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會爆胎。輪胎與車身一樣都是暴露在外面必需接受風吹日曬雨淋的部件,但輪胎比車身更悽苦,它還必需經常承受車身的重量施壓,地面的摩擦、撞擊,尖銳物的扎刺割劃,各種酸性、鹼性化學物質的侵蝕。此外,像是輪胎變形,橡膠老化出現裂紋,過度磨損,過度撞擊,超載,被異物刺中或割傷等都會是造成爆胎的原因。
胎壓過低或過高都會提高爆胎的可能性,那麼到底胎壓高還是胎壓低比較容易爆胎?三家專業輪胎廠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Michelin米其林:「胎壓過低較易發生爆胎,因為無論以空氣或氮氣充氣,定期的輪胎充氣壓力維護仍很重要,因為充氣不足會導致:降低道路行駛的安全性;降低溼地抓地力;增加輪胎因道路狀況不良而損傷的風險;降低胎紋壽命;增加燃油消耗;因過度變形造成過熱,導致輪胎壽命降低。」
Goodyear固特異:「輪胎的胎邊均有標示輪胎最大充氣壓力,此最大胎壓為輪胎工程師考量安全寬限值後所建議的最大數值。輪胎其實能容忍更高的胎壓,因此較高的胎壓並不如想像中來的容易產生爆胎的危險,但仍不建議超出最大充氣壓力。相反的,偏低的胎壓因為容易造成胎壁於輪胎行駛間產生更多的饒曲運動,以及加上胎面接觸地面不完全,產生僅胎面兩側偏磨的情形,而使輪胎產生過度的發熱、進而導致爆胎的危機產生。所以,低胎壓的使用相對於高胎壓來說,爆胎的風險是較高的。」
Continental馬牌:「基本上胎壓過高或過低都不恰當,建議的胎壓值請依照原廠車主手冊維持。」
爆胎的發生都是很突然的,這種突發狀況會使人措手不及,由於爆胎會導致車輛的正常行駛軌跡產生偏差,在這種情形下會讓人想儘快修正行車方向而下意識的快速且用力的急轉方向盤,同時也猛踩剎車,但這樣的動作都是錯誤的,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這樣做的結果大都會是以失控翻車收場。
因為當發生爆胎時,四個車輪中有一個車輪已失去抓地力與支撐性,使得車輛的行駛軌跡出現偏差,這在前輪發生爆胎時尤其明顯,同時方向盤還會產生抖動與拉扯,而此時若是在高速行駛下又急轉方向盤和猛踩剎車,由於有一個車輪已失去支撐性在車輛重心前移的情況下會失去重心,再加上高速度的推進下就會發生翻車。
那麼,若不幸在行駛中發生爆胎時應該要怎麼處置呢?發生爆胎時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雙手緊握方向盤保持直線行駛穩住車身同時放鬆油門,千萬別踩剎車,然後打方向燈或開警示燈,微幅溫和的轉動方向盤小心的將車開向路肩,這段期間千萬別大幅度轉動方向盤,用力剎車或猛加速。
當然,本人也知道用講的比較容易,這種瞬間的事真的遇到了不一定做得到,有時甚至沒時間做,不過先了解處置方法,有空時經常在腦袋中模擬爆胎時的處置方式,或許真發生時會比較冷靜,也懂處置,而如果處理得當,就可將危險與損失降到最小,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養成適當檢查輪胎的習慣。如果大家有其它的經驗或處置方式很歡迎提供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