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出限、測定限、分析空白的計算和分析

2021-01-08 迪卡標準物質網

1、檢出限

1檢出限

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給定的置信度內可從樣品中檢出待測物質的最小濃度或最小量。所謂「檢出」是指定性檢出,即判定樣品中存有濃度高於空白的待測物質。

檢出限除了與分析中所用試劑和水的空白有關外,還與儀器的穩定性及噪聲水平有關。在靈敏度計算中沒有明確噪聲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將檢測器的輸出信號,通過放大器放到足夠大,從而使靈敏度相當高。顯然這是不妥的,必須考慮噪聲這一參數,將產生兩倍噪聲信號時,單位體積載氣或單位時間內進入檢測器的組分量稱為檢出限。

則:D = 2N / S

式中:

N——噪聲(mV或A);

S——檢測器靈敏度;

D——檢出限,其單位隨S不同也有三種:

Dg=2N / Sg, 單位為mg/ml

Dv=2N / Sv, 單位為ml/ml

Dt=2N / St, 單位為g/s

有時也用最小檢測量(MDA)或最小檢測濃度(MDC)作為檢測限。它們分別是產生兩倍噪聲信號時,進入檢測器的物質量(g)或濃度(mg/ml)。

不少高靈敏度檢測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檢出限表示檢測器的性能。

靈敏度和檢出限是兩個從不同角度表示檢測器對測定物質敏感程度的指標,前者越高、後者越低,說明檢測器性能越好。

從而可見,測量方法的檢出限於分析空白值、精密度、靈敏度密切相關。他是分析方法的一個綜合性的重要計量參數。

2檢出限的計算方法

1)在《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監測操作指南》中規定:給定置信水平為95%時,樣品測定值與零濃度樣品的測定值有顯著性差異即為檢出限(D.L)。這裡的零濃度樣品是不含待測物質的樣品。

D.L = 4.6σ

式中:

σ— 空白平行測定(批內)標準偏差(重複測定20次以上)。

2) 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對分析方法的檢出限D.L作如下規定。

在與分析實際樣品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做不加入被測組分的重複測定(即空白試驗),測定次數儘可能多(試驗次數至少為20次)。

算出空白觀測值的平均值Xb和標準偏差Sb。在一定置信概率下,被檢出的最小測量值XL以下式確定:

X L= Xb+ K』 Sb

式中:

Xb—— 空白多次測得信號的平均值;

Sb—— 空白多次測得信息的標準偏差;

K』 —— 根據一定置信水平確定的係數。

與XL-Xb(即K』 Sb)相應的濃度或量即為檢出限:

D.L = X L- Xb/ K = k』 Sb/ K

式中:

k——方法的靈敏度(即校準曲線的斜率)。為了評估Xb和 Sb,實驗次數必須至少20次。

1975年,IUPAC建議對光譜化學分析法取k』=3。由於低濃度水平的測量誤差可能不遵從正態分布,且空白的測定次數有限,因而與k』=3相應的置信水平大約為90%。

此外,尚有將 K』取為4、4.6、5及6的建議。

3)美國EPASW-846中規定方法檢出限:MDL=3.143δ(δ重複測定7次)

4)在某些分光光度法中,以扣除空白值後的與0.01吸光度相對應的濃度值為檢出限。

5)氣相色譜分析的最小檢測量係指檢測器恰能產生與噪聲相區別的響應信號時所需進入色譜柱的物質的最小量,一般認為恰能辨別的響應信號,最小應為噪聲的兩倍。最小檢測濃度係指最小檢測量與進樣量(體積)之比。

6)某些離子選擇電極法規定:當校準曲線的直線部分外延的延長線與通過空白電位且平行於濃度軸的直線相交時,其交點所對應的濃度值及為該離子選擇電極法的檢出限。

光度分析中,雖然吸光度最小測讀值為0.001,靈敏度也以A=0.001所相應的被測物濃度表示,但實際上慣常以A=0.05相應的被測物濃度作為有充分置信度的測定限,即最小能夠可靠測定的濃度。這是因為,在吸光度A接近零的情況下,測定值與真實值之比即相對誤差趨向無限大。

其次,由於比色皿的成對性不易做到完全匹配,尤其是使用已久的比色皿的成對性不易保證,因此吸光度很小的測量值在不同操作者、不同試驗室之間常會不一致,除非操作者很有經驗,十分注意比色皿成對性對測量的影響,並在每次測量時予以試驗校正。

2、測定限

1測定下限

在測定誤差能滿足預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準確地定量測定待測物質的最小濃度或量,稱為該方法的測定下限。

測定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準確地定量測定低濃度水平待測物質的極限可能性。在沒有(或消除了)系統誤差的前提下,他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精密度通常以相對標準偏差表示)。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測定下限高於檢出限越多。

美國EPASW-846中規定4MDL為定量下限(RQL),即4倍檢出限濃度作為測定下限,其測定值的相對標準偏差約為10%。日本JIS規定定量下限為10倍的MDL。

2測定上限

在限定誤差能滿足預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夠準確地定量測定待測物質的最大濃度或量,稱為該方法的測定上限。

對沒有(或消除了)系統誤差的特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不同,測定上限也將不同。

測定限對於定量分析,進一步計算才能得到與分析物有關的值(例如,各個結果的平均值)。因此,條件更加苛刻,所以測定限總是高於檢出限。

3檢測限有三種常用的表示方式

(1)儀器檢測下限

可檢測儀器的最小訊號,通常用信噪比來表示,當信號與噪聲之比大於等於3時,相當於信號強度的試樣濃度,定義為儀器檢測下限。

(2)方法檢測下限

即某方法可檢測的最低濃度。通常用低濃度曲線外推法可求的方法檢測下限。

(3)樣品檢測下限

即相對於空白可檢測的樣品最小含量。樣品檢測下限定義為:其信號等於測量空白溶液的信號的標準偏差的3倍時的濃度。

檢測下限是選擇分析方法的重要因素。樣品檢測下限不僅與方法檢測下限有關,而且與空白樣品中空白含量以及空白波動情況有關。只有當空白含量為零時,樣品檢測下限等於方法檢測下限。

然而,空白含量往往不等於零,空白大小受環境對樣品的汙染,試劑純度、水質純度、容器的質地及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由外推法可求得方法檢測下限可能很低,但由於空白含量的存在,以及空白含量的波動,樣品檢測下限可能要比方法檢測下限大得多。從實用中考慮,樣品檢測下限較為 有用和切合實際。

3、分析空白

一.分析空白的主要來源和控制措施

1環境對樣品的玷汙

主要是由空氣中的汙染氣體和沉降微粒引起的。普遍實驗室中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數百微克的微粒。這些微粒含有多種元素,因而可引起多種和痕量元素的玷汙。來自環境的玷汙不但顯著,而且變動性大。應採取局部或整個實驗室的防塵與空氣淨化措施。

2試劑對樣品的玷汙

試劑對樣品的玷汙隨試劑用量而變化。對一定的試劑用量是恆定的。樣品處理過程中用量最多的是水和酸。

3器皿對樣品玷汙

貯存、處理樣品所用的一切器皿,如燒杯、瓶子、過濾器、研缽等,由於其材質不夠純或者未洗滌乾淨均可能玷汙樣品。在痕量分析中應選用高純惰性材料製成的器皿, 並運用合適的清洗技術。聚四氟乙烯、透明的合成石英的高壓聚乙烯是比較合適的器皿材料。

4分析測試者對樣品的玷汙

分析測試者用手觸摸樣品可引起多種元素的玷汙;分析測試者的化妝品常常不知不覺地帶來許多元素的玷汙;分析測試者使用的內服和外用藥物也常常玷汙樣品;以及分析測試者若不注意個人衛生也會引起樣品的玷汙。所以,分析測試者不但要具有正確熟練的操作技巧,而且要知道自身對樣品可能帶來什麼玷汙,以採取消除玷汙的必要措施。

二.分析空白的監測和空白值的扣除

空白值波動較大,往往在百分之幾十,甚至百分之幾百的水平上波動。因而痕量與超痕量分析中,扣除空白是比較困難的,也是不可靠的。可靠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分析空白降至可以忽略不記的程度,同時在分析過程中作空白的平行測定,以監視分析過程。若分析空白明顯的超過正常值,則表明本次分析測定過程有嚴重的玷汙,平行樣品的測定結果不可靠。

在分析空白主要來自試劑的玷汙時,空白值比較穩定,若有必要,可以扣除空白值。為獲得可靠的空白值,應進行多次重複測定,算出空白值及其置信限:B ±t0.95(SB/n2)。

備註:文章來源於「嘉裕檢測網」

相關焦點

  • 水質分析中的檢出限及其確定方法
    本文試圖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對檢出限的概念和定義作一些闡述,同時對水質分析中常用分析方法檢出限的測定方法進行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對從事水質分析的同行在處理有關的具體問題時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儀器的檢出限一般不用於最終的數據報告,而主要用於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及不同儀器的性能比較。1.3方法檢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是指在通過某一種分析方法的全部處理和測定過程之後(包括樣品製備和樣品測定),被測定物質產生的信號能以99%置信度區別於空白樣品而被測定出來的最低濃度。
  • 《化妝品中禁用物質和限用物質檢測方法驗證技術規範》發布
    4.4檢出限和定量下限  4.4.1 檢出限:被測物質能被檢測出的最低量。  4.4.2 定量下限:能夠對被測物質準確定量的最低濃度或質量。  4.5 檢出濃度和最低定量濃度  4.5.1檢出濃度:按照檢測方法操作,方法檢出限對應的被測物質濃度。
  • 比較分析原子螢光法與直讀測汞儀法測定汞
    摘要:針對汞含量測定項目,對原子螢光法與直讀測汞儀法進行了分析對比,並通過對比得出直讀測汞儀法更具優勢,尤其是在檢測周期與結構準確度方面,應作為首選方法的結論。此外要做樣品空白。(2)直讀測汞儀法根據操作規程對儀器進行調整,對樣品吸光度進行測定,和標準曲線對比後定量。
  • 化學分析方法確認和驗證指南,2018年4月1日實施!
    5.4 檢出限和定量限  5.4.1 需要評估檢出限(LOD)和定量限(LOQ)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只有當目標分析物的含量接近於「零」的情況下或者檢測濃度接近檢出限和定量限時,才需要確定方法的LOD或LOQ。
  • 新國標:化學分析方法確認和驗證指南4月1日實施
    5.4 檢出限和定量限  5.4.1 需要評估檢出限(LOD)和定量限(LOQ)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只有當目標分析物的含量接近於「零」的情況下或者檢測濃度接近檢出限和定量限時,才需要確定方法的LOD或LOQ。
  • 環境監測分析技術——地表水中砷硒汞的測定
    積分方式:峰面積1.空白實驗全程序空白:以去離子水或蒸餾水代替水樣,經採樣、運輸、保存及樣品前處理和分析測試步驟進行測定。實驗室空白:以去離子水或蒸餾水,經過樣品前處理和分析測試步驟進行測定。測試結果表示當汞的測定結果<10.0mg/L時,保留小數點後兩位;當測定結果≥10.0mg/L時,保留三位有效數字。當砷、硒的測定結果<100mg/L時,保留小數點後一位;當測定結果≥100mg/L時,保留三位有效數字。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1.
  • 聚光ICP-5000 測定土壤中10 種金屬元素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OES)是痕量元素分析的主要技術手段,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土壤樣品中多種金屬元素的分析檢測。本文採用硝酸+氫氟酸+高氯酸消解土壤樣品,採用ICP-5000 全譜直讀原子發射光譜儀測定標準土壤樣品中的硼、鋇、鎘、鈷、鉻、銅、鎳、鍶等10 種金屬元素,通過計算方法檢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來考察ICP-5000 測定實際樣品的分析性能。
  • 關於雜質限度測定,定量測定及限度檢查的驗證要求
    對於專屬性而言,雜質的限度測定最靠譜的方法毫無疑問是色譜法,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可以向試樣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重點考察雜質與主成分之間的分離度和檢出水平,同時,這種方法應該可以保證一定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尤其是準確度,中國藥典儘管沒有要求,但是USP中對於雜質限度測試的準確度的要求是視具體情況而定。
  • 環境監測分析技術——地表水中重金屬的測定
    ICP相關方法:檢出限和檢出下限(mg/L):即採樣後在現場立即用0.45μm的微孔濾膜過濾後,再進行測定的含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OES一. 等離子體是物質在高溫條件下,處於高度電離的一種狀態。由原子、 離子、電子和激發態原子、 離子組成,總體呈電學中性和化學中性。
  • ICP-OES、ICP-MS、AAS區別分析
    ICP-OES是原子發射光譜,檢測原子光譜中的多條譜線,檢測限也比較低,而且多通道的可以同時檢測多種原子和離子,比較方便重現性也不錯。ICP-MS是ICP質譜聯用,利用質譜檢測同位素含量來檢測元素的含量,檢出限最低,效果最理想。
  • 成分分析的四大神器—XRF、ICP、EDX和WDX
    根據檢測器的不同分為ICP—OES(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也稱ICP-AES)和ICP-MS(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兩者均能測元素周期表中的絕大部分元素,但能測得元素稍微有異,檢測能力上後者要比前者高。因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原子化、激發和電離能力,所以它具有很好的檢出限。
  • 吉天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5000測定大米中16種金屬元素
    技術特點l 複雜基體的幹擾l 溼法消解大米粉l 痕量元素的分析大米中含有多種元素,含量較高的元素有Ca、Mg、S、P等,此外,還含有較少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Sr、Co、Cr等,這些元素不能在人體內合成。
  • 高純金中雜質的萃取過程及ICP-OES測定方法
    測得被測雜質元素的檢出限為0.00002-0.00010%,回收率在93.08%-107.65%之間,相對標準偏差小於4%,結果令人滿意。隨著黃金市場的開放,黃金作為保值的重要金屬之一,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檢測黃金中雜質的含量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測定純度是否達標;二是測定其中是否含有有害元素。因此,檢測黃金中雜質的含量就顯得極其重要。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下)
    標準曲線製作:有外標法、內標法、基質匹配、基質加標隨行、標準加入法等方式,標準曲線範圍往往結合目標化合物的儀器響應、方法檢出限、定量限、標準限量值、常見關注濃度綜合確定。標準曲線配製要注意容器的潔淨、體積的精準加入、試劑的順序加入和溫度時間的控制(顯色)等,並儘可能保證標準系列和待測物質相同的基體和介質。
  • 56種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現場快速測定標準方法將發布
    本標準規定了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和海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的現場快速定性和56種目標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當頂空取樣體積為10.0 ml時,56種目標化合物的方法檢出限為1 μg/L~3 μg/L,測定下限為4 μg/L~12 μg/L,詳見附錄A。2 規範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工業廢水中總汞的含量
    本文通過實驗研究,簡述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工業廢水汞含量的實驗方法、儀器分析方法以及測定效果,可為工業廢水中汞含量的測定和研究提供參考。關鍵詞:汞;工業廢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汞,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是一種具有嚴重毒性的金屬元素,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極大。但隨著我國工業的迅速發展,工業廢水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工業生產中出現大量的含汞廢水。
  • 土壤和沉積物 醛、酮類化合物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徵求意見稿)
    當取樣量為 10 g,定容體積為 10 ml 時,方法檢出限為 0.02 mg/kg~0.06 mg/kg,測定下限為 0.08 mg/kg~0.24 mg/kg。詳見附錄 A。2 規範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 原子螢光法測定地表水中汞的含量
    【摘要】本文對原子螢光法測定地表水中的汞含量實驗進行了分析,對相關實驗參數進行了優化。實驗結果表明,運用本方法對地表水水質進行測定,提取效率高、損失少、方法穩定,且實驗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率均滿足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