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書院駐樓導師、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左智偉在本科生宿舍一樓活動空間開設了題為「香味從何而來?--氣味有機分子初探」的研討課,吸引了三十餘名本科學子前來聆聽。
左教授首先從大家的平日生活講起,生動闡釋了有機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讓大家對於平時聞到的氣味有進一步了解,表明人的嗅覺與氣味有機分子密切相關。接著,左教授通過形象生動的例子與理論結合,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了分析,闡釋出其背後的原理。例如人所嗅聞到的氣味可以分為7種,分別是:麝香味、樟腦味、花香味、辛辣味、薄荷味、乙醚味和腐敗味;其中荔枝和葡萄中都含有玫瑰花香味,很多氣味雖然分子結構上相差很微小,但是被我們聞出來的味道卻相差很遠,分子結構的稍加變化呈現的卻是區分度較大的氣味;又例如桃子和梨和椰子的香味只相差幾個碳鍵但是味道卻相去甚遠;對於最常用的香味——麝香,應用中已經可以通過簡單的化學步驟把它合成。
短短的研討會蘊含深厚,從生活中講起,最後回歸生活,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卻又感受最深。大家在研討課中不僅探索到了平常所未曾踏入過的領域,也打開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門:香水工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令人驚豔。化學與生物的緊密結合在左教授的講座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讚嘆。此課之前,氣味是一種抽象的感覺,可正向可負向;此課之後,氣味成為更加直觀的有機分子,有醇有酮還有酯;氣味不神秘,鼻子一吸便有直觀體驗,無需多言;氣味卻也很神秘,不同的分子與不同的鼻內受體蛋白結合帶來不同的感受,著實費解。於細微處探氣味,可得無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