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未來?」「人類探索火星的偉大徵程中,中國會作出怎樣的貢獻?」……7月23日上午,「平安守護者行動」——「火星探險之旅」在上海、南京、寧波三地同期舉辦,現場吸引逾百個家庭深入體驗。
繼上海首站活動後,「平安守護者行動」落地蘇浙兩地,以我國即將發射的首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作為活動背景,通過線上直播課與線下互動的形式,帶領青少年兒童一起探索關於「天問一號」的奧秘,助力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
開啟火星之旅——走進海南文昌,探秘濱海航天發射場
全國航天科普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太空探索》雜誌前主編田如森教授帶領大家雲遊本次「天問一號」的發射任務所在地海南文昌,「聆聽」中國夢航天夢背後的故事,感受中國探火火箭發射現場。文昌位於海南島的東邊,其文化底蘊深厚,在古代被稱為「紫貝縣」,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海南的三大古邑之一。文昌自古人傑地靈,有著「九鄉美譽」,其中一個就是「航天之鄉」。為什麼把文昌稱為「航天之鄉」呢?田如森教授解釋道:「海南新建了國家最先進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場——海南文昌發射中心,文昌的緯度低,能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大型的發射任務都在這裡進行。」
另外,中國還有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發射基地,酒泉是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西昌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太原則承擔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
上海東岸濱江望江驛活動現場還邀請到了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熱控主管設計師韓延龍老師,為孩子們介紹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願景,並帶領孩子們一起製作氣動小火箭,體驗火箭發射升空的原理,感受不同發射角度帶來的變化。
神秘火星待天問——揭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
51年前,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今天,人類探索外太空的步伐不斷拓展,從月球到火星,我們的腳步裝滿了人類誕生以來凝結的智慧。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老師在直播間跟大家做了一次深度科普和互動交流。截至今年6月,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僅成功了24次。成功率僅五成的人類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公認的最大難點是「恐怖7分鐘」,這需要融合氣動外形、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反衝等多項技術才能實施軟著陸。總結起來就是「一秒鐘的誤差都不能有」。有人形容,在火星著陸,每個環節都必須精準無誤,其難度不亞於在巴黎打一個高爾夫球要落到東京的一個洞裡。
人類對火星的不懈探索激起了孩子們對於火星上生命的無限遐想,在南京江寧區武夷花園社區,孩子們帶著想像力和好奇心大開腦洞,通過繪畫來描述自己想像中的「可能來自火星的生命」。
火星任務榮耀見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火箭成功發射
12點41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帶著十三億人民的期待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整個探測過程中,「天問一號」需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著、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實現了火星的飛躍、環繞、著陸和巡視。科學的魅力在於不斷嘗試和挑戰未知的事情,從而知曉不曾了解的新知識。
在寧波科學探索中心,孩子們在超過2500平方米的「宇宙」展廳體驗月球漫步、三維滾環、加速度適應訓練等明星展項,感受宇宙浩瀚和神秘。
「火星跟地球一樣有四季之分,但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一天長了40分鐘。」來自寧波的徐沛瑩小朋友第一次參加活動,新穎的授課方式激發了他對航天極大的興趣。在現場陪同的媽媽也對活動讚賞有加:「直播課程與動手實踐相結合,寓教於樂,激發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多舉辦。」
「火箭發射成功後,大家都開始歡呼,真的很自豪!作為一名保險代理人,我也感到更加有義務和責任為人民的幸福安康保駕護航。」平安人壽志願者寧海峰難掩見證火箭發射的激動之情,並表示日後會更多地參與到社區公益志願服務中來。
「平安守護者行動」是中國平安2019年推出的一項面向社區的公益活動,旨在充分利用中國平安在教育、健康、安全、金融、公益等領域的資源優勢,以志願者服務助力社區發展。今年5月27日,「平安守護者行動」全面啟動,宣布將通過「線下講座+線上資源共享」的模式,覆蓋全國不同城市1000個社區,打造更高效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據悉,平安還將圍繞社區活動建立線上社群,志願者將協助社區居民通過線上填寫報名信息的方式報名參加。活動結束後,居民可以在微信群裡持續獲得活動信息和講座資源。通過這種線下活動與線上社群運營緊密結合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和解決社區居民的疑問,真正實現公益服務的常態化。
未來,「平安守護者行動」將陸續登錄全國,通過「生活知識微講座+趣味親子互動」的形式,與各行業專家一起走進社區,提升社區整體文明氛圍,助力幸福社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