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地,泣鬼神,唯有這首詩的描寫可用這六個字來形容

2020-11-29 老沙侃文化

有形的事物容易寫,無形的事物難以描摹,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可是,歷史上卻有一些高明的詩人將無形的事物描摹的精妙絕倫,美不勝收。比如對音樂的描寫,就有三首詩被清人方扶南推許為「描寫聲音至文」。這三首詩分別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其中,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又以想像奇特,形象瑰麗,為人稱絕。我們今天共同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彈箜篌

用現代漢語翻譯如下: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用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竟然靜止不再飄遊。湘娥感動流淚灑滿斑竹,九天素女被牽動了滿腹憂傷。這是因為李憑在京城彈起了箜篌。樂聲清脆時像崑崙山美玉被擊碎,和緩時像鳳凰在鳴叫;低回時像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明快時像香蘭開懷歡笑。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奏出美妙樂章,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樂聲直上九霄,衝上女媧鍊石補天的地方。補天的五彩石被樂聲擊破,引來了漫天綿綿秋雨。夢幻中仿佛樂工進入了神山,把神奇的技藝傳授給了女仙;老魚聞聽樂聲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竟然倚在桂樹上徹夜不眠。旁邊的玉兔也凝神聆聽,竟然沒有發現寒冷的露珠打溼了身體。

空山凝雲頹不流

讀完這首詩,首先令人想起杜甫的一句詩: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也許,我們今生只能從李賀的這首詩中去感悟這麼神奇的音樂,而無緣親身領會了。因為對於很多不懂音樂的人來說,樂聲再美,也不一定能體會出其中的美感。然而,讀這首詩就不一樣了,即使不懂音樂,卻能從這高超的描寫中,品味到音樂的美妙。這首詩開門見山,直入正題。首句寫箜篌構造精良,襯託出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同時表明演奏的時間是秋高氣爽的九月,接下來化無形為有形,從聽者的感受來落筆,摹寫那亦真亦幻的美妙的樂聲。

芙蓉泣露香蘭笑

詩人的高明之處表現在,傾聽演奏的對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而是具有特殊表現力的個體。優美悅耳的樂聲一經傳出,空山不動,白雲不流;湘娥素女,觸動愁懷,潸然淚下。詩人移情於物,賦予雲以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極力烘託箜篌聲的神奇美妙,從而產生「驚天地,泣鬼神」的效果。直到「李憑中國彈箜篌」一句,才交代了演奏者的姓名和演奏的地點。這種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突出了樂聲的美妙,給人以強烈的感官刺激,產生了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女媧鍊石補天處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運用了多種表達手法,來摹寫樂聲的美妙。「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尤其是「芙蓉泣露香蘭笑」一句,構思奇特,形象新穎。帶露的芙蓉、盛開的蘭花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用「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是形神兼備。

石破天驚逗秋雨

接下來的內容,都是描寫音樂效果。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冷氣寒光當然無法消融,但是人們都沉醉在那美妙的箜篌聲樂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這裡用浪漫誇張之語,表達一種真情實感。「二十三絲動紫皇」一句承上啟下,非常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藉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碎石飛濺,秋雨傾瀉。

老魚跳波瘦蛟舞

美妙的樂聲傳入神山,竟讓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這裡著重強調一下「老」和「瘦」兩個字,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非同凡響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這種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寫,極大地增強了妙不可言的箜篌聲的魅力。結尾兩句神奇瑰麗的想像還在繼續: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記了砍樹;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灑落在身上,渾然忘我。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引人聯想,發人深思。

露腳斜飛溼寒兔

整首詩聯想豐富奇特,新奇瑰麗,一個接一個聯翩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從而產生強大的藝術力量。這些奇特的想像,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使人們在欣賞音樂藝術的同時,感受到了文學藝術的偉大魅力,獲得極強的審美體驗。這是一般詩人難以做到的。

相關焦點

  •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這首詩我們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時至如今依舊記憶猶新,讓我們今天再次來回顧這首千古佳作,看看這首詩都高明在哪裡。圖片來源於網絡:杜牧的《清明》我們去解析一首詩的時候,必然要去幻想出當時的情景,詩人的境遇和心情。
  • 黃州大雪蘇軾高興得像個孩子,隨手寫下這首詩,其中14字神來之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蘇軾的一首詠雪名篇,詩名叫《雪後到乾明寺遂宿》,與以上詩作相比蘇軾這首七律最大的特點是夠率真、夠可愛。這首詩寫於元豐四年冬天,當時蘇軾被貶至黃州。一日天降大雪,他高興得像個孩子,趕忙來到附近的乾明寺準備賞雪,並隨手寫下了這首詩。
  • 這首詩全篇20字,卻包含數字一到十,很多人都學過!
    這首詩全篇20字,卻包含數字一到十,很多人都學過!文|歷史共鳴在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古代的詩詞都被流傳了下來,並且詩詞在生活中出現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詩詞對我們而言,是有著很獨特的魅力的,它之所以能夠在那麼多的文學體裁中站穩腳跟,也就說明了它對人們的影響力有多大,現在連幾歲的小孩子都能夠背誦一些詩詞來。而在古代的詩詞中,這首詩全篇20字,卻包含數字一到十,很多人都學過!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名字和創作背景。這是北宋的一位哲學家寫出的詩,這位哲學家的名字叫做邵雍,而詩的名字就是《山村詠懷》。
  • 賈島描寫春天的這首詩,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兩句最是動人
    賈島還有一個「苦吟詩人」的稱呼,這主要是因為他發牢騷的時候被韓愈撞見,所以就給他安了這個恰當不過的「美稱」,在我們今天鑑賞的這首詩中就被用到。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題目叫做《三月晦日贈劉評事》,其中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感。它不同於一般的寫春詩詞,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兩句最是動人,現在咱們一起來看。
  • 描寫雪景的詩詞,多不勝舉,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
    但是名作與名句不同,有的詩詞有句無篇,有的詩詞有篇無句,有句有篇的例如岑參這首,就更為難得。其實,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詩,是因為詩人比喻得非常好。好在哪裡呢?不妨比較一下看看。一、未若柳絮因風起關於詠雪佳句,有一個並不是出自於一首詩,而是出自於一個故事。
  • 王勃這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通篇描寫的很是唯美,充滿了高遠意境
    「,杜甫在這兩句詩,應當說是充分地肯定了王勃等人的才華。王勃的作品也確實是寫得好,例如他的這首《詠風》,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描寫的極為抒情,同時也最能夠體現他的才華,短短的幾句,描繪的如詩如畫,同樣的成為了王勃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這樣的一首作品,也最是值得我們一讀。《詠風》唐代:王勃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鷓鴣叫聲嘶啞,因為唐代詩人李群玉在《九子坡聞鷓鴣》一詩中有「正穿詰曲崎嶇路,更聽鉤輈硌磔聲」兩句,所以後來的人往往用「鉤輈硌磔」來形容鷓鴣的叫聲。正因為鷓鴣叫聲聽起來很幽怨,所以鷓鴣成為了古人寄託情思的載體,也可以說是古人生命體驗的一種寫照。鷓鴣的叫聲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所以鷓鴣也就成了一種哀怨的象徵。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翻開我國古典詩詞,你會發現描寫愁緒的名篇不勝枚舉。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這首詞堪稱千古絕唱,讓人們津津樂道。但如果你只會背《水調歌頭》這一首中秋詩詞,那就有點out了。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這4首描寫中秋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有很多比較冷門的作品,這些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這首《徽雨夜行》,那就是很有趣的作品,當時他正是在秋天的夜裡冒雨趕路,於是信手拈來之間,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五絕,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李賀寫了23首馬詩,唯有這一首歡快振奮,開篇唯美壯麗令人稱絕!
    但不幸的是,只因父親名字中有「晉肅」二字,犯了天子之諱,他的科舉求仕之路便從此斷絕了。沒有了前途,他便將一腔熱血和不忿之氣融入詩歌創作中。因此他的詩風深沉鬱勃,奇曲晦奧,有一股超現實的綺麗瑰逸之情。物不平則鳴!於是,李賀一連寫了23首馬詩。
  •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詩中的江湖氣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為情所困思維李莫愁口中念念不忘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正是出自這首詞。有江湖的地方,從來都繞不開「情」這個字,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為何物」?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李商隱這首絕句只有28個字,標題卻有45個字,會是最長的詩名嗎?
    李商隱曾經做過這麼一首詩,七言絕句,七言四句,詩文總共才28個字,但是,詩的標題卻多達45個字,下面,先請閱讀該詩:《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有關拜新月的兩首小詩,施肩吾與李端,誰的詩更出色呢?
    好的詩歌總是給人以無窮的美好想像,李端的這首詩就是如此,清新秀美,極其含蓄。下邊我們再來欣賞另外一首含有拜月情節的小詩:幼女詞【施肩吾】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嚴格意義來說,這首詩並不屬於拜月詩,只是末句含有拜月的情節,給人以天真無邪的可愛。該詩是一首描寫小女孩的詩,妙趣橫生,充滿了童真童趣。在封建社會裡,女孩是不被重視的,詩人施肩吾如此偏愛幼女,在古代社會顯得極其難得。
  • 杜牧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美得令人心醉,驚豔了整個秋天!
    這首詩的內容很普通,只不過記述了杜牧的一次遠山旅行,但是它從蕭瑟秋風中展現出的動人山林秋色,卻足以驚豔整個秋天,美得令人心醉。尤其是杜牧還將自己的高懷逸興,同秋天的自然美水乳交融在一起,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杜牧的這首《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八首描寫春雨的詩,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粗暴的春雨在這清晨突然闖進了我們的生活,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田地裡的莊稼有了足夠的水源涵養今年的收成應該能得到保障。小編選取了九首描寫春雨的詩,有歡快的,有沉寂的,有落寞的,有高興的,生活百般滋味,人生自有不同,看你喜歡那首。《臨安春雨初霽》宋代: 陸遊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 三句半最早源自十七字詩,這類詩讀來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
    而這種形式其實很早就有了,是由古代的「十七字詩」改變而來的。十七字詩,又叫做「無賴體」,俗稱「瘸腿詩」、「吊腳詩」等。「十七字詩」屬於誹諧詩體,全詩共四句,前三句均為五字,末句為兩字,共十七字。「十七字詩」也因此而來。下面舉幾個古時候的十七字詩為例來看看其奧妙。
  • 《詩經》:這首詩一共6行,每一行卻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
    但是像這首詩這般厲害的,還真不是很多。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國風·周南·芣(fú)苢(yǐ)》,《詩經》中的這一首古詩一共6行,每一行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不要說《詩經》中絕無僅有,在後世成熟的詩詞中,能重複到這個程度的,也是比較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