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王劍:衛星遙感技術在農村金融風控的應用

2020-11-30 行動支付網

種植和養殖是兩大農村基礎產業,其他農產業多少依附於這兩大產業。

然而種、養產業,都存在「靠天吃飯」的特點,時刻面臨各種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也要面臨複雜的市場風險,隨時有可能資金鍊斷裂,因此二者對金融貸款的需求都很大。

然而矛盾的地方在於,農村信貸又十分困難,種養產業的融資成本遠高於工商業。農村產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利潤低,而資金則偏愛周期短、回報高、風險低的項目。三農問題,或者說農村金融問題,一直是金融業的老大難。

「相對於城市、小微企業主來說,農民的數據十分缺乏,城市群體有很完整徵信數據,但農民徵信記錄都相對空白。其次,小微企業主可以拿廠房去做抵押,而大多數農民缺乏銀行認可有效抵押物。此外城市金融網點終端,銀行要做線下校驗會更加方便,而農村地廣人稀,不具備這一條件。」

11月3日,螞蟻集團高級算法專家,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首席算法專家王劍在2020第五屆中國金融科技安全大會上表示,「在數字信貸領域,100人裡可能有99個會認為農村金融最難。種種限制,讓中國70%農民沒有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歸根結底,農村金融的難題還是風控問題。農戶的主要資產是種了什麼莊稼,有多大面積等等,而金融機構則缺乏很好的辦法去認定農戶的資產,因為傳統地調方式成本高、效率低,難以規模化。

為此,網上銀行提出了利用衛星遙感圖像去識別農作物的算法方案。

「衛星遙感圖像其實沒有很高深,它和手機拍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王劍解釋:「衛星遙感技術可以得出照片在哪裡拍、面積多大,精確掌握像素點對應到地球的哪一個位置。利用這個特性,我們可以用影像來識別農作物的面積、定位等信息。」此外,根據不同季節衛星圖像反饋的不同特徵,也能得出農作物的種類、成熟階段等指標。

利用衛星得到原始圖片後,網商銀行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搭建識別算法,對圖片進行「雲塊識別」等一系列處理,最終得出可用數據,從而協助農村信貸做出判斷。同時,遙感衛星影像的動態變化特性,可以比較及時反饋農戶信息,因此它在整個信貸鏈路中都能發揮作用。

「在全國範圍內測試,網商銀行利用衛星遙感圖像識別方案,農作物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3%。」王劍表示,「衛星遙感技術在農村信貸領域具有準確率高、覆蓋範圍廣、成本低廉等優勢,衛星遙感技術是一個可以規範化解決農村金融痛點的技術方案。」

今年8月,網商銀行基於衛星遙感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農村金融服務入選了杭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2020年第一批)。按照風險可控原則合理確定用戶範圍和服務規模,預計可服務個人客戶數約500萬人,年融資筆數約200萬筆、年授信額度約600億元。目前這一方案已邁出全面商用的第一步,在全國690餘個涉農縣區實現覆蓋。

當然,這裡衛星遙感解決還是種植產業範疇的問題。比如生豬、家禽、水產等養殖領域,識別要求和方式大不相同,衛星圖像手段不足以解決問題。留給銀行們解決的農村金融難題,還有很多。

相關焦點

  • 網商銀行發布衛星風控系統「大山雀」:用於農村貸款領域
    近期,螞蟻集團舉辦了上海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上,網商銀行宣布了一項硬核科技:衛星遙感貸款技術,將在全國 690 個縣開始去全面推廣,解決農戶貸款難世界級難題!中國也成為全球第一個把這項科技運用在農村貸款領域的國家。Q1: 到底啥是衛星遙感信貸技術?
  • 天上的星星會說話 衛星遙感技術破解農民貸款難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申佳平)衛星勘測、數據驗證、風控建模……聽到這一系列生澀、專業的詞彙,很少有人會將其與農民貸款聯繫在一起。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發展和應用不斷擴展。
  • 遙感技術應用風口,農村金融市場落地的關鍵是什麼?
    圖片來源:珈和科技採編丨王睿 萬豐鋮當前,金融科技已成普惠金融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創新推動了金融科技的高質量發展。遙感技術助力普惠金融快速發展在農業信貸工作中,長期以來,農業信貸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風控成本高和效率低下等問題。而珈和科技可以藉助獨有的精確到「米」級別的衛星遙感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人、地、物等信息的精準串聯整合。通過衛星遙感高頻獲取農作物種植面積、作物類型、生長情況等主要經營信息,匯總成為農戶的信用資產檔案,為銀行提供貸款發放的依據。
  • 外灘大會:衛星遙感技術來了!網商銀行宣布全國1/3縣區率先使用
    農民種糧,從插秧、打藥、追肥到收割,每個時期都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尤其是一些種糧大戶,規模越大越缺錢,而農戶手裡沒有抵押物,很難向傳統銀行貸款。農忙時節,農戶資金周轉就是一大難題。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傳統銀行貸款評估手續多、耗時長,銀行很難系統評估農戶到底有多少資產、耕地產量多少、價值多少。
  • 2020年十大行動支付創新應用產品案例
    創新指數:☆☆☆實用指數:☆☆☆八、農村金融用上「衛星遙感」,信貸風控新玩法9月25日,外灘大會上網商銀行宣布將衛星遙感技術全面應用到農村金融領域,成為解決農戶貸款難的新鑰匙。這套疊加了衛星遙感技術的特色算法,以及雲計算、人工智慧算法的全新的農村金融信貸模型,網商銀行內部給它起了一個代號,名曰「大山雀」。
  • 農戶要貸款 衛星當「參謀」(財經眼·小微融資新故事①)
    今年9月,網商銀行開始在全國推廣衛星遙感技術貸款。截至目前,該產品已覆蓋全國1/3的縣域,總授信額度超過800億元,包括劉迎鋒在內的5萬多名種植大戶已獲得貸款。  不少人好奇,到底什麼是衛星遙感技術貸款?「簡單來說,衛星遙感技術貸款的最大特點,是將人工智慧算法對農田衛星遙感圖像的分析結果,納入銀行搭建的授信模型中,從而更準確地識別農戶的信用情況。」網商銀行農村金融業務專家鄒建兵說。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一帶一路」論壇上進一步強調金融科技創新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鼓勵建立金融業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技術規範,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滲透。在此政策背景下,建設銀行率先觸發內核,聚合運用全行資源,利用金融科技賦能傳統銀行業務,致力於將普惠金融打造成建設銀行的戰略高地和業務增長極,推動我國普惠金融迎來發展新生態。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農村公路不暢?衛星遙感技術助力全省農村公路暢通建設
    3月4日,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衛星遙感技術已經被應用於全省農村公路通暢情況,以便於發現問題,制定計劃、暢通農村公路。目前,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正在對農村公路「暢返不暢」的排查正在進行,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就能「看」到全省各地的農村公路現狀。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民營銀行:新一批民營銀行望進論證階段 五股引注  節能建築概念股有哪些?  高分四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具有可見光和紅外成像能力,其中光學解析度為50米,紅外解析度為400米。將重點針對國內用戶對高時間解析度遙感圖像數據的需求,為綜合防災減災、氣象預警預報、地質災害調查、林業災害監測等應用領域,以及海洋、農業、國土、水利等提供遙感數據服務。
  • 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數據「說話」成為重要應用場景
    藉助衛星遙感技術,保險業可以有效提升服務效率,減少因權責劃分不清晰而產生的保險糾紛。目前,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已初步顯現成效。記者了解到,平安產險是國內率先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建工程保險項目的保險機構,其已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不同區域不同承保標的進行測量。
  • 汽車GPS定位器在汽車金融風控中如何把控
    GPS定位器在金融風控中的作用汽車GPS定位器在汽車金融風控中有著很重要的風險把控。被很多車貸抵押公司廣泛應用,也是做好抵押貸款後的一個鎮定劑。如今車載GPS技術不斷提升,對汽車金融也是一把雙刃劍。GPS平臺應用了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對車輛位置數據管理和用戶數據分析,實現汽車資產安全管控。辰祺科技GPS可以對車輛資產安全管理,對所有安裝GPS車輛進行統一管理和單一管理兩種模式,一鍵查看所有車輛動態,或者對單一車輛進行追蹤、定位、歷史軌跡分析等強大功能。
  • 信也科技林臣焱:多維度升級風控系統,科技賦能金融數位化
    本屆年會從中國經濟改革、科技創新、金融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信也科技副總裁 林臣焱在此次年會周的金融峰會「科技之變,金融科技創新的驅動與賦能」論壇上,信也科技副總裁林臣焱闡述了智能風控如何賦能金融機構,以及隨著數位化的進一步發展,科技可以如何滿足機構更多的業務需求等問題。
  • 螞蟻金服黃超: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要充分利用政府等資源
    在我國很多偏遠村鎮地區,金融知識匱乏,網際網路金融技術使用率不高,依賴銀行櫃面服務習慣難以改觀,也難以實現「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這一理念;三、無有效抵押物。傳統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的模式,則無法匹配農村無物可押的現狀。
  • 網商銀行參與「無接觸貸款」計劃 緩解小微企業壓力
    網商銀行動員100家銀行迅速集結加入該計劃。事實上,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網商銀行迅速反應,及時出臺多項措施穩定小微經濟。2月14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廣州銀行等25家銀行與網商銀行合作,共同助力小店經濟,在特殊時期,為850萬小店降低下調了20%的利息,其中重點支持湖北小店和從事電商、外賣的數字經濟小店,緩解小店資金壓力。
  • 【觀察家金融峰會特稿之八】科技加速滲透 催生金融領域「化學反應」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 葉心冉 11月28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2019年度觀察家金融峰會在上海召開。在下午的圓桌論壇環節中,銀行、保險、信託、基金行業人士以《「普惠民生、開放共贏」——金融服務業新未來》為主題展開激烈討論。
  • 薩摩耶金服林建明:科技賦能金融機構打好風控攻防戰
    新興技術不斷出現並應用於金融產業,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愈發迫切。在2019年金融科技大會上,薩摩耶金服董事長林建明受邀參加論壇,同與會代表就「智能風控的躍進與迭代」「資產信用評估的路徑」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