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星球火星的氣候狀況是怎樣的?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隨著科技的進步,當我們想知道今天甚至此時此刻的氣溫、氣壓或是溼度,可以很方便地掏出手機,打開天氣App點擊查看。但其實,如果你也想知道遙遠的火星的每日天氣狀況,科技同樣可以滿足你的心願。

2019年底,根據「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提供的數據,火星每日天氣報告正式上線。不僅如此,利用幾十年來人類陸續向火星派往的探測器源源不斷回傳的數據和圖片,如今我們已可以為火星典型天氣和氣候初步勾勒出一幅圖像。與地球相比,這顆紅色星球的氣候狀況有哪些獨特或相似之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氣溫

火星表面平均氣溫-63℃。

(地球:地表平均氣溫14℃)

由於火星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使地表日夜溫差很大。

此外,由於火星既沒有植被也沒有降雨,因此任何氣候分類都只能基於溫度。

氣壓

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平均地表氣壓在6百帕上下波動,不到地球大氣層的1%。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從地球表面算起35公裡高(對,比青藏高原還要高得多)的氣壓。

(地球:標準大氣壓為1013.25百帕)

但是,隨著季節的變化,火星氣壓變化幅度可達20%。因為火星兩極都存在主要由水冰構成的冰冠,但在表面有固態二氧化碳(乾冰)存在。乾冰在火星北極只存在於冬季,夏季則完全升華消失;而火星南極則被8米厚的永久乾冰層覆蓋,如此差異是因為火星南極的高程較高。正因為有許多大氣層中的氣體隨季節變化被凍結在冬季極區,導致了如此大的氣壓變化。

大氣環流

火星大氣環流主要為單胞環流,大氣在熱帶地區上升,至極區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

(地球的大氣環流為三圈環流)

火星與地球環流的區別就在於氣流能否直接到達極地或者熱帶地區。地球上,從赤道地區上升的氣流,在高空向北流的過程中,由於科氏力的作用,氣流在副熱帶高空變成西風,並在副熱帶地區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從極地向南流出的冷空氣,也是由於科氏力的作用,不能直接到達低緯度。與地球相比,火星大氣稀薄得多,因此科氏力比較小,所以火星的大氣環流就只是簡單的單胞環流。

風速

火星上地面風通常為16公裡/小時至32公裡/小時,不過,沙塵暴往往會「貢獻」極端大風,1977年「維京一號」著陸器在沙塵暴期間測得的風速就高達113公裡/小時。

(地球:2018年強颱風「山竹」在廣東登陸時中心最大風速162公裡/小時)

不過,專注於火星和地球風速的「較量」可能引起誤解。因為火星大氣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層的1%,這意味著要在火星上放風箏,風必須比在地球上吹得快得多,才能將風箏放到空中。

沙塵暴

當「水手9號」探測器在1971年到達火星時,全世界都希望能看到火星表面的細節。實際上卻看到幾乎是行星尺度的沙塵暴。此後,該風暴持續了一個月。

後來的觀測證實,沙塵暴在火星上很常見。但每隔10年左右,就會有一些失控的風暴暴發,使整個星球籠罩在一片沙塵之中。

(地球:和火星相比幸運的是,降水會洗去地球大氣中的塵埃。因此一般來說,亞微米直徑的顆粒在地球大氣中的平均生命周期在10天左右,直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數小時就會「壽終正寢」)

沙塵暴前後的火星。圖/Wikimedia Commons

火星的沙塵暴可以使細顆粒物質進入大氣層,並且細顆粒物質周圍環繞物質可促成雲的形成。這樣的雲可以在火星高層大氣形成,最高可達100公裡。火星上的雲是非常稀薄的,只能在夜間雲反射太陽光和夜空形成對比時看到。

(地球:我們所在藍色星球上有一種雲跟火星雲很相似——夜光雲。夜光雲只有在高緯度地區的夏季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6°到12°時,即低層大氣在地球陰影內,而高層大氣的夜光雲被日光照射時,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到。時候太早會因為其太薄而看不見,太遲則會落到地球的陰影之中同樣看不見)

「好奇號」探測器拍下的水冰雲。圖/NASA

降水

火星上沒有降雨。但「維京二號」著陸器曾看到過火星結霜。火星上的稀薄大氣層和嚴酷的低溫阻止了這些凍結的雲層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雨的形式落下。但在寒冷晴朗的夜晚,撞擊地面的空氣迅速變涼,偶然情況下,水汽會結成霜凍到地面。

2008年9月29日,「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拍下了同樣極為罕見的降雪事件,是在接近「鳳凰號」登陸地點附近海姆達爾撞擊坑之上,高4.5公裡的雲降雪。不過,雪在到達火星表面前就已融化蒸發。

(地球:巧的是,這種冰晶體還沒落地就已經融化蒸發的現象在地球上也有,叫作幡狀雲,是一種奇異的雲彩景觀)

(編譯自NASA、美聯社、《自然》、WMO)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7月17日四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火星是太陽的第四顆行星。適合紅色星球的血腥色彩,羅馬人將它命名為戰爭之神。事實上,羅馬人抄襲了古希臘人,他們也將這個星球命名為戰爭之神阿瑞斯,其他文明通常也會根據其顏色給出行星的名稱,例如,埃及人將其命名為「她的Desher」,意思是「紅色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其稱為「火星」。
  • 火星究竟是一顆怎樣的星球?
    火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星球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火星的溫度: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55℃,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33℃到夏日白天的將近27℃的跨度。夏日白天適合人生存。
  • 《紅色星球》帶你走進火星的前世今生
    這顆紅色的星球到底適不適合人類居住呢?我們還是先跟隨《紅色星球》來認識一下這顆神秘而又令人充滿期待的星球吧!《紅色星球》用五章高清圖文為我們展現出一個被西方稱之為「戰神」的紅色行星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讓我們看到獨特而壯觀的火星地形圖;火星漫遊車們的奇幻之旅;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新證據;未來可能的火星地形改造和移民計劃。
  • 毅力號即將前往紅色星球
    毅力號成功通過最後一輪測試毅力號擁有眾多探索紅色星球的新能力和手段,該探測器旨在探究火星是否曾經存在過生命,探測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狀況,並為人類登陸做準備。這是NASA的第八次火星著陸器任務,也是有史以來建造最複雜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計劃在為期兩年的任務中收集多達43個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這些樣品會被存放在火星表面的固定容器中,以在將來任務中帶回地球。
  • NASA揭火星氣候變化之謎: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科學家在記者會上公布火星氣候變化的最新發現,身後大屏幕顯示太陽風暴颳走火星大氣層物質的想像圖。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5日報導,根據多項火星探測任務傳回的數據資料,科學家們確定這顆紅色星球上的種種地質學和地球化學證據表明,這裡曾經發生過非常劇烈的氣候變化,徹底改變了火星的面貌。報導稱,現在的火星表面平均溫度在攝氏零下60度左右,兩極地區冬季的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25度。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慶祝8年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周三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慶祝了八年。火星車於2012年8月5日降落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美國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自從著陸以來,火星車的行程超過14英裡(23公裡),沿途鑽探了26個巖石樣本和6個土壤樣本,因為它揭示了古代火星確實適合生命存在。」。「研究古代巖層的結構和成分有助於科學家們拼湊出火星氣候如何隨時間變化,失去湖泊和溪流,直到它變成今天這樣寒冷的沙漠。」
  • 【每日電影】《紅色星球》,火星上一種蟲子什麼都吃,卻能產生氧
    b9zw◎ 片       名:紅色星球  時間進入2050年,現代文明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激增反而令地球不堪重負,原本美麗的星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為了尋找新的生存之地,科學家們將目光所定在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火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們不斷向火星發射無人飛船,試圖運用現代科技來改善火星上相對惡劣的居住環境。然而當一切初見成果之時,火星上的機器卻突然出現故障,移民火星的計劃被迫停滯。
  •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紅色星球》:開闢人類第二家園同年上映的《紅色星球》不存在超自然因素,更接近現實科學,每次情節轉折都與某種火星上的特殊環境有關。《紅色星球》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就是無人基地被神秘力量破壞,給養無著。由於火星飛船體量巨大,以現在化學火箭發動機的功率,無法從地面起飛。和《火星任務》一樣,《紅色星球》的飛船也是在地球軌道上建成,再點火啟航。它們的動力也都是等離子體火箭,運行時噴出幽幽藍光。一般影片會用道德衝突推動故事,作為科幻片,最好把道德衝突建築在科學基礎上。
  • 火星,古今中外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從未停止過探索
    我們人類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它的質量、它的密度、它的大氣、它的表面溫度、它的運行速度等等,剛好孕育了生命,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成就了擁有智慧的我們。在太陽系八兄弟中,和地球最接近的非四弟火星莫屬了。這顆星球因為在其稀薄的大氣中,懸浮著許多氧化鐵顆粒,所以看起來呈現紅色。火星離我們最近約有5500萬公裡,最遠則超過4億公裡。
  • 火星曾經是藍色的嗎?火星隕石的發現揭示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歷史
    科學家們在一顆火星隕石中發現了40億年歷史的含氮有機分子,為這顆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科學家稱,這塊名為ALH 84001的隕石是1500萬年前從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噴射而出的。它於1984年在南極洲被發現。
  • 揭秘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火星移民」能否實現?6月2日(本周六)上午9:30,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將做客第160期齊魯大講壇,在省博一樓報告廳為您揭秘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歐陽自遠曾介紹,中國開展火星探測的可行性論證與探月工程幾乎同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4月正式立項,計劃在2020年實現火星軌道器環繞探測和火星車軟著陸巡視探測。
  • 紅色星球 Red Planet (2000)
    時間進入2050年,現代文明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激增反而令地球不堪重負,原本美麗的星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為了尋找新的生存之地,科學家們將目光所定在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火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們不斷向火星發射無人飛船,試圖運用現代科技來改善火星上相對惡劣的居住環境。然而當一切初見成果之時,火星上的機器卻突然出現故障,移民火星的計劃被迫停滯。地球的狀況愈來愈讓人擔憂,為了儘快排除故障,由凱特·鮑曼(凱瑞-安·莫斯 Carrie-Anne Moss 飾)、羅比·加萊爾(方·基默 Val Kilmer 飾)等頂尖科研人員組成的探險隊奉命前往人類從未涉足的紅色星球。
  • 探火:紅色的星球,熾熱的夢想
    紅色星球接待過數名地球訪客。它們有的剛到達火星,便一頭扎進肆虐的沙塵粉身碎骨,有的遠超設計壽命,在礫石遍布的火星表面摸爬滾打,為人類勤懇工作數年。,行駛在火星表面,中國火星車這位紅色星球的新訪客,渴望留下一段值得書寫的歷史。
  • 紅色星球的誘惑
    《紅色星球》:開闢人類第二家園  同年上映的《紅色星球》不存在超自然因素,更接近現實科學,每次情節轉折都與某種火星上的特殊環境有關。  影片還介紹了載人登陸火星的一般程序。由於往返時間漫長,消耗大量給養,必須先派無人飛船把給養放到火星表面,再派人出發。《紅色星球》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就是無人基地被神秘力量破壞,給養無著。  由於火星飛船體量巨大,以現在化學火箭發動機的功率,無法從地面起飛。
  • 人類即將登錄火星,火星探測器帶你提前觀賞紅色星球
    2015年4月,火星上的日落。其實,我們有很多人夢想著探索宇宙,特別是紅色星球。火星的日落和地球有區別嗎?NASA的好奇號漫遊車使用新的鑽孔技術在火星表面製作了一個兩英寸深的孔。火星表面裸露的巖石。2020年初從火星表面看到的地球和金星的照片。若你站在火星遙望地球有什麼感想?
  • NASA計劃在毅力號接近火星時分享來自紅色星球的聲音
    據外媒報導,2月18日,也就是一個多月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 「毅力號」火星車將登陸紅色星球,帶來更多探索的新工具和技術。 在該火星車攜帶的物品中,有一個位於其SuperCam儀器上的麥克風--NASA計劃用它來記錄火星上的自然聲音。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顆紅色星球
    人類從未去過火星。但是,最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向地球發送了數十次探查。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紅色的星球」,並探索它是否可以維持生命。關於火星的事實僅限於過去太空探索的發現。儘管行星位於地球附近,但由於物理原因,很難在其上收集信息。幸運的是,科學機構和國際組織繼續進行探索,以進一步研究我們鄰近的星球。過去的研究發掘了一些發現,為這個神秘的星球提供了啟示。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這顆紅色星球
    人類從未去過火星。但是,最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向地球發送了數十次探查。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紅色的星球」,並探索它是否可以維持生命。7.關於火星的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它的綽號「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地球的土壤和巖石中存在氧化鐵,也稱為鐵鏽。
  • 歐空局火星快車號在紅色星球南極附近發現「天使的身影」
    據外媒CNET報導,歐空局(ESA)近日查看了其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衛星拍攝到的紅色星球景象,在地表形態中發現了一個縹緲的形狀。歐空局周四在一份聲明中說:「在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天使人物的清晰翅膀,完整的光環,從畫面的頂部掠過。」
  •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Emma Chou • 2018-11-26 11: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