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儀——古代計時羅盤

2021-01-14 炳宇雕塑藝術

日晷儀也稱日晷,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但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而「漢書·藝文志」中列有晷書34卷,但僅存書名,而無內容。

漢白玉計時器,日晷雕塑,校園雕塑
校園科技展覽館雕塑,日晷雕塑,羅盤雕塑
計時器雕塑,校園文化雕塑,日晷雕塑

日晷儀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而「漢書·藝文志」中列有晷書34卷,但僅存書名,而無內容。

日晷雕塑,戶外景觀雕塑,計時器雕塑
校園科技展覽館雕塑,渾天儀雕塑,銅雕塑
日晷雕塑,校園羅盤雕塑,公園景觀雕塑

隋書·天文志中記載了耿詢的成就,「觀測日晷和刻漏,是測天地正儀象的根本」。「明史·天文志」對日晷的形制,定時之法都有詳細的記載。較之圭表,它已複雜多了,可以說是一種真正的儀器了,發展到清代,不僅可以計時用,日晷本身已成為一件裝飾藝術品。

日晷雕塑,大型景觀雕塑,漢白玉雕塑
日晷雕塑,公園景觀雕塑,戶外景觀雕塑
戶外羅盤雕塑,古代計時器雕塑

日晷名稱是由「日」和「晷」兩字組成。「日」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為「太陽的影子」。因此,所謂日晷,就是白天通過測日影定時間的儀器。日晷計時的原理是這樣。

日晷雕塑,校園科技展覽館雕塑
大型廣場雕塑,日晷雕塑,校園文化雕塑

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第一是影子的長短在改變,早晨的影子最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中午它又重新變長;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變,因為我們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從原理上來說,根據影子的長度或方向都可以計時,但根據影子的方向來計時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計時。由於日晷必須依賴日照,不能用於陰天和黑夜。因此,單用日晷來計時是不夠的,還需要其它種類的計時器,如水鍾,來與之相配。

相關焦點

  • 日晷:古人依靠太陽照射的影子計時,那陰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
    關於日晷去年改編自馬伯庸小說的《長安十二時辰》隆重上映,影片中,有大量日晷的鏡頭,不難發現,在唐代這種日晷計時極為盛行。現在日晷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較常見,多在一些古代大院之內。既然日晷是利用指針的影子來計時,那就得必須有太陽,如果遇到下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日晷的來源在我國古代,有關日晷最早的記錄是在周朝,周朝人們就已經習慣用日晷來計時,並且發明了其規則,即一天12個時辰,24個小時,並在日晷上詳細標明其刻度。
  • 日晷和漏刻 你知道這些古老工具的計時原理嗎
    現代人往往通過鐘錶來計時並安排工作和生活,但我國在清代以前是沒有鐘錶的,要想計時的話很不容易。當然,這並不代表古代沒有計時工具。古代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不斷觀察,逐漸掌握了日升日落、星辰出沒、月亮圓缺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並以此為契機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計時工具。「日晷」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日晷,就是人類根據日影位置的變化來測量時間的一種工具。
  • 中國古代的計時器——日晷
    時間:  公元前2357~2258年,朝代堯,日晷測時已達相當高的精度(記載文獻:殷墟出土卜辭《尚書•堯典》)  功能: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 【地理探究】日晷是個什麼鬼?考點給你整理好了!
    環形日晷是一種將晷面替換成圓環的赤道日晷,也稱作赤道羅盤日晷,晷面變成了圓環或者半環,所在平面依然與赤道面平行,晷針的日影都落在環形的刻度上,不必再在兩個晷面間來回交替,讀取時間更加方便。  雖然日晷計時簡單可靠,但卻有巨大的兩個缺點,一是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必須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並且正確指向北極星。二是日晷依賴日照,如果是陰天或者黑夜,那麼日晷就失去了計時作用。
  • 日晷不是擺設,正確安裝得知道這些
    而後,該市一家高檔酒店門前的日晷晷盤內容也被爆出現內容差錯。日晷為何物?有什麼用途?可以分成哪些類型?帶著諸多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副研究員馬莉萍。  日晷可分三類,赤道式最常見  《說文解字》中有「晷,日影也。」日晷就是利用太陽的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儀器。
  • 地理試題教研之日晷的工作原理
    經過此次討論,大家對日晷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日晷的工作原理,你知道嗎?日晷本義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陽的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設備,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陽陰影的指標(即晷針)、承受指標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線組成。
  • 用影子計時——日晷的使用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日晷,一部分人也知道日晷是古代的「鐘錶」。可是站在日晷面前,你知道如何看時間的嗎?下面就以我們常見的赤道式日晷為例分析。清華日晷1.日晷的構造和放置。日晷有晷面(晷面有刻度和標識,下文詳細介紹)和晷針組成。所謂赤道式日晷,指的是晷面與赤道面平行,晷針與晷面垂直,上端指向北極星(有點像扒了皮的地球儀),所以,不同地方日晷放置的傾角不一樣,和當地緯度互餘,晷面坐南朝北(即北面朝上,南面朝下)。如下圖所示。2.日晷的使用原理。每天同一時刻,物體影子長度會有變化,但在地面的投影位置固定不變。
  • 古代天文學家智慧超群 渾儀簡儀玲瓏儀圭表秤漏 件件精美測量準確
    圖中是古觀象臺景區的沈括雕塑,夢溪筆談作者,他是宋代人,在司天監期間,改制了渾儀,圭表,還有浮漏等儀器。沈括後面就是渾儀。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他在1279年和王恂一起建造了司天台。他創製了簡儀,仰儀,還有高表等十幾種天文儀器。主持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天文大地測量,精確測算了回歸年長度,並且編撰了授時曆。郭守敬後面就是簡儀。
  • 石雕日晷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石雕日晷通常是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日晷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日晷的計時原理是根據一天中影子方向的變化來的。石雕日晷-凱巖石業石雕日晷-凱巖石業>石雕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
  • 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圭表說明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能隨時看看鐘表手錶甚至手機等知道時間,但也有量度時間的辦法。那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根據相關資料,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前222)。有根據日影長短及方向測定時間的圭表、日晷,有利用流體力學原理製作的刻漏(用水)和沙漏,有採用機械傳動的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
  • 古代測時的日晷分這樣多型號 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特殊功能
    日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測時儀器,由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垂直於盤面,通過晷針日影在盤面上的方向就能測定時間。據《隋書·天文志》記載,日晷最早的發明時間大約是隋開皇十四年(594),袁充發明的地平日晷。
  •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時間:2016-12-13 11:02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在沒有手錶也沒有掛鐘的古代,人們怎樣計時呢?
  • 日晷和漏刻:那些古老時光的計時器
    現代人往往通過鐘錶來計時並安排工作和生活,但我國在清代以前是沒有鐘錶的,要想計時的話很不容易。當然,這並不代表古代沒有計時工具。古代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不斷觀察,逐漸掌握了日升日落、星辰出沒、月亮圓缺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並以此為契機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計時工具。「日晷」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日晷,就是人類根據日影位置的變化來測量時間的一種工具。
  • 古人是如何計時的?古代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
    國學晚自習◆ ◆ ◆ ◆ ◆國學知識古代一個時辰等於現在2個小時,但古代的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三更夜半」是現在的幾點?「彈指」、「瞬息」、「一念」、「剎那」,它們之間如何換算?來,漲知識,收藏吧!時辰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
  • 乾貨|中國古代就是這麼計時的!
    日晷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日晷解析圖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 [五下]計時工具
    知識介紹1.古代的計時工具現在幾點了?這個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在古代可不是那麼好回答的。
  • 古代智慧的結晶
    我們知道在古代,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規定什麼時間上朝,大臣就必須要按時上朝。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呢?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先懂得計時國家,在商朝的後期,中國就已經開始將一天的時間進行劃分,當時出現將晝夜分為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之後一直使用百刻計時制,直到清朝才被廢除。
  • 西安日晷裝反一年 日晷究竟該怎麼擺放和使用?
    一年前已發現問題卻未能調整過來趙先生在政府部門工作,幾十年未見的一個戰友最近來西安了,他陪老戰友逛城牆遊南門,在月城內發現這個日晷後很感興趣,仔細觀察晷盤後發現計時不對,「南門是西安的『會客廳』,每天有很多國內外遊客在這裡遊覽,在日晷前拍照片的人也很多,怎能出現這樣的問題?看了這一幕,感覺心情很不好。當時我連照片也沒拍,就拉著戰友到別處去了。」
  • 古代沒有鐘錶,中國人如何計時?原來最早的鐘表就是宇宙!
    日晷,最初的鐘表模型那麼,我們通過看上面圭表的形式還是能發現缺點,平方的正南正北的圭不能直接與光陰對應,在這樣的缺點存在情況下,我們的祖先又發明了日晷。日晷何為日晷?日晷是由銅製作的指針和石頭做的圓盤兩部分組成,銅製的指針是用來測日影的,叫做「晷針」,也叫表。
  • 中國古代的天文儀器上,都有哪些稀奇古怪的小機關?一起來看看吧
    二、日晷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日晷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