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有助於推動清潔能源增長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光伏、風能和電池存儲的成本顯著下降。由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牽頭的一項新研究分析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並揭示出成本預計將進一步下降,從而為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普及和電力部門廣泛脫碳帶來了新的可能性。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這一發現,可能會成為全球的一個範例,它表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可能有助於推動清潔能源的增長。

全球範圍內以往的研究和報告未能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和儲存成本的大幅下降,因此低估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新趨勢納入模型,對於各國制定適當的能源政策所需的建模場景是非常寶貴的。

石溪大學工程與應用學院技術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的賀剛(音譯)表示:「長期以來,依靠可變的風能和太陽能來發電一直被認為是對系統運行的挑戰,並且沒有經濟優勢。現在,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可再生能源和儲存成本的下降正在削弱這一假設。我們的論文試圖揭示這些變化對中國清潔能源轉型的影響。」

2010年至2018年,中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陸上風力發電和電池儲存的全球加權平均電力成本分別下降了77%、35%和85%。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這些下降的成本納入到中國電力部門發展的模型中,這是電力部門建模中經常被忽視的一個因素。

該模型展示了截至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的四種情景:照常營業、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使用、碳約束和深度碳約束。他們對模型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成本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中國62%的電力將來自非化石能源,成本將比正常情況下低11%。

該論文的作者強調,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的擴張將需要以輸電線路和存儲容量為形式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持,以保證電網的穩定性。

賀博士解釋:「電力部門的大規模脫碳需要幾個過程同時進行,可再生能源、存儲容量和傳輸基礎設施都必須迅速擴大。基礎設施改造必須獲得應有的投資。在向低碳電力系統過渡期間,社會和經濟公平問題將會得到解決。」

賀剛還說,如果這些過程可以同時實現,中國將能夠以一種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這樣的模型可能表明,快速脫碳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也是有益的,這一設想有望大幅減少排放,並對全球環境產生正向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5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202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將進一步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
  •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
    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增速變化較大,由2017年的68.70%下降至17.30%,下降了約4倍,主要原因在於2018年,我國光伏產業進入轉型調整期。受政策轉向、產業轉型等因素綜合影響,光伏發電收益前景受挫,光伏累計裝機量增速雖有下降但整體呈增長趨勢。除了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增速變化較大之外,其他如水電、風電、生物質等增發展較為穩定。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受電力行業推動的可再生能源恢復發展2020年,用於發電的可再生能源將增長近7%,這與所有其他燃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但長期合同、優先接入電網和新電廠的持續安裝都支撐著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強勁增長。這充分補償了由於經濟活動減少而造成的工業用生物能源和交通用生物燃料的下降。最終,2020年可再生能源需求總體增長1%。
  • IEA: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下降7%為15年之最 碳排放量升溫增加3%
    雖然部分下降是由於成本下降使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便宜,但投資下降仍然是一個警告。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能源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必須迅速增長才能滿足全球氣候變化、潔淨空氣和能源獲取目標。正如國際能源署可持續發展方案所預測的那樣,新可再生能源發電需要迅速增長,全球可再生電力投資需要翻一番(到2030年達到每年近5500億美元)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 利好光伏!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第二,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中方支持後疫情時代能源低碳轉型,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可再生能源產業逆勢增長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根據報告,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將下降8%,煤炭使用量將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業持續增長,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主要發電方式。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保持穩步增長,而美國、西歐、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均不能夠滿足需求。今年新冠危機中,可再生能源表現出強勁韌性和靈活性,同時也給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帶來了新機遇。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可促進經濟向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更有助於完成氣候變化目標。
  • 可再生能源分析和預測(2019~2024)
    執行摘要光伏推動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大幅反彈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在2019年將以四年內最快的速度增長。在2018年經歷將近二十年來的首次停滯之後,新增裝機容量將增長12%。新一輪的增長主要受光伏發電的推動,包括光伏在歐盟迅速擴張,印度市場需求更為強勁,以及越南裝機井噴式增長。
  • IRENA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但要實現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還遠遠不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整體情況2013年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全球投資取得了重大進展,總投資額達1.8萬億美元。技術進步推動安裝成本逐步降低,採購機制日漸成熟,越來越能夠適應市場變動,這些變化促使投資和裝機規模日益擴大。
  • 世界環境日|通往清潔、綠色可再生能源的六種路徑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最新報告《清潔與綠色: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路徑》提出,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在促進清潔和綠色可再生能源建設的六種「聰明」路徑。1、區域識別:找到適合可再生能源建設的區域綜合考慮能源開發潛力和環境因素指標,可再生能源開發區域可以使項目遠離自然土地,並讓項目進展更快速——這是人與自然的雙贏。
  • 中國可再生能源有望在「十四五」時期內,進入倍速發展階段
    未來,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劃時代能源革命,必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近日,中電聯發布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5980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082億元,同比增長51.6%,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增長113.9%。
  • 國家能源局: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多管齊下解決
    另一方面,切實完善和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的保障機制。一是要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推動將消納保障機制納入到相關法律,並上升為法定義務。二是加強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評價考核,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三是從增強調節能力、健全市場機制、創新消納模式、加強消納監管等方面推動形成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
  • 清潔能源轉型臨界點到來,中國有機會引領世界
    在全球市場上,因光伏、風電和儲能電池成本不斷下降,煤炭發電的經濟性越來越差。碳追蹤機構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了煤炭市場展望中的兩大關鍵經濟指標:第一,在全球主要市場上,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成本均低於新建煤電成本;第二,全球超過半數的現有煤電資產的運營成本高於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系統靈活性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增量主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易躍春7月22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為12%,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佔年度裝機比重超過50%,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穩步推進。
  • 「十四五」期間 可再生能源必須要實現跨越式發展
    過去十年,可再生能源帶著綠色「光環」,以迅猛的姿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領域一枝獨秀。從明年起,除海上風電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成本已然大幅下降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其中,中國超過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比例只有4%,但增長勢頭非常強勁。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長量佔全球能源新增量的1/3。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比例從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 光伏:「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主線布局領域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正在緊張編制中,將決定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走向。(來源:微信公眾號「樂晴智庫精選」)隨著光伏在全國範圍達到平價格局,光伏企業達到盈虧平衡點促進企業未來快速發展。在「十四五」期間想要提升非化石能源的佔比,將主要加大對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的產業布局。
  • 火力發電空間有限 清潔能源發電潛力無限
    因此,可再生能源擠壓火電的發電空間是未來的必然趨勢。火電行業也將面臨改革和轉型,而這些變革會成為今後2至3年市場重要的投資機會。按照規定,綠證的價格不能高於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風電綠證價格一般不超過0.26元/KWH,光伏綠證價格一般不超過0.55元/KWH。因此,風電的綠證比光伏的綠證更具有價格優勢。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售出綠證後,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對於申請核發綠證的發電企業,表面上並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 可再生能源4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公司為國電投集團清潔能源平臺,截至2014年底,國電投集團累計裝機容量達到96.67GW,清潔能源比重38.47%,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國電投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在五大發電集團中最低,未來潛在注入資產較大。  光伏目標裝機量及可再生能源附加醞釀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