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的應用分析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的應用分析

發表於 2017-12-10 16:43:58

1 引言

微波輻射技術用於促進化學反應始於1986年Gedye R等在微波爐內進行的酯化、水解和氧化反應,而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潛力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被人們注意到。截止到目前,微波輻射技術已被成功地用於環境監測、廢氣治理、汙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等各個環境工程研究領域,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微波萃取和微波消解等樣品預處理方面。

2 微波萃取

2.1 微波萃取原理

微波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介質吸收微波輻射能程度的差異,通過選擇不同溶劑和調節微波加熱參數,對物料中目標成份進行選擇性萃取,從而使試樣中的目標物(如有機汙染物)和基體物質有效地分離。微波萃取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土壤、沉積物和各種有機體中目標物的萃取分離。

2.2 微波萃取特點

1)、快速高效

樣品及溶劑中的偶極分子在高頻微波的作用下,以109/s圈的速度變換其正、負極,產生偶極渦流、離子傳導和高頻率摩擦,從而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熱量。偶極分子旋轉導致的弱氫鍵破裂、離子牽移等加速了溶劑分子對樣品基體的滲透,待分析成分很快溶劑化,使微波萃取時間顯著縮短。

2)、加熱均勻

微波加熱是透入物料內部的能量被物料吸收轉換成熱能對物料加熱,從而形成獨特的物料受熱方式,整個物料被加熱,無溫度梯度,即微波加熱具有均勻性的優點。

3)、微波加熱具有選擇性

微波對介電性質不同的物料呈現出選擇性的加熱特點,介電常數及介質損耗小的物料,對微波的入射可以說是「透明」的。溶質和溶劑的極性越大,對微波能的吸收越大,升溫越快,促進了萃取速度。而對於不吸收微波的非極性溶劑,微波幾乎不起作用。所以,在選擇萃取劑時一定要考慮到溶劑的極性,以達到最佳效果。

4)、生物效應(非熱效應)

由於大多數生物體內含有極性分子,在微波場的作用下引起強烈的極性震蕩,從而導致細胞分子間氫鍵鬆弛,細胞膜結構電擊穿破裂,加速了溶劑分子對基體的滲透和待提取成分的溶劑化。因此,利用微波萃取從生物基體萃取待分析的成分時,可以提高萃取效率。

2.3 微波萃取技術與其它技術的比較

任何一種萃取技術都是為了從基體中快速、高效地分離出待分析成分,但是由於基體的複雜性及萃取技術的不同特點,常常在選取方法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分析的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費用、操作的繁簡、時間的多寡等因素。其它方法如超聲波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和加速溶劑萃取等特性比較見表1。索氏抽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經典萃取方法,該法在對那些活性物質的提取中比較常用,但該法有費時、工作強度大且耗費溶劑量大,在濃縮時易造成環境汙染等不足。

表1 不同萃取方法的比較

索氏提取 超聲波萃取 微波萃取 超監界流體萃取 加速溶劑萃取

時間 24~48h 30~60min 4~20min 30~60min 15min

預分離 不過濾 過濾和溶劑蒸發 洗脫 不過濾 不過濾

溶劑用量 大 大 小 小 大

費用 低 低 高 高 高

工作強度 大 大 低 低 低

汙染程度 大 大 小 小 小

3 微波消解

3.1微波消解的原理

微波消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樣品的微觀粒子在微波場中可產生電子極化(原子核周圍電子的重新排布)、原子極化(分子內原子的重新排布)、取向極化(分子永久偶極的重新取向)和表面極化(自由電荷的重新排布)。在這4種極化中,與微波電磁場的振動周期(10-9~10-12s)相比,前2種極化要快得多(馳豫時間分別為10-15~10-16s和10-12~10-13s),所以不會產生介電加熱,而後2種極化則與之相當,可以產生介電加熱,即通過微觀粒子的這種極化過程,將微波能轉化為熱能。

3.2微波消解的特點

1)、樣品分解完全

由於分解反應是在高溫、高壓的密閉容器裡進行,在應用合理的酸和溶劑,控制最佳壓力和微波加熱時間的條件下,使樣品在無汙染和無損失的情況下達到完全分解。

2)、溶樣速度快

由於樣品和溶劑的反應是在瞬間吸收微波輻射能量後即產生的,不需傳熱過程,瞬時可達較高的溫度,消除了熱量傳導過程中能量的損失,因而樣品分解所需時間比常規法大大縮短,一般溶樣所需時間不超過20分鐘。

3)、經濟

密閉消化消除了溶劑的揮發,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溶劑的作用,因此消耗的試劑量少,加熱時間短,操作簡便,降低了分析成本和減輕了分析者的勞動強度。

4)、簡便

只需把樣品及溶劑放入消解罐內,調整好所需要的壓力,設定好加熱時間即可進行微波消解。

5)、汙染少

由於樣品消解是在密閉容器裡進行的,沒有酸霧的洩漏,消除了對環境和人員的汙染。

4 小結

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在美國,微波消解正在逐漸成為環境樣品分析的標準方法。從1983年起,我國環境監測領域開始涉足微波輻射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較為可喜的進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關微波技術的基礎研究必將取得較大突破、微小輻射技術得到不斷完善,微波輻射技術也必將在環境監測領域取得更廣泛的應用。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環境監測預處理技術
    為了檢測和評價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發展與探索高效、快速、操作簡便且不易產生二次汙染的環境樣品的預處理(分離、富集)及分析檢測方法,已成為目前環境工作者努力研究的一個方向。近20年來,研究出的分離與富集方法並應用於環境樣品預處理的新技術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微波萃取技術等。
  • 分析化學法在環境監測的應用
    3.分析化學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3.1環境分析化學在元素定性定量分析中的應用  通過無機質譜測定試樣中的微量元素,通過同位素質譜測量試樣中的同位素含量。  3.2分析化學在環境監測中方法標準化和環境標準物質中的應用  環境分析化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方法的標準化,它是對環境質量評估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對環境保護制定一些措施的科學依據。這就需要在環境分析化學中有著一個很可靠和精確的分析方法,進而保證分析出數據的完整性。
  • 讓微波「看見」未知世界,上海交大彭志科團隊突破「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
    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看不見的感知,智能精準的環境可視微波作為一種無線電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應用在通信領域中的WiFi和5G移動通信,利用2.45 GHz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極性分子快速振蕩從而達到加熱目的的微波爐,自動駕駛領域用於目標探測與測距的微波雷達。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上海交大彭志科團隊突破「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
    ……上海交通大學彭志科教授團隊研發的基於微波感知的微動監測與環境智能前瞻技術,像一種神奇的「第六感」,能讓「看不見」的被「看見」。微波作為一種無線電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界認為,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與獨創的技術成果,以原始創新為生物醫療及工程領域微動監測與環境感知等共性需求提供革新技術與解決方案。
  • 上海交大彭志科教授團隊突破「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
    工博會現場圖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看不見的感知,智能精準的環境可視微波作為一種無線電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應用在通信領域中的WiFi和5G移動通信基於物理世界中目標及環境會對微波信號產生複雜調製的原理,彭志科教授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微波感知的振動監測與環境智能新概念與新技術;經過多年的理論創新與核心技術攻關,突破了微波全場感知與高精度微動監測難題,形成了基於微波感知的單目標-多目標-全場的同步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變革性技術;微動測量精度達1um量級,可實現大範圍、多尺度、高精度、低成本、全天時全天候的微動監測與環境感知,為新型振動與噪聲傳感
  • 微波等離子體技術可以應用範圍與優勢分析
    微波等離子體技術高電離度、放電區域集中及無極放電的特性,在表面刻蝕、材料製備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應用優勢。典型的微波等離子體技術有電子迴旋共振微波等離子體、表面波等離子和諧振腔微波等離子體,如下圖展示:目前,關於微波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研究較為廣泛的主要有元素檢測、薄膜沉積及廢氣處理,以微波等離子體高效、穩定的技術優勢在這些應用領域取得較高的測量精度和較好的處理效果,此外微波等離子體技術在表面清洗、輔助燃燒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 微波等離子體技術可應用範圍與優勢分析
    微波等離子體技術高電離度、放電區域集中及無極放電的特性,在表面刻蝕、材料製備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應用優勢。典型的微波等離子體技術有電子迴旋共振微波等離子體、表面波等離子和諧振腔微波等離子體,如下圖展示:目前,關於微波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研究較為廣泛的主要有元素檢測、薄膜沉積及廢氣處理,以微波等離子體高效、穩定的技術優勢在這些應用領域取得較高的測量精度和較好的處理效果,此外微波等離子體技術在表面清洗、輔助燃燒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 科學前沿: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生物監測技術是通過研究汙染物對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技術,本文通過對其在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的監測應用進行闡述,分析其優點。與理化監測相比,生物監測技術具備對環境汙染毒害性更客觀、科學的優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省輻射站組織開展核與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現場練兵
    三大實驗室集合了種類齊全的輻射環境監測儀器,共同完成總α、總β、90Sr、137Cs、3H、γ核素等項目的分析測試。本次現場練兵,還使用巡測車、快1應急監測車等新型設備,為開展輻射環境監測提供技術支持。
  • 微波輻射計及其應用
    微波輻射計是用微波進行遙感,從而對地物進行探測的微波接收機,在探測大氣、海洋、植被和土壤等方面有廣泛應用,而數據處理與控制單元作為微波輻射計
  • 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順利舉辦全國環境電磁輻射監測方法...
    10月29日,由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承辦的2020年全國環境電磁輻射監測方法研討會在四川成都順利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及陝西、廣東、北京等24家單位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微波及微波的應用
    >米之間,我們首先從電磁波的發展史談起,再討論電磁波的學理和主要頻段,然後談談微波的各種應用,並挑幾個與臺灣有關的應用來做說明,最後介紹微波爐及微波加熱的原理。微波的應用  說完了微波兩側的光波和低頻波之後,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微波的應用。我們先從電磁波的頻譜中,介紹幾個與通訊及雷達有關的頻段。
  • 關注環境監測 劉文清院士談光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他發展了高靈敏環境監測新方法、新技術,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此外,還研發了一系列先進的環境監測設備,促進了中國環境監測技術的進步。作為本屆在線分析儀器論壇的重要嘉賓,劉文清院士為與會人士帶來了題為《環境監測中的光譜學技術進展》的主題報告。在本次報告中,劉院士從需求背景、技術進展以及發展思路三大方面出發,闡述了環境監測中的光譜技術進展。
  •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對於關注水環境的人們來說,對 2007 年江蘇太湖爆發的嚴重水危機事件想必還記憶猶新,那次的藍藻水華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嚴重短缺,超市、商店內的桶裝水被搶購一空。
  • 環境監測分析技術——地表水中重金屬的測定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本文講述了地表水中銅、鉛、鋅、鎘、鐵、錳的測定,詳情如下:地表水中銅、鉛、鋅、鎘、鐵、錳的測定方法選擇作業指導書推薦方法:為物質在常溫下的固體、 液體、 氣體狀態之外的第四狀態等離子體是目前最廣泛應用的原子發射光譜光源,主要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 直流等離子體(DCP)和微波等離子體(MWP)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
  • MICONEX2016之環境與安全監測技術研討會亮點盤點
    劉院士從大氣環境多維度監測平臺的建設入手,介紹了VOCs與有害氣體的現場檢測技術,重點介紹了FTIR技術、TDLAS技術、DOAS技術在大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中的應用。賽默飛應用工程師李仁勇  賽默飛應用工程師李仁勇介紹了賽默飛為環境分析提供的全面解決方案,包括樣品前處理、分析儀器、
  • 「前沿技術」用於冰霜監測的微波諧振傳感器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加拿大國防部資助,奧提根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微波諧振傳感器,可快速準確檢測裝備表面的結冰情況。結冰會對給運輸業造成嚴重損失,現有的冰霜檢測系統通常採用視覺檢測技術,易受環境條件和人為失誤的影響。近年來利用微波諧振傳感器檢測水蒸氣的研究逐漸增多,但尚未有用於冰霜檢測的相關研究。
  • 【新技術】微波窯爐與陶瓷產品微波燒成技術介紹
    在「敏感件」的選擇上,不同耐火等級的氧化鋁、碳化矽、矽/碳化矽、碳/石墨、氧化鋯和二矽化鉬都已被證明是有效的熱源,容易吸收電磁輻射,只是接收的頻率範圍不同而已。氧化鋁和氧化鋯在較高的微波頻率表現出更好的性能,而碳化物在較低的射頻範圍做得更好。一個特定的氧化鋁「敏感件」非常耐用,這一點已在每分鐘超過50℃提升的加熱速率測試中得到了驗證。
  • 淺析微波萃取儀的應用領域及發展前景
    微波萃取儀是由超聲波發生系統、加熱系統、壓縮機製冷系統、測溫控溫單元和攪拌裝置等組成的儀器設備。隨著綠色化學的興起,微波技術在綠色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行業前景被業內人士看好。微波萃取儀的基本原理是微波直接與被分離物作用,即微波能直接作用於樣品基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