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致謝」不同 其他內容一字不差
比「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還要牛
本報5月25日報導了《「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調查》後,引起廣泛關注。5月26日,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研究生小唐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舉報,他在做博士論文的時候,在中國期刊網上發現一篇比「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還要牛的論文抄襲事件,除了「致謝」不一樣外,兩篇論文的標題、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內容、注釋、參考文獻一字不差。
》》》事件回顧:近日有網友發帖曝光「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事件」,稱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的某篇碩士學位論文嚴重抄襲,與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驚人相似。網友紛紛質疑該論文如何通過審核與答辯,也有人見怪不怪:如今學生論文抄襲很普遍,教育難逃其咎。
survey
小唐告訴記者,他在做博士論文查資料時偶然搜到了兩篇標題都為《試論財經領域的新聞輿論監督》的碩士學位論文,作者分別是華中師範大學的胡春林和廣西大學的黃曉慧。胡春林的專業是現當代文學(新聞學方向),指導教師是劉九洲和員怒華,獲得學位的年度是2004年;黃曉慧的專業是新聞學,指導教師是曾建雄,獲得學位的年度是2003年。
略感好奇的小唐仔細對這兩篇論文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除了「『致謝』不一樣,從頭至尾完全是『複製』+『粘貼』,也太囂張了吧」。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小唐處拿到了兩篇論文,經過仔細比較,發現確實如小唐所說。
小唐分析,有兩種可能:從時間上看,最大的可能是胡春林抄襲了黃曉慧的論文,因為前者比後者晚一年畢業;而另一種可能是兩人抄襲了同一篇論文,或者找了同一個「槍手」。
記者隨即分别致電兩位論文作者的導師進行調查。
黃曉慧的導師曾建雄教授在2002年7月就從廣西大學調至暨南大學任教,他表示對黃曉慧有印象,「她不屬於投機取巧的學生,比較本分」。
曾建雄告訴記者,他調動工作後,還堅持帶完了最後一屆研究生,黃曉慧就是其中之一。但由於2003年正好遇到SARS流行,因此曾建雄並沒有參加黃曉慧的論文答辯,「不過寫論文過程中我和她還是有很多交流的,從選題,到擬提綱,到確定內容,都花了一些心思,她找『槍手』不太可能。」
記者也注意到,在黃曉慧碩士論文的「致謝」部分中提到,她曾經在北京《財經時報》實習,「了解了一個全新的財經報導領域」,「舒展了財經報導的多種思路」,也「奠定了論文基礎」。黃曉慧的這篇碩士論文也入選「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碩士)」。
而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系的劉九洲教授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則表示,自己並不是胡春林的指導教師,因為當時員怒華老師還沒有碩士生指導資格,所以才掛在其名下。
劉九洲告訴記者,此事學院已經知曉,正在處理過程中。「我們要找專家鑑定,也要找他本人談」。劉九洲說,胡春林是湖北工業學院(現湖北工業大學)的老師,當年參加的是華中師大的研究生學位班,而不是統招的碩士研究生,「一般是自修,通過考試後可以申請學位」。他表示,可以抄襲的地方太多,老師也很難查,「現在有檢測系統可能會好一些」。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系的員怒華老師則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回憶,胡春林當年在申請學位時第一次沒有通過,「實在太差了,基本的學術規範都沒有,那一批就他一個被卡」。員怒華告訴記者,學位班的學生一般都是在職人員,工作都很忙,大多是自修。她對胡春林也「絲毫不了解」。她回憶,胡春林在第一次沒通過後很痛苦,甚至還喝醉了酒,「但還是必須重新寫,重新答辯」。
後來,胡春林交上了第二篇論文,員怒華看後覺得好一些,「最起碼基本規範符合了,當時時間也比較匆忙,而一年只有兩次答辯機會,過了時間當年就拿不到學位了,我們覺得達到碩士水平了,就讓他過了。」員怒華坦言:「我也沒想到他會這麼做,我們做導師的也有責任,唯一的把關是看看規範上有沒有問題。」員怒華告訴記者,現在學校已經取消了學位班,「就是因為有很多問題,太水,太亂」。她透露,學校正在聯繫胡春林,如果經專家鑑定抄襲事件屬實,他的學位肯定會被取消。
有意思的是,胡春林在其碩士論文的「致謝」中表示:「使我受益匪淺的是在論文寫作階段。員怒華老師及時地、耐心地點拔我、指導我。使我充分看到自己的淺薄和無知,加深了我對『為師之道』的理解與認識。由於工作原因,因此我與員怒華老師傳閱論文和交流感想,只能通過郵寄和打電話的形式,但員老師給予我充分地理解和支持,她曾多次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我的論文進行從頭到尾的審閱,不厭其煩地教我如何調整結構,刪加內容。對此我心存感激,並因無法報答而深感愧疚,我只能向各位老師們致以誠摯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