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下降7%為15年之最 碳排放量升溫增加3%

2020-11-24 前瞻網

IEA: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下降7%為15年之最 碳排放量升溫增加3%

 olivia chan • 2018-08-15 11:38:47 來源:前瞻網 E127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Photograph: Shutterstock)

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投資報告》, 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下降7%,為15年來最大降幅。

雖然部分下降是由於成本下降使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便宜,但投資下降仍然是一個警告。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能源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必須迅速增長才能滿足全球氣候變化、潔淨空氣和能源獲取目標。正如國際能源署可持續發展方案所預測的那樣,新可再生能源發電需要迅速增長,全球可再生電力投資需要翻一番(到2030年達到每年近5500億美元)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乍一看,2017年是可再生能源發展非常好的一年,可再生能源佔發電投資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三分之二。受太陽能光伏發新增裝機容量增長25%以上和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創紀錄增長的支撐,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升至新高。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受年度可用資源和新開發資源的影響,增長6%。

資本成本持續下降,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能的成本分別下降了近15%和5%,這表明我們的確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多的產品。儘管光伏組件等關鍵技術的更優定價有助於資本成本下降,但部署也轉向了安裝成本較低的地區。

這些因素支持了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發電成本下降——在新興經濟體,這一成本下降意味著規模的擴大。更便宜的債務成本和更大的渦輪機幫助降低了歐洲海上風力發電的成本。

可再生能源的成熟和更好的風險管理也促進了更多來自除美國和歐洲外的多種融資來源的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結構。這些趨勢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但2017年的數據也顯示出產能、新一代產品和未來投資趨勢的預警信號。

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基本持平,僅增長2%。相比之下,2014年至2016年,新增產能年均增長率為13%。下降的原因是投入運營的陸上風力和水力發電廠數量減少,與太陽能光伏相比,這些發電廠每單位發電能力產生的能源更多。

因此,預計2017年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年發電量較上年下降7%,而新增裝機容量增幅不大。

在新核電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強勁投資對於推動低碳發電更為重要。在一些地區,現有核電站的關閉降低了新可再生能源的影響。

將所有的低碳發電投資加在一起,2017年,他們預期的新年產量下降了10%,這是連續第二年下降,並且沒有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這意味著電力行業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趨勢,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3%。

這些警告信號突顯出,政府必須採取更有針對性、更穩定的政策努力,以促進各種技術的投資,從而符合可持續性目標,並利用包括公共金融機構在內的各種行業和金融機構的資金。

政府還需要通過增強系統的靈活性確保這些投資的價值,並管理對消費者的影響。令人鼓舞的是,更多的支出正投入到電網、智能電網和電池存儲領域,這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靈活的電力系統——這對於增加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更高份額至關重要。

最後,運輸和供暖電氣化需要更強有力的投資支持,由清潔能源提供動力以及在這些部門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資金動向私有資金是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2013至2018年期間佔總投資的86%。私有資金中,46%來自項目開發商,22%來自商業金融機構,兩者佔據了主要部分。2013年至2016年,項目債券曾是最普及的金融工具,佔可再生能源投資的35%。2017年後,常規債超過項目債券,2017年至2018年佔比達到32%。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在新冠病毒爆發後,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較2019年同期下降34%。展望未來,全球危機對能源和金融領域的影響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投資產生負面影響,阻礙全球能源轉型的進程。然而,當前的大流行似乎增加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等更可持續資產的興趣,因為與傳統資產相比,可再生能源已被證明對新冠肺炎危機造成的波動更具彈性。
  • IRENA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資金動向私有資金是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2013至2018年期間佔總投資的86%。私有資金中,46%來自項目開發商,22%來自商業金融機構,兩者佔據了主要部分。2013年至2016年,項目債券曾是最普及的金融工具,佔可再生能源投資的35%。2017年後,常規債超過項目債券,2017年至2018年佔比達到32%。
  •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再破新高
    巴黎協定的目標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布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裡,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3%,這一數字是近十年來增長幅度最高的一次。為了滿足日益高漲的能源需求,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今,化石燃料滿足了全球近70%的電力需求,燃煤發電站在發展中國家佔據著重要的作用,其造成的汙染也是重中之重。
  • IEA:可再生能源市場2020年和2021年展望概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文翻譯自IEA最新報告)IEA預測,與2019年相比,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下降13%,這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與先前的預測相比下調了20%,在該預測中,2020年將是創紀錄的一年。可再生能源。該更新反映了由於供應鏈中斷,封國和社會隔離準則以及新出現的融資挑戰而可能導致的施工活動延遲。
  • 外國科學家:中國燃煤致使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激增2%
    過往的三年中,全球保持了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碳排放量大體平穩的良好態勢。今年的排放量變化將終結這一進程。「全球碳計劃」( Global Carbon Project)組織的研究人員在於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各國代表在會上商討落實巴黎氣候協定的具體措施,該協定希望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至2℃之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凸顯了會議將要面臨的挑戰。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自美聯社) 國際能源署近日表示,儘管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6萬億美元投資於低碳??可再生能源,較2000年增加了一倍,但若想將全球溫度增幅控制在2℃以內,投資金額應提高到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25元人民幣) 國際能源署稱,能源效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現在約有1300億美元的投資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而到2035年該投資需超過 5500億美元。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停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數據,2019年與能源相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停止增長。  總部位於巴黎的該組織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先進經濟體發電的排放量下降,這歸功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換為天然氣以及更高的核能發電量
  •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2020年
  • 《巴黎協定》3年就失效?2018碳排放量再創新高 G20會上川普又成...
    另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年增長率為25%,速度很快,但基數仍較低。美國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15%,在下降數年後,預計2018年將重新回升約2.5%。原因是石油使用量強勁增長約1.4%,汽車出行和汽油使用量增長約7.6%。2018年,美國燃煤造成排放量預計將減少大約2.1%,自2007年以來,該國來自煤炭的CO2排放量減少了40%,主要是因為天然氣佔比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也開始上升。
  • 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 單年降幅最大
    這樣的降幅讓2020年大致符合聯合國所說的保持巴黎氣候協議,將升溫限制在1.5℃的目標所需的水平。但是,隨著2021年疫苗的分發加緊進行,全球經濟預期回升,全球碳排放會一直保持下降趨勢嗎?還是只是一時的曇花一現?聯合國在去年12月的年度排放差距報告中說,如果不向綠色能源深刻轉變,2020年的排放量下滑對長期變暖的影響只能是微不足道。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應對新冠疫情,可再生能源創造新紀錄在中美兩國的推動下,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淨裝機容量將增長近4%,達到近200吉瓦。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的增加促使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創下新紀錄,佔全球總新增裝機容量的近90%。由於公用事業規模項目的快速擴張抵消了個人和企業重新調整投資重點所導致的新建屋頂的下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增長預計將保持穩定。
  • 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 二氧化碳全球排放總量仍不斷增加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可再生能源是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能源投資將逐漸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未來十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將達3.40萬億美元。
  • 報告|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附下載)
    未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年投資額必須從近年的每年約3000億美元增加三倍,到2050年達到8000億美元,以實現全球脫碳和氣候目標。在新冠疫情發生後,可再生能源已被證明具有彈性和靈活性,並且為使經濟復甦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目標保持一致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下降:中國立大功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下降此前,全球溫室氣體曾經有過下降記錄,但彼時是在2007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經濟衰退)期間。當然,該文章作者也警示,這種下降有可能是暫時的,為了避免全球變暖的危險,各國依舊需要實現從石化能源向清潔能源的轉型。
  •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新聞歸檔 4月16日,日本政府數據顯示,由於可再生能源使用增加、核電廠利用率提高,2017-18財年(截止2018年3月31日),日本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下降1.2%,降至8年來低點。
  • 2019碳排放與2018持平 為10年來首次停止增長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報告稱,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停止增長,總排放量較2018年同比持平。IEA根據發達經濟體的碳排情況推估出了一個樂觀結論: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已經觸頂,進入2020年代有望開始下降。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這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們有機會通過更雄心勃勃的政策和投資,來推動更大規模的減排活動。」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14.1%,增加了5300萬噸油當量,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增幅。其中,中國超過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比例只有4%,但增長勢頭非常強勁。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長量佔全球能源新增量的1/3。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比例從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