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冰晶在石墨表面原子級臺階上的定向排列生長

2020-10-21 知社學術圈

目前的大氣科學研究表明,在大氣氣溶膠上冰的異質成核過程與氣候環境息息相關。由於顆粒的表面結構和性質能夠顯著影響冰晶的成核效率(比如,包含石墨狀結構的煙塵對於冰的異質成核效率有明顯提升),因此探索材料表面結構對於冰晶成核生長過程的影響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目前因為缺乏直接的證據和有效的實驗觀察,材料表面的原子尺度結構缺陷對於氣溶膠上冰晶生長的影響機理依然尚不明確。


近日,南昌大學費林峰課題組利用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輔以冷卻樣品臺),借用高定向熱解石墨(HOPG)材料代表大氣煙塵,原位研究了冰晶在該材料上的生長過程和動力學行為,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Nano Letters


實驗過程中,將HOPG襯底材料置於環境掃描電鏡樣品室的冷臺上,通過控制襯底表面的溫度以及水蒸氣的壓力,從而原位觀察襯底表面上存在的原子級臺階對於冰晶成核生長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臺階作為異質成核的有效位點,冰晶優先在臺階處成核,同時原子級臺階誘導了冰晶定向排列生長行為。圖1展示了-14 °C 下冰晶在HOPG表面臺階上的形成過程,冰晶的(0001)面與襯底表面平行生長,並且沿著臺階邊緣定向排列,它們的a軸方向與臺階邊緣方向一致。同時,在其他溫度和複雜的臺階環境下都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多個六方冰晶沿著臺階排列形成有趣的鏈狀結構,如圖2所示。

圖1. (a-f) ESEM原位觀察−14 °C下的原子級臺階誘導的六方冰晶生長過程。(f)中的插圖表示冰晶的基本結構單元,含兩個(0001)基面和六個等效(101—0)稜面,晶體有三個等效a軸。紅色虛線表示襯底表面的原子臺階位置,下同。

圖2. 在(a) −15 °C和(b)−13 °C下,多個六方冰晶沿複雜的原子臺階形成鏈狀排列。


作者認為冰晶沿原子臺階邊緣的定向生長行為是由總系統能量的降低驅動的。為了從能量角度闡明這一過程發生的內在機理,他們運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論(DFT),分別計算了水分子和六方冰團簇在HOPG原子臺階邊緣的吸附能,結果如圖3所示。石墨材料表面上存在的原子級臺階能夠顯著降低水的吸附能,其中相較於Armchair結構,Zigzag臺階結構更有利於水分子的吸附,因此在實驗中,冰晶在臺階處表現出明顯的優先成核現象。同時,通過比較不同方向的六方冰團簇在臺階處的吸附能,表明當六方冰晶的a軸與臺階邊緣方向一致時,其吸附能最低,這也與實驗結果一致。

圖3. (a) 單個H2O分子在原始石墨烯和具有不同臺階結構的石墨烯上的吸附能比較。(d) (H2O)12冰團簇構型1(a軸平行於臺階邊緣)和構型2(a軸垂直於臺階邊緣)在不同臺階結構的石墨烯上的吸附能比較。


在後續的生長中,作者等還進一步發現冰晶的形狀會沿著臺階方向表現出明顯的拉長,如圖4a所示。作者通過統計冰晶軸向的長度隨時間的變化來分析冰晶生長動力學行為,如圖4b所示。結果表明,冰晶的生長過程可分為明顯的兩段,相較於第一段(冰晶沿著三個軸向都表現出基本相當的生長速率),冰晶在第二段明顯更傾向於沿著a1方向(臺階方向)生長。這種動力學現象受控於冰晶生長過程中運輸動力學(H2O分子從周圍環境到結晶部位的遷移)與結晶動力學(分子/原子從無序結構到有序結構的重排)之間的競爭關係(圖4c)。第一階段,晶體尺寸很小,晶體的運輸動力學較大,冰晶生長主要由本徵的結晶動力學決定,因此冰晶表現出比較完美的正六邊形(三個軸向長度基本一致);而到第二階段,隨著晶體尺寸的長大,晶體的運輸動力學趕不上結晶動力學,生長取決於運輸動力學,而臺階的存在更有利於水分子的輸運,這時冰晶沿著臺階方向生長較快,形狀也沿著a1方向(臺階方向)相應拉長。這樣一種原子級臺階誘導冰晶定向排列的生長過程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模型描述,如圖4d所示。

圖4. 原子臺階誘導六方冰晶定向排列的生長動力學。(a)冰晶結構示意圖。定義與臺階方向一致的a軸為a1軸,另兩個軸為a2和a3。(b) −15 °C時,冰晶軸向長度隨時間變化的統計數據。(c)生長過程中運輸動力學與結晶動力學之間的競爭關係示意。(d)冰晶在HOPG表面原子級臺階處成核生長過程的示意圖。


作者對六方冰晶在石墨表面上的生長行為進行了原位環境掃描電鏡觀察,闡述了原子級缺陷(臺階)對於整個過程的影響,並運用DFT計算從能量角度揭示了這一過程發生的內在機理。此項成果由南昌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合作完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3132

相關焦點

  • 六方氮化硼之單層二硫化鉬的定向外延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張廣宇課題組報導了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六方單晶上定向外延單層二硫化鉬薄膜,並對薄膜特性進行了仔細研究。六方與二硫化鉬都具有三重對稱性,是具有原子級平整表面的絕緣體。所製備的薄膜由兩種取向的晶粒構成,兩種取向的晶粒彼此夾角為60度,兩種取向的晶粒在襯底上具有相等的能量最低態。
  •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平面內異質結生長過程的...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北大:機械性能顯著增強的超平坦石墨烯的生長
    成果簡介 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在Cu上生長的石墨烯是粗糙的,這是由於為了釋放界面熱應力和/或石墨烯彎曲能而使Cu表面粗糙化。粗糙度降低了石墨烯的電導和機械強度。 證明了在臨近的Cu(111)上的階梯臺階主導了臺階束(SBs)的形成。在平坦的Cu(111)薄膜上生長粗糙度低至0.2 nm的原子平坦的石墨烯。當避免了由SB引起的波紋時,生長後的超扁平石墨烯在轉移後仍保持其扁平特徵。超平石墨烯表現出非凡的機械性能,與機械剝離的機械性能相當,楊氏模量約為940 GPa,強度約為117 GPa。
  • 北大《Nano Lett》:機械性能顯著增強的超平坦石墨烯的生長
    1成果簡介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在Cu上生長的石墨烯是粗糙的,這是由於為了釋放界面熱應力和/或石墨烯彎曲能而使Cu表面粗糙化。證明了在臨近的Cu(111)上的階梯臺階主導了臺階束(SBs)的形成。在平坦的Cu(111)薄膜上生長粗糙度低至0.2 nm的原子平坦的石墨烯。當避免了由SB引起的波紋時,生長後的超扁平石墨烯在轉移後仍保持其扁平特徵。超平石墨烯表現出非凡的機械性能,與機械剝離的機械性能相當,楊氏模量約為940 GPa,強度約為117 GPa。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Nano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石墨電極、石墨模具孔加工如何選擇刀具?
    石墨在生產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黑色非金屬原料,密度比較低還擁有著耐高溫性、導電導熱性、潤滑性、化學穩定性、可塑性、抗熱震性等等優秀的性質。並且由於其屬於六方晶體,層面間結合力比較弱,內部氣孔率大、抗拉強度低等特點,使得石墨的機械加工性能非常好。
  • 科學家揭示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
  • Nature:北大劉開輝課題組首次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製備
    2019年5月22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俞大鵬院士、王恩哥院士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題為「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利用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的單晶銅襯底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製備
  • 原子水平表面摩擦的化學和物理起源告訴你!
    科學家們使用模型系統包含一個由矽製成的原子力顯微鏡(AFM)探針,稱為二氧化矽尖端,以及具有單層石墨烯臺階邊緣的石墨表面,石墨的基面提供了化學惰性和無缺陷平面。頂部暴露的石墨烯薄片與底層成比例,為摩擦測試提供了最少的波紋表面。實驗系統包含石墨表面上的單層石墨烯臺階邊緣,以提供在對應於一個化學鍵長度距離上高度變化為0.34 nm的明確形貌,以形成原子臺階。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同時,石墨烯所展現的前所未有的源於二維幾何結構的各種性質也激發了對其他二維層狀材料的廣泛研究,包括矽烯、磷烯、硼烯、六方氮化硼(h-BN)、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以及強拓撲絕緣體等。石墨烯外延生長通常基於以下方法:碳氣相沉積,烴化學氣相沉積(CVD)和塊體金屬襯底的碳偏析。無論採用哪種方法,石墨烯的生長都需要經過碳團簇成核的過程。實驗上觀察到襯底表面的臺階邊緣處優先成核,例如在銥(111)和釕(0001)臺階表面,碳在臺階的下邊緣開始成核。
  • 科學家揭示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Fe2B合金表面多層h-BN合成機制示意圖及近表面N原子擴散能量曲線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
  • 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研究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研究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
  • 研究制出單層高質量六方氮化硼單晶疇
    超導實驗室、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盧光遠和吳天如等人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在銅鎳合金襯底上製備出單層高質量六方氮化硼(h-BN)單晶疇,單晶面積較文獻報導高出約2個數量級,研究論文Synthesis of large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grains on Cu-Ni alloy 於1月21日在
  • 在天然石墨上生長垂直石墨烯片以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通過CVD在石墨表面製備垂直石墨烯片分鐘的充電時間的同時進行極快速充電,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Yongbiao Mu和Jie Yu(通訊作者)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Growing vertical graphene sheets on natural graphite for fast 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為實現目標,通過熱化學氣相沉積在石墨表面上生長垂直石墨烯片
  • 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 磨料磨塊 彈性磨塊
    直到近年來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的發現和批量製備技術的發展,陶瓷磨塊、瓷磚彈性磨塊改性才有了實質性的技術的巨大成功和經濟價值的大幅提升。關鍵詞:納米;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磨料磨塊;瓷磚;陶瓷;陶瓷打磨;瓷磚拋光;彈性磨塊目 錄內容摘要...
  • 哈工大:在天然石墨上生長垂直石墨烯片以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通過CVD在石墨表面製備垂直石墨烯片(VGS)。VGS大大降低了鋰離子遷移的曲折性。分鐘的充電時間的同時進行極快速充電,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Yongbiao Mu和Jie Yu(通訊作者)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Growing vertical graphene sheets on natural graphite for fast 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為實現目標,通過熱化學氣相沉積在石墨表面上生長垂直石墨烯片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六方氮化硼單晶疇—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1月2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盧光遠和吳天如等科研人員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在銅鎳合金襯底上製備出單層高質量六方氮化硼
  • 雪花獨六出之辨析
    冬天當你欣賞瑞雪紛飛時,你會發現,那漫天風雪,像鵝毛,像棉絮,像蘆花,飛飛舞舞,呼朋結伴撲向大地的懷抱,飄落在江河裡,田野上,山林間。瞬息間,河成玉帶,山如玉簇,樹掛梨花,地鋪銀裝,把大地打扮得分外妖嬈。  極目遠眺那老天爺玉砌的世界,你不禁會想到古代的一則趣聞。那是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代,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宰相謝安和幾個孩子在宰相府客廳裡一邊烤火,一邊欣賞屋外的雪景。
  • 六方氮化硼的微觀結構及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6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利用等離子體處理將氫分離到六方氮化硼夾層氣泡中》(該論文首次報導通過氫等離子體處理後的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夾層中會捕獲氫氣並形成氣泡,氣泡大小可控且具有較高的熱學和化學穩定性,具有進一步應用於微納機電器件和儲氫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