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預處理技術

2021-01-17 環境監測實戰

任何樣品、任何分析項目,都需要根據選用的不同方法進行不同的預處理。正確的選擇預處理的技術是保證分析結果準確的先決條件。然而方法選定則取訣於分析人員的技術水平、知識和經驗。針對不同的水樣往往需要對各種標準分析方法中的預處理方法進行適當的變更。樣品在現場立即監測是最理想的,目前除一些物理指標外,大多要在實驗室進行測定。樣品的保存必須考慮到測定中的預處理方法不能使待測成份損失或變質,不應引人幹擾物質,不要給後面的操作帶來困難。對於廢水樣品的保存更要加以重視。

目前,環境樣品的預處理仍然是整個分析過程中最薄弱環節和時間決定步驟,也是誤差的主要來源。環境樣品分析發展趨向於測定複雜基質樣品中低濃度汙染物,這可通過引進新型高靈敏度分析裝置和方法實現,也可通過發展新的樣品預處理技術實現;在分析過程中儘量減少有機溶劑用量甚至完全不用有機溶劑,樣品預處理裝置也趨向小型化和自動化。

1.水樣的消解

被汙染的環境水樣和廢汙水樣所含組分複雜,並且多數汙染組分含量低,存在形態各異,所以在分析測定之前,往往需要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的目的是破壞有機物,溶解懸浮物,將各種價態的預測元素氧化成單—高價態或轉變成易於分離的無機物,消除共存組分幹擾。通過預處理之後的水樣應該是清澈、  透明、無沉澱。

1.1硝酸消解

對於清潔水樣,可用硝酸消解。其方法是取適量混勻的水樣於燒杯中加入5~10mL濃硝酸,在電熱板上加熱煮沸,蒸發至小體積,樣品應清澈透明。

1.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

硝酸和高氯酸都是強氧化性酸,聯合使用可消解含難氧化有機物的水樣。

1. 3硝酸-硫酸消解

硝酸和硫酸都有較強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點低,而硫酸沸點高,二者結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溫度和消解效果。

1.4硫酸磷酸消解

硫酸和磷酸的沸點都比較高,其中硫酸氧化性強,磷酸能與一些金屬離子如Fe3+絡合,故二者結合消解水樣,有利於測定適消除Fe3+等例子的幹擾。

1. 5硫酸-高錳酸鉀消解

該方法常用於消解測定汞水樣。

1. 6硝酸氫氟酸消解

氫氟酸能與矽釀鹽和矽膠態物質發生反應,生成四氟化矽而揮發分離,消除其幹擾。

1. 7多元消解

採用三種及以上的酸或氧化劑的消解體系。

2. 富集與分離

傳統的環境樣品預處理方法包括溶劑萃取法、固相萃取法、頂空分析法等方法,這些方法往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如需大量的溶劑、處理時間長(常需幾小時乃至幾十小時)、操作繁複、易造成二次汙染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環境樣品預處理中的應用。為了檢測和評價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發展與探索高效、快速、操作簡便且不易產生二次汙染的環境樣品的預處理(分離、富集)及分析檢測方法,已成為目前環境工作者努力研究的一個方向。近20年來,研究出的分離與富集方法並應用於環境樣品預處理的新技術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微波萃取技術等。

2.1固相萃取(SPE)

固相萃取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樣品前處理方法,固相萃取技術就是利用固體吸附劑將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吸附,與樣品的基體和幹擾化合物分離,然後再用洗脫液洗脫或加熱解吸附,達到分離和富集目標化合物的目的,大大增強對分析物特別是痕量分析物的檢出能力,提高被測樣品的回收率。固相萃取是-個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過程。在固相萃取中,固相對分離物的吸附力比溶解分離物的溶劑更大。當樣品溶液通過吸附劑床時,分離物濃縮在其表面,其他樣品成分通過吸附劑床;通過只吸附分離物而不吸附其他樣品成分的吸附劑,可以得到高純度和濃縮的分離物。它大大彌補了液液萃取法的缺陷,具有節省時間、溶劑用量少、不易乳化等優點",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滿足樣品製備自動化的要求。

2. 2固相微萃取

固相微萃取技術(SPME)是一種集萃職、濃縮、解吸、進樣於一體的樣品前處理新技術,該技術以固相萃取為基礎,保留了其全部優點,摒棄了需要柱填充物和使用有機溶劑進行解吸的弊病。SPME是以徐敷在纖維上的高分子塗層或吸附劑為固定相,通過吸附或吸收機理對目標分析物進行萃取和濃縮,並在氣相色譜(GC)進樣器中直接熱解吸,並進行分析檢測,該聯用技術只適合於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物的濃縮檢測。隨著SPME法與高效液相色譜(HPLC)、電泳(CE)、紫外光譜(UV)等檢測儀器聯用技術的實現,SPM證法的應用範圍將趨於更廣。

針對於水體環境中不同類型汙染物進行監測的話,-般較多採用的是直接萃取法和頂空萃取法這兩種方法。可以將全新的塗層和先進的監測儀器結合到一起,並且應用到了水體環境汙染物的監測中。固相微萃取技術面對不同性質的新的汙染物,發展起了一些新型的聯用技術和塗層,為固相微萃取技術的成熟發展奠定了良好而有利的基礎。選擇不同萃取塗層、萃取模式以及相應地後序的檢測裝置,固相微萃取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監測湖水、河水、飲用水等環境水體基質中的有機汙染物。對於一些極性、熱不穩定或低揮發性汙染物,同樣可以採用衍生化-固相微萃取技術。接下來這個例子專[用來說明在監測水體的環境應用固相微萃取法的試驗的方法:第一,利用呈晶片狀PDNS來萃取水源樣品的塗層,運用SPMB-UV檢測儀器,按照比爾定律定量的原理對其進行分析,對池水、湖水或是河水中的芳香烴這種類型的汙染物進行監測,其中RSD值為5%到10%,LOD值 為每升4.9~17;第二,使用SPME-CE這項聯合技術,對水源環境中的多環芳烴這類型的汙染物進行監測,其中的LOD值為每升0.9,使監測中分析的靈敏度得到了提高;第三,通過SP - MEGC這項技術聯用技術,可以成功檢測出化工廠排出的工業廢水中所含有的全部有機汙染物。

2.3超臨界流體萃取

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是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係,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依次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相對分子質量大小不同的成分萃取出來。

2.4微波萃取技術

微波是頻率在300MHz - 300CHz,即波長在100cm - 1mm範圍內的電磁波。它位於電磁波譜的紅外輻射和無線電波之間,在空間以30萬km/s的光速傳播。與傳統加熱不同,微波加熱是一種「體」加熱,方向由裡向外。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加熱與固態樣本接觸的溶劑,使所需要的化合物從樣品中分配到溶劑裡的提取方法。微波加熱是-種介電加熱,在微波電磁場的作用下,微觀粒子產生瞬時極化,微波場的方向不斷改變,分子便從原來的熱運動狀態轉為跟蹤微波電磁場的交變而排列取向,從而產生鍵的振動、撕裂和粒子間的摩擦與碰撞」,並迅速生成大量的熱能,溫度升高,促使細胞破裂,將目標化合物萃取出來。不同物質的結構不同,吸收微波的能力也不一樣,由此導致萃取體系中的某些組分或基體物質的某些區域受熱不均衡,某些目標成分被選擇性的加熱,從而與基體分離,達到萃取的目的。萃取的溫度和溶劑的極性對萃取效率影響很大。微波萃取具有質量穩定、選擇性高、耗時少及溶劑用量少等優點。

2.5快速溶劑萃取

快速溶劑萃取技術是根據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利用快速溶劑萃取儀,在較高的溫度(溫度範圍:50C~200C)和壓力(7~12Mpa)下使用有機或極性溶劑實現高效、快速萃取固體或半固體樣品中有機物的方法。


來源於網絡收集整理


相關焦點

  • 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的應用分析
    打開APP 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的應用分析 發表於 2017-12-10 16:43:58 1 引言 微波輻射技術用於促進化學反應始於1986年Gedye R等在微波爐內進行的酯化、水解和氧化反應,而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潛力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被人們注意到。
  • 【乾貨】火電廠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探討
    紫外螢光法和化學發光法是分子發光氣體分析技術,屬於ppb級的氣體分析技術。該種技術以分子發光作為檢測手段,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試樣量少、操作簡便等優點,已在生物醫學、藥學以及環境科學等方面廣泛應用,也是EPA(美國環境保護署)認證中明確推薦的SO2和NOX濃度監測技術。
  • 科學前沿: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生物監測技術是通過研究汙染物對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技術,本文通過對其在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的監測應用進行闡述,分析其優點。與理化監測相比,生物監測技術具備對環境汙染毒害性更客觀、科學的優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鍋爐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研究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超低排放是指鍋爐尾部經環保治理後,在6%含氧量情況下,相關氣態汙染物排放濃度實現:NOx≤50mg/m3、S02≤35mg/m3、煙塵≤10mg/m3。許多燃煤鍋爐經環保升級改造後,尾部煙氣中相關氣態汙染物已滿足超低排放要求,但原有CEMS系統仍繼續保留使用。
  • 環境監測基礎知識——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之採樣制樣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1.技術規範適用範圍全國區域土壤背景、農田土壤環境、建設項目土壤環境評價、土壤汙染事故等類型的監測4.2.2.野外選點採樣點的自然景觀應符合土壤環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選在被採土壤類型特徵明顯的地方,地形相對平坦、穩定、植被良好的地點;採樣點離鐵路、公路至少 300m 以上4.3.農田土壤採樣4.3.1.監測單元(1)大氣汙染型土壤監測單元;(2)灌溉水汙染監測單元;(3)固體廢物堆汙染型土壤監測單元
  • 監控視頻中的圖像預處理技術
    尤其是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其差別更為顯著。產生這種差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監控系統中,雖然大家都採用標準化的視頻壓縮方法,但最後解碼輸出圖像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無預處理、預處理的好壞,有時還包括適當的後處理。
  • 四項環境監測標準首發 含可攜式紫外煙氣分析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當環境空氣採樣量為 150 m3(實際狀態),樣品預處理定容體積為 50.0 ml 時,方法的檢出限為 0.2 ng/m3~2 ng/m3,測定下限為 0.8 ng/m3~8 ng/m3;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採樣量為 50 m3( 標準狀態),樣品預處理定容體積為 50.0 ml時,方法檢出限為 0.4 ng/m3~4 ng/m3,測定下限為 1.6 ng/m3~16 ng/m3;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的基本要求、技術路線,以及標準文本和相關 技術文件的技術要求。本標準是對《環境監測 分析方法標準制修訂技術導則》(HJ 168—2010)的修訂。本標準首次發布於 2004 年,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南京市環境監測中 心站;2010 年第一次修訂,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和江 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本次為第二次修訂。
  • 給水廠預處理用活性炭還是高錳酸鉀?
    本研究通過自來水廠實際的生產性試驗,結合有機物相關指標、三維螢光光譜以及螢光區域積分方法(FluorescenceRegionalIntegration,FRI)分析不同的預處理方法對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為自來水廠的運行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 【VOCs科普】環境空氣中VOCs常用的監測方法?
    大氣VOCs的監測方法主要包括離線技術和在線技術,這些技術通常包括採樣、預濃縮、分離和檢測幾個過程。樣品預處理方法有溶劑解析法、固相微萃取法、低溫預濃縮-熱解析法等。分析VOCs 的方法有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法以及最新發展的質子轉移反應質譜法技術等。
  •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對於關注水環境的人們來說,對 2007 年江蘇太湖爆發的嚴重水危機事件想必還記憶猶新,那次的藍藻水華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嚴重短缺,超市、商店內的桶裝水被搶購一空。
  • 影響汙泥厭氧消化的因素探析及預處理技術介紹
    汙泥產量增長的同時亦帶來了嚴峻的環境汙染壓力。因此如何減少汙泥汙染並且有效利用這類生物質能源對實現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汙泥厭氧消化技術概述目前汙泥的主要處理處置工藝有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幹化焚燒、石灰穩定、深度脫水等。汙泥處置技術雖然呈多樣化的形式,但大多是基於使汙泥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穩定化的目的。
  • 預處理方式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了探究氧化與還原預處理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選取2,4-DNT (2,4-二硝基甲苯)為研究對象,構建過硫酸鹽/鐵炭修復技術體系,分別設置2個試驗槽,一個試驗槽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預處理聯合以鐵炭作為還原後處理,另一個試驗槽以鐵炭作為還原預處理聯合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後處理,對比研究構建的氧化-還原聯合系統中不同氧化與還原預處理方式對
  • 汙泥脫水預處理技術綜述
    為了強化汙泥深度脫水,降低汙泥處理和外運成本,提高汙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效率,汙泥脫水的預處理技術應運而生。汙泥脫水預處理是利用物理、化學等方法,通過向汙泥中外加能量或者化學試劑等,破壞汙泥的絮體結構,使汙泥中的部分胞內水和孔隙水釋放出來,從而達到降低汙泥中的水分含量的目的。
  • 固定汙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固定汙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1013-2018)》。本標準規定了固定汙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主要技術要求、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本標準的附錄A、C為規範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本標準生態環境部2018年12月29日批准。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統計局、林業局、中科院、海洋局、測繪地信局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MICONEX2016之環境與安全監測技術研討會亮點盤點
    儀器信息網訊 2016年9月22日,第27屆MICONEX2016科學儀器惠及民生系列分會場之環境與安全監測技術研討會在北京順義新國展召開。劉院士從大氣環境多維度監測平臺的建設入手,介紹了VOCs與有害氣體的現場檢測技術,重點介紹了FTIR技術、TDLAS技術、DOAS技術在大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中的應用。
  • 樂山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公示
    按照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印發<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環發[2004]16號)的相關要求,樂山市垃圾處理中心將該項目可研報告送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進行覆核審查,由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規劃院組織召開了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專家技術覆核會議,於2006年12月30日出具了「四川樂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可行性研究報告覆核報告」(環規院[2006]91號),並將項目覆核意見報告了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基於DSP集成開發環境CCS2.2的指紋圖像預處理的應用研究
    基於DSP集成開發環境CCS2.2的指紋圖像預處理的應用研究 趙慧民 , 朱立 發表於 2020-12-01 10:47:00 利用生物認證技術進行個人身份鑑定,取代傳統的使用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