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怎樣預測分子的氣味的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人工智慧是怎樣預測分子的氣味的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19-10-25 15:51:28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25日 消息:除了視覺分析,未來人工智慧也將擅長嗅覺分析。據TNW報導,谷歌的研究人員正試圖開發一種神經網絡,幫助人工智慧識別分子的氣味特徵。

谷歌認為,識彆氣味是一個多標籤分類問題,這意味著一種物質可以有多種氣味特徵。因此,為了識別分子的氣味特徵,研究人員使用了圖形神經網絡(GNNs),這是一種以圖形為輸入的深度學習模型。該團隊在香水專家的幫助下,製作了氣味標籤,可以用來識別分子的嗅覺特性。

谷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模型可以用於預測RGB布局中的新氣味或未分類氣味。未來,該團隊希望為數位化氣味創造解決方案,甚至可以沒有嗅覺的人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谷歌希望為該研究創建更開放的數據集,以便研究人員能夠將它們用於各種氣味相關的機器學習模型。

來源:站長之家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谷歌正訓練人工智慧預測分子氣味
    來源:獵雲網編譯:葉展盛一批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和化學方面的專家正在通過圖神經網絡來識別分子、預測氣味。這批專家建立的模型性能已經超越了目前的所有方法,該模型誕生於DREAM嗅覺預測挑戰賽。這些研究員主要來自於谷歌、加拿大高等研究所、多倫多矢量人工智慧研究所、多倫多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這些研究人員相信,隨著機器學習在分子識別領域應用水平的提高,機器智能將可以進行氣味識別,就像讓人工智慧模擬視覺、聽覺等其他感知能力。另外,研究人員還在嘗試讓機械臂獲得觸覺。
  • 利用人工智慧鼻子預測分子的氣味
    2017年2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你看到一種顏色之前,你能夠僅根據光的波長預測它。音樂無需親耳聽見而能夠僅根據樂譜上的音符加以理解。但是氣味不是這樣的。辨別一種東西聞起來像是玫瑰味、松脂味、汽油味還是海風般清新的唯一方法是聞它。一項新的研究讓我們的最為神秘的嗅覺變得更加可預測一些。
  • 數學模型預測分子氣味
    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繪製出了香氣分子地圖。人類的鼻子很容易區分剛煮出來的咖啡的香氣和壞雞蛋的臭味,但其中涉及的生物化學原理卻相當複雜。最近,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嗅覺「地圖」——分子如何結合以產生各種氣味的幾何模型。
  • 計算機算法預測分子氣味
    計算機破解了一道困擾化學家幾個世紀的難題:從分子的結構預測它的味道。這一壯舉或許使香水製造商和味道專家得以在試驗和錯誤大大減少的情況下創造新產品。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生命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 和結果可通過分析光波長或聲音被預測出來的視覺和聽覺不同,人類的嗅覺一直很神秘。
  • 產生一種新型的氣味分子需要什麼條件?
    在主要的感官中,嗅覺是我們了解得最少的,這使得我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但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甚至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正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氣味的偏好是後天習得的從對香水的喜愛到對腐臭的厭惡,我們所有對氣味的偏好都是後天習得的。
  • 谷歌新AI系統專注於打造人工嗅覺:從分子層面上辨別香水氣味
    谷歌新AI系統專注於打造人工嗅覺:從分子層面上辨別香水氣味  Winnie Lee • 2019-10-28 10:55:
  • 城市分子式 氣味辭典
    當我們形容一種氣味的時候,通常都要絞盡腦汁,用比喻來描述「這聞起來好像……」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學習氣味,如同學習ABC或123那樣呢? 我們的生活中早已有了表達色彩的語言,但遺憾的是有關氣味的詞彙卻遲遲沒有發展。這促使圖拉斯著手創編第一部氣味辭典——《NASALO》。圖拉斯認為,人們用來描述氣味的語言會影響人們對氣味的感知,氣味本身並無好壞之分,而形容的語言為之賦予了偏見的色彩。因此NASALO字典裡的詞彙是充滿想像力的,儘管這些詞彙都是她自己編造,但也並非隨意而為,而是根據語言學的相關規則排列而成。
  • 人工智慧首次預測蛋白質「光學指紋」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6月9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江俊教授與其合作者合作,通過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中的神經網絡技術,模擬了蛋白質肽鍵結構與性質之間的構效關係,大大降低了計算量,為預測蛋白質的光學特性提供了一種高效的工具
  • 研究稱改變分子振動頻率和模式能改變分子氣味
    研究人員在納米級上對分子振動做出改變,以確定分子振動與分子氣味的關係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分子的氣味有分子振動模式所決定,而不是分子的結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納米級上對分子振動做出改變,以確定分子氣味與之的關係。研究表明了改變分子的振動模式,就能改變分子的氣味,而這也意味著人們的嗅覺能夠感應到納米級的分子振動。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用更重的氫同位素重氫來替換了麝香分子中的氫原子,使分子中的氫元素質量變為原來的兩倍,從而改變了分子的振動模式,但分子結構並沒有發生改變。
  • 重組氣味分子使人更愉悅—新聞—科學網
    從玫瑰花香到煙火薰香,再到刺鼻的魚腥味,每一種氣味都是由氣味分子混合而成,再與人體鼻腔內的蛋白質受體相結合,讓人感覺到不同的氣味。
  • 聚焦前沿——「當分子病理檢測技術」偶遇「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91360智慧病理網邀請到吉林省磐石市醫院病理科徐捷主任為大家講解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加持的分子病理學檢測技術,將會為中國醫學界帶來怎樣的福音?歐巴馬宣布的「癌症登月計劃「中的一個項目就是讓人工智慧進行機器學習(算法)和深度學習以識別癌症。本文將從分子檢測的重要性入手,簡述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分子檢測中的應用,並對目前遇到的問題及挑戰進行總結。
  • 現實版黑客帝國:AI能給氣味編程了,想要啥味要啥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夠幫助生物傳感器逐漸監測到更低濃度的氣味。1、谷歌團隊使用神經圖形網絡識別、預測氣味人類的氣味感知是激活400種不同類型嗅覺受體,其中的百萬分之一的嗅覺感知神經元(OSN)將信號發送到嗅球,然後再發送到大腦中其他結構的結果。一個由化學、生命科學和AI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從去年開始就已經著手使用圖形神經網絡來識彆氣味分子並預測氣味。
  • AI能給氣味編程了,想要啥味要啥味
    ▲生物散發氣味分子NeOse Pro和Aryballe的矽光電子平臺會將氣味分子與充當嗅球的生物傳感器結合,並近乎實時地顯示出獨特的氣味信號,一旦檢測到這樣的氣味信號,對應的軟體便會將它們與先前收集和分析的氣味資料庫中的500多個條目關聯起來,解釋這些信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夠幫助生物傳感器逐漸監測到更低濃度的氣味。
  • 谷歌AI可準確預測化學分子性質
    近期,谷歌(Google)的博客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了谷歌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在這篇文章中,谷歌與DeepMind以及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一同做出了突破——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他們能準確預測分子的性質!這對於藥物發現來說,有著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 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識別多種氣味的「電子鼻」
    打開APP 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識別多種氣味的「電子鼻」 發表於 2017-12-04 14:13:36 俄羅斯技術、系統和進程領域空間研究實驗室工作人員研製出一款小型「電子鼻」並獲專利,這是一款能快速學習的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可識別多種化學物質的氣味。
  • 北京大學分子設計實驗室博士生團隊在「默克杯」逆合成反應預測...
    」逆合成反應預測大賽的總決賽冠軍。該比賽包括初賽、複賽和總決賽,吸引了來自高校、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和從事人工智慧研發的公司和專業人士組成的371支參賽隊伍參加。Synthia所使用的7萬多個化學反應規則資料庫是由人類專家經過長年積累編寫的,資料庫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進行更新,且不能通過學習來預測新的反應類型。近年來,人工智慧(AI)新技術在化學和製藥領域嶄露頭角,也逐漸被用於預測化學反應產物和逆向合成路線分析,有望突破現有逆向合成分析技術的瓶頸。本次大賽由默克集團(Merck KGaA)旗下默克生命科學主辦、鯨科技(前身科賽)協辦。
  • 還原血液氣味,只需一種關鍵分子
    ping University)的行為學研究員們從哺乳動物血液中找到了散發「血味」的關鍵分子,單是有這一種物質,就可以像真的血液一樣吸引動物的注意。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參與研究的馬蒂亞斯?拉斯卡(Matthias Laska)是一名動物學教授,他主要從事嗅覺方面的研究。他關注氣味對動物行為的影響,並且已經進行了若干研究工作。
  • . | 光脫籠策略用於氣味分子的化學傳感研究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設計了一種可以紫外光脫除的保護基團,加上保護基團後,失去生物活性的氣味分子可以很好地被遞送到其受體周圍而不激活其受體。只有光照之後,保護基團脫除,才可以釋放出有生物活性的氣味分子。利用此策略,作者成功實現了HEK293細胞中表達的重組TRP離子通道的激活,並且在小鼠嗅覺上皮細胞中觀察到了相應的電嗅覺圖。氣味分子是一類低分子量的可以被人或動物嗅覺系統所檢測的分子。
  • AI技術如何幫助研究人員重現歷史的氣味?
    使用人工智慧創造氣味歷史 最初的菸草有一種奇特的氣味,但之後很快進行了調整與改良,並成為眾多歐洲城鎮氣味環境中的組成部分。」人工智慧則通過計算語言學與計算機視覺介入其中,相關算法可發掘歷史文本與圖像,由此生成氣息與氣味結果,並將其整理進在線《氣味傳承百科全書
  • 氣味有機分子初探--左智偉助理教授講授導師研討課
    --氣味有機分子初探」的研討課,吸引了三十餘名本科學子前來聆聽。 左教授首先從大家的平日生活講起,生動闡釋了有機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讓大家對於平時聞到的氣味有進一步了解,表明人的嗅覺與氣味有機分子密切相關。接著,左教授通過形象生動的例子與理論結合,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了分析,闡釋出其背後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