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AUC/MIC\>400,如何計算萬古黴素給藥劑量?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陳立暢 瑞金感染科 收錄於話題#瑞金感染·每日一問17個

評估萬古黴素療效的比較好的指標其實是AUC/MIC,但計算AUC/MIC非常複雜,所以採用了谷濃度這樣一個不算很好的指標作為替代。ASHP/IDSA/PIDS/SIDP萬古黴素治療嚴重MRSA感染的指南(2020)已推薦:嚴重MRSA感染,不再建議單純採用谷濃度15~20ug/mL,MIC≤1mg/L時,推薦AUC/MIC維持在400~600(假設萬古黴素MIC=1mg/L)。

看了上一期(☞每日一問·15|根據目標谷濃度,如何選擇萬古黴素給藥劑量?)的讀者,肯定已經學會使用「Vancomycin Calculator」(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這個在線計算萬古黴素給藥劑量的小工具了,其中就有可選擇「治療目標」:谷濃度15~20ug/mL、谷濃度10~15ug/mL、AUC/MIC>400。

這樣就可以計算AUC/MIC>400時的萬古黴素給藥劑量了。需要注意的是:MIC≤1mg/L時按MIC=1mg/L計;MIC>1mg/L時按實際值計,MIC升高時請諮詢藥師指導用藥。

參考資料:1)2020 ASHP/IDSA/PIDS/SIDP萬古黴素治療嚴重MRSA感染的指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要求AUC/MIC\>400,如何計算萬古黴素給藥劑量?_湃客_澎湃新聞-The...
    要求AUC/MIC\>400,如何計算萬古黴素給藥劑量?2020-09-24 0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陳立暢 瑞金感染科 收錄於話題#瑞金感染·每日一問17個評估萬古黴素療效的比較好的指標其實是
  • 給藥劑量與濃度的計算
    給藥劑量的計算1.藥品規格與劑量單位換算
  • 萬古黴素的血清谷濃度,推薦多少合適?
    萬古黴素的血清谷濃度,推薦多少合適?ASHP/IDSA/PIDS/SIDP萬古黴素治療嚴重MRSA感染的指南(2020)推薦:嚴重MRSA感染,不再建議單純採用谷濃度15~20ug/mL,MIC≤1mg/L時,推薦AUC/MIC維持在400~600(假設萬古黴素MIC=1mg/L),若MIC>1mg/L,使用常規劑量萬古黴素使AUC/MIC>400的可能性較低,可根據臨床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 萬古黴素治療藥物監測,2020年指南推薦意見一覽!_騰訊新聞
    推薦意見5:建議AUC24維持在400–650 mg × h/L。(強推薦,證據質量中等) 【備註:考慮到萬古黴素的MIC下降(2008 - 2018年萬古黴素MIC>1 mg/L的比例有所降低)和MIC報告的誤差範圍,制定了AUC24的建議,假設MIC=1mg/L。
  • 鞘內/腦室內注射萬古黴素:你應該了解的知識乾貨!
    雖然有個案報導或專家共識推薦萬古黴素可鞘內/腦室內(Intraventricular,IVT)注射,但臨床具體實踐中涉及使用多大劑量、具體怎麼配製、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目標濃度、以及鞘內/IVT注射不良反應如何,國內目前尚無統一規範或是建議,本文結合國內外研究對萬古黴素鞘內/IVT的使用作簡要概述。
  • 萬古黴素的血清谷濃度檢測,什麼時間點採血?
    評價萬古黴素療效較好的指標是AUC/MIC,即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與最小抑菌濃度的比值,但臨床計算AUC/MIC非常麻煩,通常使用谷濃度來替代MIC≤1mg/L時的AUC/MIC。雖然谷濃度並不能很好地替代AUC/MIC,但常規檢測谷濃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有效率、又降低了腎毒性發生率。▶谷濃度:給藥前的30min採血。
  • 機器學習備忘錄 | AUC值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通常很多的機器學習工具都封裝了模型指標的計算,當然也包括 AUC 值。可以看出,使用 scikit-learn 工具提供的 roc_auc_score 函數計算 AUC 值相當簡單,只需要提供樣本的實際標籤和預測值這兩個變量即可,大大方便了我們的使用,真心感謝這些開源軟體的作者們!
  • 【乾貨】護士給藥劑量、滴速計算匯總
    藥品規格與劑量單位換算重量單位五級: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納克(ng)。容量單位三級:升(L)、毫升(ml)、微升(μl)1)紅黴素腸溶膠囊1次口服0.25g或0.5g,標識的每粒的規格是250mg。
  • AUC的一般計算和近似計算方式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curve, auc# Calculate 'True Positive Rate' and 'False Positive Rate
  • 萬古黴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寧的比較
    2.藥代:原型經腎臟排洩,體內幾乎不代謝,血清蛋白結合率55%,半衰期短。吸收後能迅速分布到各個組織,但在膽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腦屏障,但在有腦炎時容易滲入炎性部位。  3.適應症:適用於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細菌所致的感染。萬古黴素是作為導管相關感染經驗性治療的首選藥物。口服僅用於難辨艱難梭菌引起的偽膜性腸炎。
  • AUC 的缺陷是什麼?
    我們不建議使用 AUC 出於五個原因:(1) 忽略了預測的概率值和模型的擬合優度;(舉個例子,假設某個模型對 「1」 類樣本輸出的概率都是 0.51,對 「0」 類樣本輸出的概率均為 0.49,此時 AUC 是 1,但是二元交叉熵非常大,因為預測結果和真實標籤之間的誤差太大);根據 auc 的公式我們可以知道 auc 對於具體的概率值不敏感,
  • 為什麼是AUC值而不是GSEA來挑選轉錄因子呢
    但是我們留下來了一個懸念,如何從幾萬個注釋結果裡面挑選到最後100個富集成功的motif呢?首先批量計算AUC值如果是單細胞轉錄組數據裡面,每個單細胞都是有一個geneLists,那麼就是成千上萬個這樣的calcAUC分析,非常耗費計算資源和時間,就需要考慮並行處理,我們這裡暫時不需要,所以直接 nCores=1 即可。
  • 記住這5類藥,有致聾風險!孩子慎用!
    研究表明,四環素類藥物產生的耳毒性與劑量呈正相關[5]。四環素類藥物與利尿劑合用時,能明顯增加耳毒性的發生率,常發生於口服後1-3d;停藥後2-3d,症狀可緩解。 耳毒性機制:可能與藥物蓄積內耳淋巴液影響其功能,造成前庭反應如眩暈、噁心、眼花等。
  • AUC和線上點擊率指標不一致問題分析
    已經高於基線,上線後ctr表現也由於基線,但是基於線上實際反饋的打點日誌,深度學習的模型的auc要明顯低於基線。但以前的模型迭代auc是可以和線上ctr對應的。這個問題比較奇怪,一般情況下,因為線上樣本存在bias,將新模型同時去測試基線流量和實驗流量時,實驗流量的auc會略高於基線流量。可以這樣理解,新的模型的增量是帶來了一些新的好樣本,但是如果直接去評估基線的數據,由於推薦或排序的數據是動態反饋的,這部分的好樣本就沒有了,auc會偏低。但我們的實驗情況恰恰是相反的。
  • 「改造版」萬古黴素有望攻克耐藥性難題
    據英國《衛報》網站報導,這種名叫「萬古黴素」的抗生素早在60年前就已成為醫生的處方藥,但細菌直到現在才對它產生耐藥性。  如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對這種藥進行了改造,使它能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對細菌起作用,從而大大增加了細菌對它產生耐藥性的難度。
  • 藥敏試驗—MIC法
  • 細菌學檢驗報告整天見,如何解讀?
    ,應用常規劑量治療通常無效。細菌藥敏試驗是如何測定的?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 NCCLS )推薦的紙片擴散法(即Kirby-Bauer法)測定。
  • 新版萬古黴素或攻克耐藥性難題:更有效消滅細菌
    英國《衛報》網站5月29日報導,這種名叫「萬古黴素」的抗生素早在60年前就已成為醫生的處方藥,但細菌直到現在才對它產生耐藥性。如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對這種藥進行了改造,使它能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對細菌起作用,從而大大增加了細菌對它產生耐藥性的難度。
  • PNAS:改良型萬古黴素可打破細菌耐藥性
    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改良後的萬古黴素可使其抗生作用更加強大,並且可有力地打破耐藥性。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化學部的Okanoa博士,與他的同事重新設計了萬古黴素的化學結構,增加了三個修飾,由此顯著的增加了萬古黴素的趨向性,降低了抵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