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盈六月##大戟科#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其實很好辨認,在它細長的花序還沒長出來之前,只有幾個綠色的小圓球從還沒完全打開的「葉片」(實則是雌花的苞片)中間露出來,這半閉合的盾狀苞片就像海蚌的殼,包含著一顆顆綠色的「珍珠」,因此得了個形象的名字叫海蚌含珠,或葉裡藏珠。
小枝和葉柄都披著柔毛,葉片長卵形或闊披針形,邊緣帶一圈柔和的圓齒。
花序腋生,雌雄同序。花序軸上也披著一層短毛,雄花聚生於花序軸上部,使得花穗看起來像一支紫紅色的睫毛刷。
雌花則低調地長在花序底端的葉狀苞片內,通常1-3朵,每朵雌花有一個3室子房,就是那個像三顆珍珠合聚在一起的東西,不過「珍珠」表面並不光滑,而是長著稀疏的短毛。有時也會看到一朵雌花出乎意料地長在花序頂端,那時就不是葉藏珍珠,而是頭頂珍珠了。
鐵莧菜的名字和外貌隱約透露出了它可以吃,不過它和我們熟悉的莧菜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莧菜是莧科莧屬植物,而鐵莧菜是大戟科鐵莧菜屬,不過它們倆都是菜籃子裡的美味。鐵莧菜可以嫩葉食用,是南方各地民間野菜品種之一,吃法自己搜。
想起一老師上課時跟我們說起,市場上的野菜總感覺少了點滋味。有一次她驚喜地在人文院樓的角落裡發現兩棵薺菜,強忍衝動沒有拔回家,想著:等它生長,播種,繁衍,會長出更多的薺菜。結果第二年興衝衝再去,卻連那兩棵薺菜的影子都不見了,恐怕是落入了牛兒的口中……大概每一個經歷過鄉村生活的人,或者流連於野菜質樸美味的人,都有一份對野菜的難捨情結吧。時光流逝而去,而記憶中的那些野菜或苦或淡或甘的滋味,卻將一直留在我們的味蕾之上。
校園各區有分布,路邊、草地可見。
攝影:1943耐萌
文字:lisan