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萬古黴素或攻克耐藥性難題:更有效消滅細菌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 英媒稱,一種抗生素在經過改造後能更有效地消滅細菌。研究人員希望這一進展能幫助人們應對耐抗生素細菌感染的威脅。

英國《衛報》網站5月29日報導,這種名叫「萬古黴素」的抗生素早在60年前就已成為醫生的處方藥,但細菌直到現在才對它產生耐藥性。

如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對這種藥進行了改造,使它能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對細菌起作用,從而大大增加了細菌對它產生耐藥性的難度。

這些研究人員說,醫生可放心使用改造版萬古黴素而不必擔心細菌產生耐藥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說,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是全球健康、食品安全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一些主要疾病的治療難度變大,原因是用於治療這些疾病的抗生素的效果日益下降。

研究人員說,細菌用了這麼長時間才對萬古黴素產生耐藥性,這說明它們歷盡艱辛才戰勝「原版」萬古黴素起作用的方式,即幹擾細菌形成細胞壁的過程。

由於萬古黴素治療細菌感染時威力巨大,研究人員稱之為「魔」藥。該團隊此前的研究顯示,可對萬古黴素進行兩種改造,使它變得愈發有效,可減少產生同樣療效所需的用藥量。

此次的最新研究則顯示,接受另一種改造後,萬古黴素能以不同的方式破壞細菌的細胞壁。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

研究人員說,與此前的兩種修改相結合,最新的改造使萬古黴素的活性增加了1000倍,因此醫生使用更少的萬古黴素就能治療細菌感染。

在針對腸球菌進行的測試中,新版萬古黴素既殺死了「原版」腸球菌,也殺死了耐萬古黴素腸球菌——耐萬古黴素腸球菌被WHO列為對人類健康構成最大威脅的耐藥菌之一。

帶頭進行此項研究的TSRI化學部聯合主管戴爾·博格說,這一發現使新版萬古黴素成為第一種具有三種獨立的殺菌「作用機制」的抗生素。

他說:「這增加了這種抗生素的耐用性。微生物不可能同時找到繞過三種獨立作用機制的方法。即使它們找到了對付其中一種作用機制的方法,也會被另外兩種作用機制殺死。」

相關焦點

  • 「改造版」萬古黴素有望攻克耐藥性難題
    英媒稱,一種抗生素在經過改造後能更有效地消滅細菌。研究人員希望這一進展能幫助人們應對耐抗生素細菌感染的威脅。  據英國《衛報》網站報導,這種名叫「萬古黴素」的抗生素早在60年前就已成為醫生的處方藥,但細菌直到現在才對它產生耐藥性。  如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對這種藥進行了改造,使它能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對細菌起作用,從而大大增加了細菌對它產生耐藥性的難度。
  • 2017 年CHINET 中國細菌耐藥性監測
    [2] 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 2016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測[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17, 17(5):481-491.[3] 朱德妹,汪復,胡付品,等. 2010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測[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11, 11(5):321-329.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在研究一類從前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菌,從而希望找對新的抗生素資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上的一項研究中,這個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最新的突破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有望解決細菌耐藥性難題。
  • WHO:12大耐藥性細菌排名公布
    "嚴重致命"的細菌包括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以及腸桿菌,這些細菌對於多種藥物都產生了抵抗力,因此會引發多種嚴重的疾病,包括肺炎與血液感染等等。這些細菌都是革蘭氏陰性菌,它們具有兩層細胞膜,因此多種藥物分子都難以穿透造成殺傷。其餘九種病原菌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常見疾病,例如淋病或食物中毒,但其中某些疾病也會造成致命的後果,而且有些致病菌對藥物的抵抗力也在逐漸上升。
  • 萬古黴素3.0藥效提高2.5萬倍
    據報導,萬古黴素1.0自1958年以來,一直用於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但隨著耐藥性增加,其效能鈍化,於是,更強效的萬古黴素2.0版本被設計出來。現在,3.0版本具有獨特的三管齊下殺菌方法,不僅成為醫生對抗致病細菌的強大新式武器,還能幫助研究人員設計更耐用的抗生素。
  • PNAS:改良型萬古黴素可打破細菌耐藥性
    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改良後的萬古黴素可使其抗生作用更加強大,並且可有力地打破耐藥性。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化學部的Okanoa博士,與他的同事重新設計了萬古黴素的化學結構,增加了三個修飾,由此顯著的增加了萬古黴素的趨向性,降低了抵抗性。
  • 萬古黴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寧的比較
    一、萬古黴素:是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個臨床應用的糖肽類抗生素,也是糖肽類抗生素的代表藥物,有50年臨床應用經驗,是治療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線用藥,迄今國內未發現對萬古黴素耐藥的葡萄球菌,但國外已有發現。
  • 細菌耐藥性試驗測定MIC值綜述
    1引言  細菌感染威脅著人類的生存。1928年Flemming發現了青黴素,1941用於臨床,細菌性疾病的治療從此進入了抗生素時代。抗生素這一「神奇的藥物」曾使人類有效控制了許多可怕的細菌感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診斷與治療_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
    中國細菌耐藥性監測(CHINET) 2013年的資料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佔分離總菌株數的9.61%,其中MRSA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的平均檢出率為45.2%,MRSA分離率最高的醫院達72.0% 。 與HA-MRSA引起的肺炎不同,在我國尚少見的由社區獲得性MRSA( community- acquired MRSA,CA-MRSA)引起的肺炎往往發生在更年輕 且更健康的患者人群中。最近的一項研究回顧了來自兩個 大型教學醫院的16例CA-MRSA肺炎資料。
  • 避免耐藥性:科學家構建更有效抗生素
    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  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   臨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都源自天然產物,這些分子產生的進化過程必然伴隨著耐藥性機制的共同進化,從而縮短任何一類抗生素的臨床壽命。
  • 細菌可以通過空氣來傳播抗藥性基因
    能夠抵抗抗生素的細菌是我們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但現在抗藥性的一種傳播方式還沒有引發人們的警覺,一項新研究表明,產生抗藥性的基因正在空氣中傳播。 如果上面的話令您感到不安,相信我,您不孤單。
  •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從而就能夠有效對病原菌的耐藥性進行操控。鮑氏不動桿菌,碳青黴烯耐藥性2. 綠膿桿菌, 碳青黴烯耐藥性3. 腸桿菌,碳青黴烯耐藥性級別2:高度耐藥性1. 屎腸桿菌,萬古黴素耐藥性;2.金黃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萬古黴素耐藥性;3. 幽門螺桿菌,克拉黴素耐藥性;4. 彎曲桿菌,氟喹諾酮耐藥性;5. 沙門氏桿菌,氟喹諾酮耐藥性;6.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圖片來源:布法羅大學可殺死超級細菌teixobactin作為一種天然的抗生素,是2015年1月美國科學家發現的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等多種多重耐藥性細菌,但對抗像MRSA這樣的超級細菌,需要開發合成後方能發揮效用。
  • 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性的分子機制
    該文揭示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他莫昔芬耐藥性的產生與腫瘤的復發是臨床面臨的重大挑戰。葛高翔研究組博士研究生薑妍、趙曉彤等的研究發現,上皮-間質轉化轉錄因子Snail/Slug通過上調EGFR的表達並激活其下遊MAPK信號通路,誘導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細胞產生對他莫昔芬的耐受。這一過程不依賴Snail/Slug引起的上皮細胞間質樣轉化。
  • 抗生素就這樣濫用再濫用 耐藥性危機如何應對?
    隨後氯黴素也在委內瑞拉的堆肥中被發現,金黴素則是在密蘇裡大學乾草試驗田中的細菌排洩物中發現的。這些都是抗生素時代的基礎藥物,使感染的歷史威脅從死刑變成了「小麻煩」。它們殺死致病細菌的能力並非偶然產生的,最早的抗生素是從化學武器中提煉出來的。在這些化學武器中,細菌在與其他微生物爭奪生存空間和養分的過程中不斷進化。製造這些武器的生物似乎在潮溼和骯髒的地方更易茁壯成長。
  • 對話海歸吳洪流:在抗擊「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這種新型細菌不會傳染,但是由於它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免疫」,因而死亡率很高。此時,被稱為殺滅耐藥菌「最後一道防線」的萬古黴素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並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人類能否戰勝「超級細菌」,萬古黴素是否能堅守「防線」?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網專訪了人工合成萬古黴素的留美博士吳洪流,他從抗生素研製的角度解答了公眾疑慮,也講述了自己回國創業的經歷和人生感悟。
  • 再也不愁記不住:萬古黴素、替加環素、利奈唑胺、多粘菌素的抗菌譜
    一、萬古黴素萬古黴素是第一個問世的糖肽類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糖肽的合成而發揮速效殺菌作用。主要用於:1.G+菌所致嚴重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氨苄西林耐藥的腸球菌屬,青黴素耐藥的肺炎鏈球菌等。
  • Nature: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殺死多種耐藥性細菌同時增強免疫的新型...
    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為了減輕痛苦和加速痊癒,我們往往會服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在免疫反應清除感染細胞和細菌的同時,防止細菌在身體中放肆侵襲。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細菌也會通過突變和獲得抗生素抗性遺傳元件進化出各種抵抗機制,由此產生了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
  • 納米塗層細菌可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
    原標題:納米塗層細菌可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房琳琳)標記免疫療法治療癌症又向前邁進一大步,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納米塗層細菌能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這種疫苗能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並摧毀癌細胞。這是第一次納米塗料用於經體內細菌轉運口服DNA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