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極人股價上漲了100%,在普遍虧損的上市公司中,他的利潤不降反增在眾品牌中鶴立雞群,而這背後得益於它的品牌授權的經營模式。
大家都知道南極人火遍全國的廣告詞「南極人,不怕冷」,卻不知道南極人的業務早就從單一的保暖內衣擴展到了全品類。搜索天貓可發現,南極人的產品從蠶絲被、棉服、童裝到電推剪、捲髮器、兒童車、紙尿褲……無所不包。據介紹,其標籤已經出現在母嬰、服裝、廚品、鞋類、床品、家電等9大品類的55大類目產品線中。
但是在這麼多的品類中,卻沒有一件是它製造的——這家公司已經徹底關停了所有的產品生產線,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南極人憑藉著做吊牌的搬運工不斷發展壯大!
但到了2008年左右,保暖內衣的紅利期結束,品牌同質化嚴重。
一方面,由於當時紡織行業面臨著諸如產品單一、款式老化、供應鏈過剩等問題,身處其中的南極人,產品價格不斷被壓低;另一方面,也因為2013年之後,天貓店鋪採用邀請制,申請渠道收窄,沒有品牌資源的電商只能求助於品牌方的授權。
所以到了2015年,為扭轉困境,其創始人張玉祥乾脆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直接關停所有生產線,將全副精力投入到品牌授權上,轉型為只做品牌授權給其他廠家賣貨。同年12月,南極人借殼新民科技上市,更名為「南極電商」。
借著電商的東風,南極人8年營收翻了17倍。在淘寶搜索看不到盡頭的南極人專賣店,和南極人有關又無關。對中小廠家而言,換個牌就可以漲價30-50%且獲取更多銷量,這是一個划算的買賣。而對南極人來講,按銷量收授權費更是只賺不賠的生意,讓其在危機中逆勢上揚。
不過,由於授權泛濫,近年以來南極人受到的投訴不斷增多,只做授權不生產產品是否是一個品牌的持續發展之路?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