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幾乎確定稱暗能量真實存在(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020-12-05 央視網科教

  星系團埃布爾1689因它折射光線的方式而出名,這種現象叫做引力透鏡效應。對該星系團的最新研究顯示了暗能量是如何幫助塑造宇宙的形成。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4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最新研究表明,神秘的暗能量幾乎確定的存在,儘管有些天文學家仍可能存在質疑。暗能量被認為是加速宇宙膨脹的物質。在經過兩年的研究後,一支國際科研小組總結稱,暗能量存在的可能性達到99.996%。但科學家對暗能量究竟是什麼,仍知之甚少。

  「暗能量是當代最大的科研謎題之一,所以很多科研學者質疑它的存在,這不足為奇。」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鮑勃·尼科爾這樣說道。「但我們最新的研究讓我們更加確信這種外來的宇宙重要組成部分真實存在——即使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它是由什麼組成的。」

  暗能量的根源

  自20世紀2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知道宇宙正在不斷地膨脹。很多科學家認為引力作用會逐漸減慢膨脹的速度,或者引發宇宙在未來某天開始收縮。

  然而在1998年,兩支單獨的科研小組發現宇宙的膨脹速度正在加速。緊隨著這項令人震撼的發現——其中三項發現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家——科研學者提出了關於暗能量存在的理論,這種神秘的力量不斷推動宇宙分離擴張。

  據稱,73%的宇宙都是由暗能量組成,儘管目前沒有人能夠解釋暗能量究竟是什麼(據科學家表示,23%的宇宙是由同樣神秘的暗物質組成,剩下4%則是我們能夠看見並感受到的「正常」物質)。

  即便如此,並非所有的天文學家都認為暗能量真實存在,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也有很多科學家試圖證實它的存在。

  尋找暗能量

  據科研學者稱,證明暗能量存在的最好證據之一來自於某種所謂的ISW效應(Integrated Sachs-Wolfe effect)

  1967年,天文學家萊納·高盛和阿瑟·沃爾夫提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發出的光在經過塊狀物質的重力場應該變得更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既產生宇宙的大爆炸後留下的熱印記。

  30年之後,其它科研學者依據這個理論,建議天文學家通過對比遙遠CMB輻射產生的溫度和臨近星系的溫度,找尋光能量的細微改變。

  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麼兩者之間應該不存在聯繫。如果暗能量的確真實存在,那麼CMB的光隨著經過大質量塊狀物質,應該獲得新能量,科研學者這樣表示。

  後一種情景就是所謂的ISW效應,它與2003年首次被監測到。然而,這種信號非常微弱,有的天文學家非常質疑它是否能夠作為證明暗能量存在的有力證據。

  重新檢測數據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科研學者重新檢測了檢測到ISW效應的反面論證,並更新了最初工作所使用的宇宙地圖。

  最終科研小組認為有99.996%的概率證明暗能量是導致CMB地圖中炙熱部分的原因

  「這項工作也告訴我們了對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應該做出的可能修改,」 主要研究作者、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的託馬索·詹南託尼奧這樣說道。

  「下一代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系調查將提供更權威性的測量結果,它或者證實廣義相對論,包括暗能量,或者更有趣的,為我們提供了了解重力是如何起作用的一個全新的認識,」 詹南託尼奧補充道。(編譯/嚴炎劉星)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稱暗能量存在可能性高達99.996%(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北京時間9月16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一個英國-德國科研組的天文學家稱,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宇宙力——暗能量真實存在。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經過一項為期2年的研究得出結論,暗能量存在的可能性高達99.996%。
  • 167億年後暗能量或驅動「宇宙大撕裂」-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如果神秘暗能量撕碎宇宙,科學家最新提供的一份世界末日時間表能預測顯示宇宙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地球將從太陽系剝離,最終發生宇宙爆炸。
  • 暗能量光譜儀:以新的眼光探索宇宙和神秘暗能量的最新天文探測儀
    宇宙的膨脹歷史及其大規模結構是宇宙學模型預測中的關鍵問題,暗能量光譜儀觀測將使科學家能夠探索宇宙學的各個方面,從暗能量、到廣義相對論、到中微子質量、到早期的宇宙等。暗能量光譜儀的數據將用於創建物質分布的三維圖,該圖涵蓋了空前的宇宙且具有無與倫比的細節。這將提供對暗能量本質的洞察力,並確定宇宙加速是否是由於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尺度變化引起的。
  • 最新實驗證明:暗能量並不存在!
    關於暗能量的一種解釋是:暗能量是空間的一種屬性。愛因斯坦是第一個意識到空間並非空無一物的人。他發現的宇宙的第一個特性是可能存在更多的空間。然後,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包含宇宙常數的說法,進行了第二個預測:「空間」可以擁有自己的能量。
  •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發布時間:2017-02-20 19:23:12.0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頻道呼號:CCTV-10科教)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是以教育、科學、文化為主體內容的專業電視頻道。
  • 中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並對標量場作為暗能量候選給出了理論限制。據介紹,在宇宙尺度上,星系受到引力相互作用,按理應該相互靠攏,但實際上宇宙卻在加速膨脹,星系間彼此遠離,這暗示了宇宙中還存在一種尚未被認知的能量,即所謂的暗能量。量子力學不確定關係預言,即使在真空中,也會存在虛粒子漲落現象,導致真空能量不為零。
  • 我國在太陽風起源方面研究獲一系列進展-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教授夏利東對《科學時報》記者說,「相對時有發生的太陽爆發而言,太陽風在行星際空間中屬於常態存在,它有高速風和低速風之分,高速流和低速流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所謂的『共轉相互作用區』,它和地球磁層相互作用也能產生磁暴等影響太空飛行器和航天員安全的殺手電子。
  • 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
    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0-27 11:42:02 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
  • 最新研究表明,暗能量可能不是一個常數,這將影響宇宙的最終命運
    這個圖表有更多的最新版本,但是結果基本沒有變化。據我們所知,從引力的角度來看,暗物質的行為和普通物質一樣。暗物質的總質量是固定的,所以隨著宇宙的膨脹和體積的增大,暗物質的密度就會下降,就像普通物質一樣。然而,暗能量是不同的。它不是一種粒子,而是一種空間自身固有的能量。
  • 暗能量是什麼?最新研究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物質的可能性
    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並對標量場作為暗能量候選給出了理論限制。
  • 核動力保證「好奇號」火星車能超長服役-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好奇號」火星車預期服役時間為兩年,但可能真實工作時間可達到5-6年  經過8個月的太空旅行,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預計將於  當好奇號火星車勘測加勒隕坑和一個叫做夏普峰的神秘山脈時,它將致力於搜索火星過去和現今存在微生物的跡象。美國宇航局官員稱,好奇號是迄今發送至火星表面最複雜的機械探測裝置,這個火星車裝載著10套科學勘測儀器,能夠讓科學家研究火星大氣層、巖石和土壤。
  • 蝴蝶的光影魔術「手」-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蝴蝶是唯美自由的象徵,也是重生和快樂的符號,但它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翅膀上絢麗的花紋和色彩,這幾乎是自然界最絢麗的作品。當飛行員開著飛機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上空飛過,隔著半英裡都能看見大閃蝶翅膀散發的藍色光芒,而這樣醒目鮮豔的顏色,還會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發生變化。它為什麼這麼炫,它怎麼這麼炫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解開蝴蝶顏色如此絢麗的秘密吧!
  • 新研究顯示帶電物體或可同性相吸(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由於電子在金屬球體內為完全自由移動的,它們可以在金屬球內部移動並在球體上產生正負極  北京時間5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近日一項由紐西蘭物理學家完成的研究  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約翰·裡克(John Lekner)在英國《皇家學會通報A》上描述了他的此項研究結果。裡克說:「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同性相斥。因此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發生呢?我的一些同事和論文審稿人幾乎立即就接受了這一結果,但是另外一些人卻難以接受這樣的觀點。」  我們大部分人在學校裡受到的教育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 中國網絡電視臺熊貓頻道發布 24小時直播國寶生活
    中國網絡電視臺6日下午在京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熊貓頻道,圖為發布會現場。(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8月7日北京消息   中國網絡電視臺6日下午在京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熊貓頻道。該頻道將向全球24小時直播大熊貓的生活實況。   熊貓頻道是中國網絡電視臺創新理念、傾力打造的一個國際化新媒體產品。
  • 暗能量真的存在嗎?
    這是一種尚未被直接觀測到的物質,它的性質不同於我們以往看到的任何東西,能量密度也比我們能夠作出的最簡單設想低了120個數量級(根據量子場論推算出的真空能,能量密度是暗能量的10 120 倍)。對於暗能量可能是什麼,物理學家有了一些想法,但至今仍然純屬推測。簡而言之,對於暗能量,我們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 中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華網我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
  • 研究證愛因斯坦預言 量子力學或可操縱過去-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量子力學或可模擬對過去事件的未來影響,實現量子對於過去的「操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維也納大學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院以及維也納量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中證明,有關兩個粒子是否處於糾纏或分離的量子狀態,或可由這些粒子被測量後和不再存在時來決定,從而實現對過去事件的模擬、操縱。
  • 歐洲望遠鏡2.68億像素拍攝天鵝星雲圖像(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而這張清晰度驚人的照片的拍攝設備則是最新投入使用的歐洲甚大巡天望遠鏡(VST)。這是歐洲多臺超大型天文望遠鏡中的最新成員,而這張照片則是它的最新力作。  這臺採用了最新技術的望遠鏡口徑2.6米,裝備了一臺2.68億像素的相機,它可以捕捉到夜空中最黑暗角落中隱藏的星光,也因此能快速精確的進行巡天觀測。
  • 我國科學家發現成年視神經仍具可塑性-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周逸峰小組與成都光電所張雨東小組合作研究發現,正常成年視覺神經系統仍具有相當程度的可塑性,使用人眼自適應光學矯正儀提高人眼光學系統質量後,再進行知覺學習訓練,可以大幅度提高正常成人的視覺功能,甚至可能達到2.0及以上的「超視力」。
  • 2020年重磅消息:暗能量不存在,震動科學界!
    佩爾穆特團隊使用包括哈勃望遠鏡在內的多臺強大望遠鏡,截至1997年,他們共觀測到了42個超新星的數據。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宇宙邊緣正在加速離我們而去。1998年初,佩爾穆特團隊公開發表了他們的結論。暗能量與普通物質、暗物質共同構成了我們的宇宙,其中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約70%。2020年的第一周,來自韓國延世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得出一個最新結論。新結論動搖了暗能量大廈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