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爾等兩大項目接連傳出,中俄天然氣合作迎來最好時期

2020-12-05 澎湃新聞

亞馬爾等兩大項目接連傳出,中俄天然氣合作迎來最好時期

常 遠/經濟日報

2017-12-19 14:19

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突破3000億立方米。但我國現有天然氣開採能力和進口量無法滿足這一爆發式增長的需要。中俄天然氣合作實現了雙方資源與市場、技術與資金的高效配置,帶動了我國裝備產業「走出去」,提升了相關產業的升級換代和技術創新,為我國天然氣行業提質升級積累了經驗。

近段時間,兩則關於中俄天然氣合作的消息先後傳來,給國內日益走俏升溫的天然氣市場帶來了期待。據報導,中俄合作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第一條生產線於12月8日正式投產,預計未來每年將至少有400萬噸俄羅斯液化氣運往中國,在我國液化氣進口中的比重將佔到10%至15%。另據報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河-長嶺段建設全面提速,北段預計在2019年10月份投產,全線預計2020年貫通。管道建成後每年將進口38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據初步測算,這將極大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有害氣體排放,有效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狀況,促進長三角地區的能源結構調整。

上述兩則利好消息對中俄天然氣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此前,對中俄天然氣合作的認識更多是集中於完善我國天然氣進口布局、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建設等。隨著黨中央提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以及各地全面推進《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新形勢發展,中俄天然氣合作被賦予了助力構建「美麗中國」的現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將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例由2015年的5.9%提高到8.3%-10%左右的目標。這意味著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突破3000億立方米。但我國現有天然氣開採能力和進口量無法滿足這一爆發式增長的需要。尋找穩定、可靠、長期、豐富的天然氣來源成了擺在政府部門和企業面前的重要問題。

俄羅斯是資源能源大國。據不完全統計,俄羅斯天然氣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三分之一,擁有穩定的氣源和豐富的開採經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有雄厚的資金優勢和廣闊的能源消費市場。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和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開展全方位天然氣合作,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國天然氣供應緊缺的局面,滿足我國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要,推動我國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現大氣汙染治理和國內能源結構優化。

經過十幾年的磨合,中俄天然氣合作不斷走實、走深,逐漸形成上遊勘探開發、中遊管道運輸、下遊化工銷售的一體化合作格局,合作領域從天然氣貿易擴展至股權投資、工程承包、設備生產、材料供應等諸多方面,實現了雙方資源與市場、技術與資金的高效配置,帶動了我國裝備產業「走出去」,提升了相關產業的升級換代和技術創新,為我國天然氣行業提質升級積累了經驗。

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高水平運行,兩國能源領域大項目合作穩步推進,中俄天然氣合作正迎來最好時期。相信在兩國政府和雙方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天然氣合作還將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果。

(原標題為《中俄天然氣合作迎來最好時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天然氣,中俄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俄CR929項目出現分歧,俄方並非最好合作者?與俄合作或是形勢所迫
    最近,中俄合作的CR929大飛機項目又有了新進展,但這次卻不是什麼好消息。據多家外國媒體報導,中俄在CR929項目上出現了「嚴重分歧」,可能導致項目陷入停滯。一年前,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總經理尤裡•斯柳薩裡曾表示,中俄聯合研製的遠程寬體客機CR929的項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雙方已獲得200架採購的「軟合同」。
  • 中國首船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經北極東北航道運達
    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當天抵達中國。本次的液化天然氣是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LNG船在如東接收站停靠(人民網 圖)這是亞馬爾項目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向中國供應LNG。冬季北極冰蓋太厚,現有LNG運輸船無法航行。只有當冰面在夏季變薄時,LNG船才能使用北極航線。
  • 中俄天然氣大單背後的秘密:誰在讓步仍是謎
    幾年之後,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普通消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費者,都能使用來自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  5月21日,官方通報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共同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與俄羅斯聯邦能礦部部長諾瓦克代表中俄兩國政府籤署《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下稱「《備忘錄》」)。
  • 除了C929大飛機項目,中俄另一合作工程也被擱置,這次教訓很深刻
    圖為中俄合作研製重直模型 近期,據媒體報導,中俄多個項目合作出現分歧,交付時間也被延遲,除了C929大飛機項目,中俄另一合作工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也被擱置,而擱置原因則是俄羅斯對於核心技術十分敏感,不願將其外露,對此有網友表示:這次教訓很深刻,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
  • 獻禮70周年|中遠海能LNG運輸斬獲新戰果 亞馬爾項目常規船「天樞星...
    2019年9月24日,中遠海運能源下屬上海中遠海運液化天然氣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LNG)和株式會社商船三井(以下簡稱MOL)合資建造的「天樞星」輪命名儀式在長興島0號基地正式舉行。繼2018年中遠海運能源亞馬爾冰區船項目首制船魯薩諾夫輪開啟LNG運輸「冰上絲綢之路」後,中遠海運能源亞馬爾項目首艘常規新船「天樞星」輪也正式問世。
  • 中俄合作開發北極,俄駐華大使:北極航道將建大型交通樞紐
    北方海航道示意圖在12月2日舉行的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中,雙方提到要加強在北極可持續發展合作,包括開發利用北方海航道,並且促進在北極航道中推動互利的合作項目。在回答記者有關提問時,傑尼索夫表示,北極地區合作是俄中兩國合作極具前景的領域。俄羅斯已經通過了一系列開發北極地區的文件,包括《2035年前國家北極政策基礎》和《北極地區經濟活動法》。
  • 人民日報:中俄管道投產國家管網成立 天然氣暖風頻吹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天然氣發展迎來利好(觀象臺)三條利好消息替代了往年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消息,從長遠看,我們對天然氣行業的健康發展可以保持一份樂觀這個冬天,天然氣領域暖風頻吹:12月2日,中俄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第二天,中石油宣布,旗下23座儲氣庫日產氣量突破1億立方米,創出歷史新紀錄;一周後的12月9日,國家管網公司宣告成立。
  • 中俄出現合作分歧,國產「大飛機」恐延遲交付
    由於工作關係,薇父曾參加過前兩屆的珠海航展,領略過中國自主「五代機」殲20的公開首秀,也觀摩過C919的真容以及代表中國大飛機「未來」的CR929等比例客艙模型,這些產品誠可謂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巔峰傑作、甚至未來典範。
  • 繼CR929後,中俄合研的另一個項目或將無限擱置,暴露真實面目?
    但在有些領域仍然還存在短板,而和國外合作成為最快的途徑。近些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俄合研的CR929大型客機項目,但是前段時間卻傳出該項目遇到阻礙,最近中俄另一個項目或將也被推遲,暴露真實面目?而我國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為CR929搭載強大的生產平臺,成熟的電子工業還有市場支持,原本雙方各取所需,然而俄方卻還是像以前一樣捂著核心技術不願分享,導致項目出現挫折。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CR929項目,另一個項目或將也被無限擱置。最近,俄羅斯衛星社報導稱,「俄直」公司總裁安德烈·博金斯基稱,改進型米-26T2V重型運輸直升機將在2021年初批量生產,之後還將研發米-26T2V的北極版。
  • 中俄「東北—遠東」合作展現活力
    日前,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指出,共同推動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公路大橋儘快通車,實施跨黑龍江(阿穆爾河)索道建設項目。跨黑龍江(阿穆爾河)索道建成後,兩地民眾單程只需6分鐘即可到達對岸。這些項目正是中俄跨境交通設施建設不斷提速的縮影。
  • 對標波音787,中俄合研大飛機迎來轉機:突破核心技術才能把握命運?
    這款對標波音787、空客A350的合研項目一度陷入僵局,但近日已迎來轉機。2016年,中俄雙方籤署了CR929項目合資合同,通過國際合作方式來進行。相對來講,俄羅斯和我們的工業基礎比較接近,在發動機等零部件上又有經驗,與俄羅斯合作,退而求其次,已經是當時最好的方案。」
  • 中俄戰略夥伴合作氣衝雲霄
    大資源對接大市場 新合作書寫新格局中俄戰略夥伴合作氣衝雲霄中國商務新聞網 數九寒天,暖氣對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而言,可謂是件奢侈品。雖然需求強烈,但難在能源供應能力所限,還不能普及到大多數。為此,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永清-上海)江蘇段線路第七標段於1月6日正式開工,這標誌著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南段沿線各省線路工程全部進入建設階段。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南段自北向南途經河北、山東、江蘇、上海,預計將於2025年建成投產。屆時,俄羅斯天然氣將直通上海,實現「北氣南下」,投產後日輸氣量超過5000萬立方米,比現有輸送能力提升近三倍。
  • 中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天然氣供應突然叫停,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俄關係是當今國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兩國關係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各自的發展,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對各自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從中俄數百年的交往史來看,雙方關係錯綜複雜,有過蜜月期,也經歷過兵戎相見。
  • 中俄CR929大飛機項目,為何沒消息了?
    CR929國產大飛機項目被迫暫停,網友不禁接連發問,出了什麼事?為何大飛機突然間沒消息了?有專家表示,由於俄羅斯不願共享航發技術,令好幾億投資全打水漂了。圖為C919國產大飛機CR929項目是2017年由中國商飛公司同俄羅斯
  • 大唐集團海口萬寧兩大天然氣發電項目加快建設
    海南創造一流營商環境助推項目建設。央企大唐集團海口、萬寧兩大天然氣發電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超20億元的大唐海口天然氣發電項目近日開工,目前正全面展開樁基礎施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新企業從註冊到拿到土地使用證,僅用了11天時間。
  • 美國異想天開要關閉俄羅斯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它有這個能耐嗎?
    筆者認為美國的想法不僅是異想天開,而且是痴人說夢,俄羅斯根本不可能聽美國的話來關閉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美國也沒有這個能耐。首先,根據目前國際形勢的發展來看,現在中國與俄羅斯是屬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中俄兩國關係最好的時期之一。兩國都互為對方不結盟的戰略「盟友」,在國際社會上相互支持、協作,有效地減輕了各自的壓力。俄羅斯對中國的幫助主要體現在軍事和政治上,中國對俄羅斯的幫助主要體現在經濟和政治上。
  • 重離子超導同步加速器來了,中俄大科學裝置合作邁出新步伐
    作為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之一,9月17日下午,2020年中俄科技創新論壇開幕,在主旨報告中,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透露,自2017年來,兩國共同選定並支持17個聯合研發項目。中俄在大科學裝置合作方面邁出新步伐,未來,兩國還將共同部署更多的科技合作戰略性大項目。
  • 吳健:中俄兩國全方位合作,「是常量,不是變量」
    為什麼國際風雲變化更加劇烈的今天,兩個相鄰而且歷史上有親密也有疏遠的超大型國家能如此相處,關鍵是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首先,當代中俄關係是源於1949年新中國和蘇聯建立的平等國家間關係,曾有過十年高潮和三十年低谷,之後是中俄至今快三十年越處越近的全方位合作,兩國從政府到民間的好感、信任度和合作空間可謂歷史上最好,說它是「常量」當之無愧,是中俄超過15億人共同的財富。
  • 繼C929大飛機之後,中俄又一合作「項目」遇難題,這是為何?
    ,但說時候,我們在一些高科技的技術上面與那些發達的國家還是存在著一點差距的,雖然我們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需努力!,這也是讓我們的技術研發變得更加困難,不過好在我們後來與俄羅斯成為了盟友,雙方也是決定共同研發大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