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為胡侃教育原創首發,轉載必須註明出處,否則將投訴到底!
2017年12月6日,研究了一輩子雷射陀螺的高伯龍院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的夏天,高伯龍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艱難地靠在病床上,堅持用一臺老人機對外交流,一條簡訊往往要耗費半個小時以上,看得一旁的護理人員偷偷抹眼淚:「他總說在辦公室的抽屜裡還有一篇學生的論文,很有價值,他要回去繼續深化 ,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刻,他還想著要出院繼續科研……」他嘴裡不停重複的、惦念的,永遠是現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那永遠綻放動人光芒的雷射陀螺。
清華園洗禮
高伯龍出生於1928年6月29日,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由於家庭環境的薰陶,高伯龍從小對學習有著異常濃厚的興趣。194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當時清華物理系眾星雲集,擁有葉企孫、錢三強、周培源在內的眾多名家大師,為高伯龍的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高伯龍在學校刻苦鑽研,抓住每一個機會學習新的知識,據何祚庥院士回憶,在當時,高伯龍的成績名列前茅,尤其擅長解決難題。一次考試,老師出了高難度係數的題目,大家做起來非常費事,高伯龍卻找到了獨特的方法,既簡單又漂亮的給出了解決方案,一時引來無數驚豔、讚美。
對於高伯龍來說,清華大學是他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是清華的洗禮,使他堅定了自己科研報國的信念。由於成績優異、思想先進,清華畢業之後,高伯龍理所當然地被選調到了哈軍工任教,從而得以接觸國家最尖端的物理研究。
錢學森「密碼」
1970年,兩張神秘的「小紙片」被遞到了國防科大(前身為哈軍工)。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這兩張小紙片來自錢學森,上面寫著飛彈、飛機、艦艇等武器裝備核心部件雷射陀螺的大致原理。而在當時,全世界對於雷射陀螺的技術是封鎖的,中國必須從無到有,堪稱世界級難題,無異於讓一個從沒有見過汽車的人去創造發動機。
誰是那個能破解錢學森「密碼」的人?
高伯龍沒有辜負祖國的期望,僅僅用了一年半時間,這位雷射陀螺界的「新人」,創造性地提出了我國獨有、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借鑑的四頻差動陀螺研製方案,從理論上破譯了「錢學森密碼」。
從此以後,我國開啟了雷射陀螺研究艱難又輝煌的歷程。行業內對雷射陀螺這個名稱可謂是如雷貫耳,但對於大眾,卻十分陌生。直到2014年,雷射陀螺才開始被媒體報導出來,高伯龍和他的團隊也漸漸走入人們的視野。而這個時候,高伯龍院士已因為長期的辛苦研究臥病在床。
用一生譜寫一曲強軍讚歌
根據高伯龍的科研團隊成員回憶,這40多年,真是一段激情澎湃又難以忘懷的歲月。他們的實驗室是由食堂改造的,而實驗室中竟然還放著一些油鹽醬醋之類的調料。高伯龍的學生說,老師經常會在這裡簡單的煮一點麵條吃,儘可能地節省時間做實驗。甚至有一次,因為持續做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實驗,高伯龍的腳已經開始發腫,連襪子都沒有力氣脫下來,學生及家人心疼的勸他休息,高伯龍卻說:「我們的起步已經比別人晚,現在更要分秒必爭,一刻都不能耽擱。」
2014年,雷射陀螺實驗披露的幾秒鐘鏡頭,給人們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畫面中,蒼老但認真的高伯龍院士穿著簡單樸素的白背心,他兩根彎曲的手指,慢慢敲著鍵盤。有網友評論,這才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據高老住院的醫院護士長回憶:「高院士曾經有一件棉襖,穿了三十多年,我們就說幫您把這件衣服洗一洗好不好,他卻不同意,說洗多了容易壞。」
「高院士,我們的陀螺上天了!」我國衛星首次搭載雷射陀螺發射成功時,高伯龍已不能下床。當學生把這個消息告訴高院士後,瘦削的老者在病床上如孩童般咧嘴笑出了聲。42載痴心不改,他終於令我國海、陸、空、天有了「火眼金睛」,他終於等到雷射陀螺飛天,耀我國防!
斯人遠去,風骨長存。
正是有著高伯龍們的眷眷報國之心與不懈努力,才使我國日益強大,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