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細菌在線監測水體汙染將向更穩定更高靈敏度更低檢出限發展

2020-11-02 淨水技術

導讀

發光細菌法作為在線生物毒性監測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在水汙染監測中,也是商品化應用最好的生物毒性技術。未來的發光細菌法如何發展?未來的生物毒性監測技術將會隨著發光細菌法的發展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讀完這篇文章,或許您會有所思考。


發光細菌作為可以進行生物發光的細菌,它的出現總是給人帶來神秘。漫步在海灘,當你看到沙灘上泛起的藍色螢光時,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無限美麗與美好。其實,這些「藍色螢光」已經悄悄地在告訴你,這裡的水質情況,而你卻不自知。這些「藍色螢光」擁有統一的名字,即發光細菌。

圖片來源於網絡


1、發光細菌監測水質生物毒性的原理

水樣在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下與發光細菌接觸後,發光細菌的發光強度與水樣中毒性組分總濃度呈負相關關係,通過生物發光光度計測定水樣與發光細菌接觸15min後的發光抑制率來表徵水樣的急性毒性水平。發光細菌的生物發光反應是由於分子氧作用,細胞內螢光酶催化將還原態的黃素單核苷酸及長鏈脂肪醛氧化為黃素單核苷酸及長鏈脂肪酸,並釋放出最大發光強度在490nm處的藍綠光。生物毒性的表徵指標為相對發光強度或抑光率,相對發光強度是測試樣本發光值(樣品管發光值)與控制樣本發光值(對照管發光值)對比後所得,結果以百分比表示。抑光率一般為正值,有時候抑光率會呈現負值,此時說明水中存在使發光菌菌數增加的有機物,即可同化有機物(AOC)及可生物氧化有機物(BDOC)。


2、發光細菌監測水質生物毒性結果的評價

國家海洋局《汙水生物毒性監測技術規程 發光細菌急性毒性測試-費歇爾弧菌法》提到,樣品毒性水平的表徵方法採用檢測結果中的15min發光抑制率H進行評價。根據H大小將毒性等級分為3級,相應等級分別為低度毒性風險、中度毒性風險、高度毒性風險,分級方法如表1所示。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制訂的水質毒性分級標準中,根據相對發光率的大小將毒性等級分為低毒、中毒、重毒、高毒、劇毒5個等級,如表2所示。

表1汙水樣品毒性風險等級評價方法

表2水質急性毒性分級標準


3、發光細菌監測水質生物毒性的標準

目前,市面上應用最廣泛的發光細菌有3種:明亮發光桿菌、費氏弧菌、青海弧菌,如圖1所示。其中,明亮發光桿菌和費氏弧菌為海洋菌,青海弧菌為我國發現的淡水菌。ZnSO-4·7H2O對3種菌種的EC50(單一化學物質使抑光率達到50%時該物質的濃度)最小的為費氏弧菌,費氏弧菌的靈敏度更高。

(a)明亮發光桿菌;(b)費氏弧菌;(c)青海弧菌 圖1 3種發光細菌類型


表3列出了明亮發光桿菌(P.phosphoreum)以及費氏弧菌(Vibriofischeri)等所涉的國內外標準。ISO11348的3個標準,主要區別在於費氏弧菌的狀態不同:第1標準採用的是新鮮製備的費氏弧菌;第2標準採用的是液體幹細菌;第3標準採用是凍乾粉細菌。其中,ISO11348-3-2017是應用最廣泛的國際標準。涉及青海弧菌的暫時沒有標準,僅在《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書籍中提到。

ISO11348-3-2017與GB15441—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兩點區別。(1)利用的發光菌不同,且保存菌種的溫度不同,前者用的是費氏弧菌,保存溫度為-20℃;後者為明亮發光細菌,保存溫度為2~5℃;因此,對於需要長期保存的凍乾粉而言,冷凍溫度越低越好。(2)前者要求測定加入水樣前發光細菌的原始螢光強度,並根據對照試樣做出校正,避免了細菌樣品不均勻帶來的誤差影響。

表3發光細菌監測水質生物毒性的標準


4、發光細菌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的研究現狀

4.1菌種製備技術發展

菌種技術的發展重點在於發光細菌凍幹製劑製備技術。菌種的凍幹製品直接由冰晶升華製成,具有多孔結構,既能使細菌保持原有活性,又不會破環細胞的形態以及特性。冷凍乾燥是將細菌懸浮液冷凍到冰點以下,從而轉變為固體結晶態,然後在低溫低壓(真空)下使固體升華而脫水的乾燥方法。與新鮮菌液相比,菌種製成凍幹製品後可以長期保存,簡化了發光細菌法的前期工作。楊毅紅等發明了一種海洋發光細菌凍幹製劑(明亮桿菌)及其製備方法,屬於微生物凍幹製劑範疇。該凍幹製劑包含菌泥和凍幹保護劑,且經菌液製備、菌泥製備、混合、預凍和凍乾等步驟製備而成。該保護劑製得的海洋發光細菌凍乾粉於2~8℃下保存18個月後,菌種恢復發光率及菌種發光性能均維持穩定,能極大地提高海洋發光細菌菌種的保存效果和質量,便於環境毒性檢測中對菌種的使用。

4.2菌種在線活化技術運用

商品化的生物在線監測儀一般維護周期為2周。發光細菌凍乾粉復甦後的有效期一般不超過10d,聚光科技和希思迪聯合開發的T3000運用了儀器菌種自動保存和在線活化技術,將維護周期延長到28d。趙東紅髮明了一種水質生物毒性在線檢測的裝置,包括制樣單元(水樣預處理單元)、機械手單元、取樣檢測單元及驅動分析單元,且制樣單元和取樣檢測單元均採用平行雙通道的技術方案,可實現參比水樣和待測水樣的同時測定,消除了系統誤差和測量偏差,設計了菌液儲存池和菌液復甦池,通過在線活化技術實現維護周期的延長。Bodini等研究了一種新型的細菌管理裝置,其由1個開瓶器和1個裝有凍幹細菌的3個小瓶的冷藏室組成。整個過程編程自動運行,包括打開小瓶、添加22mL的緩衝液復甦細菌、丟棄耗盡的細菌等操作。

4.3平行雙通道技術的應用

2010年,聚光科技TX2000採用的是單通道技術,蠕動泵將空白對照液和待測樣品按順序泵入流路,同時,蠕動泵也將緩衝液和菌液泵入流路,三者混合在混合環,混勻反應一定時間後到達光電檢測裝置。此時,軟體控制光電檢測裝置獲取有用的光信號,分別得到參比光度值和樣品的光度值。為了保證系統誤差和測量誤差的消除,運用平行雙通道可以實現參比水樣和待測樣品的同時測定。平行雙通道技術的運用也增加了儀器成本,主要是參比反應池和樣品反應池獨立分開、測試管路兩路、光電檢測器的增加等。

4.4信息化技術

傳統的在線監測儀器,其基礎的信息處理技術為設備驅動、實時監控、數據管理、遠程預警,但這已經不能滿足水質管理的要求,因此,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數據更高層次的利用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黃靜發明了一種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對待測試水樣進行測試,得到水樣的水樣測試反應過程曲線以及抑制率。利用毒性物質毒性分級清單確定抑制率對應的毒性等級,利用曲線相似性算法對水樣測試反應過程曲線進行曲線形狀相似性識別,依據抑制率從標準毒性物質的反應過程測試曲線資料庫中識別相似度最高的反應過程測試曲線,並將其對應的毒性物質信息作為待測試水樣的毒性物質信息。該方法實現了對水質毒性信息的分級分類,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對水質中毒性物質量化的問題,且通過曲線形狀相似性識別提高了分級分類的準確性。

4.5移動式監測技術應用

現有的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基本都是安裝在固定的自動監測站點來實現各類水質的在線監測,儀器體積大,不適合野外自動運行。湯冬雲等發明了一種水質綜合生物毒性在線監測自動分析儀器,設置有獨特的光電檢測單元,集成度高、結構小巧、便於移動,適用於野外測試,同時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在線實時監測,無需人工值守,且檢測靈敏度高、準確度好。

4.6聯合技術應用

現有的技術中,進行生物毒性監測時,通常只使用單一生物傳感器,但不同的生物傳感器對不同汙染物的反應是不同的。例如,發光菌對金屬比較敏感,而對有機物不太敏感,魚類則相反,利用單一生物的反應來判斷水體汙染的情況,無法做到全面了解水汙染的狀況。因此,桂子榮等設計了一種基於魚類和發光菌的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利用雙光路監測模塊同時監測水樣池和參比池的微生物螢光信號,並將螢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傳遞至控制單元分析;利用行為監測器對試驗魚類的行為進行跟蹤拍攝,根據魚類群體活躍程度、魚群離散程度等群體參數變化對水體汙染情況進行監測。



5、總結與展望

國家對水環境質量監測越來越重視,基於發光細菌法的在線生物毒性監測方法從「十二五規劃」開始到「十三五」也取得了很好的進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社會對飲用水的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合格水」轉變為「優質水」)。

(1)發光細菌毒性生物監測方法在水環境中有廣泛的應用,發光細菌菌種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更穩定、更高靈敏度發光菌種的研究;菌種的凍幹製備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2)發光細菌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的發展方向:針對飲用水低毒的特點,發光細菌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應向更低檢出限發展;針對廢水水體的複雜性,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水樣分析預處理技術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多物種同時監測可以更好地提升數據的可信度和精密度,將發光細菌生物監測儀作為基礎,與其他物種監測儀共同開發聯合技術將是發展的一個方向。隨著其他生物傳感器(斑馬魚)等標準的實行,未來在線生物毒性監測儀的種類將更加豐富,監測方式也將更加立體。


拓展閱讀

王穎,廖誾彧,歐陽莎莉,等. 發光細菌在線監測水體汙染研究進展[J]. 淨水技術, 2020, 39(9):10-16.

WANG Y, LIAO Y Y,OUYANG S L,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water pollution by using luminescent bacteria[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0, 39(9):10-16.


作者:王穎,廖誾彧,歐陽莎莉,等。

編輯:李佳佳

排版:西貝

校對:王佳

本報導由淨水技術整理報導,轉載請聯繫lx@jsjs.net.cn。未經允許的侵權行為我社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乾貨】火電廠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探討
    火電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後,對汙染物在線監測的精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對比幾種應用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典型監測技術,提出了適用於超低排放改造的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優化配置方案,為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中煙氣在線監測系統的選型提供參考。
  • 利用水質在線預警技術監測水質變化
    尤其,對於汙水處理廠,及時有效的發現進水的異常狀態,對於構築物和活性汙泥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更好的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這其中水質在線監測預警技術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質在線預警系統一般包括樣品採集設備、水質在線監測儀器、數據採集設備、數據傳輸設備、通訊設備和終端接收設備等。
  • 鍋爐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研究
    為適應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近年來眾多燃煤鍋爐積極開展環保升級改造,實現鍋爐尾部煙氣中煙塵、SO2、NOx等氣態汙染物「超低排放」。文章通過對比幾種應用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典型監測技術,提出了適用於超低排放改造的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優化配置方案。
  • 檢出限、測定限、分析空白的計算和分析
    在靈敏度計算中沒有明確噪聲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將檢測器的輸出信號,通過放大器放到足夠大,從而使靈敏度相當高。顯然這是不妥的,必須考慮噪聲這一參數,將產生兩倍噪聲信號時,單位體積載氣或單位時間內進入檢測器的組分量稱為檢出限。
  • 合肥研究院全面解析環境監測領域中光譜學的技術進展
    OH自由基的濃度;如要測量HO2自由基,則需向轉換裝置中通入一定濃度的NO將HO2自由基轉化為OH自由基,再測OH自由基;在顆粒物監測方面,顆粒物在大氣中的垂直分布不均,且高空的垂直遷移會影響近地面的汙染濃度。
  • 光譜技術突破 實現重金屬離子高靈敏度穩定檢測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黃行九研究員和趙南京研究員利用主動可控火花放電和電化學富集輔助改進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方法,在低脈衝能量條件下實現了對水體和土壤樣品中痕量砷和汞的高靈敏度穩定檢測。作為一種新興的光譜技術,雷射誘導擊穿光譜(簡稱 LIBS)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1962年將雷射作為原子發射光譜激發光源的想法首次被提出,一年後LIBS就誕生了。
  • 某重點產業園區VOCs在線監測系統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指出了寶鋼根據上海市重點產業園區空氣汙染自動監測系統建設要求在上海市某重點化工產業園區建設空氣環境監測站,安裝氣相色譜儀GC5000對該產業園區大氣中的VOCs進行了實時監測跟蹤和數據統計。
  • 從2D到3D---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對水質指標的多維度監測
    雖然,隨著分析化學、材料科學、電子科學以及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可以在線監測的水質指標不斷增多,出現了COD、SDI(汙染指數)、SiO2、總磷(TP)、總氮(TN)等一大批結構複雜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但是,受制於生物技術的發展水平,生物指標的數據還只能通過實驗室分析方法取得,存在很大的時間滯後性。
  • VOCs監測治理藍海開啟 天瑞儀器迎來黃金時代
    【中國環保在線 明星企業】國家多項政策的強勢力推下,VOCs已經成為「十三五」期間新興的大氣汙染治理市場,市場空間將遠超傳統大氣汙染物治理的市場規模。天瑞儀器作為我國VOCs應對專家,依託多年分析儀器研發生產經驗,憑藉國內領先的技術與產品,有望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期內,呈現高快速發展勢頭。
  • 會發光的環境監測者
    在已知汙染物檢測方面,化學方法準確可靠;在未知毒物監測、特別是水質在線監測方面,生物檢測具有天然優勢。針對傳統生物毒性檢測方法的不足,發光細菌法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毒性監測技術正在廣泛應用,引起了廣大環保科研工作者的關注。發光細菌為何物?夏天的夜晚螢火蟲一明一暗的發光是人們很早就認識的自然生物現象。
  • 試述絕緣在線監測技術的發展應用
    當時電力部門的監測設備簡單,測試項目少,靈敏度較差。第二階段是從80年代開始,研製出各種專用的帶電測試儀器,使在線監測技術從傳統的模擬量測試走向數位化測量。這一階段逐步摒棄了將儀器直接接入測試迴路的傳統測量模式,而是使用傳感器將被測量的參數直接轉換成電氣信號。第三階段是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和推廣使用,本世紀初,開始了以計算機處理技術為核心的微機多功能絕緣在線監測系統。
  • AERODYNE 發布Medusa 高精度ODS全自動在線監測系統新品
    AGAGE 合作開發的全新一代全自動城市環境及背景大氣痕量 ODS 溫室氣體連續在線監測系統。ü  冷阱捕集效率更高、穩定性更好  ü  提高了儀器的精度 <1% ü   降低了檢測限,可檢測大氣中痕量 亞 ppt 級濃度 ODS
  • 環境監測預處理技術
    環境樣品分析發展趨向於測定複雜基質樣品中低濃度汙染物,這可通過引進新型高靈敏度分析裝置和方法實現,也可通過發展新的樣品預處理技術實現;在分析過程中儘量減少有機溶劑用量甚至完全不用有機溶劑,樣品預處理裝置也趨向小型化和自動化。
  • 浙江:《燃煤電廠固定汙染源廢氣低濃度排放監測技術規範》(DB33T...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2018年11月12日,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發布了DB33/T 2167-2018《燃煤電廠固定汙染源廢氣低濃度排放監測技術規範》省級地方標準。   A.9 方法檢出限的驗證   A.9.1 二氧化硫方法檢出限的驗證   對濃度為方法檢出限(3mg/m3)3 倍的二氧化硫樣品連續測定7 次平行樣,計算檢出限為1.8 mg/m3,樣品濃度未超過所得檢出限的10 倍,認為方法檢出限合理。
  • BBC:霧霾不僅傷肺更傷腦!這些儀器可以應對
    ,在低背景值下獲得了極高的靈敏度,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測定結果的穩定性。氮氧化物(NOx/NOy)檢測  ECO PHYSICS化學發光法氮氧化物NOx分析儀  化學發光檢測原理是一種極為精確測定氮氧化物的方法
  • VOCs監測:罐採樣與氣相色譜/質譜結合技術
    在室內汙染的測定中,罐採樣-GC/MS聯用技術也是常用的檢測技術之一。譚和平等採用罐採樣-GC/MS方法測定室內空氣中的甲醛,考察了凝結水對樣品分析濃度的影響、樣品在罐中穩定儲存的時間,結果表明在樣品採集及儲存過程中應避免出現冷凝水,正常情況下樣品能在罐中穩定存儲1個月以上;研究了該分析方法的特性如檢出下限、回收率、線性響應範圍、精密度、穩定性及方法擴展不確定度,證實該方法比現行國家標準方法穩定、準確、檢出限低。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本周六,中國農業大學的劉德俊博士將帶來「動物源性細菌耐藥現狀和研究」的主題講座,討論威脅人類健康的細菌耐藥性是如何發生發展的。面對這一挑戰,人醫、獸醫、農業、環境、經濟等領域應怎樣合作解決問題。詳情見文末海報。
  •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技術現狀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當前重要的大氣汙染物,我國對於它的自動監測尚屬於發展階段.對現有的VOCs自動監測技術按方法原理進行了整理分類和介紹,探討了各技術的優缺點,方便讀者針對性選擇合適的監測技術,並且對不同原理的技術提出了建議.
  • 科學前沿: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生物監測技術是通過研究汙染物對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技術,本文通過對其在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的監測應用進行闡述,分析其優點。與理化監測相比,生物監測技術具備對環境汙染毒害性更客觀、科學的優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