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發光了,是夜光藻還是發光弧菌?有什麼危害?如何治理?

2021-01-14 水產養殖網


作者:清遠市勝維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施衛民


嶺南大地回暖了,廣東南端的區域是更加水暖早,這一段時間,一線就頻頻報來:水發光了。養殖水體發光是怎麼回事?養殖水體的發光一般可能是夜光藻或者發光弧菌引起的。

怎麼區分是發光藻還是發光弧菌引起?可以通過簡單的撥水之後肉眼觀察,就可以區分水體的發光是弧菌引起的發光還是夜光藻引起的發光。

夜光藻和夜光藻引起的發光

一:夜光藻

夜光藻也就是發光甲藻,也有習慣叫夜光蟲,夜光藻在顯微鏡下是一種透明會移動的藻,見圖1:

                        

顯微鏡下夜光藻動態見視頻


二、夜光藻引起的發光特點


1:夜光藻引起的發光特點是:晚上分布在水的上層,用手劃一下水面到池水,就會點點螢光,增氧機打出的水花也能見到發光。


2夜光藻引起的發光高發期特點:

夜光藻引起的發光,多數是在夏季高溫時期,高發在水體有機質多,水太肥的池塘。


三:夜光藻的預防:


夜光藻個性是:個大、吞噬營養無選擇性,只要能吞下,可以主動捕食或者通過分泌粘液進行濾食。夜光藻還有一個能輕微活動的觸手,這個觸手可以把水體裡小型浮遊生物或有機顆粒送入細胞藻體內,在細胞內形成食物泡再進行消化吸收。

所以:高發在水體有機質多,水太肥的池塘,細菌、水體腐敗物都是夜光藻捕食的對象(菌很難抑制夜光藻)。

高發在水體有機質多,水太肥的池塘,細菌、水體腐敗物都是夜光藻捕食的對象這一點就是夜光藻預防和處理應該以降低水體有機物和肥度為主的依據。

根據上述的依據,夜光藻的預防措施原則是:

降低水體的腐敗物和細菌總數,讓夜光藻沒有營養基礎大量繁殖!


具體措施是

1:有淡水條件的池塘,儘可能以降低水體鹽度為主要控制發光措施。

具體參考方法:可以連續三天加換淡水30公分,一般都可以控制。

2:沒有淡水條件的池塘,輕微的夜光藻:可以每畝潑灑塘生態3公斤,晚上每畝潑灑水溶性大蒜素500克。

3:在夜光藻比較嚴重時:連續兩天,每畝潑灑塘生態3公斤,晚上每畝潑灑水溶性大蒜素750-1000克。

4:在夜光藻非常嚴重時,以上措施也來不及體現時,有一些養殖戶也採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混合殺蟲劑處理,這個措施一般都會立竿見影,不過最好是慎重一點使用,避免遺憾。

 

四:夜光藻的危害


1:阻礙了蝦的呼吸

夜光藻本身並沒有什麼毒素,池塘裡有大量的夜光藻時,夜光藻會粘附於蝦的鰓上,阻礙了蝦的呼吸並導致蝦類窒息死亡。

2:夜光藻死亡時會產生有害氣體和缺氧

 夜光藻死亡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缺氧和硫化氫,會直接幹擾對蝦的生理代謝甚至死亡。

處理夜光藻時候,潑灑塘生態的目的就在於:是降低水體硫化氫的含量!

 

發光弧菌和發光弧菌引起的發光


一:發光弧菌


目前已發現和命名的發光細菌分別屬於弧菌屬 、發光桿菌屬、希瓦氏菌屬和異短桿菌屬。對蝦養殖發光主要是:弧菌屬。


二:發光弧菌引起的發光特點


發光弧菌引起的水體發光特點是:不需要撥動水體就可以看到水體均勻發光、撥動水體也不會有點點螢光。嚴重的時候也會感染蝦,引起蝦體也發光。見圖2:


 

三:發光弧菌引起的水體發光高發期:


發光弧菌引起的水體發光,通常發生在海水、投料多的成蝦養殖中後期。

 

四:發光弧菌引起水體發光的特點:


1:主要發生在海水養殖,淡水一般不會發生。

發光弧菌最適NaCl濃度為2~3 %(百分號)。


2突發性

發光弧菌的發光強度與水體中發光弧菌的密度有很大的相關性。當水體的發光弧菌在低密度時,水體是幾乎看不到發光的。而當發光弧菌密度達到一定數值以後,發光強度會突髮式增強,一下子看到。所以當看到發光的時候,水體的發光弧菌已經是嚴重超標了。

據報導是:一般當池塘水的發光弧菌細胞數約為 105個/mL的時候,池塘水體的發光強度就會發生突髮式上升。肉眼就一下子忽然看到水在發光了。所以當你看到水體發光的時候,每毫升水裡已經含有以萬為單位計算的發光弧菌!

這一點表明:平時做好水質調控,降低水體中溶解的有機物,保持水體清爽不粘才是預防發光弧菌措施,及時看到、及時用藥已經是要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四:發光弧菌的治理


發光弧菌引起的疾病屬於細菌感染,處理原則就是消毒(降低水體的細菌總數)+抗菌素(治療對蝦的感染)。

要注意是:

1為水體減肥後再使用消毒藥,水體中的氮源對發光弧菌的發光峰值和發光峰寬都有明顯影響,所以:為水體減肥是對發光弧菌消毒效果的保證。避免這裡消毒殺菌哪裡細菌大吃大喝拼命繁殖。太肥的水體,很容易出現這天剛剛殺了弧菌,過兩天弧菌就馬上繁殖再升高的現象。

具體參考方法是:

每畝潑灑塘生態3公斤,3小時後潑灑水溶性大蒜素(大蒜素必須是水溶性才能夠均勻分布形成有效濃度)500-1000克。有必要次日再重複操作一次,甚至連續2~3天。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消毒藥可能效果會比水溶性大蒜素好一點,只要你習慣、明確這個消毒藥是安全就行。這裡選擇水溶性大蒜素是從安全性同時有誘食作用這個目的出發。

見圖3:

2:要考慮到水質對微生物的影響,在評價一個措施是否能夠確切控制弧菌時,不能夠就僅評價消毒當天弧菌是否減少,而應該最好做一個連續的動態觀察,連續今天保持弧菌等微生物不升高才能夠如實的反映出措施是否正確。見圖4:


其實:目前存在於獸藥典上的任何一個消毒藥,對弧菌等致病菌的殺滅效果都非常確切,不需要找什麼專家的神丹妙藥,藥典中的藥品是已經有明確依據了。關鍵是:如果僅評價消毒當天弧菌是否減少,沒有考慮到水產養殖水質對微生物影響的複雜性因素,往往就反而會導致弧菌殺之不絕的假象和對養殖管理指導的失誤。


3:拌餵抗菌素。

弧菌對許多抗菌素都敏感,重點是:必須依據水產養殖管理的相關規定使用抗菌素。



相關焦點

  • 林碩峰:夜光藻的危害與防控
    文/海南東方、昌江、儋州大區經理林碩峰(13518813931)4月份儋州片區的高位池養殖普遍發生的問題是:水體發光,對蝦空胃,中小蝦大量發病,死蝦發光。水體發光是由夜光藻引起的,夜光藻是一種危害很大的有毒赤潮藻類,它主要是分泌神經毒素,對魚蝦的呼吸系統有毒性和抑制作用,給魚蝦造成較大危害,特別是夜間,使蝦晚上在上層水面狂遊不安,而且蝦呼吸困難,影響進食。有夜光藻的水體一搬都會伴有螢光弧菌等病害,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引起蝦空腸空胃,大量偷死,最後失敗排塘。
  • 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產生發光現象的原因及處理對策
    本文介紹一下南美白對蝦在養成過程中的發光現象及處理對策。    1.病原    引起南美白對蝦在養成過程中發光現象的病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甲藻門的藻類引起的,主要是夜光藻;另一種是由弧菌引起的,主要是哈維氏弧菌和燦爛弧菌。
  • 發光的海洋
    近日塔斯馬尼亞北部的Preservation Bay水域的生物發光藻類大量繁殖,變身藍色螢光海洋,用手撥動,海水就如藍色星隕一般在指尖流動。很多攝影師和遊客蜂擁而至,觀賞見證這種大自然施展的魔法。這種看起來像神跡一樣的現象,實際是來自生物發光藻類(bioluminescent algae)。
  • 夜光藻
    讓我們來看看夜光藻形成的赤潮!看完視頻,有沒有被震撼到?如果你以為是者藍色的火,你就錯了。這是夜光藻發出的光芒隨著海浪在浮動。真的不得不感嘆自然的神奇。夜光藻又名「藍眼淚」,「海上鬼火」有沒有覺得它的名字很形象啊。
  • 發光細菌在線監測水體汙染將向更穩定更高靈敏度更低檢出限發展
    導讀發光細菌法作為在線生物毒性監測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在水汙染監測中,也是商品化應用最好的生物毒性技術。未來的發光細菌法如何發展?未來的生物毒性監測技術將會隨著發光細菌法的發展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讀完這篇文章,或許您會有所思考。發光細菌作為可以進行生物發光的細菌,它的出現總是給人帶來神秘。
  • 遼寧葫蘆島海邊現螢光海 夜光藻為什麼會發光有毒嗎?
    遼寧葫蘆島海邊現螢光海 夜光藻為什麼會發光有毒嗎?時間:2020-10-28 12: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遼寧葫蘆島海邊現螢光海 夜光藻為什麼會發光有毒嗎? 葫蘆島望海寺海邊驚現螢光海,泛出晶瑩剔透的藍色螢光,畫面如夢似幻,如同耀眼的星空墜入海中!
  • 會發光的環境監測者
    生態環境狀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化學合成物在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對環境的危害,進而影響我們的健康。對於環境中存在的這些有害物質,必需有效、及時地進行監測。對環境汙染物的傳統檢測方法包括基於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原理的多種方法。
  • 夜光藻「藍眼淚」在中國沿海不斷擴張
    圖為在海洋中發光的夜光藻。(圖片來源: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網站)新華社華盛頓6月12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科研人員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被稱為「藍眼淚」的浮遊生物——夜光藻近年來在中國沿海不斷擴張,暴發次數呈增多趨勢。
  • 新研究:夜光藻「藍眼淚」在中國沿海不斷擴張
    夜光藻是一種生活在近海的單細胞有機物,細胞器中有螢光素,相比其他海洋微生物,可吸收更多藍光、散射更多紅光,夜間受到船隻或波浪等擾動時,會發出閃爍的藍光。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可以通過分析海洋顏色的變化來識別這種生物。
  • 淺析養蝦水體氮循環與弧菌防治
    弧菌病嚴重威脅對蝦健康,往往造成全場對蝦死亡倒池,即使成功治療,成活率也只在10%-30%之間,給養蝦場業主造成巨大損失。弧菌在水體中廣泛存在,弧菌爆發與哪個因素最直接相關,又受哪個要素抑制呢?一、氮循環基本路徑構成氮循環的主要環節是:生物體內有機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 塔斯「藍眼淚」夜光藻坐標
    屬表層沿岸種類,分布廣,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夜光藻是海洋赤潮主要發生藻,也是東海赤潮發生的原因種之一。夜光藻作為海洋環境中的一種耐汙生物,在富營養化的海區內分布尤盛。它具發光能力,海上發光現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繁殖過盛並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對漁業危害很大。以上,科普完畢。不過網上的圖片基本上都是單反才能拍的出來,夜光藻其實沒有那麼明顯。
  • 奧帆中心等海域現藍色光帶 專家稱夜光藻聚集
    近段時間,晚上到海邊散步的市民發現,海水裡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藍光甚至是藍色的光帶,在奧帆基地和三浴附近的海域都有這種藍色的「精靈」。原來,這是夜光藻在作怪。專家表示,如果大面積出現這種藻類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目前,這種小範圍夜光藻類的出現,不會對島城海域造成危害。
  • 一言不合就發光,海洋裡的魚比你想像的有趣
    前幾日讀了套圖畫書,講共生關係的,其中有一對,說的是章魚和費氏弧菌。章魚給費氏弧菌提供住所和食物,而費氏弧菌會在章魚體內發出螢光,幫其「隱身」,從而躲避敵人、盡情覓食。我對這裡說到的「發光」很感興趣——wow,發光唉!正巧讀到《魚的好奇心》,作者海倫·斯凱爾斯是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在書中津津樂道地講了魚的一切——生活習性啊、外觀色彩啊、祖先啊等等,其中就有我感興趣的,「發光」。
  • 環保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有啥危害,又如何防治?
    水體富營養化是什麼?水體富營養化指的是水體中N、P等營養鹽含量過多而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其實質是由於營養鹽的輸入輸出失去平衡性,從而導致水生態系統物種分布失衡,單一物種瘋長,破壞了系統的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使整個水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滅亡。
  • 疑是夜光藻(圖)
    昨晚近9時許,海都記者在淨峰惠女灣海邊,真的碰到了會發光的海水。   浪花很小,一條光波隨著第一層浪向岸邊推移,現場看著很明顯,但拿起手機拍,卻什麼都拍不到。海都記者脫了鞋,站到海水中,發現腳踩著的地方,突然間光影斑駁,閃爍的光點,有一種錯覺,好像腳踩著的地方就是星空。
  • 裝一瓶會發光的海水
    然而,我們現在知道,在陸地和海洋中,生物發光至少獨立進化了40次。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注意到生物發光的人。約在公元前35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觀察到,生物發光是一種「冷」光,因為它不產生熱量。 在夜間活動的夏威夷短尾魷魚(Euprymna scolope)生活在淺水區,與另一種生物發光細菌,費氏另類弧菌(Aliivibrio fischeri)存在共生關係。
  •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發光有什麼用?
    2019年8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當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你可能並不確定你看到了什麼。但你凝視著閃爍的光的方向,它又出現了--傍晚的第一隻螢火蟲。如果你生活在螢火蟲的棲息地,很快就會有數十甚至數百隻螢火蟲飛來飛去,發出神秘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