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血液氣味,只需一種關鍵分子

2021-01-15 快科技

血腥味常會讓人類感到不適,但對於吃肉的動物而言,這卻意味著食物就在附近。近日,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ping University)的行為學研究員們從哺乳動物血液中找到了散發「血味」的關鍵分子,單是有這一種物質,就可以像真的血液一樣吸引動物的注意。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

參與研究的馬蒂亞斯?拉斯卡(Matthias Laska)是一名動物學教授,他主要從事嗅覺方面的研究。他關注氣味對動物行為的影響,並且已經進行了若干研究工作。

拉斯卡稱:「對於捕食者來說,食物的氣味是極具吸引力的,這氣味主要與血液有關。而我們想要知道的是,究竟是哪種化學物質形成了血液的味道。」

研究人員在瑞典的科爾馬登野生動物園(Kolm?rden Wildlife Park)進行的研究發現,血液氣味中所含有的一種成分對動物們的吸引力並不亞於血液的味道本身。拉斯卡教授稱:「這是一項全新的發現,並帶來了關於演化的有趣問題。」

拉斯卡教授曾嘗試在哺乳類動物血液裡的易揮發成分中進行搜索,但一無所獲。很早以來,人類血液分析就被用於疾病識別,但對於是什麼成分給血液帶來了其標誌性的特殊氣味,我們卻知之甚少。

為了尋找答案,參與研究的一名碩士研究生被派往德國的埃朗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t in Erlangen),對哺乳類動物的血液進行氣象色譜分析和質譜分析,這是用於分離、識別樣本中的化學化合物的技術。分析儀器檢從血液裡檢測出了大約30種成分,其中有些是脂類的分解產物。但精密的儀器還是敗給了同樣參與分析的「氣味專家」,他們識別出了被氣相色譜分析完全忽視的氣味。

最終研究鎖定了一種名為反式-4,5-環氧基-2-癸烯醛(trans-4,5-epoxy-(E)-2-decenal)的物質。這是一種醛類化合物,它會散發特別的「金屬氣味」,聞到它會讓人聯想到血液。

在研究人員找到這種氣味分子之後,他們便在動物捕獵者中進行了實地驗證,來確定動物們是否真的會被這種氣味吸引。研究人員在瑞典的科爾馬登野生動物園進行了實驗,他們選擇了四種捕食者:豺(Cuon alpinus)、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南美藪犬(Speothos venaticus)以及西伯利亞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觀察這些動物們在嗅到這種氣味後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研究人員準備了一些的圓木,並分別將這些圓木充分浸泡在四種不同的液體中,其中包括實驗室提取的上述醛類化合物溶液、馬的血液、水果香精溶液、以及一種幾乎無味的對照溶劑。研究人員將經過不同液體浸泡的圓木依次放置在這些動物經常出沒的區域中,每種圓木各放置一天,一天也只放一種氣味的圓木。同時有一組學生對這些動物的行為進行仔細觀察。

實驗的結果非常明顯。浸泡過上述醛類化合物的圓木和浸泡過血液的圓木對這些受試動物都有很高的吸引力,而另外兩種圓木則幾乎無法引起捕食者們的興趣。發現帶有「血味」的圓木後,動物們常見的反應包括嗅、舔、咬、抓以及隨意玩弄。在這些動物中,老虎對圓木保持興趣的時間最長,而南美藪犬則最早對這些不能吃的木頭失去興趣。這是首次有研究發現,一種關鍵的氣味化合物就可以和成分複雜的動物血液一樣具有吸引力。

四種動物對「血味」圓木的反應。圖片來自原論文。

拉斯卡教授表示:「動物如何通過演化而對這種氣味產生興趣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也許是因為,這是所有哺乳類動物血液中的一種共通的成分。」拉斯卡教授還計劃進行幾項後續研究,包括研究那些被捕食的獵物——例如老鼠在面對血液氣味時會如何反應。

而對於野生動物園來說,這項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的運營中。被鐵絲網包圍的動物們需要適當的刺激來保持活力和健康(這也就是動物園的「丰容」)。而用這種化合物處理過、散發著誘人「血味」的圓木可以被廣泛放置於動物們的生活環境中,來吸引它們動起來。(編輯:窗敲雨)

題圖來自:crafthubs.com

論文原文:

Nilsson S, Sj?berg J, Amundin M, Hartmann C, Buettner A, et al. (2014)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Mammalian Blood Odor and a Blood Odor Component in Four Species of Large Carnivores. PLoS ONE 9(11): e112694. doi:10.1371/journal.pone.0112694

相關焦點

  • 產生一種新型的氣味分子需要什麼條件?
    譬如,美國人覺得冬青植物的氣味很好聞,部分原因是它是根汁汽水(一種添加了冬青植物的根汁製成的無酒精飲料)中的一種重要成分;而歐洲人聞到冬青恐怕要皺眉頭,因為這會令他們不快地想起鎮痛油——一種你四肢疼痛時會搽的東西。此外,有研究表明,同一種氣味好聞或不好聞,往往取決於觸發了哪些聯想。例如,許多奶酪中含有與汗襪相同的氣味分子——異戊酸。
  • Sci Signal:關鍵分子或能將血液凝固同機體先天性免疫防禦機制聯繫...
    2017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阻斷傷口流血對於機體健康非常有益,血液凝固過程,即血液從液體變成凝膠狀再形成凝塊的過程,其能夠有效抑制機體過量出血和感染發生,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當血液凝固時機體中所發生的具體分子事件,近日,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的分析方法闡明了血液凝固過程中immunoresolvents分子的關鍵角色,immunoresolvents
  • 中國學者:只需「極微量」血液即可檢測人體重金屬含量
    原標題:中國學者:只需「極微量」血液即可檢測人體重金屬含量  東方網7月14日消息:環境汙染可導致汞、鉛、鎘、砷等重金屬在人體中積累,造成慢性中毒。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黃行九研究員課題組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只需約10微升血液即可快速、精確地檢測出其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將所需血量降為傳統技術的二百分之一,對減少病人痛苦、提高檢測的選擇性和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微納材料器件領域著名學術期刊《Small》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血液檢測能夠反映出眾多生化指標的正常與否,對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但通常需要採集不少的血液樣品。
  • 人工智慧是怎樣預測分子的氣味的
    打開APP 人工智慧是怎樣預測分子的氣味的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19-10-25 15:51:28 據TNW報導,谷歌的研究人員正試圖開發一種神經網絡,幫助人工智慧識別分子的氣味特徵。 谷歌認為,識彆氣味是一個多標籤分類問題,這意味著一種物質可以有多種氣味特徵。因此,為了識別分子的氣味特徵,研究人員使用了圖形神經網絡(GNNs),這是一種以圖形為輸入的深度學習模型。該團隊在香水專家的幫助下,製作了氣味標籤,可以用來識別分子的嗅覺特性。
  • 數學模型預測分子氣味
    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繪製出了香氣分子地圖。人類的鼻子很容易區分剛煮出來的咖啡的香氣和壞雞蛋的臭味,但其中涉及的生物化學原理卻相當複雜。最近,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嗅覺「地圖」——分子如何結合以產生各種氣味的幾何模型。
  • 城市分子式 氣味辭典
  • 一種神秘分子令生物嗜血!有的物種害怕退避
    科學家發現,哺乳類的血液中含有一種分子「E2D」,能控制生物嗜血與否。圖為科研人員在研究血液。資料圖片科學家發現,哺乳類的血液中含有一種分子「E2D」,推測它能讓掠食者查覺到食物,也能讓動物感應到危險信號、退避三舍,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和馬蠅對「E2D」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反應,暗指這存在很深的演化根源。
  • 重組氣味分子使人更愉悅—新聞—科學網
    從玫瑰花香到煙火薰香,再到刺鼻的魚腥味,每一種氣味都是由氣味分子混合而成,再與人體鼻腔內的蛋白質受體相結合,讓人感覺到不同的氣味。
  • 利用人工智慧鼻子預測分子的氣味
    2017年2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你看到一種顏色之前,你能夠僅根據光的波長預測它。音樂無需親耳聽見而能夠僅根據樂譜上的音符加以理解。但是氣味不是這樣的。辨別一種東西聞起來像是玫瑰味、松脂味、汽油味還是海風般清新的唯一方法是聞它。一項新的研究讓我們的最為神秘的嗅覺變得更加可預測一些。
  • 化學物質經新陳代謝產生氣味分子
    人體化學方程式   這些化學元素與蓋房子用的磚頭大不相同,並不是抹上水泥後摞起來,就不用管了,而是通過化學鍵等互相結合,組成各種生物分子,並且時刻吐故納新,處於循環之中。以蛋白質為例。這就是人體氣味的第一個來源:體內的化學物質經新陳代謝,產生氣味分子,氣味分子被呼吸道(呼吸)、小汗腺(出汗)等排出體外。   體味的第二個源頭是頂泌汗腺。頂泌汗腺和小汗腺一樣,也是一種由分泌部和導管組成的腺體。頂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窩、肛周、生殖器等部位。在正常情況下,頂泌汗腺接受性激素和交感神經的調控,分泌出無味的汗液。但是,你「並不是一個人」。
  • 科學家正在還原,重現百年前的氣味
    於是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歷史學家正試圖通過多種方式還原歷史的氣味,中世紀的歐洲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還原最真實的中世紀歐洲的味道有過旅行經歷的人如果仔細回憶,就能夠將如今的歐洲與香水、香菸、蛋糕的味道聯繫起來,不過中世紀的歐洲卻沒有這麼「高級」,根據相關信息,考古學家和科學家試圖還原最真實的中世紀歐洲。
  • 研究稱改變分子振動頻率和模式能改變分子氣味
    研究人員在納米級上對分子振動做出改變,以確定分子振動與分子氣味的關係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分子的氣味有分子振動模式所決定,而不是分子的結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納米級上對分子振動做出改變,以確定分子氣味與之的關係。研究表明了改變分子的振動模式,就能改變分子的氣味,而這也意味著人們的嗅覺能夠感應到納米級的分子振動。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用更重的氫同位素重氫來替換了麝香分子中的氫原子,使分子中的氫元素質量變為原來的兩倍,從而改變了分子的振動模式,但分子結構並沒有發生改變。
  • 計算機算法預測分子氣味
    計算機破解了一道困擾化學家幾個世紀的難題:從分子的結構預測它的味道。這一壯舉或許使香水製造商和味道專家得以在試驗和錯誤大大減少的情況下創造新產品。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生命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 和結果可通過分析光波長或聲音被預測出來的視覺和聽覺不同,人類的嗅覺一直很神秘。
  • 谷歌正訓練人工智慧預測分子氣味
    來源:獵雲網編譯:葉展盛一批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和化學方面的專家正在通過圖神經網絡來識別分子、預測氣味。這批專家建立的模型性能已經超越了目前的所有方法,該模型誕生於DREAM嗅覺預測挑戰賽。這些研究人員相信,隨著機器學習在分子識別領域應用水平的提高,機器智能將可以進行氣味識別,就像讓人工智慧模擬視覺、聽覺等其他感知能力。另外,研究人員還在嘗試讓機械臂獲得觸覺。一篇相關論文裡寫道:「深度學習在嗅覺方面取得的進步,能幫助發現新的化學合成物,進而減少自然作物的需求,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 氣味有機分子初探--左智偉助理教授講授導師研討課
    --氣味有機分子初探」的研討課,吸引了三十餘名本科學子前來聆聽。 左教授首先從大家的平日生活講起,生動闡釋了有機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讓大家對於平時聞到的氣味有進一步了解,表明人的嗅覺與氣味有機分子密切相關。接著,左教授通過形象生動的例子與理論結合,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了分析,闡釋出其背後的原理。
  • . | 光脫籠策略用於氣味分子的化學傳感研究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設計了一種可以紫外光脫除的保護基團,加上保護基團後,失去生物活性的氣味分子可以很好地被遞送到其受體周圍而不激活其受體。只有光照之後,保護基團脫除,才可以釋放出有生物活性的氣味分子。利用此策略,作者成功實現了HEK293細胞中表達的重組TRP離子通道的激活,並且在小鼠嗅覺上皮細胞中觀察到了相應的電嗅覺圖。氣味分子是一類低分子量的可以被人或動物嗅覺系統所檢測的分子。
  • 檀香的氣味分子有可能幫助頭發生長?
    ,嗅覺細胞向中樞神經傳遞信號,大腦接收到信號後便會產生與氣味分子相對應的嗅覺。研究結果顯示,位在頭皮上的嗅覺受器只具有與氣味分子結合的功能而已,並不會將訊號傳遞到大腦裡,因此,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靠頭髮來「聞」到味。
  • 宇宙聞起來是什麼氣味?
    通常情況下,固體間分子作用力大於液體大於氣體,所以固體需要更多的熱作用力來掙脫分子間束縛。舉個例子,你買回來一顆榴槤,那麼在整個房間內都能聞到氣味。對於氣體分子,我們接收的感官一般是鼻子,這是因為在鼻腔後部有一小塊組織,上面分布了數百萬個嗅覺受體神經元,這些神經元上都有與空氣直接接觸的纖毛。當人吸氣時,飄散在空氣中的氣體分子會鑽進鼻腔,然後與這些纖毛延伸的受體蛋白結合,引發化學刺激,再轉變成電信號經由嗅覺神經軸突傳遞到大腦,人也因此聞到了氣味。
  • 氣味科普:為什麼鼻子可以聞到氣味?
    鼻子要聞到氣味,首先要有氣味來源,通常是空氣中的揮發性化學分子,當化學分子被吸入鼻腔,便與嗅覺受體結合。嗅覺受體是由「G蛋白耦合受體」蛋白質家族所組成,分布在嗅覺細胞表面,嗅覺細胞位於鼻腔上端的嗅上皮層,由鼻孔往上算約七公分的位置,面積約一平方公分,像一片指甲大小。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科技日報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