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的野菜大家吃過多少,如今夏季已經過去一半,想要再吃野菜也只能等到秋季了。雖然沒有了純正的野菜吃,但是人工培育出的野菜在市場裡還是應有盡有的。什麼?你沒看見?
怎麼可能。那碼得整整齊齊的可不就是野菜——莧菜?
莧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葉子成對出現,有綠色和紫紅色兩種顏色。開出的花小小的,是漂亮的黃綠色。一般是在初夏採摘它的嫩葉吃。
小編小時候吃紅莧菜,總是喜歡用那紅紅的湯泡飯吃,味道也就是一個鹹味,但是紅紅的飯粒看著就是一道美味。
其實古人對野菜也十分熟悉。為此還創作了許多關於野菜的詩句。
就像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杜甫,就作過《種萵苣》一詩。
詩句中這樣說到「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此輩豈無秋,亦蒙寒露委。」
這其中的野莧,說的就是野生的莧菜了。
只是杜甫此時無心嘗味,寒露時節,看著滿地的莧菜,只覺得滿心苦悶。
韓愈也說過「三年國子師,腸肚習藜莧。」
看來,在古代只有艱苦的讀書人才吃莧菜這樣的小菜。
和我們現代人,以吃野菜為健康,有著天壤之別啊。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覺得莧菜是清苦的食物,文天祥就說出了「玄機寄糟粕,美疢墮芻豢。贈子歸東方,聊薦吳興莧」的詩句。
在他心中,莧菜不再是一種寡淡的菜餚,而是友誼的象徵。
「十年耿相逢,千裡欠一盼。」對於志同道合的友人,雖是一把莧菜,卻是兩人心意相通,望各自保重的誓言。
而唐代的孫元晏更是發出了「紫茄白莧以為珍,守任清真轉更貧。不飲吳興郡中水,古今能有幾多人。」的感嘆。
在他看來,茄子、莧菜這樣的食物,雖然是清淡的蔬菜,但是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味道。
就如同那水一般,不嘗嘗這清粥小菜,又怎麼能明白人世百味。
王安石更是把這小小的莧菜,看出了花的意味。莧菜在他眼裡不再是盤中餐,而是鏡中花,是山間的蘭花野樹,是園裡的別致景觀。
「竹窗紅莧兩三根,山色遙供水際門」
王安石看見的是竹窗外的秋景,是連綿的山,是滴墨的樹,是和著水汽的輕薄山色。
「尚疑櫻欲吐,已怪菊成漂。紫莧凌風怯,青苔挾雨驕」
他看見秋風中的菊花、寒露、黃的白的,素淡得緊,然後,看到紫紅的莧菜和碧綠的青苔,又覺得熱鬧了起來。
莧菜還是那個野味,只是卻不僅僅是一株普通的野菜了。
古代的文人墨客看的哪裡是莧菜,看的是家國天下,是平生志氣。但是這從古至今的莧菜,卻不該它的本味,管你看見的是什麼,我只偏居在我的田間山野,溝渠阡陌。
就算是進了光鮮的大市場,也只是安安靜靜的擺著,哪裡還有什麼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