作用。
  • 凱路威分析航海家哪個有檔次?老司機:差距不一般
    以凱路威和航海家為例,兩臺車哪個更好?許多人也比較迷茫,不知其優劣,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凱路威分析航海家哪個有檔次?老司機:差距不一般》。先看凱路威的外觀,凱路威的外觀算是比較好看的了,沒有傳統MPV的商務風。車頭設計得也很好,簡單大方,上檔次,車體線條也很好。自動大燈都有,算是標準配置吧。外觀很中意,最棒的是有超大的透光的全景天窗,家族式的飛翼式進氣格柵。
  • 美國航海家1號正在接近太陽系的邊緣
    航海家1號宇宙飛船隨時可能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事實上,它可能已經做到了。  發射於1977年的航海家一號如今距離地球已有170億公裡,現在應該已經接近太陽風頂層,在那裡從太陽發射出的等離子太陽風已經不能抑制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射線。
  • 維京人竟然用「石頭」來導航!它的原理是什麼?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維京人曾經在歐洲做盡了壞事,但是維京時期也促進了多地貿易的互通有無,以及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那麼,當維京人從歐洲出發,一路朝著北極前進的時候,他們又是通過什麼來指引方向的呢?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600年前的中國明代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以歷經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當時的世界。今天,在中國日益開放,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環境下,航海家鄭和,這位中國古代開放的先驅,探險勇士,和平使者,以他一生頗富傳奇的航海經歷,重展魅力,吸引了海內外諸多關注的目光。 孟席斯語出驚人:鄭和船隊曾到美洲!
  • NASA航海家2號飛出太陽圈,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太空總署(NASA)10日宣布,航海家2號(Voyager 2)太空探測器在發射升空41年後,已經在上個月初脫離太陽系邊界的太陽頂層(Heliosphere),正式進入星際空間,是繼姊妹探測器航海家1號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
  • 外國人使用指南針導航,竟是跟中國人學的
    這種說法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中國人並不願意把最新科技用於航海,因而從古代開始,中國的航海水平就落後於歐洲。但這並不是事實,中國人其實很早就把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了,古代歐洲人航海技術一直都很落後,使用指南針導航其實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只是在清朝以後,他們的航海技術才超過中國。
  • 宣講家文稿: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突破
    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信息,也就是告訴用戶某一時刻、在哪個地方。正是由於人類活動和時間、空間息息相關,人類一直在探索最佳的導航定位手段。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藉助自然的現象或者地物來獲取時間和空間的信息,如北鬥七星、利用磁鐵石的司南、利用太陽照射物體產生影子的日晷。
  • 全新林肯航海家亮相 美式豪華運動SUV
    中型SUV市場一直備受消費者和主機廠關注,本次2020廣州車展上也湧現了不少全新的中型SUV,其中林肯帶來即將上市的國產版航海家。林肯為了統一旗下產品的名稱,將換代後的MKC更名為航海家,並且新車型也將國產化。航海家是林肯旗下的中型SUV,主打豪華SUV市場,主要競品有沃爾沃XC60、雷克薩斯RX和凱迪拉克XT5。目前暫未公布售價和上市日期。
  •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西方的許多水手不僅探索海洋,中國古代還有一個著名的海洋傳說叫鄭和。今天我們要談論明朝的航海大師。鄭和四年前出生在洪武,原名馬三寶,雲南人。他從小就很聰明,喜歡學習。此外,他從小就對航海有濃厚的興趣。
  • 航海傳奇:80歲航海家駕電動帆船再次開啟環球航行之旅
    啟航照片80歲高齡的航海家兼作家吉米·康奈爾(Jimmy Cornell)本月20日從塞維亞啟航開始了他的第四次環球旅行,本次環航以紀念葡萄牙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和西班牙航海家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Juan Sebastián Elcano)海洋探險500周年,他們的探險完成了地球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
  • 最出色的航海家——哥倫布
    許多探險家紛紛遠航,哥倫布在西班牙大金融家和國王的支持下,開始了尋找東方的航行。1492年,哥倫布率領三艘小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港口出發,向西航行,試圖橫渡大西洋,到達亞洲。 哥倫布率領船隊在海面上航行了71天,來到了一個小島。但並沒有見到馬可波羅描寫的中國的城鎮和宮殿,哥倫布十分失望,只好返回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