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李晨曦助理教授在氣相分子成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1-01-1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晨曦助理教授與瑞士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的Ruth Signorell教授課題組合作,在氣相分子相態變化的初始過程(即成核過程,nucleation)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 How volatile components catalyze vapor nucleation」為題於2021年1月13日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發表。

氣相成核是指氣相分子相互結合,生成可以自發生長分子團簇的過程。這一過程不但是大氣中新粒子的來源,也廣泛存在於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理解成核過程對分析大氣中顆粒物的氣候與健康效應,優化工業生產過程有重要意義。以往研究發現,在單一物種成核體系中加入另一種高揮發性的物種,可以極大地提高成核速率。闡釋這一現象的機理需要對成核過程中生成的分子團簇進行定量測量。在以往研究中,定量測量集中相互作用較強的物質(如空氣中的痕量硫酸與鹼性分子),而並沒有涉及弱相互作用的物質(例如非極性分子與碳氫化合物)。這是由於弱相互作用的物質形成的分子團簇極為脆弱,在實驗上定量測量這些團簇的組成與濃度極為困難。面對這一挑戰,李晨曦與Ruth Signorell教授課題組在研究中獨特地結合了拉瓦爾噴管,真空紫外光電離與飛行時間質譜儀,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分子團簇的完整性,使定量的動力學分析成為可能。該研究中所使用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結合了拉瓦爾噴管,真空紫外光電離與飛行時間質譜儀的成核研究裝置。

理解CO2的相變過程對碳存儲技術開發、闡釋火星大氣的氣象過程有重要意義。鑑於CO2的重要性,李晨曦助理教授利用上述實驗裝置,在研究中選取了CO2 作為成核物種之一,研究了其與甲苯、水、正丁烷、正己烷及丙醇在成核過程中的互動。研究發現,CO2 在本質上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與其它分子形成過渡性的分子團簇,通過伴侶機制(chaperone mechanism)極大地加速了成核過程。甲苯在CO2存在時生成分子團簇的質譜圖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成核過程中首先生成的分子團簇是純甲苯團簇,然後這些分子團簇再通過CO2的凝結繼續生長。


圖2 甲苯在CO2存在時生成分子團簇的質譜圖隨時演進

本研究揭示了氣相分子在成核過程中形成分子團簇的重要細節,打開了定量研究弱相互作用物質成核過程的大門。實驗結果不僅揭示了若干含CO2的二元體系的成核過程,對完善成核機理也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得到了瑞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ETH Zürich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學為該論文的第一單位,李晨曦助理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3/eabd9954

 


相關焦點

  • 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標題: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研究組等在高氧化價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10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自然》上。該項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周鳴飛課題組聯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 西安交大前沿院在異自旋環形分子磁交換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幾十年,分子磁性的不斷研究使其在單分子磁體、單鏈磁體、分子磁製冷劑、自旋量子比特和單分子螺旋磁矩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在這些體系中,磁交換作用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分子磁學的研究核心之一。有限的環狀多核簇合物因其可以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包括同自旋和異自旋體系。
  • 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低介電常數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王宏達課題組與孫兆茹課題組開展實驗與理論協作,在低介電常數(low k)材料探索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Inorganic Low k Cage-molecular Crystals」為題,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no Letters上在線發表。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跳轉閱讀疫情期間,化學加網企業包年套餐買一年贈多一年 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團簇,因其複雜的分子結構、均一的尺寸、獨特的性能,成為團簇化學家們熱衷構築的體系。輪狀結構由於其特殊的化學及物理屬性備受關注,例如有限的輪狀多核簇合物可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引起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
  • 上海交大錢璐璐,沒成為新紅樓的林黛玉,卻成了加州理工的正教授
    加州理工學院錢璐璐教授與其研究生 Kevin Cherry 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小的試管中誕生的人工智慧。該論文於2018年7月4日在頂刊《自然》被刊登。錢璐璐畢業於東南大學,畢業後錢璐璐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開始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求學。其導師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賀林。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30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該研究以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亞型中高表達的FTO為靶標,根據FTO識別m6A修飾底物的分子機制等特點,應用基於晶體結構的化合物設計、合成優化等手段,獲得FTO小分子抑制劑。
  • 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葉文秀助理教授研究組最新研究成果:植物...
    由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葉文秀助理教授與岡山大學Yoshiyuki Murata教授牽頭,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盧江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Toshinori Kinoshita教授、日本明治大學Hanae Kaku教授和Naoto Shibuya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題為"Stomatal immunity
  • J HAZARD MATER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雅林教授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
    博士研究生李一帆、孫紅和揚州大學田振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劉吉元副研究員和張雅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由於小菜蛾在田間的抗藥性極為嚴重,造成了殺蟲劑在田間不合理的頻繁使用,導致了嚴重的農業健康和環境安全問題。擬除蟲菊酯是一類防治小菜蛾方面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但小菜蛾對該類殺蟲劑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並且擬除蟲菊酯在土壤中的殘留會造成環境安全問題,探索小菜蛾對擬除蟲菊酯的解毒代謝十分重要。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具有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可以與有機材料的一維分子鏈形成緊密連接的導電網絡,並沿鏈網絡提供高導電通道,因此常被用於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但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極低的澤貝克係數導致複合材料的澤貝克係數難以提高。
  •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利用木質纖維素降解液合成生物基產品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生物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5年影響因子為
  • 上海交大醫工交叉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成功構建中國漢族人泛基因組分析流程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兩個跨學科、跨專業科研團隊,通過數年的協作科技攻關,開發了一套針對大規模人類基因組深度測序數據的全新分析系統---人類泛基因組分析系統(Human Pan-genome Analysis system,簡稱HUPAN)。該方法學的建立為解析人類基因組中尚未被發現的「暗物質」提供了重要研究工具。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朱林繁教授課題組在原子分子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朱林繁教授課題組與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日本SPring-8同步輻射等國內外同行合作,在乙炔和氧分子的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
  •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在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和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的見證下,中船集團副總經理杜剛與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代表雙方籤署《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由中船集團副總經理孫偉主持。
  • 上海交大竇紅靜團隊發表多糖人工仿細胞研究的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竇紅靜教授團隊在合成具有凝集素結合特性的多糖仿細胞微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Lectin-Glycan-Mediated Nanoparticle Docking as a Step toward Programmable Membrane Catalysis and Adhesion in Synthetic Protocells」以上海交大為第一單位於2020年7月發表於納米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CS
  • 研究大型動物滅絕原因 西安交大取得新進展
    10月20日,記者獲悉,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的合作論文——「過去八千年的古氣候記錄為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大型動物滅絕提供氣候背景」日前登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甾體類天然產物在生物體內常常充當信號分子,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該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員具有破缺的骨架結構,被稱為開環甾體 (secosteroids),其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關注。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